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訂偽藥條辨》~ 卷一 (5)
卷一 (5)
1. 黃連(十六)
偽名廣連,即洋川連,色不黃,中有花點,皮黑,面有毛。按黃連以四川雅州出者為佳,故名雅連,形如雞距,故又名雞爪連。氣味苦寒,色極黃,易於辨識。近有辦峨嵋山所產者,價值甚昂,漳、泉人最喜購之。若此種廣連,色不黃則名不稱,性味既殊,功用自劣,誤服之則貽害多矣。
炳章按:黃連背陰草根也,苗似茶叢,經冬不調。生於深山窮谷,幽僻無日照之處,必得凝寒之氣者為上。八九月出新,種類甚多,隨地皆產,且有野生、種植之別,惟四川野生者多佳品,為治療上之要藥。茲將其產別種類之形態詳別於下:四川峨嵋山產者,曰峨嵋連,蘆軟而綠,刺硬皮黃,切開空心,有菊花紋金黃色者,為最上品。
撞州野出者,曰撞州連,蘆頭中空而圓,有硬刺,色黃帶青,頭尾均勻,切開亦有菊花紋,亦佳。馬湖所出者,與峨嵋山連相似,亦軟蘆硬刺,皮色青帶黑,首尾一樣,有節,均為佳品。紫宕溝、瓦屋山二山出者,瘦小有蜂腰,皮毛柔,軟蘆硬刺,亦佳。以上皆為川水連,亦有新老山之別。
如新山則條短刺硬,皮黑色,軟蘆多綠嫩者佳;老山則細長,蘆軟刺少而硬,色黃老者,為最佳。此皆野山出品。打箭爐出者,亦曰水連,皮黑刺少,無蘆頭,有杈枝,色黃,略次。重慶種出者,曰母珠連,硬蘆而扁,頭粗尾細,色黃,更次。峒山種出者,曰峒連,蘆扁硬,刺略軟,色黃,切開空松者,亦次。
四川石柱廳種出者,曰味連,形似雞爪連,亦次。嘉定管高廟所出者,曰嘉定連,俗名母連,種後五年出土,皮如鱗甲,肉色黃而帶紅,亦次。雅州產者,曰雅連,岡山產者,曰岡連,皆次。南川金佛山產者,曰金山連,蘆長連少,亦次。以上皆四川產也。雲南野出者,曰云景連,體松蘆軟,形似雞腳爪,無蘆,刺少,皮黑,肉色黃,亦次;種者蘆硬刺軟,更次。廣西產者,曰新山連,皮光色黃,質重,斷則淡黃色,亦甚次。
處州出者,曰土連,皮黑肉實心,淡黃色者,味雖苦回味兼甜,亦極次。奇會工出者,曰會連,形似母連,皮略黑,肉空松,乃馬所食,不入藥用。雞屎連,色黑細小,斷則綠色而淡,亦極次,不入藥。近有日本產者,曰洋連,形色略同,皮光而有毛刺,肉色淡黃微白,更次,亦不堪入藥。
自云連至洋連終,俱屬側路偽品,服之甚為害人,醫者與病家,皆宜注意之。
白話文:
假名為廣連的黃連,其實是洋川連,顏色不黃,中間有花點,外皮黑色且有毛。黃連以四川雅州出產的品質最好,所以稱為雅連,形狀像雞的腳爪,又稱為雞爪連。它的氣味苦寒,顏色極黃,容易辨識。最近有人販售峨嵋山出產的黃連,價格非常昂貴,漳州、泉州人最喜歡購買。如果這種廣連顏色不黃,就名不符實,性質和味道既然不同,功效自然較差,誤服會造成許多傷害。
黃連是背陰處生長的草根,幼苗像茶樹叢,冬天也不會凋謝。它生長在深山偏僻、陽光照射不到的地方,必須吸收寒冷之氣的品質才好。每年八、九月會長出新的黃連,種類很多,各地都有生產,有野生和種植的區別,只有四川野生的黃連多為佳品,是治療疾病的重要藥材。現在詳細說明黃連不同產地和種類的形態:四川峨嵋山出產的,稱為峨嵋連,蘆頭柔軟呈綠色,刺硬且外皮黃色,切開後內部中空,有菊花紋,呈金黃色,是最好的品質。
在撞州野外採集的,稱為撞州連,蘆頭中間空心且圓,有硬刺,顏色黃中帶青,頭尾粗細均勻,切開後也有菊花紋,也是很好的品質。馬湖出產的黃連,和峨嵋山出產的相似,也是蘆頭柔軟、刺硬,外皮顏色青帶黑,頭尾一樣粗細,有節,都是很好的品質。紫宕溝、瓦屋山這兩座山出產的,比較瘦小,中間像蜂腰,外皮毛柔軟,蘆頭柔軟刺硬,也是很好的品質。以上都是四川出產的水連,也有新山和老山的區別。
如果是新山出產的,黃連的枝條短、刺硬、外皮黑色,蘆頭柔軟多為綠色的比較好;老山出產的,黃連則細長,蘆頭柔軟刺少且硬,顏色黃而且比較老,是最好的品質。這些都是野外生長的黃連。打箭爐出產的也稱為水連,外皮黑色刺少,沒有蘆頭,有分叉的枝條,顏色黃,品質稍差。重慶種植的,稱為母珠連,蘆頭硬且扁平,頭部粗尾部細,顏色黃,品質更差。峒山種植的,稱為峒連,蘆頭扁平且硬,刺稍軟,顏色黃,切開內部空鬆的,品質也較差。
四川石柱廳種植的,稱為味連,形狀像雞爪連,品質也較差。嘉定管高廟出產的,稱為嘉定連,俗稱母連,種植五年後才挖出,外皮像鱗甲,肉色黃帶紅色,品質也較差。雅州出產的稱為雅連,岡山出產的稱為岡連,品質都較差。南川金佛山出產的稱為金山連,蘆頭長但連枝少,品質也較差。以上都是四川出產的黃連。雲南野外採集的,稱為雲景連,體積鬆散蘆頭柔軟,形狀像雞爪,沒有蘆頭,刺少,外皮黑色,肉色黃,品質也較差;種植的蘆頭硬刺軟,品質更差。廣西出產的,稱為新山連,外皮光滑顏色黃,質地重,斷面是淡黃色,品質很差。
處州出產的,稱為土連,外皮黑色內部實心,淡黃色,雖然味道苦但回味帶甜,品質非常差。奇會工出產的,稱為會連,形狀像母連,外皮略黑,內部空鬆,是馬吃的,不能入藥。雞屎連,顏色黑、細小,斷面是綠色且淡,品質非常差,不能入藥。最近有日本出產的,稱為洋連,形狀和顏色大致相同,外皮光滑且有毛刺,肉色淡黃微白,品質更差,也不能入藥。
從雲連到洋連這些,都是品質不佳的偽品,服用會對人體造成危害,醫生和病人都應該注意。
2. 川貝母(十六)
偽名魯貝,粒扁,洗後皮脫,其粉即出。按貝母惟川蜀出者為佳。其子在根下,內心外瓣,其色帶白,如聚貝子,故名貝母。蓋色白、味辛,生於西川,故屬肺金之藥。浙貝尚不可混用,況魯貝乎。更有一種名西珠貝母,系山慈姑偽充。又有一種偽貨,名西貝,其性不能潤肺化痰,更相反也。
炳章按:川貝,四川灌縣產者,底平頭尖,肉白光潔而堅,味微苦兼甘,為最佳。平藩縣產者,粒團質略鬆,頭微尖,肉色白而無神,味亦微苦兼甘,亦佳。敘富產者,顆大而扁,肉白黃色,質松味淡,為次。魯京州大白山、松盤等處產者,曰魯京川,黃白色,頭尖,亦次。
湖北荊州、巴東縣產者,皮色帶黑,性硬而光,頭尖,肉呆白色,味苦,更次。陝西新開山產者,曰西貝,或名尖貝,顆扁,頭尖,味甚苦,更不道地。鄭君所云,或指此種,然非山慈姑偽充。所云珠貝者,即小象貝也。蓋川貝中有獨顆不分瓣,不作二瓣合抱,皮無皺者,名單龍精,宜揀去之,誤服令人筋脈不收,惟用黃精小藍汁可解之。
白話文:
川貝母的別名是魯貝,形狀扁平,清洗後會脫皮,露出裡面的粉末。一般來說,貝母以四川產的品質最好。它的種子在根的下方,內部是心,外部是瓣狀,顏色帶白,像許多貝殼聚集在一起,所以被稱為貝母。因為它顏色白、味道辛,生長在四川西部,所以歸屬於肺金的藥物。浙江產的貝母尚且不能混用,更何況是魯貝呢?還有一種叫西珠貝母的,是用山慈姑冒充的。另外還有一種假貨,叫做西貝,它的藥性不能潤肺化痰,反而會產生相反的作用。
炳章按:川貝母,四川灌縣產的,底部平坦,頂部尖,肉質白色光亮堅硬,味道微苦帶甘甜,是品質最好的。四川平藩縣產的,顆粒圓形,質地稍微鬆散,頂部微尖,肉質白色但沒有光澤,味道也是微苦帶甘甜,也算好。四川敘州、富順一帶產的,顆粒大而扁平,肉質呈白色帶黃,質地鬆散,味道較淡,品質較次。四川魯京州大白山、松盤等地產的,叫做魯京川,顏色黃白色,頂部尖,品質也較次。
湖北荊州、巴東縣產的,外皮顏色帶黑,質地堅硬光滑,頂部尖,肉質呆板白色,味道苦,品質更次。陝西新開山產的,叫做西貝,又名尖貝,顆粒扁平,頂部尖,味道非常苦,品質更不道地。鄭先生說的,可能指的就是這種,但並非用山慈姑冒充的。所謂的珠貝,就是小象貝。川貝母中,有單顆不分瓣,不呈現兩瓣合抱的形狀,外皮沒有皺紋的,叫做單龍精,應該挑揀出來不用,誤服會使人筋脈無法收縮,只能用黃精和小藍汁來解救。
3. 川貝粉(十八)
今人肺燥咳嗽,每以川貝粉蒸梨,亦清潤單方也。詎料射利藥肆,研便之川貝粉,率以懷山藥研粉偽充。雖山藥無毒,其奈有外邪未罷者,服之則留邪;黏痰難出者,服之則助痰,為害匪淺。如用川貝粉,須當面看其研末,方無此弊。
炳章按:項元麟云:川貝粉,市者以象貝漂洗代之,或以小山藥、天花粉偽之。余謂未必皆如是,此屬少數市儈昧良之行為,非可指普通而言如此也。
白話文:
現在的人因為肺燥引起的咳嗽,常常用川貝粉蒸梨子,這也是一個清潤的簡單方子。但是,那些只圖私利的藥店,將便宜的川貝粉,大多用磨成粉的懷山藥來冒充。雖然山藥沒有毒性,但對於那些還有外感邪氣未除的人來說,吃了會導致邪氣滯留;痰黏難咳出的人,吃了反而會加重痰液,造成的危害不小。如果要用川貝粉,一定要當面看著它磨成粉,才能避免這種弊端。
炳章按:項元麟說:市面上賣的川貝粉,有的用象貝漂洗過後代替,有的用小山藥、天花粉來假冒。我認為未必都是這樣,這只是少數奸商昧著良心做的事情,不能說市面上普遍都是這樣。
4. 秦艽(十九)
假艽出秦中,今涇州、鄜州、岐州、河、陝諸郡皆有。其根土黃色,作羅紋交糾,左右旋轉。李時珍云:以左紋者良。今市肆偽品,即邊秦,有毛,其枝尚小,匪特左右紋難辨,不知何物混充,又安能療病乎?
炳章按:秦艽,陝西寧夏府出者,色黃,肥大,蘆少,左旋者佳。山西五臺山亦出,皮色略黑,肉黃白色,亦佳。以上皆名西秦艽。湖北產者,條細質松,毛屑較多,名漢秦艽,為次。
白話文:
秦艽這種藥材,出自秦地,現在的涇州、鄜州、岐州、以及黃河和陝西一帶都有。它的根是土黃色的,呈現像羅紋一樣交錯糾結的樣子,有左旋和右旋兩種。李時珍說,以左旋的為上品。現在市面上賣的假貨,其實是邊秦,有毛,枝條也比較小,不只左右旋的紋路難以分辨,甚至不知道是用什麼東西混充的,這樣又怎麼能用來治病呢?
炳章按:秦艽,陝西寧夏府產的,顏色黃,肥大,蘆頭少,而且左旋的最好。山西五臺山也有產,皮色稍微黑一點,肉是黃白色的,也很好。以上都稱為西秦艽。湖北產的,條細且質地鬆散,毛屑比較多,稱為漢秦艽,品質比較差。
5. 銀柴胡(二十)
味淡,蘆頭又大,不知何物偽充。按銀柴胡以銀州及寧夏出者為勝。氣味甘,微寒,無毒。蒿長尺余,色微白,力弱於北柴胡,即銀州之軟柴胡。專治骨蒸勞熱,不但清熱,兼能涼血,《和劑局方》治上下諸血,龍腦雞蘇丸中用之。凡入虛勞方中,最為相宜。用者須購真銀柴胡為要。
炳章按:銀柴胡,陝西寧夏府甘甫州及山西大同府皆產。選肥大堅實、色白軟糯、無沙心者為佳。偽者尚無。又按,《經疏》云:柴胡有二種:一種色白而大者,名銀柴胡。《逢原》云:銀柴胡銀州者良。今延安五原城所產者,長尺余,肥白而軟。《百草鏡》云:出陝西寧夏鎮,二月採葉,名芸蒿。
長尺余,根微白,即銀柴胡。《藥辨》云:銀柴胡出寧夏,形似黃耆。參合諸說,與近今市肆所備亦相符合。據余實驗,凡治虛勞肌熱,骨蒸勞熱,熱從髓熱,及小兒五疳羸熱,用之頗效。若用北柴胡,則升動虛陽,發熱,喘咳嗽,愈無寧乎。周一士云:熱在骨髓者,非銀柴胡莫瘳。
前人有不識藥品之形態,往往妄評銀柴胡為贗物,豈可不辨,以淆惑後人,而使無從遵循乎。
白話文:
銀柴胡味道淡,根莖頭部又特別大,有時會出現不知道是什麼東西假冒的。據說銀柴胡以銀州和寧夏出產的品質最好。它的氣味甘甜,性微寒,沒有毒性。這種植物大約長一尺多,顏色稍微偏白,藥力比北柴胡弱,也就是銀州產的軟柴胡。它專門治療骨蒸勞熱,不僅能清熱,還能涼血。《和劑局方》用它來治療各種出血症狀,龍腦雞蘇丸中也有用到它。凡是加入治療虛勞的藥方中,最為適合。使用的人一定要買到真正的銀柴胡才行。
炳章說:銀柴胡,陝西寧夏府的甘甫州和山西大同府都有產。要選擇肥大堅實、顏色白且軟糯、沒有沙心的最好。目前還沒有發現有假冒的。另外,《本草經疏》說:柴胡有兩種,其中一種顏色白且個頭大的,叫做銀柴胡。《醫學入門》說:銀柴胡以銀州出產的最好。現在延安五原城產的,大約長一尺多,肥大、白色又柔軟。《百草鏡》說:出產於陝西寧夏鎮,二月採摘葉子,叫做芸蒿。
長一尺多,根部稍微偏白,就是銀柴胡。《藥辨》說:銀柴胡出產於寧夏,外形像黃耆。綜合各家說法,與現在市面上賣的也大致相符。根據我的經驗,凡是治療虛勞引起的肌肉發熱、骨蒸勞熱、熱從骨髓深處發出來,以及小兒五疳引起的虛弱發熱,使用銀柴胡效果很好。如果用北柴胡,則會使虛陽上浮,導致發熱、氣喘咳嗽,反而更糟。周一士說:熱在骨髓的,只有銀柴胡才能治癒。
以前有人不認識藥材的樣子,常常隨意地說銀柴胡是假貨,這怎麼可以呢?不能不加以辨別,以免混淆後人,使他們無從遵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