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丹波康賴

《醫心方》~ 卷第十 (7)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 (7)

1. 治米症方第十三

《病源論》云:人有好啞米,轉久彌嗜啞之,若不得米,則胸中清水出,得米服水便止,米不消化,遂生癥結。

《千金方》治米症恆欲食米方:

白話文:

白話文:

《病源論》記載:有人喜歡吃生米,時間久了越來越依賴它,如果得不到生米吃,那麼胸中就會湧出清水,吃了生米喝了水症狀就會停止,由於生米不能消化,就會慢慢形成癥結。

《千金方》治療米症持續想吃生米的方子:

雞矢(一升),白米(五合),二味合炒,令米焦搗末,水二升,頓服之,須臾吐出病碎米,若無米,當出痰。(今按:《新錄方》云:水三升和攪,頓服之,當吐米,不盡更服之,大良。)

白話文:

雞糞(一升)、白米(五合),把兩種混合後一起炒熟,炒至米粒焦黑,磨成粉末,用兩升水調成糊,一次性服用,很快就能吐出病變的碎米,如果吐不出來,就要吐出痰。(現在校註:《新錄方》說:用三升水調和攪勻,一次服用,應該會吐出米,如果吐不完再服用,效果很好。)

2. 治水瘕方第十四

《病源論》云:水瘕者,由經絡痞澀,水氣停聚在於心下,腎經又虛,不能宣利泄便,致令水氣結聚而成形瘕在於心腹之間,抑按作水聲,但欲飲而不用食,遍身虛腫是。

白話文:

《病源論》中說:水瘕病是指由於經絡不通暢,水氣停留在心臟下方,腎經又虛弱,不能順利排泄,導致水氣積聚,形成腫塊在心腹之間。按壓時有水聲,患者想喝水不想吃東西,全身浮腫。

《範汪方》治水瘕病,心下如數斗油囊裹水作聲,日飲二三斗,不用食,但欲飲,久病則瘕堅有蝦蟆(遐莫二反)、鱉治之方:

白話文:

《範汪方》:治療水瘕病,患者的心底會有如同數鬥油囊裹著水作聲響,每天喝二三鬥水,都不用吃東西,只想要一直喝水。若久病則瘕結堅實,可以用蝦蟆、鱉來治療。

蓖麻熟成好者二十枚,去皮,杯中研令熟,不用搗,水解得三合,宿不食,清旦一頓服盡,日中許當吐下清黃如葵汁,當囊結裹,若病不盡,卻三日更增服三十枚蓖麻如上法,若病故復不盡,復增十枚,服如上法,其以盡病為限。藥但去病,不令人悶亂,下病之後,慎不可飲,當五日斷飲白麋。開高方,已試神良。

白話文:

將二十枚熟透的蓖麻去皮後,在杯中研磨到很熟的地步,不用搗碎。加入三合的水溶解,在不吃晚飯的情況下,在第二天早上一次服用完。服用後在中午時分,就會吐出像葵菜汁一樣清澈黃色的東西,類似便囊的結塊。如果沒有完全治好疾病,就再等三天,再以同樣方法服用三十枚的蓖麻。如果病還沒有完全治好,再增加十枚,用同樣的方法服用,以治癒疾病為限。這個藥方只治病不去煩悶。服用藥物後,要謹慎不能喝酒,並且在接下來的五天裡,只能喝白粥。這個藥方經過驗證,效果神奇。

3. 治食症方第十五

《病源論》云:有人卒大能食,乖其常分,因飢,值生蔥便大食之,仍吐一肉塊,繞畔有口,其病即愈,故為食症,特由不幸致此,夭暴成症,非飲食生冷過度之病也。

白話文:

《病原論》中說:有人突然食慾大增,超過了平時的食量,因為飢餓,遇到生蔥就大量食用,之後吐出一塊肉塊,肉塊的邊緣有嘴巴,這個人的病症就治癒了,所以這是食物積滯造成的疾病,只是因為運氣不好才導致這種情況,是一種突然發作的疾病,並不是由於飲食生冷過度引起的疾病。

《廣濟方》療食症方:有人一食飯七斗、並半豬餅,燔並不論,因苦飢於蔥,中過飢急,即食生蔥,須臾吐出一肉,薄而圍,繞畔口無數,即以食投之,立消,盡飯七斗乃止,吐此物後,其人食病便愈。又此名食症,無所忌。

白話文:

《廣濟方》中有個治療食症的方子:

有個人能在一餐中吃七鬥飯,連帶半頭豬的肉餅,無論生烤都不介意,但卻因不耐飢餓,着急時生吃蔥,不一會兒就吐出一塊薄而圓的肉,密密麻麻地圍繞著嘴巴,他立即把肉吞下,立馬消失不見了,再繼續吃才七鬥飯才感到滿足,吃了之後,他就不再有食症了。

另外,食症沒有什麼忌諱。

4. 治酒瘕方第十六

《病源論》云:人有性嗜酒,飲酒既多,而食谷常少,積久漸瘦,其病遂常思酒,不得即吐,多睡不復能食,云是胃中有蟲使之然,名為酒瘕。(今按:諸方無治酒瘕之方,以此諸瘕之方可治之。)

白話文:

《病源論》中說:有些人天性好喝酒,喝了很多酒,吃的飯卻很少,時間久了逐漸消瘦,久而久之常思念喝酒,喝不到酒就嘔吐,嗜睡卻不再能吃喝,稱之為胃中有蟲子在作祟,叫做酒瘕。(現在查閱,各類醫書中沒有治療酒瘕的方子,可以用治療各種瘕的方子來治。)

《新錄方》治諸瘕方:灸膀胱俞三百壯以上。

又方:酒若飲,服自發爪灰。

又方:搗曲末,酒飲服之,日二。

又方:葶藶子三升熬,以酒二升漬三日,溫服半盞,日二。

白話文:

《新錄方》治療各種腫塊的方法:

  • 灸膀胱俞穴三百壯以上。

其他方法:

  • 喝酒時服用自生指甲的灰燼。
  • 將曲子搗碎成末,用酒送服,每天兩次。
  • 將葶藶子三升熬製,用二升酒浸泡三天,溫服半盞,每天兩次。

5. 水病證候第十七

《集驗方》云:黃帝問於岐伯曰,水與膚脹,鼓脹,腸覃,石瘕,石水何以別之?岐伯曰,水之起也,自果上微腫,如新臥起之狀,頸脈動,時咳,陰股間寒,足脛腫,腹乃大,其水已成也。以手按腹,隨手而起,如裹水之狀。膚脹者,寒氣客於皮膚之間,彭彭然不堅,腹大,身盡腫,皮厚,按其腹,腹陷而不起,腹色不變。鼓脹者,腹身皆腫大,大與膚脹等也,其色蒼黃,腹脈起。

白話文:

《集驗方》中記載:黃帝問岐伯說,水腫、皮膚腫脹、鼓脹、腸瘤、石瘕、石水,這些疾病該如何區別呢?岐伯回答說,水腫的起因是從小腹下面微微腫起,就像剛睡醒起來的樣子,頸動脈跳動,時常咳嗽,陰股之間寒冷,小腿腫脹,肚子逐漸變大,水腫就形成了。用手按壓肚子,水隨手而起,就像包裹著水一樣。皮膚腫脹的,是寒氣停留在皮膚之間,膨膨脹脹的,但並不堅硬,肚子很大,全身都腫脹,皮膚很厚,按壓肚子,肚子凹陷下去而不起,腹部的顏色不變。鼓脹的,肚子和全身都腫脹變大,大小與皮膚腫脹差不多,顏色蒼黃,腹部的脈搏隆起。

腸覃者,寒氣客於少腹,外與衛氣相搏,氣不得營,因有所繫,瘦而內著,惡氣乃起,息肉乃生,始也大如雞卵,稍以益大,至其成也,若懷子之狀,久者離歲月,按之則堅,推之則移,月事時下。石瘕者,生於胞中,寒氣客於子門,子門閉塞,氣不得通,惡血當瀉不瀉,血不留止,日以益大,狀如懷子,月事不以時下,皆生於女子,可導而下。(今按:石水證無本方。

白話文:

腸覃:寒氣停留於小腹,與衛氣相交搏擊,氣血不能正常運行,因此有所繫結,瘦弱而向內生長,惡氣由此產生,息肉由此形成。開始時像雞蛋那麼大,逐漸增大,到最後形成時,像懷孕的樣子。時間長了,歷經歲月,按壓它時堅硬,推動它時可移動,月經按時來潮。石瘕:發生在子宮中,寒氣停留於子宮門,子宮門閉塞,氣血不能通行,應該排出的惡血不能排出,血也不能停止,日益增大,像懷孕的樣子,月經不按時來潮。這些疾病都發生在女性身上,可以用導藥下行的方法治療。

《病源論》云:石水者,四肢水腹獨大,其根在膀胱。《小品方》云:先從胸腫名曰石水,其根在脾。)

白話文:

《病源論》記載:石水病,四肢和腹部的浮腫特別明顯,根源在於膀胱。

《小品方》記載:胸部先開始腫脹的稱為石水病,根源在於脾臟。

《醫門方》辨曰:近驗水病者,小便皆澀,或黃或赤不出,溢入經絡,致令腫滿,名為水病,療法以利小便,藥不瘥,則以利大便藥則愈。若因服利藥,便利不可止者,是死候也。

白話文:

《醫門方》中說:最近發現患有水病的人,小便都難以排出,有的呈黃色或紅色,有的根本不出來。小便溢入經絡,導致身體腫脹,這就是水病。治療水病的方法是利小便,如果藥物不能治癒,則用利大便的藥物,水病就能治癒。如果因為服用利尿藥,導致小便無法停止排出,這是死亡的徵兆。

又云:若諸皮膚水脹者,服諸發汗湯,得汗即愈,須慎風冷及鹹食,宜食鯉鱧魚,蓴小豆等利小便物為佳。

白話文:

另外也有說法:如果有人皮膚水腫,服用發汗湯,發汗後就會痊癒,但必須注意防風保暖,並且避免吃鹹的食物,適合多吃鯉魚、泥鰍、蓴菜或綠豆等利尿的食物。

《葛氏方》云:水病唇黑臍突出,死;水病脈出者,死。

白話文:

《葛氏方》中提到:水腫型疾病,嘴脣發黑,肚臍突出,會死亡;水腫型疾病,脈搏浮出皮膚,也會死亡。

《千金方》云:水病初起,兩目上先腫如老蠶色,頰頸脈動,股里冷,脛中滿,按之沒指,腹中轉側有聲,此其候也。

白話文:

《千金方》中記載:水腫病剛開始發作時,患者的兩隻眼睛上面會先腫脹,腫脹的樣子就像老蠶的顏色,臉頰和頸部的脈搏會跳動,大腿根部會發冷,小腿中部會腫脹,按壓時會有凹陷,腹中轉動身體時有聲音,這些都是水腫病的徵兆。

又云:水病忌腹上出水,出水者一月死,太太忌之。

又云:水病忌喪孝、產乳、音樂、房室、喧戲、一切魚、一切肉、生冷、酢滑、蒜、黏米、豆、油膩、用力。

白話文:

水腫的人忌諱腹部出水,出水的人會在一個月內死亡,妻子要特別注意這一點。

水腫的人忌諱:

  • 喪孝
  • 哺乳
  • 音樂
  • 房事
  • 喧鬧嬉戲
  • 所有魚類
  • 所有肉類
  • 生冷食物
  • 酸味、滑嫩的食物
  • 糯米
  • 豆類
  • 油膩食物
  • 用力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