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丹波康賴

《醫心方》~ 卷第十 (8)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 (8)

1. 治大腹水腫方第十八

《病源論》云:夫水腫病者皆營衛痞澀,腎脾虛弱所為,而大腹水腫者,或因大病之後,或積虛勞損,或新熱食竟,入水自漬及浴冷,水氣不散,流溢腹外,三焦閉塞,小便不通,水氣結聚於內,乃腹大而腫,故四肢小腹陰下濕,手足逆冷,腰痛,上氣咳嗽,煩疼,故云大腹水腫。

白話文:

《病源論》中說,水腫病都是由於營衛氣血運行不暢,腎脾虛弱造成的。而患有大腹水腫的人,有的是因為大病之後,有的是積虛勞損,有的是因為吃了生冷的食物,或者是因為在水裡泡了太久,或者是在寒冷的天氣裡洗澡,導致水汽不能散發,流溢到腹腔外,三焦閉塞,小便不通,水汽結聚在體內,於是肚子變大而腫脹,所以四肢小腹陰部潮濕,手腳冰涼,腰痛,上氣咳嗽,煩躁疼痛,所以叫做大腹水腫。

《千金方》治大腹水腫、氣息不通。命在旦夕者方:

白話文:

千金方:治療嚴重腹水腫脹、呼吸困難,危及生命的方劑

牛黃(二分),昆布(十分),海藻(十分),牽牛子(八分),桂心(八分),椒目(三兩熬),葶藶(六兩)

白話文:

  • 牛黃(二錢)

  • 昆布(一兩)

  • 海藻(一兩)

  • 牽牛子(八錢)

  • 桂心(八錢)

  • 椒目(三錢熬水)

  • 葶藶(六錢)

七味,別搗葶藶,熟如膏,合和丸如梧子,飲服十丸,日再,稍加,小便利為度。

《醫門方》療大腹水腫,遍身洪滿,小便澀少方:

白話文:

繁體中文翻譯:

內含七味藥材,別研磨葶藶,炒至似膏狀,將所有藥材合拌成丸,大小如梧桐子,服用十丸,每日兩次,逐漸增加藥量,以小便暢通為度。

白話文:

治療嚴重腹水、全身腫脹、小便量少、小便不暢:

海蛤(六合,研如面),葶藶子(十分熬),茯苓(六分),橘皮(四分),郁李仁(四分),桑根白皮(五分),甘遂(二分),漢防己(六分),橘皮(四分)

白話文:

  • 海蛤(六合,研磨成粉)

  • 葶藶子(十分熬煮成汁)

  • 茯苓(六分)

  • 橘皮(四分)

  • 郁李仁(四分)

  • 桑根白皮(五分)

  • 甘遂(二分)

  • 漢防己(六分)

  • 橘皮(四分)

搗篩為散,別搗葶藶子如脂,納散中,蜜丸,空腹飲服七丸,日一,當利一二行,如不利,加一丸,以利為度。忌豬肉、大醋、油膩、鹹食。

白話文:

將成分搗碎過篩成為散狀,其中葶藶子要另外搗成脂狀,然後加入散劑中,以蜂蜜製成丸子。空腹時服用七丸,每天一次。服用後應能順利排出一至兩次大便,如果不順暢,可酌量增加一丸藥量,以能順利排便為準。服用期間應忌食豬肉、醋、油膩食物和鹹食。

《新錄方》治水病腹大面腫小便澀方:

白話文:

《新錄方》:治療水病腹大、面腫、小便困難

古文: 新錄方,治水病,腹大面腫,小便澀。 車前子四兩,赤小豆四兩,麻仁一兩,蓽茰一兩,杏仁一兩,露蜂房一兩。上件和勻,研末,每服二錢,以熱湯點服。小便自利。

現代白話文: 新發現的方劑,用於治療水腫導致的腹脹、面浮腫、小便排泄困難的症狀。

取車前子四兩、赤小豆四兩、麻仁一兩、蓽茰一兩、杏仁一兩、露蜂房一兩。將所有藥材混合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約6克),用熱水沖服。小便會自然通利。

葶藶子(一升,熬紫色,搗如泥),芒硝(三兩),吳茱萸(三合,搗為散)

白話文:

葶藶子(一升,煮到變成紫色,搗成泥),芒硝(三兩),吳茱萸(三合,搗成粉末)

合三種更搗,加少蜜可丸,搗二千杵,飲服七丸,日二服,以小便利為度,忌咸醋,瘥止。若熱水,四肢煩心,胸熱悶者,去茱萸。

白話文:

將三種藥材混合在一起搗碎,加入少許蜂蜜可以製成丸劑,搗碎 2000 次,每天服用七丸,分兩次服完,以小便通暢為服用基準,忌吃鹹的食物和醋,痊癒後就停止服用。如果病人有發熱、四肢煩躁、胸悶的情況,去茱萸。

《效驗方》治水大腹葶藶子散方:

藍葉(三兩),大黃(一兩半),葶藶子(二兩,熬)

凡三物,治篩,先食,酒服二方寸匕,欲丸服,蜜和服如大豆,日二十丸。

《小品方》治水腫大豆湯方:

大豆三斗,水五斗,煮令熟,出豆澄汁,更納美酒五升,微火煎如飴,服一升,漸增之,令小下。

《耆婆方》治人水病、四肢腳膚(音府,腐字也)面腹俱腫方:

白話文:

效驗方治療水大腹的「葶藶子散」配方:

  • 藍葉(三兩)
  • 大黃(一兩半)
  • 葶藶子(二兩,熬製)

將這三味藥材研磨成粉末,先吃東西,然後用酒送服二方寸匕(約兩湯匙)。如果想要做成藥丸服用,可以用蜂蜜調成大豆大小,每天服用二十丸。

《小品方》治療水腫的「大豆湯」配方:

  • 大豆三鬥
  • 水五斗

將大豆煮熟,撈出豆子,澄清湯汁。再加入五升的酒,用小火煎煮成糊狀。每次服用一升,逐漸增加劑量,直到小便通暢為止。

《耆婆方》治療水病、四肢皮膚潰爛、面部腹部浮腫的配方:

配方內容未提供。

香薷一百斤,以水煮之令熟,去滓更煎,令如飴糖,少少服之,當下水,小便數即瘥。

白話文:

取一百斤香薷,用水煮至熟透,去掉渣滓後繼續煎煮,直到糖漿狀。每次服用少量,馬上喝水,小便次數就會增多,症狀即會好轉。

又云:治人多水身重,口中水出,面虛越腫,宜瀉方:

白話文:

治療身體浮腫、口中有水流出、臉色蒼白浮腫的人,宜用瀉下的方法:

桂心(一兩半),大腹檳榔三七,口捶研),生薑(一兩半)

白話文:

桂心(1.5量),大腹檳榔(3.7量,口捶研),生薑(1.5量)

三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分為三服,當下水即瘥。

《葛氏方》治大腹水病方:

防己,甘草,葶藶(各二兩)

搗,苦酒和,服如梧子三丸,日三,恆將之,取都消乃止。

又方:白茅根一大把,小豆三升,水五升,煮訖,去茅根食豆,水隨小便下。

又方:恆啖小豆飯並飲汁佳。

《本草經》云猯肉主久水脹不瘥、垂死者,作羹食之,下水大效。

《極要方》療大小腫神方:

白話文:

葛氏方治大腹水病方:

防己、甘草、葶藶(各兩)

搗碎,用酒和成梧子大小的丸子服用,每天三次,長期堅持服用直到腹水消退為止。

另一方:

白茅根一大把、小豆三升、水五升,煮沸後,去掉茅根,食用小豆,喝煮豆水排尿。

另一方:

經常食用小豆飯並飲用小豆湯。

《本草經》記載:

猯肉可以治療長期腹水不癒,垂死的人,用它煮湯食用,利尿效果顯著。

《極要方》治療大小腫的神奇方劑:

三味藥材,切碎,用九升水煮,取三升藥液,去掉渣滓,分三次服用,飲後即可排尿消腫。

白餳(四兩),桂心(一兩),桑根(六升),甘草(一兩炙),人參(一兩),細辛(一兩),大棗(十四枚)

白話文:

  • 白餳(180 克):也稱「茯苓」,是一種真菌,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和胃的功效。

  • 桂心(45 克):是肉桂樹的樹皮,具有溫中止瀉、散寒止痛的功效。

  • 桑根(2700 克):是桑樹的根,具有清熱涼血、明目退翳的功效。

  • 甘草(45 克,炙):是甘草的根,經炙後具有補中益氣、潤肺止咳的功效。

  • 人參(45 克):是五加科植物人參的根,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的功效。

  • 細辛(45 克):是馬兜鈴科植物細辛的根莖,具有溫中止瀉、散寒止痛的功效。

  • 大棗(14 枚):是棗樹的果實,具有補氣養血、健脾益胃的功效。

上,以水九升,煮桑根,取三升以煮藥,取一升去滓,納餳令烊盡,分三服,一日一夜,小便五六升即瘥。

白話文:

取水九升,將桑樹根煮沸,取三升煮藥,再取一升去除渣滓,加入麥芽糖溶解,分三次服用,一天一夜內,小便量達五六升即可痊癒。

《龍門方》療腹滿如石、積年不損方:取白楊樹東南皮或枝,去蒼皮,護風細押削五升,熬令黃,酒五升,熱淋訖,即以絹袋盛滓,還納此酒中,密封,再宿服之。《大觀證類本草》云:每服一合,日三。

白話文:

《龍門方》治療腹滿如石、積年不損的方法:採摘白楊樹東南方向的樹皮或樹枝,去除外層蒼皮,用刀切削成粉末五升,熬製至黃色,加入五升酒中,加熱至酒液沸騰後,將藥渣用絹袋包好,放回酒中,密封,第二天服用。《大觀證類本草》中說:每次服用一合,每天三次。

灸水病法:

白話文:

灸水病法

凡刺水病,先於脈際,去骨肉一寸灸之,令頭痛減半,然後灸臍下三寸,湧泉穴中。

婦人腹中痛,小腹脹滿,臍上灸之,或灸關元穴。

產後陰冷水氣,臍下兩旁灸之。

小兒驚風,灸足心湧泉、太衝穴。

心腹脹痛,灸關元、中脘穴。

《小品方》云:灸膈俞(在第七椎下兩旁一寸半)百壯,三報,灸脾俞(在十一椎下兩旁一寸半)百壯,灸意舍(在當臍孔同央是也)百壯。

白話文:

《小品方》說:灸膈俞穴(在第七椎骨下兩旁一寸半處)一百壯,每日三次,灸脾俞穴(在第十一椎骨下兩旁一寸半處)一百壯,灸意舍穴(在肚臍正中央)一百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