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心方》~ 卷第四 (6)
卷第四 (6)
1. 治鼻齄方第十六
《病源論》云:此由飲酒,熱勢沖面,而遇風冷之氣相搏所生也,故令鼻面間生齄,赤皰匝匝然者是也。
《葛氏方》面及鼻宿酒齄方:
鸕鷀矢末,以臘月豬膏和塗之,鶴矢亦佳。
《僧深方》治齄皯䵴蒺藜散方:
蒺藜子,梔子仁,香豉(各一升),木蘭皮(半斤)
凡四物,下篩,酢漿和如泥,暮臥塗病上,明旦湯洗去。
《千金方》治齄鼻皰梔子丸方:
芎藭(四兩),大黃(六兩),梔子仁(三升),好豉(三升熬),木蘭(半斤),甘草(四兩)上六味,蜜和,服十丸如梧子,日稍稍加至二十五丸。(《僧深方》云:梔子仁二升,香豉二升。服十丸日三,不知增之。)
《小品方》治面齄木蘭散方:
木蘭皮一斤,漬以著三年酢中。趣令沒之百日,出木蘭皮,曝燥,搗為散,服方寸匕,日三。(《千金方》同之。)
《新錄方》治鼻齄方:
木蘭皮,梔子仁,豉,等分為酢和如泥,塗上,日一。
《劉涓子方》木蘭膏治齄鼻方:
木蘭(二兩),梔子(三兩)
凡二物,細切,漬苦酒一宿,明旦以豬膏一升,煎去滓,稍以摩之。
《如意方》治面齄術云:
前治疱薺苨桂肉方,亦治之在面皰方。
白話文:
《病源論》說:這種情況是因為飲酒,熱氣向上衝到臉部,又遇到寒冷的風,兩者相互作用而產生的。所以導致鼻子和臉上長出像酒渣一樣的紅皰,一個個密密麻麻的。
《葛氏方》治療臉部和鼻子因宿醉引起的酒渣鼻:
用鸕鷀的糞便磨成粉末,用臘月的豬油調和後塗抹,鶴的糞便也可以。
《僧深方》治療酒渣鼻、黑斑和粉刺的蒺藜散:
蒺藜子、梔子仁、豆豉(各一升)、木蘭皮(半斤)
將這四種藥材磨成粉,用醋漿調和成泥狀,晚上睡覺前塗在患處,第二天早上用熱水洗掉。
《千金方》治療酒渣鼻和紅皰的梔子丸:
芎藭(四兩)、大黃(六兩)、梔子仁(三升)、好豆豉(三升熬製)、木蘭(半斤)、甘草(四兩)以上六種藥材,用蜂蜜調和,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天服用十丸,然後慢慢增加到每天二十五丸。(《僧深方》說:梔子仁用二升,豆豉用二升。每天服用三次,每次十丸,如果效果不明顯就增加劑量。)
《小品方》治療臉部酒渣鼻的木蘭散:
木蘭皮一斤,浸泡在放了三年的醋中。要讓木蘭皮完全浸沒在醋中一百天,然後取出木蘭皮,曬乾,搗成粉末,每天服用三次,每次服用一匙藥粉。(《千金方》也記載了相同的方子。)
《新錄方》治療酒渣鼻的方子:
木蘭皮、梔子仁、豆豉,等分量,用醋調和成泥狀,塗在患處,每天一次。
《劉涓子方》治療酒渣鼻的木蘭膏:
木蘭(二兩)、梔子(三兩)
將這兩種藥材切細,用苦酒浸泡一晚,第二天早上用豬油一升煎煮,去除藥渣,稍稍用膏藥擦拭患處。
《如意方》關於治療臉部酒渣鼻的說法:
之前治療紅腫膿皰的薺苨桂肉方,也適用於治療臉上的痘痘。
2. 治飼面方第十七
《病源論》云:飼面者,麵皮上有滓如米粒者也。此由膚腠受於風邪,搏於津液,津液之氣,因虛作之也。亦言因敷胡粉而皮膚著粉氣,入腠理化生之也。
《葛氏方》治卒病飼面如米料敷者方:
十月霜初下,取以洗拭面,乃敷諸藥為佳。
又方:白蘞(二分),生礜石(一分),白石脂(一分),杏仁(半分),搗末。雞子白和,暮臥塗面,明旦井花水洗之。
一方無礜石、白脂,有雞子白、蜜和新水以拭之。
《範汪方》治飼面方:
熬礬石,以酒和,塗之。不過三。
又方:搗生菟絲取汁,塗之不過三,皆盡。
白話文:
《病源論》說:所謂「飼面」,就是臉上的皮膚有像米粒一樣的渣滓。這是由於皮膚的紋理受到風邪侵襲,風邪和津液互相搏結,津液的氣因虛弱而產生這種情況。也有說是因為敷了胡粉,粉的氣附著在皮膚上,進入皮膚的紋理而產生的。
《葛氏方》治療突然發生、像米粒一樣在臉上鋪開的「飼面」的方子:
在十月剛下霜的時候,用霜洗擦臉,然後再敷上藥效果最好。
另一個方子:白蘞(二分)、生礜石(一分)、白石脂(一分)、杏仁(半分),一起搗成粉末。用雞蛋白調和,晚上睡覺前塗在臉上,第二天早上用井水洗掉。
另一個方子沒有礜石和白石脂,用雞蛋白和蜂蜜調和新水來擦拭臉部。
《範汪方》治療「飼面」的方子:
燒礬石,用酒調和,塗在臉上。塗三次就可以了。
另一個方子:搗碎生的菟絲子取汁,塗在臉上,塗三次就好了,都會痊癒。
3. 治癧瘍方第十八
《病源論》云:人頸邊及胸前,腋下自然斑剝,點相連,色微白而圓;亦有烏色者。無痛癢,謂之癘瘍也。此亦是風邪搏於皮膚,血氣不和所生也。
《葛氏方》云:面頸忽生白駁、狀如癬、世名為癘瘍方:
以新布揩令赤,苦酒摩巴豆塗之,勿廣。
又方:取生樹木孔中汁拭之,末桂且唾和,敷之,日二三。
《千金方》治癘瘍方:
酢磨留黃塗之,最上。
又方:以三年酢摩烏賊骨,先布摩肉赤,敷之。
又方:取途中自死蜣螂,搗爛,塗之。當揩令熱封,一宿瘥。
《如意方》治癘瘍術:
半天河水洗之。
又方:荷葉上水洗之。
《極要方》療面上生白駁名癘瘍風方:
雄黃,硫黃,礬石,以上等分為末,以豬膏和塗之。
又方:取蛇脫皮磨之數過令熱,乃棄之於草中,勿反顧。
《僧深方》治癘瘍方:
硫黃(一分),礬石(一分),水銀(一分),灶黑(一分)
上四物,冶末,以蔥涕和研,臨臥以敷上。
又方:糜脂數摩上。
又云:療身體易斑剝方:
女萎(一分),附子(一枚炮),雞舌香(二分),青木香(二分),麝香(二分),白芷(一分)。
以上以臘月豬膏七合煎五味令小沸,急下去滓,納麝香絞調,復煎三上三下,膏成。磨令小傷,以敷之。
又方:三淋藋灰取汁,重淋之。洗歷易訖,醋研木防己塗之,即愈。
又方:茵陳蒿兩握。上,以水一斗,煮取七升,先以皂莢湯洗歷易令傷,然以湯洗之。
《廣濟方》療癘瘍風方:
雄黃(一兩),囟砂(二兩),附子(三兩,生)
上為散,苦酒和如泥,塗之。
《經心方》治癘瘍方:
取屋瓦上癬,先拭令赤,敷之。
《龍門方》療癘易風方:
取皂莢子半升,細研,和生麻油,先用生布揩患處,復敷之。良。
白話文:
《病源論》說:人的脖子旁邊、胸前、腋下,自然會出現斑點剝落,點狀相連,顏色稍微偏白而且是圓形的;也有呈現黑色的。不痛不癢,這就叫做癘瘍。這也是因為風邪侵襲皮膚,導致氣血不和所造成的。
《葛氏方》說:臉部和脖子突然出現白色斑點,形狀像癬,世俗稱為癘瘍。治療方法:
先用新布擦拭患部直到發紅,再用苦酒磨巴豆塗抹,不要塗太開。
另一個方法:取生長樹木孔洞中的汁液擦拭患部,再將桂皮磨成粉,混合口水塗抹,一天塗二到三次。
《千金方》治療癘瘍的方法:
用醋磨黃礬塗抹,效果最好。
另一個方法:用存放三年的醋磨烏賊骨,先用布摩擦皮膚至發紅,然後塗抹。
另一個方法:取路上自然死亡的蜣螂,搗爛後塗抹。塗抹時要將患部擦熱,然後封住,過一夜就會好。
《如意方》治療癘瘍的方法:
用半天河水清洗患部。
另一個方法:用荷葉上的水清洗患部。
《極要方》治療臉上出現白色斑點,名叫癘瘍風的方法:
將雄黃、硫磺、礬石等量磨成粉,用豬油混合後塗抹。
另一個方法:取蛇蛻下的皮,磨擦患部數次直到發熱,然後將蛇皮丟棄在草叢中,不要回頭看。
《僧深方》治療癘瘍的方法:
硫黃(一份)、礬石(一份)、水銀(一份)、灶灰(一份)
將以上四種藥材磨成粉,用蔥的黏液混合研磨,睡前敷在患處。
另一個方法:用豬油頻繁擦拭患處。
又說:治療身體容易出現斑點剝落的方法:
女萎(一份)、炮製過的附子(一枚)、雞舌香(二份)、青木香(二份)、麝香(二份)、白芷(一份)。
以上藥材用臘月的豬油七合煎煮,讓五味藥材稍微沸騰,立即撈出藥渣,加入麝香攪拌均勻,再煎煮三次,每次煎煮後都拿出,讓藥膏成形。將患部輕微磨擦損傷,然後塗上藥膏。
另一個方法:將三淋藋的灰取汁,反覆淋洗患部。洗完之後,用醋研磨木防己塗抹,就能痊癒。
另一個方法:取茵陳蒿兩把,用水一斗煮沸,取七升,先用皂莢湯清洗患部使之有傷痕,然後用藥湯清洗。
《廣濟方》治療癘瘍風的方法:
雄黃(一兩)、囟砂(二兩)、生附子(三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用苦酒調成泥狀塗抹。
《經心方》治療癘瘍的方法:
取屋瓦上的癬,先將患部擦紅,然後塗抹。
《龍門方》治療癘易風的方法:
取皂莢子半升,磨成細粉,用生麻油調和,先用生布摩擦患處,然後塗抹,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