日本·丹波康賴

《醫心方》~ 卷第二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 (2)

1. 諸家取背輸法第二

楊玄操曰:黃帝正經椎有二十一節。華佗、扁鵲、曹翕、高𤠾力之徒,或云二十四椎,或云二十二,或云長人二十四椎,短人二十一椎。此並兩失,其衷大致或疑。夫人感天地之精,受五行之性,骨節孔竅一稟無鬯,長短粗細乃因成育,是以人長則骨節亦長,人短則骨節亦短,其分段機關無盈縮也。今云長人二十四椎者,其肢節寧即多矣。

白話文:

楊玄操說:黃帝的正經椎有二十一節。華佗、扁鵲、曹翕、高𤠾力這些人,有的人說有二十四椎,有的人說有二十二椎,還有人說長人有二十四椎,短人有二十一椎。這些說法都背離了事實,讓人感到疑惑。人的身體受到天地精氣的感應,接受五行之性的塑造,骨節孔竅天生就具備,長短粗細隨生長發育而形成,所以人長骨節也長,人短骨節也短,其分段機關不會有增減。現在有人說長人有二十四椎,那麼他們的肢節豈不是也多了?

短人二十椎者,其肢節便少乎?是知骨法常定,肢節無差。時人穿鑿,互生異見,宜取軒後正經,勿視雜術之淺法也。然華佗,扁鵲並往代名醫,遺文舊跡豈應如此?當是後人傳錄失其本意也。又云:諸輸皆兩穴,俠脊相去三寸,諸家雜說多有不同。或云:肺輸第五椎,心輸第七椎;或云:相去二寸半;或云:二寸;或云:三寸三分;或云:諸輸皆有三穴。此又謬矣。

白話文:

繁體中文:

人有二十椎者,其四肢便少乎?是知人之骨法常定,四肢節段皆有定數,不會有差異。

如今有些人穿鑿附會,提出各種不同的見解,應該採信《軒後正經》的說法,不要重視那些流傳不廣的淺薄之術。

然而,華佗、扁鵲都是古代名醫,他們的著作流傳至今,怎麼會記載如此錯誤的說法?應該是後人傳抄時誤解了本意。

又有人說:各條脈絡的腧穴都有兩個,在脊椎兩側相距三寸,但其他醫家說法卻有很多不同。例如:有說肺脈的腧穴在第五椎,心脈的腧穴在第七椎;有說相距二寸半、二寸、三寸三分;甚至有人說,各條脈絡的腧穴都有三個。以上說法都是錯誤的。

《明堂》者,黃帝之正經,聖人之遺教,所注孔穴靡不指的。又皇甫士安,晉朝高秀,洞明醫術,撰次《甲乙》,並取三部為定。如此,則《明堂》、《甲乙》是聖人之秘寶,後世學者宜遵用之,不可苟從異說,致乖正理也。

白話文:

《明堂》是黃帝的正經,是聖人留下的教誨,所註明的穴位沒有不準確的。又皇甫士安,是晉朝的傑出人物,精通醫術,寫成了《甲乙》,並以三個部分作為標準。這樣,《明堂》、《甲乙》就是聖人的祕寶,後世的學者應該遵從並使用它們,不要隨便聽信不同的說法,導致背離正理。

楊上善曰:取背輸法,諸家不同者,但人七尺五寸之軀雖小,法於天地,無一經不盡也。故天地造化,數乃無窮,人之輸穴之分何可同哉。昔神農氏,錄天地間金石草木三百六十五日種法,三百六十五日濟時所用。其不錄者,或有人識用,或無人識者,蓋亦多矣。次黃帝取人身體三百六十五穴,亦法三百六十五日,身體之上,移於分寸,左右差異,取病之輸,實亦不少。至如《扁鵲灸經》取穴及名字即大有不同。

白話文:

楊上善說:找出背部輸穴的方法,各家說法不一,這是因為人的身體雖然只有七尺五寸大,但如果依循天地的法則,就會發現每一個穴位都有其意義。所以天地造化無窮,人的輸穴的分佈又怎麼能相同呢。從前神農氏曾記錄天地間金石草木三百六十五種藥物的種植方法,以便在三百六十五天裡隨時使用。那些沒有被記錄下來的,可能是有人已經知道如何使用,也可能沒有人知道,總之一定也不少。接著黃帝選定了人體三百六十五個穴位,也是根據三百六十五天的法則,將這些穴位分佈在人體的不同部位和尺寸,左右不同,可以用來治療的疾病也相當多。此外,扁鵲的《灸經》中所記載的穴位及其名稱與其他方法也有很大的不同。

近代秦承祖、《明堂》、《曹氏灸經》等所承別本處,所及名亦皆有異。而除疴遣疾又復不少,正可以智量之適為用不可全,言非也而併為非者,不知大方之論,所以此之量法,聖人設教有異,未足怪也。

白話文:

近代秦承祖的《明堂》和《曹氏灸經》等醫書,所承襲的版本有所不同,所涉及的名稱也有差異。然而,這些醫書都能夠治病救人,卻也少不了爭議。有人認為,聖人教導的方式不同,所以這些差異不足為奇。

《黃帝明堂經》輸椎法曰:

白話文:

黃帝明堂經輸椎法

原文: 輸椎法曰:椎者,所以治諸疾也。其法,左手取其脈,右手持椎,椎其病所也。令左手所取之脈,寸口實而緊,然後椎之。令所椎之處,氣舒而脈起,然後止。

現代白話文: 輸椎療法:輸椎,是用於治療各種疾病的方法。具體方法是,左手探取病人的脈搏,右手拿著椎針,椎刺病痛部位。當左手所探取的脈搏,在寸口位置實且緊的時候,就開始椎刺。椎刺到病痛部位氣血通暢,脈搏浮起為止。

大抒在第一椎下傍。風門在第二椎下傍。肺輸在第三椎下。心輸在第五椎下。膈輸在第七椎下。胃輸在第十二椎下。三焦輸在第十三椎下。腎輸在第十四椎下。大腸輸在第十六椎下。小腸輸在第十八椎下。膀胱輸在第十九椎下。中膂輸在第二十椎下。白環輸在第二十一椎下。

白話文:

大抒穴在第一椎下,旁邊。風門穴在第二椎下,旁邊。肺俞穴在第三椎下。心俞穴在第五椎下。膈俞穴在第七椎下。胃俞穴在第十二椎下。三焦俞穴在第十三椎下。腎俞穴在第十四椎下。大腸俞穴在第十六椎下。小腸俞穴在第十八椎下。膀胱俞穴在第十九椎下。中膂俞穴在第二十椎下。白環俞穴在第二十一椎下。

凡俠脊椎下間傍相去三寸也。

白話文:

凡背脊椎骨下方,互相距離三寸的部位。

《扁鵲針灸經》曰:第二椎名大抒(各一寸半,又名風府。)第四椎名關輸。第五椎名督脈輸。第六椎名心輸(與《佗》同。)第八椎名肺輸。第十椎名脾輸(與《佗》同。)第十三椎名懸極輸(不可灸,殺人。)第十五椎名下極輸。第十七椎名小腸輸(與《佗》同。)第十八椎名三焦輸(或名小童腸輸。

白話文:

扁鵲的《針灸經》中記載第二個椎骨稱作大抒穴,位於第二節椎骨,各向兩側一寸半,又稱作風府穴。第四椎骨名為關輸穴。第五椎骨名為督脈輸穴。第六椎骨名為心輸穴,與《佗氏針灸經》中相同。第八椎骨名為肺輸穴。第十椎骨名為脾輸穴,與《佗氏針灸經》中相同。第十三椎骨名為懸極輸穴,不可灸,若灸之,可能致命。第十五椎骨名為下極輸穴。第十七椎骨名為小腸輸穴,與《佗氏針灸經》中相同。第十八椎骨名為三焦輸穴,又稱作小童腸輸穴。

)第十九椎名腰輸。第二十椎(主重下。)第二十一椎(不治。)第二十二椎(主腰背筋攣痹。)

白話文:

第十九個椎骨,稱為「腰輸」。 第二十個椎骨,主要調理下焦。 第二十一個椎骨,無法治療。 第二十二個椎骨,主要調理腰部和背部的筋骨攣縮麻痺。

凡十九椎應治其病灸之,諸輸俠脊左右各一寸半或一寸二分。但肝輸一椎灸其節。其第十三椎並二十一椎不治,殺人。

白話文:

總共有十九個脊椎骨可以用灼艾治療疾病,這些部位灸的深度,在脊椎骨左右各一寸半或一寸二分。只有肝俞穴灸其關節。第十三椎和第二十一椎都不能治療,(如誤治將)會殺人。

《華佗針灸經法》:第一椎名大椎。第三椎名雲門。第四椎名神輸。第五椎名脈輸(又云厥陰輸,又名少商。)第六椎名心輸(又云督脈輸,又名膏肓。)第八椎名肝輸(又云胃輸。)第九椎名膽輸。第十椎名脾輸(與《鵲》同。)第十一椎名胃輸。第十二椎名腸輸。第十三椎名太倉輸。

白話文:

《華佗針灸經法》:

第一椎:叫做大椎。

第三椎:叫做雲門。

第四椎:叫做神輸。

第五椎:叫做脈輸(又稱厥陰輸,又名少商)。

第六椎:叫做心輸(又稱督脈輸,又名膏肓)。

第八椎:叫做肝輸(又稱胃輸)。

第九椎:叫做膽輸。

第十椎:叫做脾輸(與《鵲》相同)。

第十一椎:叫做胃輸。

第十二椎:叫做腸輸。

第十三椎:叫做太倉輸。

第十五椎名陽結輸(又云氣海輸又云不可灸。)第十六椎名裂結輸。第十七椎名大少(小)腸輸(與《鵲》同。)第十八椎名三焦輸(又云八遼輸。)第二十椎名手少陰輸(又云重下輸。)第二十一椎名胃輸(又云解脊輸。)第二十二椎名盡腸輸(又云八遼輸。)第二十三椎名下極輸。

白話文:

第十五椎名為陽結輸(又稱氣海輸,不可灸)。

第十六椎名為裂結輸。

第十七椎名為大腸和小腸輸(與《鵲》相同)。

第十八椎名為三焦輸(又稱八遼輸)。

第二十椎名為手少陰輸(又稱重下輸)。

第二十一椎名為胃輸(又稱解脊輸)。

第二十二椎名為盡腸輸(又稱八遼輸)。

第二十三椎名為下極輸。

凡諸椎俠脊相去一寸也。

白話文:

凡是背部椎骨相隔一寸。

《龍銜素針經》曰:熱府大椎上去發一寸橫三間寸。心輸第三椎橫相去三寸,一名身樞。風門第四椎相去三寸。肺輸第五椎相去三寸(與《佗》、《鵲》同之。)肝輸第七椎相去三寸(與匡家同。)胃管下輸第八椎相去三寸。小腸輸第十七椎相去三寸(與《鵲》同。)大腸輸正當臍(又云第十五椎。)督脈名中脊。

白話文:

《龍銜素針經》裡說:

熱府穴的位置,在大椎穴向上1寸的地方,橫向3寸的地方。

心俞穴在第三椎,橫向3寸的地方,又稱身樞。

風門穴在第四椎,橫向3寸的地方。

肺俞穴在第五椎,橫向3寸的地方(與《佗針灸經》、《鵲巢玄機直指》相同)。

肝俞穴在第七椎,橫向3寸的地方(與匡家針灸法相同)。

胃管穴在第八椎,橫向3寸的地方。

小腸俞穴在第十七椎,橫向3寸的地方(與《鵲巢玄機直指》相同)。

大腸俞穴位於肚臍正中(另說位於第十五椎)。

督脈的別稱是中脊。

凡人身長短肥瘦,骨節各有大小,故不可以一法取,宜各以其自夫、尺、寸為度。橫度手四指為一夫,亦云部。

僧匡及徹公二家與上件四經不同者別出:

白話文:

人之身,長短肥瘦,骨節各有所不同。因此,不能用固定的方法來測定,應該根據每個人的手指長度(夫、尺、寸)來制定測量標準。橫向測量四指的寬度為一夫(亦稱部)。

僧匡和徹公提出的測量方法與上述四經不同,另有自己的獨到之處:

風門第三節。心輸第七節。膈輸第八節。脾輸第十二節(又云十六節。)胃輸第十一節。小腸輸第十二節。大腸輸第十三節。結腸輸第十五節。太陽輸第十七節。少陽輸第二十節。督脈輸第二十二節。凡俠脊相去二寸半。瘦人相去二寸二分。

白話文:

風門輸第三節。心輸第七節。膈輸第八節。脾輸第十二節(又說在十六節)。胃輸第十一節。小腸輸第十二節。大腸輸第十三節。結腸輸第十五節。太陽輸第十七節。少陽輸第二十節。督脈輸第二十二節。凡俠脊相距二寸半。瘦人相距二寸二分。

上件,五家背輸椎法與《明堂經》不合者別出如上,與其經不異者不在上例。

白話文:

上述五種背部椎法與《明堂經》不符者另行記載,與《明堂經》無異者不在上述例子中。

《背輸度量法》曰:凡人有長短肥瘦,隨形量之,不得同量。臟腑十二輸欲令詳審者,宜以繩度之。夫數節輸者,從大椎輸如數為數也,今呼輸者是孔穴也。

白話文:

《背輸度量法》上說:每個人的身高、胖瘦都不一樣,所以要根據個人具體情況來測量,不能使用同一種標準。想要詳細瞭解臟腑十二條輸脈的話,應該使用繩子來測量。凡是分節的輸脈,從大椎骨開始測量,多少節就是多少寸,如今所說的輸脈,就是孔穴。

《黃帝素問》曰:欲知背輸,先度其兩乳間,中折之,更以他草度去其半已,即以兩禺相柱也,乃舉臂以度其背,令其一禺居上,齊大椎,兩禺在下。當其下禺者,肺之輸。復下一度,心之輸。復下一度,右角肝輸;左角脾輸也。復下一度,腎輸。是謂五臟之輸,灸刺之度也。

白話文:

《黃帝素問》中說:想要知道背部的輸穴,首先要測量兩乳之間的距離,對折之後,再用另一根草測量,將其長度除以二,然後以兩端比照,舉起手臂來測量背部,讓其中一端在上,與大椎穴齊平,兩端在下。在下面那端的位置,是肺的輸穴。繼續往下測量一度,是心的輸穴。再往下測量一度,右角是肝的輸穴,左角是脾的輸穴。再往下測量一度,是腎的輸穴。這就是五臟的輸穴,也是針灸的度量標準。

《黃帝九卷》曰:若取人節解者,可從大椎骨頭直下至尻尾骨端度取,分為二十二分,還約背,當分之上,即其穴也。但肝一輸,當上灸之,余穴無不俠兩邊各一寸三分也。

白話文:

《黃帝九卷》中記載:如果要取人體經絡節點,可以從大椎骨頭直線往下到尻尾骨的頂端,平均分成二十二等分,然後依次在背部找到相應的穴位。但肝臟的經絡只有一個,應當在上面艾灸;其他的穴位沒有不與兩側相距一寸三分的。

《金騰灸經》曰:臟腑十二輸,經連經,法從大椎直窮骨中折度去其半,乃取余半四折之,皆令平等,點所折處同申所點度上。從大椎下至中脊,第一點名為膈輸;第二點名為肺輸;第三點名為心輸;下頭正中央名為肝輸。又從肝輸下至窮骨仍為八折,皆令平等。因申從肝輸至窮骨之第一點為膽輸;第二點名為脾輸;第三點名為胃輸;第四點名為腎輸;第五點名為大小腸輸;第六點名為三焦輸;第七點名為膀胱輸。下頭住窮骨。

白話文:

《金騰灸經》記載:人體內臟的十二條經絡相連。取穴時,從大椎直灸到脊椎中部的折度處,取其一半,再將餘下的部分四等分,使每個部分的長度相等。然後,在大椎下至中脊的部位,依次點取各個穴位。第一個穴位叫做膈輸,第二個穴位叫做肺輸,第三個穴位叫做心輸,下方正中央的穴位叫做肝輸。

從肝輸再往下取穴,到脊椎末端,共取八個穴位,也要使每個穴位的距離相等。然後,從肝輸開始,依次點取各個穴位。第一個穴位叫做膽輸,第二個穴位叫做脾輸,第三個穴位叫做胃輸,第四個穴位叫做腎輸,第五個穴位叫做大小腸輸,第六個穴位叫做三焦輸,第七個穴位叫做膀胱輸。最後,在脊椎末端停止取穴。

凡臟腑輸皆俠脊相去二寸半,唯肝輸正脊中央也。

白話文:

凡是臟腑的輸送管道,都距離脊椎骨二寸半,只有肝臟的輸送管道在脊椎正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