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訂偽藥條辨》~ 卷一 (4)
卷一 (4)
1. 黃耆(十一)
偽名介耆,介或作蓋。條硬無味,色白不黃。按黃耆以山西綿上出者為佳,故一名綿耆,色黃帶白,緊實如箭竿,故又名北箭耆。折之柔韌如綿,故能入肌腠而補氣。若介耆之呆劣,又安可用乎?聞蓋耆性極發散,有人誤服,汗流不止,其性與綿耆大相反,用者當明辨之。
炳章按:黃耆冬季出新。山西太原府里陵地方出者,名上耆,是地有「大有大成」、「義聚成」、「育生德」等號貨賣。雙縛成把,其貨直長,糯軟而無細枝,細皮皺紋,切斷有菊花紋,兼有金井玉欄杆之紋,色白黃,味甜鮮潔,帶有綠豆氣,為最道地。又大同府五臺山出,粗皮細硬,枝短味淡,作小把,為臺耆,俗稱小把耆,略次。
白話文:
黃耆又名介耆,也叫蓋耆。質地堅硬無味,顏色白不黃。產自山西綿山的黃耆品質最好,因此又稱綿耆,顏色帶點黃白,緊實如同箭竿,故又名北箭耆。折斷後柔軟如棉,因此能深入肌膚腠理補氣。如果使用呆滯劣質的介耆,怎麼能發揮功效呢?聽說蓋耆性極發散,有人誤服,汗流不止,其特性與綿耆截然相反,使用時務必辨明。
黃耆在冬季出新。山西太原府里陵地方出產的黃耆叫做上耆,此地有「大有大成」、「義聚成」、「育生德」等牌號販售。黃耆雙捆成把,貨品直長,糯軟無細枝,皮薄有皺紋,切斷後有菊花紋,還有金井玉欄杆的紋路,顏色白中帶黃,味道甜美鮮潔,帶有綠豆香氣,是品質最道地的。又,大同府五臺山出產的黃耆,皮粗肉硬,枝短味淡,做成小把,稱為臺耆,俗稱小把耆,品質略次。
亳州出者,性硬,筋多而韌,肉色黃,為亳耆,俗稱奎耆,亦次。陝西出者,為西耆,性更硬,味極甜,更次。蛟城出者,為蛟耆,枝短皮粗無枝,極次。四川出者,為川耆,小把,皮紅黑色,性硬筋韌如麻,味青草氣,為最下品,服之致腹滿,最能害人。凡外證瘡瘍用黃耆,如陽癰托毒化膿及虛體痘瘡凹陷,皆用生,陰疽補托轉陽用炙。
皆須太原產之上耆,立能見效,若以側路雜耆充用,則為害甚烈,不可不辨矣。
白話文:
亳州出產的黃耆,質地堅硬,筋多且韌,肉色呈黃色,稱為亳耆,俗稱奎耆,品質一般。陝西出產的黃耆,稱為西耆,性更硬,味道極甜,品質略遜於亳耆。蛟城出產的黃耆,稱為蛟耆,枝條短小,皮粗糙,沒有分枝,品質最差。四川出產的黃耆,稱為川耆,體積小,皮色紅黑,性硬筋韌如麻,味道有青草味,屬於最下品,服用後容易造成腹脹,對人體危害最大。
凡是治療外在病症如瘡瘍的,應該使用黃耆,例如陽性瘡瘍、毒素阻塞化膿以及虛弱體質的痘瘡凹陷,皆應該使用生黃耆。陰性瘡瘍、補虛固本、轉陽氣則應該使用炙黃耆。
所有這些黃耆,都需要使用太原產的優質黃耆,才能快速見效。如果用其他地方的劣質黃耆代替,就會造成嚴重的危害,絕對不可不辨別。
2. 於術(十二)
白朮種類甚多,云術肥大氣壅,臺術條細力薄,寧國狗頭術,皮赤稍大,皆栽灌而成,故其氣甚濁,卻少清香之味。當以浙江於潛野生者,名於術,為第一。一名天生術,形小有鶴頸,甚長,內有硃砂點,朮上有須者尤佳,以得土氣厚也。據土人云:產縣後山脈及黃塘至遼東橋一帶,西流水四十里地之術,方有硃砂點,他處則無。但野術入口,味甜,氣極清香,總以白為佳,以潤為妙。
近有一種江西種術,其形甚小,與野術相似,雖有鶴頸而甚短,其體堅實,其味苦劣,不可用,貨者多以此混充於術,是不可以不辨也。
白話文:
白朮種類與辨識
白朮種類繁多,坊間流傳著許多不同的說法。例如,術肥大氣壅的,指的是塊根肥大,氣味沉悶的;臺術條細力薄的,指的是塊根細長,藥力較弱的;寧國狗頭術的,指的是塊根皮色偏紅,稍大一些,這些都是人工栽培的,所以氣味較濁,缺少清香。
真正上品的白朮,要數浙江於潛產的 於術,又稱天生術,為第一。這種白朮塊根形狀較小,長著像鶴頸一樣的細長突起,內部有硃砂點,表面還有鬚根的更為優良,因為它能充分吸收地氣。當地人說,這種帶硃砂點的白朮,只產於縣後山脈及黃塘到遼東橋一帶,西流水四十里範圍內,其他地方則沒有。野生的白朮入口甘甜,氣味極為清香,以白淨且潤澤的為最佳。
近年來,有一種來自江西的種植白朮,形狀很小,與野生白朮相似,雖然也有鶴頸,但較短,而且塊根堅硬,味道苦澀,品質不好,不可使用。有些商人用這種白朮混充於術出售,不可不加辨別。
炳章按:天生野於術,體輕,質瘦小,性糯,味甘,色紫,皮細寬而層疊,蘆軟而圓,有鳳頭鶴頸之象,切開有硃砂斑點,氣甚香,即鄭君所云於潛山、黃塘至遼東橋一帶出者是也,為最佳品,不易多得。他如近於潛山各山,亦得其山脈餘氣,野生者亦佳,然蘆硬皮不層疊,亦有鳳頭鶴頸之形。
其他鄰縣所出,別有一種,亦風頭鶴頸,軟蘆如小算子而圓,切開亦有硃砂點,質燥味薄,氣不甚者,價亦廉,俗名鈕釦術。近時有充湖廣朮者,鄭君所云江西術,或即此也,亦次。更有冬朮移種於潛,名種術,顆甚大,重兩大者十餘兩,小者五六兩,皮黃肉白,無暈,亦有硃砂點,味甘兼辣,近時市肆作於術者,此也,亦不甚佳。其帶葉者名帶葉術,偽充野術,裝玻璃盒,官場贈送為禮品,此皆側路也。
白話文:
炳章按:
天生野生於山的術,體質輕盈,身形瘦小,性狀柔軟,味道甘甜,顏色紫紅,表皮細緻寬大且層層疊疊,蘆莖柔軟且圓潤,形狀如同鳳頭鶴頸。切開之後,可以看到硃砂色的斑點,氣味非常香濃,這就是鄭君所說產於潛山、黃塘至遼東橋一帶的野生術,品質最佳,不易獲得。
其他鄰近潛山的山脈,由於受到山脈餘氣的影響,也有一些野生術,品質也不錯,但蘆莖較硬,表皮沒有層層疊疊,雖然也有鳳頭鶴頸的形狀,但與最佳品還是有所差距。
其他鄰縣所產的術,另有一種,也具有鳳頭鶴頸的形狀,蘆莖柔軟如小算盤珠子般圓潤,切開之後也能看到硃砂點,但質地乾燥,味道淡薄,氣味不濃郁,價格也較低廉,俗稱「鈕釦術」。
近來市面上有以湖廣術充當野生術的,鄭君所說的江西術,可能就是指這種。品質比不上野生術,屬於次等品。
還有一種將冬術移植到潛山種植的,叫做「種術」,果實很大,重的可以達到十幾兩,輕的也有五六兩,表皮呈黃色,肉質潔白,沒有暈色,也有硃砂點,味道甘甜中帶有辛辣,近來市面上以種術冒充野生術,這種品質也不算好。
還有一種帶有葉子的,叫做「帶葉術」,用來冒充野生術,裝在玻璃盒裡,作為官場贈送的禮品,這些都是旁門左道。
又有南京茅山出者,日茅朮,亦有硃砂點,味甘辛,性糯,形瘦長,有細鬚根,利濕藥中用之,亦佳。泗安產者,形類毛術,性燥,味甘辣,切片逾日起白霜,亦次。惟術之種類甚多,就與於術有類似關係者,約辨數種,余概略之。
白話文:
此外,還有產於南京茅山的,叫做茅術,也帶有硃砂點,味道甘辛,口感糯軟,形狀瘦長,有細密的鬚根,用於利濕藥中,效果也不錯。泗安產的,形狀類似毛術,性燥,味道甘辣,切片後放置一段時間會出現白色霜狀物,品質稍次。不過,術的種類很多,與術有類似關係的,大約可以辨別出幾種,其他的我就略過不提了。
3. 天門冬(十三)
天門冬,始出奉高山谷,其根白色或黃色,柔潤多汁。稟水精之氣,而上通太陽。氣味甘寒,無毒。主治諸暴風濕偏痹,強筋骨,殺三蟲。《本經》列為上品。聞有用福州小番薯炊熟曬乾偽充,良可慨已。
炳章按:天門冬,浙江溫州、台州俱出,肥大性糯,色黃明亮者佳。鮮時用礬水泡透,剝去外皮曬之。大小有提、揀、統之別。四川、山東、福建、河南、陝西亦產。總要肥壯黃亮、糯潤者皆佳,偽者尚少。
白話文:
天門冬原產於奉高山谷,根部呈白色或黃色,柔軟多汁,富含水精之氣,向上通達太陽經脈。它味甘性寒,無毒,可用於治療各種暴風濕偏癱、強筋骨和殺滅寄生蟲。古代醫學典籍《本經》將其列為上品。據聞有人用福州的小番薯煮熟晒乾來冒充天門冬,實在令人感慨。
據說浙江溫州和台州出產的天門冬肥大且質地糯軟,呈黃色且明亮者為佳品。新鮮天門冬可用礬水浸泡至透,再剝去外皮晒乾。市面上天門冬的大小規格分為提、揀、統三種。四川、山東、福建、河南、陝西也出產天門冬,總的來說,肥壯、黃亮、糯潤的都是好天門冬,假冒者很少見。
4. 麥冬(十四)
偽名洋麥冬,色極白,味苦不甜。按麥冬古時野生,凌冬青翠,宛如麥粒,故名麥冬。今江浙多蒔植之。根色黃白,氣味甘平,質性滋潤。稟少陰冬水之精,上與陽明胃土相合,為上品服食要藥。奚容偽物混充,而誤人不少乎。
炳章按:麥門冬,出杭州莧橋者,色白有神,體軟性糯,細長,皮光潔,心細味甜,為最佳。安徽寧國、七寶,浙江餘姚出者,名花園子,肥短體重,心粗,色白帶黃,略次。近時布用,以此種最多。四川出者,色呆白,短實,質重性硬,亦次。湖南衡州來陽縣等處亦出,名來陽子,中勻,形似川子,亦不道地。
大者提青,中者曰青提,小者曰蘇大、曰紹大等名目,以枝頭分大小耳。
白話文:
有些人把假冒的麥冬稱為洋麥冬,這種洋麥冬顏色非常白,但味道苦澀,一點也不甜。其實真正的麥冬,古時候是野生的,在寒冷的冬天依然保持翠綠,外形就像麥粒一樣,所以叫麥冬。現在江浙地區很多地方都種植麥冬。這種麥冬的根部呈黃白色,氣味甘甜平和,質地滋潤。它吸收了冬季少陰之水的精華,向上與陽明胃土相合,是上等的藥材,可以用於日常滋補。怎麼可以讓假貨混充,誤導人呢?
炳章按:麥門冬,出杭州莧橋者,色白有神,體軟性糯,細長,皮光潔,心細味甜,為最佳。安徽寧國、七寶,浙江餘姚出者,名花園子,肥短體重,心粗,色白帶黃,略次。近時布用,以此種最多。四川出者,色呆白,短實,質重性硬,亦次。湖南衡州來陽縣等處亦出,名來陽子,中勻,形似川子,亦不道地。
炳章註解:麥門冬中,產自杭州莧橋的品質最好,顏色潔白,富有光澤,質地柔軟,糯性十足,細長,外皮光潔,芯部細小,味道香甜。產自安徽寧國、七寶和浙江餘姚的麥門冬,叫做花園子,外形肥短,體重,芯部粗,顏色白中帶黃,品質稍次。現在市面上流通的麥冬,以這種花園子居多。產自四川的麥冬,顏色發白,短而實,質地重且硬,品質也不如杭州產的。湖南衡州來陽縣等地也出產麥冬,稱為來陽子,外形中等,與四川產的麥冬形似,但也不算地道。
5. 天花粉(十五)
偽名次花粉,聞此種系馬前頭混充。其性不可知,匪特不能生津止渴,且服之令人頭暈目眩。按花粉即瓜蔞根,秋後掘者結實有粉,夏日掘者有筋無粉。入士最深,皮黃肉白,氣味苦寒,能啟在下之水精上滋,厥功甚偉。
所在皆有,價亦不貴,貨者偏以偽亂真,藉博蠅頭之利,其居心尚可問乎?更有一種洋花粉,無筋,色白而嫩,其塊較大,或云系洋粉偽造,煎之即腐爛,皆無益之品,幸勿誤服也。
炳章按:花粉,江蘇、上海南翔鎮等處出為山花粉,皮細結,肉白,性糯,無筋,起粉,為最佳。亳州出為亳花粉,性糯色白,無皮無筋,亦佳。嘉定古城、江北通州等處皆出,亦名山花粉,皮色黃,有筋,略次。山東、關東出者,為洋花粉,極大,質松多筋,色黃白,為最次。鄭君云洋粉偽造即此,實非偽造,因其質松,如粉作造,非真以粉可造也。
白話文:
所謂的「花粉」,其實是馬前頭混充的假貨。這種東西的性質不明,不僅不能生津止渴,反而會讓人頭暈目眩。真正的花粉,是瓜蔞的根,秋天挖出來的有粉,夏天挖出來的就只有筋沒有粉。瓜蔞根埋在地下很深,外皮黃色,肉白色,性寒味苦,能夠引導地下的水精上升滋養身體,功效非常顯著。
花粉到處都有,價格也不貴,有些人卻故意用假貨來混淆真品,為了蠅頭小利,他們的用心實在令人可恥。還有一種叫做洋花粉的,沒有筋,顏色白嫩,塊頭比較大,有人說這是假冒的洋粉,煮開就會腐爛,完全沒有用處,千萬不要誤服。
炳章說:花粉中,江蘇、上海南翔鎮等地出產的叫做山花粉,外皮細緻,肉質白嫩,質地糯滑,沒有筋,可以起粉,是最好的。亳州出產的叫做亳花粉,質地糯滑,顏色白,沒有皮也沒有筋,也很好。嘉定古城、江北通州等地出產的,也叫做山花粉,外皮顏色黃,有筋,稍微差一些。山東、關東出產的叫做洋花粉,體積很大,質地鬆軟,有很多筋,顏色黃白,是最差的。鄭君說洋粉是偽造的,其實並不是,因為洋粉質地鬆軟,如果用粉末來偽造,根本不可能做成這種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