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心方》~ 卷第一 (9)
卷第一 (9)
1. 服藥節度第三
夫有常患之人,不妨行走,氣力未衰,欲將補益。冷熱隨宜丸散者,乃可先服利湯下便,除胸腹中瘀積痰實,然後可將補藥。
復有虛人積服補藥,或中實食為害者,可止服利藥除之。復有平實之人暴虛空竭者,亦宜以微補藥,止以和之,而不可頓補也。暴虛微補,則易平也。過補喜否,結為害也。
夫極虛極勞,病應服補湯者,風病應服治風湯者,此皆非五三劑可知也。自有滯風洞虛,積服數十劑及至百餘劑乃可瘥者也。然應隨宜增損之,以逐其體寒溫澀利耳。
《千金方》云:凡人年四十以下,有病可服瀉藥;不甚須服補藥,必有所損,不在此限。四十以上,則不可服瀉藥,須服補經;五十以上,四時勿缺補藥。如此乃可延年,得養生之術耳。
又云:必有臟腑積聚,無問少長,須瀉;必有虛損,無問少長,須補。以意商量而用之。
又云:每春秋皆須與服轉瀉藥之一度,則不中天行時氣也。
又云:凡用藥皆隨土地所宜。江南嶺表,其地暑熱,肌膚薄脆,腠理開疏,用藥輕者;關中河北,土地堽燥,其人皮膚堅硬,腠理閉實,用藥重複。
又云:凡服痢湯,欲得侵早。
凡服湯欲得如法。湯熱服之,則易消下不吐,若冷則吐嘔不下,若大熱則破人咽喉。務在用意。湯必須澄清,若濁則令人悶不解。中間相去如步行十里,若太促數,前湯未消,後湯來沖,必當吐逆。仍問病兒,腹中藥消散可不,乃可進服。
又云:凡服湯皆分三升為三服,然承病兒穀氣強,前一服最須多,次一服如少,次後一服最須少。如此則其安穩。
又云:凡服補湯,欲得服三升半。晝三夜一,中間鬲食,則湯氣溉灌百脈,易得藥力。如此則大大須緩不得速急也。又須左右仰覆臥,各一食頃,即湯勢遍行腹中。又於室中行,皆可百步許,一日勿出外,則大大益也。
又云:凡服藥三日慎酒,湯忌酒故也。
又云:凡服治風湯等,一服厚覆取汗,若得汗即須薄覆,勿令大汗。中間亦須間食,不爾,令人無力,更益虛羸。
又云:凡餌湯藥,其粥食肉菜皆須大熟,大熟則易消,與藥相宜。若生則難消。又復損藥,仍須少食菜,於藥為佳;亦少進鹽醋乃善,亦不得苦用心力及房室喜怒。
又云:凡服瀉湯及諸丸散酒等,至食時須食者,皆先與一口冷醋飯,須臾乃進食佳也。
又云:凡丸藥皆如梧子,補者十丸為始,從十漸加,不過四十丸為限。過此,虛人亦一日三度服,欲得引日,多時不缺,藥氣漸積,熏蒸五臟,積久為佳。不必頓服,早盡為善,徒棄名藥,獲益甚少。
又云:凡服瀉丸,不過以痢為度。慎勿過多,令人下痢無度,大損人。
又云:凡人忽遇風,發身心頓惡,或不能言。如此者當服大小續命及西州續命,排風越婢等湯。於無風密室之中,日夜四正五服,勿計劑數多少,亦勿慮虛。常使頭面手足腹背汗出不絕為佳。服湯之消,即食粥,粥消即服湯。亦得少與羊肉臛將補。若風大重者,相續五日五夜服湯不絕,即經二日停湯,以美羹臛自補,消息四體。
白話文:
服藥節度第三
長期患病的人,如果氣力尚可,想服用補藥,可以先服用瀉下之藥,清理腸胃中的瘀積痰滯,然後再服用補藥。
虛弱的人長期服用補藥,或因飲食積滯導致身體不適,應該先停服補藥,服用瀉藥來去除積滯。體質平和的人突然虛弱,應該服用少量補藥調理,不可驟然大量服用補藥。突然虛弱時少量補藥,容易恢復;過度進補反而有害。
極度虛弱或勞累,需要服用補藥;患風症,需要服用治風藥物,這些藥物的劑量並非一定的,有些病需要服用數十劑甚至上百劑才能痊癒。服藥過程中,應根據病情調整藥量,使寒熱、澀利等症狀得到改善。
《千金方》記載:四十歲以下的人,生病可以服用瀉藥,不急需服用補藥,否則反而有害,但這並非絕對;四十歲以上的人,不宜服用瀉藥,需要服用補益經氣的藥物;五十歲以上的人,四季都應服用補藥。這樣才能延年益壽,達到養生的目的。
書中又說:無論年齡大小,若臟腑有積聚,就必須瀉;若有虛損,就必須補。應根據實際情況決定用藥。
書中又說:春秋兩季都要服用一次瀉下藥,以免受時令疫病的影響。
書中又說:用藥需根據各地區的環境和體質而定。江南嶺南地區,氣候炎熱潮濕,人們肌膚細嫩,腠理疏鬆,用藥宜輕;關中河北地區,氣候乾燥寒冷,人們肌膚粗糙,腠理緻密,用藥宜重。
服用瀉痢藥,要儘早服用。
服用湯藥應遵循正確的方法。湯藥熱服易於吸收,不會嘔吐;冷服則會嘔吐,難以吸收;過熱則會灼傷咽喉。服用湯藥務必注意這些細節。湯藥必須澄清,濁的湯藥會令人感到胸悶不適。每次服藥的時間間隔應如同步行十里路那樣,切不可服藥過於頻繁,以免前服藥物未消化,後服藥物又來,導致嘔吐。每次服藥後,應詢問病人腹中藥物是否已消化,然後再繼續服用。
書中又說:每次服湯藥,一般分三升,分三次服用。但如果病人消化能力強,第一次服藥量可以多一些,第二次少一些,第三次最少。這樣比較安全。
書中又說:服用補藥,每次應服用三升半。白天服三次,晚上服一次,每次服藥後可以適量進食,這樣藥力才能更好地運行全身。服用補藥應緩慢,不可操之過急。服藥後,應左右側臥各一小會兒,以便藥力遍佈腹中。還可以在室內走動,約百步左右。服藥當天不要外出,這樣效果更好。
書中又說:服藥三日內應忌酒,因為湯藥忌酒。
書中又說:服用治風湯藥等,第一次服用後要蓋被取汗,出汗後應減少衣物,避免出汗過多。服藥期間也要少量進食,否則會導致乏力,加重虛弱。
書中又說:服用湯藥期間,粥、肉、菜都必須煮熟,煮熟的食物容易消化,也更容易與藥物相配合。生冷食物難以消化,還會損傷藥效,因此應少吃蔬菜。少吃鹽和醋更好,而且不要過度勞累,避免房事、喜怒等情緒波動。
書中又說:服用瀉藥、丸散以及酒劑等,如果需要進食,應先喝一口冷醋飯,過一會兒再進食。
書中又說:丸藥的大小應如梧桐子一般大小。補益的藥物,開始服用時應從十丸開始,逐步增加,最多不超過四十丸。超過這個數量,虛弱的人一天可服用三次,每天服用,長期服用,藥物才能逐漸積累,溫養五臟,長期服用效果更好。不要一次服用過多,盡快服完反而不好,這樣會浪費藥物,效果也差。
書中又說:服用瀉下丸藥,以瀉下通暢為度,不可服用過多,以免導致腹瀉不止,嚴重損傷身體。
書中又說:如果突然遇到風寒,身體不適,甚至不能說話,應服用大小續命湯、西州續命湯、排風散等藥物。在無風的密室裡,日夜每隔四個時辰服用五次,不必計較劑量多少,也不必擔心虛弱。只要頭面、手足、腹部、背部持續出汗即可。藥物服用後,可以吃些粥,粥消化後再服用湯藥,也可以少量服用羊肉湯來補益。如果風寒很重,可以連續服用五天五夜,然後停藥兩天,用美味的羹湯來調補,緩解身體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