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丹波康賴

《醫心方》~ 卷第十 (9)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 (9)

1. 治通身水腫方第十九

《病源論》云:水病者,由腎脾俱虛故也,腎虛不能宣通水氣,脾虛又不能制水,故水氣盈溢、滲(色蔭反)液皮膚、流通四肢,所以通身腫也。

白話文:

《病源論》中說:水病是腎和脾臟都虛弱引起的。腎臟虛弱,不能使水液運行通暢;脾臟虛弱,又不能控制水液,因此水液充盈過多,滲透到皮下,流遍四肢,所以全身都會出現腫脹。

《僧深方》治通身水腫,大小便不利方:

常陸根(三升,薄切),赤小豆(一斗)

凡二物,水一斛,煮取一斗,稍飲汁,食豆,以小便利為度。

又云:治大水面目身體手足皆腫方:

白話文:

僧深方 治療全身水腫、大小便不通

常山根(三升,切成薄片) 赤小豆(一斗)

以上兩味藥材,加入一斛水,煮成一斗湯汁,逐少飲用。

另外還有:

治療全身水腫,包括臉部、身體、手腳都腫脹

大戟(分),葶藶(三分,熬),苦參(一分),蔥花(一分)

白話文:

大戟(一錢),葶藶(三錢,煎熬),苦參(一錢),蔥花(一錢)

凡四物,治下篩,以小麥粥服方寸匕,良效。

《範汪方》治身體流腫,心下脹滿,短氣逆害飲食方:

大豆一斗,以水三斗煮之,令得一斗七升,去滓,納一斗好酒,合煎之,令得一斗七升,服一升,日三。

《經心方》瀉肺湯治一身面目浮腫方:

末葶藶(彈丸),大棗(二十枚)

白話文:

治下痢,用四味中藥,用麥粥服藥半湯匙,效果很好。

方劑

《範汪方》:治身體浮腫,心腹脹滿,呼吸困難,飲食不順。

大豆一斗,用水三鬥煮,煮到剩下約一斗七升,濾去渣滓,加入一斗好酒,一起煎煮,煎到剩下約一斗七升,每天三次,每次服一升。

《經心方》:瀉肺湯:治全身及面部浮腫。

葶藶(製成彈丸),大棗(二十枚)

水三升,煮棗取汁一升半,去棗,納葶藶,煮取一升,頓服之,得至五服,若帶水氣者,先服青龍湯一劑,乃服之。

白話文:

用水三升,煮紅棗後取出汁液一升半,取出棗子,再加入葶藶,煮到還剩一升,然後一次喝完。服用到五次後,如果還伴有水氣,先服用一劑青龍湯,再服用此藥。

(今按:《醫門方》:葶藶子二兩,熬,大棗三十枚,水一斗,云云。)

《張仲景方》青龍湯,治四肢疼痛、面目浮腫方:

白話文:

今按:《醫門方》:葶藶子二兩,煮爛,大棗三十枚,水一斗,其他藥材略。

麻黃(半斤),細辛(二兩),乾薑(二兩),半夏(二兩)

凡四物,切,以水八升,煮得二升,一服止。

白話文:

  • 麻黃(半斤):具有發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腫等功效。

  • 細辛(二兩):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散寒、祛風止痛等功效。

  • 乾薑(二兩):具有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溫肺止咳等功效。

  • 半夏(二兩):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和胃止瀉等功效。

四物:當歸四兩、川芎三錢、芍藥三錢、白朮三錢。切片,用八升水煎煮,煎至剩餘兩升。每次服用一劑,便可止痛。

又云:治脾胃水,面目手足浮腫、胃脘堅大滿短氣,不能動搖桑根白皮湯方:

白話文:

此外,治療脾胃水腫,導致面部、手腳浮腫,胃部堅硬、脹大、氣短,不能活動,可以使用桑根白皮湯。

桑根白皮(切二升),桂(一尺),生薑(三顆),人參(一兩)

白話文:

桑根白皮(切碎二升),桂皮(一尺),生薑(三顆),人參(一兩)

凡四物,切,以水三斗,煮取桑根竭得一斗,絞去滓,納桂、人參、生薑,黃飴十兩煮之,竭得七升,服一升,消息更服。(今按:《本草》:桂一尺,重半兩為正。)

《醫門方》療遍身腫脹小便澀方:

葶藶子(二兩熬搗如泥),大棗(三十枚去核)

白話文:

把四種藥材切碎,加入三鬥水,煮到桑根精華濃縮成一斗,過濾掉藥渣,加入桂皮、人參、生薑、黃糖十兩,一起煮到只剩七升,每次服用一升,服用後視情況再繼續服用。(現在註解:《本草》:桂皮一尺長,重半兩纔是正品。)

治療全身腫脹小便不通暢的方劑:

葶藶子(兩兩煮爛搗成泥狀),大棗(三十枚去核)

以水一大斗,煮取一小升,絞去滓,納葶藶子於棗中,以微煎,攬勿停手,可丸止,丸如梧子,空腹頓服令盡,當利一二行瘥,分二服亦效。

白話文:

用一大鬥水煮,取一小升,過濾掉渣滓,將葶藶子放入棗中,用微火煎煮,不停攪拌,直到可以丸成丸狀,丸子大小如梧桐子。空腹時一次性服下所有丸藥,服藥後不久就會腹瀉一兩次,病情就會痊癒。如果分兩次服用,也有效。

2. 治十水腫方第二十

《病源論》云:十水者,青水、赤水、黃水、白水、黑水、懸水、風水、石水、里水、氣水也。青水者,先從面目腫遍一身,其根在肝;赤水者,先從心腫,其根在心;黃水者,先從腹腫,其根在脾;白水者,先從腳腫,其根在肺;黑水者,先從足膚腫,其根在腎;懸水者,先從面腫至足,其根在膽;風水者,先從四肢起,腹滿大,目盡腫,其根在胃;石水者,四肢,小腹腫獨大,其根在膀胱;里水者,先腹滿,其根在小腸;氣水者,乍盛乍虛,乍來乍去,其根在大腸;皆由營衛痞澀;三焦不調,腑臟虛弱所生,並令身體虛腫,喘息上氣,小便黃澀也。(今按:諸方十水之名各不同,主治之藥亦以異。

白話文:

《小品方》中記載的十水丸,是治療水腫的方劑。

  • 腫脹從頭部開始,稱為白水,其根源在肺,可以用椒目來治療。
  • 腫脹從胸部開始,稱為黃水,其根源在脾,可以用甘遂來治療。
  • 腫脹從臉部開始,稱為青水,其根源在肝,可以用大戟來治療。
  • 腫脹從腹部開始,稱為氣水,忽實忽虛,其根源在腸,可以用芫花來治療。
  • 腫脹從股部開始,稱為黑水,其根源在腎,可以用玄參來治療。
  • 腫脹從臉部開始,一直蔓延到腳,稱為懸水,其根源在膽,可以用赤小豆來治療。
  • 腫脹從內部開始,形成堅硬的塊狀,四肢腫脹,稱為石水,其根源在膀胱,可以用桑根來治療。
  • 腫脹從四肢開始,腹部腫脹,稱為風水,其根源在胃,可以用澤漆來治療。
  • 腫脹從腹部開始,稱為冷水,其根源在小腸,可以用巴豆來治療。
  • 腫脹從胸部開始,稱為赤水,其根源在心,可以用葶藶來治療。

上十種,隨其病始所在,增其所主藥皆一分,巴豆四分,去心、皮,冶末,合下篩蜜丸,服如梧子三丸,得下為度,不下,日三,亦可作散末食服半錢匕,大便利,明朝復服如法,再服病愈,即禁飲食,但得食乾魚耳。

白話文:

以上十種藥,根據患者病情初期所在,增加其主藥,全部共一份,巴豆四分之一,去心、皮,研磨成末,合下篩過,用蜜丸,服用如梧子般大小的三丸,大便通暢即可,不通暢,可連續服用三日,也可做成藥末食用,半錢匕,大便爽暢,明早照常服用,再服用病癒後,即禁止飲食,只能吃乾魚。

又云:十水散,治水腫方;先從腳腫,名曰清水,其根在心,葶藶子主之;先從陰腫,名曰勞水,其根在腎,澤漆主之;先從腹腫,名曰冷水,其根在大腸,蜀椒主之;先從面目腫,名曰氣水,其根在肺,桑根主之;先從手足腫,名曰心水,其根在小腸,巴豆主之;先從口唇腫,名曰黃水,其根在胃,大戟主之;先從脅腫,名曰飲水,其根在肝,蕘花主之;先從腰腫,名曰肝水,其根在膈,甘遂主之;先從胸腫,名曰石水,其根在脾,茯苓主之;先從背腫,名曰鬼水,其根在膽,雄黃主之。

白話文:

古書上又說:十水散,可以治療水腫;先從腳開始腫脹,叫做清水,其根本原因在於心臟,葶藶子主治;先從陰部開始腫脹,叫做勞水,其根本原因在於腎臟,澤漆主治;先從腹部開始腫脹,叫做冷水,其根本原因在於大腸,蜀椒主治;先從面目開始腫脹,叫做氣水,其根本原因在於肺臟,桑根主治;先從手足開始腫脹,叫做心水,其根本原因在於小腸,巴豆主治;先從口脣開始腫脹,叫做黃水,其根本原因在於胃臟,大戟主治;先從脅部開始腫脹,叫做飲水,其根本原因在於肝臟,蕘花主治;先從腰部開始腫脹,叫做肝水,其根本原因在於膈肌,甘遂主治;先從胸部開始腫脹,叫做石水,其根本原因在於脾臟,茯苓主治;先從背部開始腫脹,叫做鬼水,其根本原因在於膽囊,雄黃主治。

上十物,分等主十水,隨腫所從始,按方偏加藥二分,合搗下篩,空腹以水服方寸匕,當下水多者,減服,下少者益之。

《範汪方》治十水丸方:

白話文:

以上十種中藥,依次主要治療十種水腫,依據腫脹開始的部位,參考以下藥方偏重增減藥物二分,混合研磨過篩後,空腹以水服用一茶匙的劑量,如果水腫嚴重,就減少服用,水腫輕微,可以適當增加劑量。

範汪方:治十水丸方

組成:

  • 吳茱萸三兩
  • 訶黎勒肉半兩
  • 大黃一斤
  • 番木鱉肉三兩
  • 甘草一兩
  • 芍藥一兩

製法:

  • 以上各藥研細末,過絹羅,和蜜做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

  • 每服五十丸,早晚服。

適應症:

  • 濕氣內蘊,水腫、腹瀉、小便不利等「十水」證。

第一之水,先從面目;腫遍一,身,名曰青水,其根在肝,大戟主之;第二之水,先以心腫,名曰赤水,其根在心,葶藶子主之;第三之水,先從腹腫,名曰黃水,其根在脾,甘遂主之;第四之水,先從腳腫,名曰白水,其根在肺,藁本主之;第五之水,先從足趺腫,名曰黑水,其根在腎,連翹主之;第六之水,先從面腫至足,名曰玄水,其根在膽,芫華主之;第七之水,先從四肢起腫滿大,身盡腫,名曰風水,其根在胃,澤漆主之;第八之水,四肢小,其腹腫獨大,名曰石水,其根在膀胱,桑根白皮主之;第九之水,從腸滿,名曰里水,其根在小腸,巴豆主之;第十之水,乍盛乍虛,乍來乍去,名曰氣水,其根在大腸,赤小豆主之。

白話文:

  1. 青水:水腫從臉開始,蔓延全身,根源在肝臟,常用大戟治療。

  2. 赤水:水腫從心臟開始,根源在心臟,常用葶藶子治療。

  3. 黃水:水腫從腹部開始,根源在脾臟,常用甘遂治療。

  4. 白水:水腫從腳部開始,根源在肺臟,常用藁本治療。

  5. 黑水:水腫從足趺開始,根源在腎臟,常用連翹治療。

  6. 玄水:水腫從面部蔓延至腳部,根源在膽臟,常用芫華治療。

  7. 風水:水腫從四肢開始,蔓延全身,根源在胃臟,常用澤漆治療。

  8. 石水:四肢細小,腹部腫大,根源在膀胱,常用桑根白皮治療。

  9. 裏水:腸道脹滿,根源在小腸,常用巴豆治療。

  10. 氣水:水腫忽多忽少,忽來忽去,根源在大腸,常用赤小豆治療。

凡十病,藥皆主之;分等所病形同倍之,冶合,白蜜丸如小豆;先食,服一丸,日三,欲下病,服三丸,人弱者以意節之,治宿食流飲,寒熱溫病,禁辛菜豬肉生魚,不禁熟之。

《僧深方》治身體浮腫十水散方:

白話文:

共有十種病,都用這種藥來治療;將藥材等分,使它們的形狀和重量都相同,混合後加上蜂蜜,做成小豆大小的丸藥;先吃飯,服用一粒藥丸,每天三次,想要通便時,服用三粒藥丸,體質虛弱的人須依照身體狀況來決定服用量,用來治療宿食、飲水過多而引發的疾病、寒熱溫病,禁止吃辛辣蔬菜、豬肉、生魚,但煮熟的可以吃。

僧深方:治療身體浮腫的十水散方

組成:

  • 黑豆三合
  • 白扁豆三合
  • 赤小豆三合
  • 大麥三合
  • 薏苡仁三合
  • 茯苓三合
  • 勝金散三合
  • 澤瀉三合
  • 車前子三合
  • 厚朴三合

用法:

  • 上藥共研成細末。
  • 每服三錢,水煎服。
  • 一日兩次。

芫花(三分),決明(三分),大戟(三分),石葦(三分去毛),巴豆(三分,去心),澤瀉(三分)大黃(三分),鬼臼(三分),甘遂(三分),葶藶(三分)

凡十物,冶下篩,以大麥粥清汁服方寸匕,日三。

白話文:

芫花(三錢),決明子(三錢),大戟(三錢),石葦(三錢,去毛),巴豆(三錢,去心),澤瀉(三錢),大黃(三錢),鬼臼(三錢),甘遂(三錢),葶藶(三錢)

研磨此藥,過篩,用大麥粥的清汁送服藥粉,每次方寸匕,一日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