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炳章

《增訂偽藥條辨》~ 卷一 (3)

回本書目錄

卷一 (3)

1. 北沙參(七)

偽名洋沙參,色帶黃,味辣不甜。又有南沙參,皮極粗,條大味辣,性味與北產相反。按此沙參,色白條小而結實,氣味苦中帶甘,故《本經》云:微寒。又云:補中益肺氣。於以上所述二種之偽品,味既辛辣,又安能補益乎?

炳章按:北沙參,山東日照縣、故墩縣、萊陽縣、海南縣俱出。海南出者,條細質堅,皮光潔色白,鮮活潤澤為最佳。萊陽出者,質略鬆,皮略糙,白黃色,亦佳。日照、故墩出者,條粗質松,皮糙,黃色者次。關東出者,粗松質硬,皮糙,呆黃色,更次。其他臺灣、福建、湖、廣出者,粗大松糙,為最次,不入藥用。

惟無外國產。所云南沙參為塊根,亦能補肺。鄭君云:有辣味,或別有一種耳。

白話文:

北沙參的偽品叫做洋沙參,顏色帶黃,味道辛辣不甜。另外還有南沙參,皮很粗糙,條狀很大,味道辛辣,性味和北沙參的特性相反。真正的北沙參,顏色是白色,條狀小而結實,氣味是苦中帶甘,所以《本經》說它的性質是微寒,又說它能補中益肺氣。至於前面說的兩種偽品,味道既然是辛辣的,又怎麼能補益身體呢?

炳章認為:北沙參產於山東的日照縣、故墩縣、萊陽縣、海南縣等地。其中海南產的,條細質地堅實,皮光滑潔白,新鮮潤澤,是最好的。萊陽產的,質地稍微鬆散,皮稍微粗糙,顏色白中帶黃,也很好。日照、故墩產的,條粗質地鬆軟,皮粗糙,顏色黃的就比較次。關東產的,粗糙鬆軟質地堅硬,皮粗糙,顏色呆黃,更次。其他如臺灣、福建、湖北、廣東等地產的,粗大鬆軟又粗糙,是最次的,不適合入藥。

北沙參沒有外國產的。所謂的南沙參是塊根狀的,也能補肺。鄭先生說:南沙參有辣味,可能是另一種不同的東西。

2. 黨參(八)

黨參種類不一,《綱目拾遺》引翁有良《辨誤》云:黨參功用可代人參,皮色黃而橫紋有類乎防風,故名防黨。江南徽州等處呼為獅頭參,因蘆頭大而圓凸也。古名上黨人參,產于山西太行山、潞安州等處為勝。《百草鏡》有云:亦有白色者,總以淨軟壯實、味甜者佳。嫩而小枝,名上黨參;老而大者,名防黨參。

味甘平,補中益氣,和脾胃,除煩惱,解渴。中氣微虛,用以調補,甚為平安。今有川黨,蓋陝西毗連移種栽植,皮白味淡,有類桔梗,無獅頭,較山西者迥別,入藥亦殊劣,不可用。近肆中一種黃色黨參,有用梔子熬汁染造者,服之湧吐。更有一種小潞黨參,皮色紅者,乃礬紅所染,味澀不甘,皆贗物也,用者宜明辨之。

炳章按:前賢所謂人參,產上黨郡,即今黨參是也。考上黨郡,即今山西長子縣境,舊屬潞安府,故又稱潞黨參。其所產參之形狀,頭如獅子頭,皮細起皺紋,近頭部皮略有方紋,體糯糙,黃色,內肉白潤,味甜鮮潔,為黨參中之最佳品。其他產陝西者,曰介黨,亦皮紋細皺,性糯,肉色白潤,味鮮甜,亦為佳品。

如鳳黨,皮紋雖略糙,性亦糯軟,味亦甜。產四川文縣者,曰文元黨,皮直紋,性糯,味甜,蘆頭小於身條,皆佳。又一種川黨,俗稱副文元,產川陝毗連處,性梗硬,皮粗寬,紋粗,肉色呆白,味淡,為次。產禹州者曰禹潞,產敘富者曰敘富黨,皆粗皮直紋,性硬,肉燥,呆白色,味淡,皆次。

產關東吉林者曰吉林黨,皮寬粗而糙,頭甚大,如獅子頭,肉白燥而心硬,味淡有青草氣,價甚賤,為黨參中之最次。其餘種類甚多,未及細辨,總之以皮紋細橫、肉白柔潤、頭小於身、氣帶清香、味甜鮮潔者皆佳。若皮粗肉堅或松,味淡,氣腥如青草氣者,皆為側路。以此分別,最為明晰。

如鄭君云:有用梔子煎汁染造者及皮紅以礬紅所染者云云,此等贗物,我江浙未之見也。

白話文:

黨參的種類有很多,《綱目拾遺》引用翁有良《辨誤》的說法,認為黨參的功效可以代替人參,它的外皮是黃色的,有像防風一樣的橫紋,所以又叫做防黨。江南一帶,像是徽州等地,把它叫做獅頭參,因為它的蘆頭(根莖頂端)又大又圓又凸起。古代叫做上黨人參,主要產於山西的太行山、潞安州等地,品質最好。《百草鏡》裡說,也有白色的黨參,總的來說,以乾淨柔軟、粗壯飽滿、味道甜的為上品。比較嫩且細小的,叫做上黨參;比較老且粗大的,叫做防黨參。

黨參味甘性平,可以補中益氣、調和脾胃、消除煩惱、止渴。如果中氣稍微虛弱,用它來調理補養,效果很好。現在有川黨,其實是陝西附近移植栽種的,外皮是白色,味道很淡,有點像桔梗,沒有獅頭,和山西產的差很多,藥效也比較差,不應該使用。市面上還有一種黃色的黨參,是用梔子熬的汁液染色的,吃了會想吐。還有一種小潞黨參,外皮是紅色的,是用礬紅染色的,味道苦澀不甜,這些都是假貨,使用的人要仔細分辨。

炳章認為:以前的人所說的產於上黨郡的人參,指的就是現在的黨參。考察上黨郡,就是現在山西省長子縣一帶,以前屬於潞安府,所以又稱潞黨參。這裡產的黨參,形狀像獅子頭,外皮細膩有皺紋,靠近頭部的外皮略有方形紋路,質地柔軟糯滑,是黃色的,裡面的肉是白色且潤澤的,味道甜美清新,是黨參中的極品。其他產於陝西的,叫做介黨,外皮紋路細膩有皺紋,質地糯軟,肉色白潤,味道鮮甜,也算上品。

像是鳳黨,外皮紋路雖然稍微粗糙,但質地也糯軟,味道也甜。產於四川文縣的,叫做文元黨,外皮是直紋,質地糯軟,味道甜,蘆頭比身條小,也都算上品。還有一種川黨,俗稱副文元,產於四川和陝西交界的地方,質地堅硬,外皮粗糙寬大,紋路也粗,肉色呆白,味道淡,屬於次等品。產於禹州的叫做禹潞,產於敘富的叫做敘富黨,外皮都是粗糙的直紋,質地硬,肉乾燥,顏色呆白,味道淡,都屬於次等品。

產於關東吉林的叫做吉林黨,外皮寬大粗糙,頭部非常大,像獅子頭,肉色白且乾燥,中心堅硬,味道淡且有青草味,價格很便宜,是黨參中最差的。其他種類很多,沒有詳細分辨,總而言之,以外皮紋路細膩橫向,肉色白而柔軟潤澤,蘆頭比身條小,氣味帶有清香,味道甜美清新的為上品。如果外皮粗糙肉質堅硬或鬆散,味道淡,氣味腥臭像青草氣的,都是次品。用這些來分辨,就非常清楚了。

就像鄭君說的:有用梔子煎的汁液染色,以及用礬紅將外皮染紅的等等,這些假貨,在我們江浙一帶是沒見過的。

3. 田三七(九)

假田三七,即莪朮假造混充,誤人匪淺。按田漆即山漆,一名三七,以葉左三右七,故有是名。產廣西南丹諸州,番峒深山中,採根暴乾,黃黑色,團結者狀似白及,長者如老幹地黃,亦有如人形者,有節,味微甘而苦,能止血散血定痛,匪特為金瘡聖藥。或云試法,以三七摻豬血中,血化為水者真,用者不可不明辨也。

炳章按:三七,原產廣西鎮安府,在明季鎮隸田陽,所產之三七,均貢田州,故名田三七。消行甚廣,亦廣西出品之大宗也。有野生種植之分,其野生形狀類人形者,稱人七,非經百年不能成人形,為最難得最道地。前廣西百色商會吳寶森君,購得人七一枚,送滬陳列。其他普通野生者,皮黃黑色,肉色黃白兼紅潤皆佳。

種植者,如綠豆色亦佳,黃色次之。產湖、廣者,名水三七,黃黑色,皮皺有節,略次。產廣東者,名竹節三七,形似良薑,有節而長,色淡紅,別有用處專能。如無節苗者,名蘿葡三七,皆次。頃廣東出有一種,有蘆,肉色白,名新三七,更次。偽者以白芷做成,實害人匪淺,不可辨也。

白話文:

假的田三七,是用莪朮偽造混充的,會嚴重誤導人。所謂的田漆,就是山漆,又名三七,因為葉子左邊三片,右邊七片,所以才有這個名稱。它產於廣西南丹一帶的各州,在深山中,採收根部曬乾,呈黃黑色,結成團狀的樣子像白及,長條的像老熟的地黃,也有像人形的,有節,味道微甜而苦,能止血、散瘀、止痛,不僅是治療刀傷的特效藥。有人說測試方法,是把三七粉摻入豬血中,如果血變成水狀的就是真的,使用者一定要仔細分辨。

炳章認為:三七,原本產於廣西鎮安府,明朝時鎮安府隸屬於田陽,當地產的三七都進貢給田州,所以叫做田三七。它的銷路很廣,也是廣西的重要出口商品。三七有野生和種植的區別,其中野生、形狀像人形的,稱為人七,非經百年不能長成人形,是最珍貴、最道地的。之前廣西百色商會的吳寶森先生,曾購得一枚人七,送到上海展覽。其他普通的野生三七,外皮黃黑色,肉色黃白兼紅潤的都很好。

種植的三七,如果顏色像綠豆般也很好,黃色的次之。產於湖廣一帶的,叫做水三七,呈黃黑色,皮皺有節,品質略差。產於廣東的,叫做竹節三七,形狀像良薑,有節而且細長,顏色淡紅,有其他特別的用途。如果沒有節的苗,叫做蘿蔔三七,品質都比較差。最近廣東出產一種,有蘆頭、肉色白,叫做新三七,品質更差。偽造的三七是用白芷做成的,其實害人很深,難以辨別。

4. 丹參(十)

丹參,古出桐柏川穀,今近道處有之。其根赤色,大者如指,長尺余。一苗數根,氣味苦,微寒,無毒。主治心腹邪氣,寒熱積聚。《本草經》原文歷敘功用,末加「益氣」二字。蓋益正氣所以治邪氣也。近今市肆有一種土丹參,服之極能散血,又奚有益氣之功?不知用何種草根混充,殊可恨也。

炳章按:丹參產安徽古城者,皮色紅,肉紫有紋,質燥體松,頭大無蘆,為最佳。產滁州全椒縣者,形狀同前,亦佳。產鳳陽、定遠、白陽山、漳洧者,蘆細質松,多細枝次。產四川者,頭小枝粗,肉糯有白心,亦次。鄭君所云土丹參,或即川丹參也,抑或福建土產之一種,別具形態,余未之見也。

白話文:

丹參這種藥材,古代出產於桐柏山的山谷中,現在在離我們較近的地方也有生長。它的根部是紅色的,大的像手指頭那麼粗,長度超過一尺。一株植物有數條根,氣味是苦的,性質稍微偏寒,沒有毒性。主要用來治療心腹部的邪氣,以及寒熱交錯的積聚。《本草經》的原文詳細敘述了它的功效,最後加上「益氣」兩個字。大概是因為它能增強身體的正氣,所以才能夠治療邪氣。最近市面上有一種稱為「土丹參」的藥材,服用後非常容易散血,又怎麼可能有補益氣的功效呢?不知道是用哪種草的根來魚目混珠,實在讓人可恨。

炳章按:丹參產於安徽古城一帶的,皮是紅色的,肉是紫色的且有紋路,質地乾燥鬆散,頭部大且沒有蘆頭,是品質最好的。產於滁州全椒縣的,形狀和前面說的差不多,也是好的。產於鳳陽、定遠、白陽山、漳洧一帶的,蘆頭細且質地鬆散,有很多細小的枝條,品質較次。產於四川的,頭部小且枝條粗,肉質軟糯且有白色的中心,品質也較次。鄭先生說的土丹參,或許就是四川產的丹參,也或許是福建一帶土產的另一種,有不同的形態,我還沒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