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丹波康賴

《醫心方》~ 卷第五 (20)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五 (20)

1. 治齒碎壞方第五十九

《葛氏方》治人病癧齒稍碎壞欲盡方恆能以綿裹礬石銜咋之,咽吐其汁。

白話文:

《葛氏方》記載,治療人們牙齒逐漸碎裂損壞,快要掉光的狀況,有個方法可以經常使用,就是用棉花包著明礬,含在口中咬著,讓汁液在口中流動,然後吞下或吐掉都可以。

2. 治齒令堅方第六十

《錄驗方》云:欲令齒堅方:可用礬石,細辛分等煮,以漱口中。

又方:煮枸杞根漱口,良。

白話文:

《錄驗方》說:想要讓牙齒堅固的方法:可以用明礬和細辛,等量一起煮,用來漱口。

另一個方法:煮枸杞根漱口,效果很好。

3. 治齒動欲脫方第六十一

《病源論》云:經脈虛,風邪乘之,血氣不能榮潤,故令動搖。

《千金方》治齒根動欲脫方:

生地黃(二兩),獨活(三兩)

酒一升,漬一宿,含之。

《葛氏方》治齒根動欲脫方:

生地黃根,綿裹著齒上,㕮咀,以汁漬齒根,日四五為之。能十日為之,長不復動。(今按:《範汪方》:取生地黃根肥大者一節,咽其汁,日三,其日即愈。可數十年不復發。)

白話文:

《病源論》說:經脈虛弱,風邪侵入,導致血氣無法滋養牙齒,所以牙齒會鬆動搖晃。

《千金方》治療牙齒根部鬆動快要脫落的藥方:

生地黃(二兩),獨活(三兩)

用一升酒浸泡一夜,然後含在口中。

《葛氏方》治療牙齒根部鬆動快要脫落的藥方:

將生地黃根用棉布包裹後放在牙齒上,慢慢咀嚼,用汁液浸潤牙根,每天做四五次。如果能持續做十天,牙齒就能穩固不再鬆動。(現在按:《範汪方》說:取肥大的生地黃根一節,將汁液吞下,每天三次,當天就能痊癒。可以數十年不再復發。)

4. 治齒黃黑方第六十二

《病源論》云:齒是骨之所終,髓之所養也。手陽明,足太陽之脈,皆入於齒。風邪冷氣,客於經脈,髓虛血弱,不榮養於骨,枯燥無潤,故令齒黃黑。

《新錄方》治齒黃黑方:取桑黃皮,酢漬一宿,洗七遍。一云黃白皮,此方正月亦及五月五日用。

白話文:

《病源論》說:牙齒是骨頭的末端,由骨髓的精華所滋養。手陽明經和足太陽經的脈絡,都與牙齒相連。風邪和寒氣侵入經脈,導致骨髓虛弱,血液不足,無法滋養骨骼,使其乾燥缺乏潤澤,所以牙齒會變黃變黑。

《新錄方》治療牙齒發黃變黑的藥方:取桑樹的黃色外皮,用醋浸泡一整晚,然後清洗七次。有一說是用桑樹的黃色或白色外皮,這個藥方在農曆正月或五月初五使用。

5. 治齒敗臭方第六十三

《葛氏方》治風齒齒敗口氣臭方:

斑草,細辛,白芷,當歸,獨活(分等)

水煎煮含之,吐去汁。(今按《廣濟方》:芎藭二兩,當歸二兩,獨活四兩,細辛四兩,白芷四兩。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含之。《錄驗方》無芎藭、菵草。)

白話文:

《葛氏方》治療風邪引起的牙齒損壞、口氣惡臭的藥方:

斑草、細辛、白芷、當歸、獨活(各等份)

用水煎煮後含在口中,然後吐掉藥汁。(現在考證《廣濟方》記載:川芎二兩、當歸二兩、獨活四兩、細辛四兩、白芷四兩。用水五升煎煮至剩二升,去除藥渣,含在口中。《錄驗方》則沒有川芎和斑草。)

6. 治齒齦腫方第六十四

《病源論》云:頭面有風,風氣流入於陽明之脈,與齦間血氣相搏,故成腫也。

《養生方》云:水銀不得近牙齒,發齦腫,喜落齒。

《經心方》云:治齒根腫方松葉一虎口,鹽一合,以好酒三升,煎取四五合,含之。

《食經》云:齒根腫方:郁根煮含之。

《極要方》療牙齒動落,齒根宣露;或齒齦下血出;或齦腫,吃冷熱物疼痛;或齒根下黑。更緊密,口香,終身不患風蟲疼痛,齒根下有黑物自出方:上,每入五更即叩齒三百下。至明欲梳洗時,取印成鹽一顆,咀嚼令碎,熟漱成漿,每服取口中漿如棗核大,納之口,余漿平坐細細嚥卻。咽訖即取柳枝,內外熟揩令淨。

其柳枝須臘日採,其鹽須蒲州露滴者最佳。日別須作,不得斷絕,若著竹瀝,石鹽不須口中漿。

白話文:

《病源論》說:頭面有風邪,風邪侵入陽明經脈,和牙齦間的血氣互相搏擊,所以形成腫脹。

《養生方》說:水銀不能接觸牙齒,會導致牙齦腫脹,容易掉牙。

《經心方》說:治療牙根腫脹的藥方:松葉一把,鹽一合,用好酒三升煎煮,取四五合的藥液,含在口中。

《食經》說:治療牙根腫脹的藥方:郁李根煮水含漱。

《極要方》治療牙齒鬆動脫落,牙根外露;或牙齦出血;或牙齦腫脹,吃冷熱食物疼痛;或牙根發黑。可以讓牙齒更緊密,口氣清新,終身不患風邪蟲蛀引起的疼痛,讓牙根下的黑色物質自行排出的藥方:每天清晨五更時就叩齒三百下。到天亮要梳洗時,取一顆印成型的鹽粒,嚼碎成漿,用來漱口,每次取口中的鹽漿如棗核大小,含在口中,剩餘的鹽漿端坐慢慢吞下。吞完鹽漿後就取柳枝,將牙齒內外仔細擦拭乾淨。

柳枝必須在臘月採摘,鹽必須是蒲州露水滴過的最好。每天都要這樣做,不能中斷,如果用竹瀝或石鹽,則不需要含漱鹽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