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炳章

《增訂偽藥條辨》~ 卷一 (3)

回本書目錄

卷一 (3)

1. 北沙參(七)

偽名洋沙參,色帶黃,味辣不甜。又有南沙參,皮極粗,條大味辣,性味與北產相反。按此沙參,色白條小而結實,氣味苦中帶甘,故《本經》云:微寒。又云:補中益肺氣。於以上所述二種之偽品,味既辛辣,又安能補益乎?

炳章按:北沙參,山東日照縣、故墩縣、萊陽縣、海南縣俱出。海南出者,條細質堅,皮光潔色白,鮮活潤澤為最佳。萊陽出者,質略鬆,皮略糙,白黃色,亦佳。日照、故墩出者,條粗質松,皮糙,黃色者次。關東出者,粗松質硬,皮糙,呆黃色,更次。其他臺灣、福建、湖、廣出者,粗大松糙,為最次,不入藥用。

惟無外國產。所云南沙參為塊根,亦能補肺。鄭君云:有辣味,或別有一種耳。

白話文:

真正的北沙參產於山東的日照縣、故墩縣、萊陽縣和海南縣。其中海南產的沙參,條狀細小,質地堅硬,外皮光潔,顏色潔白,鮮活潤澤,品質最好。萊陽產的沙參,質地略微鬆軟,外皮略粗糙,顏色呈白黃色,也屬於較好的品質。日照和故墩產的沙參,條狀粗大,質地鬆軟,外皮粗糙,顏色偏黃,品質次之。關東產的沙參,條狀粗大,質地鬆硬,外皮粗糙,顏色呈呆黃色,品質更差。其他產於臺灣、福建、湖廣等地的沙參,條狀粗大,質地鬆軟粗糙,品質最差,不適合入藥使用。

2. 黨參(八)

黨參種類不一,《綱目拾遺》引翁有良《辨誤》云:黨參功用可代人參,皮色黃而橫紋有類乎防風,故名防黨。江南徽州等處呼為獅頭參,因蘆頭大而圓凸也。古名上黨人參,產于山西太行山、潞安州等處為勝。《百草鏡》有云:亦有白色者,總以淨軟壯實、味甜者佳。嫩而小枝,名上黨參;老而大者,名防黨參。

味甘平,補中益氣,和脾胃,除煩惱,解渴。中氣微虛,用以調補,甚為平安。今有川黨,蓋陝西毗連移種栽植,皮白味淡,有類桔梗,無獅頭,較山西者迥別,入藥亦殊劣,不可用。近肆中一種黃色黨參,有用梔子熬汁染造者,服之湧吐。更有一種小潞黨參,皮色紅者,乃礬紅所染,味澀不甘,皆贗物也,用者宜明辨之。

白話文:

黨參種類與辨識

黨參種類繁多,《綱目拾遺》引述翁有良《辨誤》記載,黨參功效可以代替人參。它的外皮呈黃色,橫紋類似防風,因此得名「防黨」。江南徽州等地稱之為「獅頭參」,因為其根部頂端肥大而圓凸,形似獅頭。

古稱「上黨人參」,產於山西太行山、潞安州等地者品質最佳。《百草鏡》記載,黨參亦有白色品種,總以淨軟壯實、味甜者為佳。嫩而小枝者稱「上黨參」,老而大者則稱「防黨參」。

其味甘平,具有補中益氣、和脾胃、除煩惱、解渴的功效。對於中氣虛弱者,用黨參調補十分安全有效。

現今市面上有「川黨」,源自陝西毗鄰地區移植栽種,皮白味淡,類似桔梗,無獅頭,品質遠不如山西產的黨參,藥效也較差,不可使用。

近來市面上還有一種黃色黨參,是用梔子熬汁染色製作的,服用後會引起嘔吐。此外,還有一種「小潞黨參」,皮色呈紅色,是用礬紅染色的,味澀不甘,都是假冒偽劣產品,使用時需謹慎辨別。

炳章按:前賢所謂人參,產上黨郡,即今黨參是也。考上黨郡,即今山西長子縣境,舊屬潞安府,故又稱潞黨參。其所產參之形狀,頭如獅子頭,皮細起皺紋,近頭部皮略有方紋,體糯糙,黃色,內肉白潤,味甜鮮潔,為黨參中之最佳品。其他產陝西者,曰介黨,亦皮紋細皺,性糯,肉色白潤,味鮮甜,亦為佳品。

如鳳黨,皮紋雖略糙,性亦糯軟,味亦甜。產四川文縣者,曰文元黨,皮直紋,性糯,味甜,蘆頭小於身條,皆佳。又一種川黨,俗稱副文元,產川陝毗連處,性梗硬,皮粗寬,紋粗,肉色呆白,味淡,為次。產禹州者曰禹潞,產敘富者曰敘富黨,皆粗皮直紋,性硬,肉燥,呆白色,味淡,皆次。

白話文:

炳章註解:古代人所說的人參,產於上黨郡,也就是現在的黨參。考證上黨郡,即現在山西省長子縣一帶,過去屬於潞安府,因此又稱為潞黨參。這種黨參的形狀,頭部像獅子頭,皮細膩有皺紋,靠近頭部的皮略帶方形紋路,質地柔軟帶點粗糙,顏色呈黃色,內部肉質白潤,味道甘甜鮮美,是黨參中最優質的品種。

其他產陝西者,曰介黨,亦皮紋細皺,性糯,肉色白潤,味鮮甜,亦為佳品。

另外,產自陝西的黨參,稱為介黨,同樣也是皮紋細膩有皺紋,質地柔軟,肉色白潤,味道甘甜,也是優質品種。

如鳳黨,皮紋雖略糙,性亦糯軟,味亦甜。產四川文縣者,曰文元黨,皮直紋,性糯,味甜,蘆頭小於身條,皆佳。

像鳳黨,雖然皮紋略粗糙,但質地還是柔軟,味道也甘甜。產於四川文縣的黨參,稱為文元黨,皮呈直紋,質地柔軟,味道甘甜,蘆頭比主體部分短,同樣屬於優質品種。

又一種川黨,俗稱副文元,產川陝毗連處,性梗硬,皮粗寬,紋粗,肉色呆白,味淡,為次。產禹州者曰禹潞,產敘富者曰敘富黨,皆粗皮直紋,性硬,肉燥,呆白色,味淡,皆次。

還有一種四川產的黨參,俗稱副文元,產於四川和陝西交界處,質地較硬,皮粗厚,紋路粗糙,肉色灰白,味道淡,屬於次等品質。產於禹州的稱為禹潞黨參,產於敘富的稱為敘富黨參,都是皮粗糙呈直紋,質地硬,肉質乾硬,灰白色,味道淡,同樣屬於次等品質。

產關東吉林者曰吉林黨,皮寬粗而糙,頭甚大,如獅子頭,肉白燥而心硬,味淡有青草氣,價甚賤,為黨參中之最次。其餘種類甚多,未及細辨,總之以皮紋細橫、肉白柔潤、頭小於身、氣帶清香、味甜鮮潔者皆佳。若皮粗肉堅或松,味淡,氣腥如青草氣者,皆為側路。以此分別,最為明晰。

如鄭君云:有用梔子煎汁染造者及皮紅以礬紅所染者云云,此等贗物,我江浙未之見也。

白話文:

產於關東吉林地區的黨參稱為「吉林黨」,其特徵是皮寬厚粗糙,頭部非常大,像獅子的頭一樣,肉質白而乾燥,心部堅硬,味道淡,帶有青草氣味,價格非常低廉,屬於黨參中最劣等的種類。

其他種類的黨參非常多,尚未一一細辨,總之,皮紋細密橫向排列、肉質白皙柔潤、頭部小於身體、氣味清香、味道甜美鮮潔的,都是品質較好的。

如果皮粗肉堅或鬆軟,味道淡,氣味腥臭如青草氣的,都是品質較差的。以此作為區分,是最為明晰的。

就像鄭君所說:有人用梔子煎汁染色造假,或用礬紅染成紅色等等,這些都是偽劣產品,我江浙地區還沒見過。

3. 田三七(九)

假田三七,即莪朮假造混充,誤人匪淺。按田漆即山漆,一名三七,以葉左三右七,故有是名。產廣西南丹諸州,番峒深山中,採根暴乾,黃黑色,團結者狀似白及,長者如老幹地黃,亦有如人形者,有節,味微甘而苦,能止血散血定痛,匪特為金瘡聖藥。或云試法,以三七摻豬血中,血化為水者真,用者不可不明辨也。

炳章按:三七,原產廣西鎮安府,在明季鎮隸田陽,所產之三七,均貢田州,故名田三七。消行甚廣,亦廣西出品之大宗也。有野生種植之分,其野生形狀類人形者,稱人七,非經百年不能成人形,為最難得最道地。前廣西百色商會吳寶森君,購得人七一枚,送滬陳列。其他普通野生者,皮黃黑色,肉色黃白兼紅潤皆佳。

白話文:

市面上出現假的三七,用莪朮冒充,誤導民眾很深。真正的三七又稱山漆,因為葉子左邊三片,右邊七片而得名,產於廣西南丹等地深山裡,採挖根部曬乾,呈黃黑色,團塊狀似白芨,長條狀像老地黃,也有形似人形的,有節,味道微甘帶苦,能止血散瘀止痛,是治療金瘡的良藥。有人說可以用三七摻入豬血中,如果血化成水就是真的,購買時要仔細辨別。

據說三七原產於廣西鎮安府,明朝時隸屬田陽,產出的三七都貢獻給田州,所以叫做田三七。三七銷售範圍很廣,也是廣西重要的商品。三七有野生和種植兩種,野生的三七中形似人形的叫做人七,需要百年才能長成人形,是最珍貴的道地藥材。以前廣西百色商會的吳寶森先生就曾得到一枚人七,送到上海展出。其他普通的野生三七,外皮黃黑色,肉質黃白帶紅色都是好的。

種植者,如綠豆色亦佳,黃色次之。產湖、廣者,名水三七,黃黑色,皮皺有節,略次。產廣東者,名竹節三七,形似良薑,有節而長,色淡紅,別有用處專能。如無節苗者,名蘿葡三七,皆次。頃廣東出有一種,有蘆,肉色白,名新三七,更次。偽者以白芷做成,實害人匪淺,不可辨也。

白話文:

種植三七的土壤顏色,以青綠色為最佳,黃色次之。產於湖廣地區的三七,稱為水三七,顏色為黃黑色,表皮皺縮有節,品質略次。產於廣東地區的三七,稱為竹節三七,形狀像良薑,有節且長,顏色淡紅,有特殊功效。如果沒有節的苗,稱為蘿蔔三七,品質都較差。最近廣東出現一種有蘆頭,肉色白的,稱為新三七,品質更差。偽品是用白芷製作的,對人體危害很大,不可辨識。

4. 丹參(十)

丹參,古出桐柏川穀,今近道處有之。其根赤色,大者如指,長尺余。一苗數根,氣味苦,微寒,無毒。主治心腹邪氣,寒熱積聚。《本草經》原文歷敘功用,末加「益氣」二字。蓋益正氣所以治邪氣也。近今市肆有一種土丹參,服之極能散血,又奚有益氣之功?不知用何種草根混充,殊可恨也。

炳章按:丹參產安徽古城者,皮色紅,肉紫有紋,質燥體松,頭大無蘆,為最佳。產滁州全椒縣者,形狀同前,亦佳。產鳳陽、定遠、白陽山、漳洧者,蘆細質松,多細枝次。產四川者,頭小枝粗,肉糯有白心,亦次。鄭君所云土丹參,或即川丹參也,抑或福建土產之一種,別具形態,余未之見也。

白話文:

丹參原產於桐柏川穀,現在路邊附近也有。它的根呈紅色,大的像手指一樣粗,長一尺多。一株有幾根,味道苦,微寒,無毒。主要治療心腹邪氣,寒熱積聚。《本草經》中詳述了它的功效,最後加上了「益氣」二字,因為益氣能治邪氣。現在市面上有一種土丹參,服用後能散血,卻沒有益氣的功效,不知是用哪種草根混充的,實在可恨。

丹參產於安徽古城者,皮色紅,肉紫有紋,質地乾燥鬆散,頭大無蘆,是最好的。產於滁州全椒縣者,形狀與前者相同,也很好。產於鳳陽、定遠、白陽山、漳洧者,蘆頭細小,質地鬆散,有很多細枝,品質較次。產於四川者,頭小枝粗,肉糯有白心,品質更次。鄭君所說的土丹參,可能是四川丹參,也可能是福建土產的一種,形態不同,我沒有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