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丹波康賴

《醫心方》~ 卷第十一 (9)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一 (9)

1. 治冷利方第二十

《病源論》云:腸胃虛弱,受於寒氣,腸胃虛則泄,故為冷利也。凡利色青白黑皆為冷也,色黃赤是熱也,故利色白,食不消,謂之寒中也。

白話文:

《病源論》中說:腸胃虛弱,受到寒氣侵襲,腸胃虛弱就會腹瀉,所以稱為冷利。凡是腹瀉的糞便顏色青白黑都是屬於寒症,顏色黃赤是熱症。所以腹瀉時糞便顏色發白,食物沒有消化,這種情況稱之為寒中。

《千金方》駐車丸,主大冷洞利,腸滑下赤白如魚腦,日夜無節度腹痛方:

白話文:

《千金方》治大腸虛寒引起的泄瀉,腸道裡滑出像魚腦一樣的溶液,日日夜夜沒有規律地腹痛。

方劑:駐車丸。

黃連(六兩),乾薑(二兩),當歸(三兩),阿膠(三兩)

白話文:

黃連(180克),乾薑(60克),當歸(90克),阿膠(90克)。

四味,以大酢五合,烊膠,和之,並手丸如大豆服之,大人服三十丸,小兒百日以還,三丸,暮歲者五丸,日五服。

白話文:

四種藥材,用五合大酢,融化膠,與之混合,用手丸成像大豆般的大小服用。大人服用三十丸,一百天以內的嬰兒服用三丸,暮歲者服用五丸,一天服用五次。

《葛氏方》下色白食不消者,為寒下,方:乾薑、赤石脂分等末,以白飲和丸如梧子,日服十丸,日三夜一。

白話文:

《葛氏方》中提到,如果有人大便呈白色,而且吃不下東西,這是寒下症的表現。治療方法是用乾薑和赤石脂各等分,研磨成粉末,再用白酒和成丸子,每個丸子的大小如梧桐子一樣。每天服用十丸,早晚各一次。

又方:酸石榴皮燒末,服方寸匕。

又方:生薑汁二升,蜜合煎取二升,頓服。

白話文:

另一種方法:

將酸石榴皮燒成粉末,服用方寸匙一湯匙。

另一種方法:

將生薑汁二升,加入蜂蜜煎熬至二升,一次性服用完畢。

又方:豉一升,薤白一把,水三升,煮取二升,及熱頓服之,有大棗肉七枚良。

白話文:

另一個藥方:豆豉一升,薤白一把,水三升,煎煮後取二升,趁熱頓服,加入七顆大棗肉效果更佳。

又云:有止患冷者,淳下白如鼻涕,治之方:龍骨、乾薑、附子分等搗蜜丸,服如梧子五丸至十丸,日三。

白話文:

有人得了怕冷的症狀,排出的糞便像鼻涕一樣白,治療方法:將龍骨、乾薑、附子等分研成細末,加入蜂蜜製成丸劑,每次服梧子大五至十丸,每天三次。

《範汪方》治寒冷下利方:

白話文:

範汪方 治寒下利方

原文: 大附子一枚生研。五靈脂二錢,煎汁和下。

白話文: 取一個生的附子搗碎成粉。取二錢五靈脂,煎成汁,與附子粉調和服用。

乾薑(四兩),人參(三兩),桔梗(四兩),附子(四枚,炮),半夏(三兩,洗)

白話文:

  • 乾薑(160 克):溫胃止嘔,散寒止疼。

  • 人參(120 克):補氣生津,益氣健脾,益氣固脫。

  • 桔梗(160 克):宣肺止咳,利咽排膿。

  • 附子(4 枚,炮製過):溫腎壯陽,散寒止痛,回陽救逆。

  • 半夏(120 克,洗淨):燥濕化痰,降逆止嘔,除煩止痛。

凡五物,下篩和丸,平旦服五丸如梧子,日再,漸加,勿熱食。

又云:四順湯治逆順寒冷飲食不調下利方:

甘草(三兩),人參(二兩),當歸(二兩),附子(一兩),乾薑(三兩)

凡五物,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今按:《僧深方》加龍骨二兩。)

白話文:

服用五種藥材,研末篩過,製成丸劑,早晨服用五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日逐漸增加服用次數和丸數,切勿食用熱食。

另有一方,名為「四順湯」,可治療逆順寒熱飲食失調、腹瀉。

配方: 甘草三兩 人參二兩 當歸二兩 附子一兩 乾薑三兩

共五種藥材,加水七升,煎煮取汁二升半,分三次服用。(注:今按《僧深方》,再加入龍骨二兩。)

又云:四逆湯治下利清穀,身反惡寒,手足逆冷,此為四逆,四逆湯主之,相視病人與方相應便與之方:

白話文:

古籍中還說:四逆湯治療下痢,排出的糞便呈清水狀,身體反而畏寒、手腳冰冷,這就是「四逆證」,用四逆湯來治療。醫師仔細觀察病人症狀,如果與四逆湯證相符,就可以用這個方劑。

甘草(二兩),附子(一枚),乾薑(一兩半)

凡三物,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分二服。

白話文:

材料:甘草(兩兩)、附子(一粒)、乾薑(一兩半)

做法:將以上三味藥材加水三升,煮至剩一升二合,分兩次服用。

《小品方》黃連湯,治春月暴熱解脫飲冷,或眠濕地,中冷腹痛,下青黃汁,疲極欲死方:

白話文:

《小品方》中的黃連湯,可以治療春天烈日下飲用冰冷的飲品,或在潮濕的地上睡覺,導致身體受寒,出現腹痛,拉青黃色水樣大便,疲倦至極,想要死去的症狀。

黃連(四兩),當歸(三兩),乾薑(三兩),厚朴(二兩)

白話文:

黃連四兩、當歸三兩、乾薑三兩、厚朴二兩

凡四物,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今按:《經心方》無厚朴,有石榴皮。)

白話文:

取四物藥材,切好,用七升水煎煮,最後取三升藥液,分三次服用。(現在來看,《經心方》沒有厚朴,但有石榴皮。)

《私跡方》溫中湯,治寒下飯臭出方:

甘草(一兩,炙),乾薑(半兩),蜀椒(八十枚,去閉者),附子(一枚)

凡四物,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再服,若嘔,納橘皮半兩,老少者皆取服良。

《廣濟方》療冷痢青白色、腹內常鳴,行數疏出即大多,調中散方:

龍骨(一兩),人參(一兩),黃連(一兩),阿膠(一兩),黃柏(一兩)

搗篩為散,煮米飲服。忌豬、魚、蒜、炙肉、黏食等。

《集驗方》治久新寒冷下利,腹內不安,食輒注下,令人生肉烏梅丸方:

白話文:

私跡方「溫中湯」 **主治:**寒性腹瀉,大便臭氣

配方:

  • 甘草(一兩,烤過)
  • 乾薑(半兩)
  • 花椒(八十粒,去除包裹的)
  • 附子(一粒)

用法: 將四種藥材放入二升水,煎煮至剩一升,分兩次服用。如果嘔吐,則加入半兩陳皮。無論老少皆可服用,療效良好。

廣濟方「調中散」 **主治:**青白色冷痢,腹中常鳴,大便頻繁稀疏 配方:

  • 龍骨(一兩)
  • 人參(一兩)
  • 黃連(一兩)
  • 阿膠(一兩)
  • 黃柏(一兩)

用法: 將藥材搗碎篩過成粉末,用米湯沖服。忌食豬肉、魚、蒜、烤肉、黏食等食物。

集驗方「烏梅丸」 **主治:**久新寒性腹瀉,腹中不安,進食後立即腹瀉,有血絲在糞便中 配方:未提供

烏梅(三百六十枚,去核,熬令可搗),附子(四兩,炮),黃連(十二兩),乾薑(四兩)

白話文:

烏梅(三百六十個,去核,煮到可以搗碎的程度),附子(四兩,炮製過),黃連(十二兩),乾薑(四兩)。

凡四物,搗,下篩蜜丸,飲服如梧子十丸,日再,補方。

白話文:

取四物搗碎,篩過後加入蜂蜜搓成丸狀。服用時如梧子大小,一次十丸,每日兩次。此方為補氣血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