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心方》~ 卷第一 (8)
卷第一 (8)
1. 服藥節度第三
言夏服湯者,夏人氣行皮膚營衛之中,若人夏受得邪,初病者淺不深,故服湯去初邪耳。冬服丸者,冬寒人氣深入,行於五臟六腑骨髓之內,若初受邪者還,病深入與人氣並行。若服湯,湯氣散,未至疾所,氣已盡矣。故作丸服之。散遲,日服之不廢用者,不費而病愈,故冬服丸。
春秋服散者,春秋二時,晝夜均,寒暑調;人氣行於皮肉之間,不深不淺,故用散和酒服之。酒能將藥氣行入人肉中以去其邪,故春秋服散。
又云:春夏不可合吃熱藥,秋冬不可合吃冷藥,但看病人冷熱也。
又云:病有新舊療法不同,邪在毫毛,宜服膏及以摩之。不療,二十日入於孫脈,宜服藥酒。酒是熟液,先走皮膚,故藥氣逐其酒勢,入於孫脈,邪氣散矣。不療,四十日入於絡脈,宜服湯。不療,六十日傳入經脈,宜服散。不療,八十日入於臟腑,宜服丸。百日以上,謂之沉疴,宜服煎也。
又云:凡服補湯者,相去遠;久服瀉湯,相去近。
《小品方》云:凡病劇者人必弱,人弱則不勝藥,處方宜用分兩單省者也。病輕者人則強,勝於藥,處方宜用分兩重複者也。
凡久病者日月已積,必損於食力;食力既弱,亦不勝藥,處方亦宜用分兩單省者也。新病者日月既淺,雖損於食,其穀氣未虛,猶勝於藥,處方亦宜用分兩重複者也。
少壯者病雖重,其人壯,氣血盛,勝於藥,處方宜用分兩重複者也。雖是優樂人,其人驟病,數服藥則難為藥勢,處方亦宜如此也。衰老者病雖輕,其氣血衰,不勝於藥,處方亦宜用分兩單省者也。雖是辛苦人,其人希病不經服藥者,則易為藥勢,處方亦宜如此也。
夫人壯病輕而用少分兩方者,人盛則勝藥勢,處方分兩單省者則不能制病,雖積服之,其勢隨消,終不制病。是以宜服分兩重複者也。夫衰老虛人久病,病重而用多分兩方者,人虛衰氣力弱則病不堪藥。藥未能遣病而人氣力先疲,人疲則病勝,便不敢復服,則不得力也。是以宜服分兩單省者也。
又云:自有小盛之人,不避風涼,觸犯禁忌,暴竭精液;雖得微疾,皆不可輕以利藥下之。一利便竭其精液,因滯著床蓆,動經年歲也。初始皆宜與平藥治也。宜利者,乃轉就下之耳。唯小兒不在此例,大法宜知如此也。
夫長宿人病,宜服利湯藥者,未必頓盡一劑也。皆視其利多少且消息之於一日之寬也。病源未除者,明後更合一劑,不必服盡,但以前後利勢相成耳。氣力堪劑盡者則不制也。病源宜服利藥治取除者,服湯之後,宜將丸散也。時時服湯,助丸散耳。
夫病是服利湯得瘥者,從此以後,慎不中服補湯也。得補病勢則還覆成也。重就利之,其人則重弊也。若初瘥,氣力未展平復者,當消息之。宜服藥者,當以平和藥逐和之也。若垂平復,欲將補益丸散者,自可以意斷量耳。
白話文:
服藥節度第三
夏天用湯藥,因為夏天人體氣血運行在皮膚和營衛之間,如果夏天患病,初期病症較輕,所以服用湯藥就能去除初期邪氣。冬天用丸藥,因為冬天寒冷,人體氣血運行深入到五臟六腑、骨髓之內,如果初期受邪,病情深入,與人體氣血一同運行。如果服用湯藥,湯藥的藥氣散發得快,還沒到達病灶,藥氣就已經消失了。所以要用丸藥。丸藥藥力散發緩慢,每天服用也不會失效,既省力又能治癒疾病,所以冬天服用丸藥。
春秋兩季用散劑,因為春秋兩季,晝夜時間相等,寒暑適中,人體氣血運行在皮膚肌肉之間,不深不淺,所以用散劑,並用酒送服。酒能將藥氣送達人體肌肉中,去除邪氣,所以春秋服用散劑。
另外,春夏不能服用溫熱的藥物,秋冬不能服用寒涼的藥物,需根據病人體質的寒熱來決定。
另外,疾病有新舊之分,治療方法也不同。邪氣停留在毫毛之間,宜用膏藥塗抹。若無效,二十天後邪氣進入孫脈,宜服用藥酒。酒是熟化的液體,先走皮膚,所以藥氣隨著酒力,進入孫脈,邪氣就能消散。若無效,四十天後邪氣進入絡脈,宜服用湯藥。若無效,六十天後邪氣進入經脈,宜服用散劑。若無效,八十天後邪氣進入臟腑,宜服用丸藥。超過一百天,稱為沉疴,宜服用煎劑。
另外,服用補益湯藥的時間間隔要長,長期服用瀉下湯藥的時間間隔要短。
《小品方》中說:凡是病情嚴重的人,體質必然虛弱,虛弱的人藥力難以承受,處方劑量宜少。病情輕微的人體質強壯,能承受藥力,處方劑量宜多。
凡是久病的人,日積月累,必然損傷飲食能力,飲食能力虛弱,也難以承受藥力,處方劑量也宜少。新患疾病的人,發病時間短,雖然損傷飲食,但穀氣尚未虛弱,還能承受藥力,處方劑量宜多。
少壯之人,即使病情嚴重,但因其體質強壯,氣血旺盛,能承受藥力,處方劑量宜多。即使是體質優越的人,病情突然發作,多次服用藥物,藥力難以發揮作用,處方劑量也應如此。衰老之人,即使病情輕微,但因其氣血衰弱,難以承受藥力,處方劑量宜少。即使是體質強健的人,很少生病,不常服用藥物,藥力容易發揮作用,處方劑量也應如此。
體質強壯,病情輕微的人,用藥量少,因為人體強盛則能承受藥力,如果處方劑量少,則不能控制病情,即使積累服用,藥力也逐漸消失,最終不能控制病情。所以,應該服用劑量多的藥物。體質衰弱,久病的人,病情嚴重,用藥量多,人體虛弱,氣力衰竭,則病情難以承受藥物,藥物不能驅除疾病,人體氣力先衰竭,人體疲勞則病情加重,就不敢再服藥,則藥物無效。所以,應該服用劑量少的藥物。
另外,體質強盛的人,不注意避寒保暖,觸犯禁忌,過度耗損精液,即使患上輕微的疾病,也不可輕易服用瀉下藥。一瀉就會耗損精液,導致久病纏綿,甚至持續數年。初期都應該服用平和的藥物治療。需要服用瀉下藥,也要逐步減少劑量。唯獨小孩不在此例,這一大原則一定要知道。
對於長期患病的人,服用瀉下湯藥,不必一次服用完一劑,要觀察瀉下藥效的多少,以及一天中藥效的變化。如果病根未除,第二天再服用一劑,不必服用完,只需讓前後的瀉下藥效互相配合即可。如果氣力足以服用完一劑,則藥效不佳。如果病根需要服用瀉下藥來去除,服用湯藥後,宜服用丸藥或散劑。隨時服用湯藥,輔助丸散藥效。
如果疾病是通過服用瀉下湯藥而痊癒的,從此以後,要小心不要服用補益湯藥。如果服用補益藥物,病情就會復發。再次服用瀉下藥,病情會加重。如果剛痊癒,氣力尚未恢復,要慢慢恢復,需要服用藥物,應該服用平和的藥物來調理。如果快要痊癒,想要服用補益丸藥或散劑,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來決定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