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炳章

《增訂偽藥條辨》~ 卷四 (7)

回本書目錄

卷四 (7)

1. 鹿角膠(七)

鹿角膠原名白膠,以鹿角寸截米泔浸七日,令軟,再入急流中浸七日,刮去粗皮,以東流水、桑柴火煮七日,頻頻添水,取汁瀝淨,加無灰酒熬成膏,冷則膠成矣。氣味甘平,主治傷中勞絕,腰痛羸瘦,補中益氣,婦人血閉無子,止痛安胎。市肆有以牛皮煮為膠偽充,一層白色,俗名白頭,氣味膻臭黏濁,服之有害。

炳章按:鹿之種類有三:陸佃云:鹿之大者名麈,群鹿似其尾為趨向,其尾可作拂塵,今北人呼為大尾鹿者是也。李瀕湖以麋似鹿而色青黑,大如小牛,肉蹄,其目下有二竅為夜眼之說,證之似略有據,然未曾實指。其角解於冬也。清高宗帝有《鹿角記》,言之詳矣。因二物俱解角於夏,乾隆丁亥長至,齋宿南郊,命侍臣詣南苑,聚木蘭之鹿、吉林之麋、大尾之麈,監視之。及五時而麈之角解,麋、鹿皆不解。

隨傳旨欽天監,改月令之麋角解為麈角解。此經頒示天下,而人民所共知者也。是麈之尾與麋鹿殊,而角解於長至。《地學雜誌》云:麈,俗稱為四不像。蓋其形似鹿,而牛身、馬尾、羊蹄,特其首類鹿耳,故得此名稱。清聖祖嘗在靈囿中實驗此物,而改夏小正鹿角解之訛,若麋與鹿,即李瀕湖所言麋肉蹄、四眼之說,亦猶黃牛之於水牛,形稍殊而其實一物也。且朱子之注《孟子》,亦曰麋,鹿之大者,未嘗分為二也。

李春芝云:麋鹿,俗名梅花鹿,尤有馬鹿之分,亦屬同類異種耳。《新疆雜記》云:麋鹿,北疆概產之,每冬季多狩獵者,其角於小滿節後,角根發癢,以頭相觸,角即脫落,堆於一處,獵者於深山中有一獲數百對者。脫角後越五六日,新茸即生,此時最為貴重。產於拜城之額什克巴什山、漢騰格里山、若焉耆之納刺達嶺,俗稱之曰鹿圈,言其產鹿之多也。即品質言,尤以產於伊犁之果子漢者為最佳,行銷於內地各藥行。

大抵關東出者,其角外皮黃黑色,內白色有神光為最佳,湖、廣、桱縣出亦佳。福建、陝西出有雙角、單角之分,雙角老者亦佳,單角次之。海南丹山出者,無杈枝亦次。又外洋淡水中出魚角,又名沙角,為鯊魚所變,其色枯白而大,杈枝甚多,為最次。其他煎膠之法:用正鹿角鋸斷,每段約二寸另,通淨角內灰質,洗淨,煎七晝夜,停火,取出骨渣,候冷濾淨,再熬至滴水成珠,取起入方錫盤中,候凝結成塊。取出以刀切塊,貯藏三年發售,名鹿角膠是也。

白話文:

鹿角膠原先叫做白膠,製作方法是先將鹿角切成寸段,浸泡在米泔水中七天,使其軟化。然後再放入急流中浸泡七天,刮去粗皮。接著用東流水和桑柴火煮七天,期間不斷添加水,煮好後濾去雜質,加入無灰酒熬成膏狀,冷卻後凝結成膠。鹿角膠氣味甘平,能治療內傷勞損、腰痛消瘦,具有補中益氣的功效,還能治療婦女血閉不通、不孕,以及止痛安胎。市面上有些不良商人用牛皮熬製的膠冒充鹿角膠,這種假貨呈現一層白色,俗稱「白頭」,氣味腥臭黏膩,服用有害健康。

據記載,鹿的種類有三種:陸佃說,體型最大的鹿叫麈,鹿群都跟著它的尾巴走,它的尾巴可以當作拂塵使用,現在北方人稱之為大尾鹿。李時珍認為麋鹿像鹿,但顏色青黑,體型像小牛一樣,蹄子像牛蹄,眼睛下方有兩個小孔,據說這是夜視用的。但關於麋鹿的描述,尚未完全確定。鹿角一般在冬天脫落。清高宗皇帝曾寫過《鹿角記》,詳細記載了相關內容。因為麈、麋和鹿的角都在夏天脫落,乾隆丁亥年冬至時,皇帝在南郊齋宿,命令侍臣前往南苑,觀察木蘭鹿、吉林麋鹿和大尾麈的角脫落情況。到了下午五點,麈的角脫落了,而麋鹿的角卻沒有脫落。

於是皇帝下令欽天監修改月令中關於麋鹿角脫落的記載,改為麈角脫落。這項命令頒布天下,為大眾所知。由此可見,麈的尾巴與麋鹿不同,但它的角卻在冬至時脫落。《地學雜誌》記載:麈,俗稱四不像,因為它的形狀像鹿,但身體像牛,尾巴像馬,蹄子像羊,只有頭像鹿。清聖祖曾在靈囿中觀察過這種動物,並修改了夏小正中鹿角脫落的錯誤記載。至於麋鹿,如同李時珍所說,蹄子像牛蹄,有四個眼睛,這就好像黃牛與水牛一樣,外形略有不同,但本質上是同類。朱熹在注釋《孟子》時,也把麋鹿稱為同類,並沒有區分兩種不同的動物。

李春芝說:麋鹿俗稱梅花鹿,其中還有馬鹿,這都是同類但種類不同的動物。《新疆雜記》記載:新疆普遍出產麋鹿,每年冬天都有很多人狩獵。小滿節過後,鹿角根部發癢,鹿群會互相碰撞,鹿角就會脫落,獵人們在深山中一次就能收穫幾百對鹿角。鹿角脫落後五六天,新的鹿茸就會長出來,這時候的鹿茸最為珍貴。在拜城額什克巴什山、漢騰格里山和焉耆納刺達嶺等地出產的鹿角最多,當地人稱這些地方為「鹿圈」。就品質而言,伊犁果子漢產的鹿角最佳,銷往內地各藥店。

總體來說,關東地區出產的鹿角,外皮呈黃黑色,內部白色,有光澤,品質最佳;湖廣、浙江等地出產的鹿角也很好;福建、陝西出產的鹿角有雙角和單角之分,雙角的老鹿角較好,單角的次之;海南丹山產的鹿角沒有分叉,品質也較差。此外,還有外國淡水中一種魚角,也叫沙角,是鯊魚變成的,顏色枯白,體積很大,分叉很多,品質最差。另外一種煎熬鹿角膠的方法是:將鹿角鋸成每段約兩寸長的小段,清理乾淨角內的灰質,洗淨後煎熬七天七夜,熄火後取出骨渣,冷卻後過濾,再熬製到滴水成珠,然後倒入錫盤中,冷卻凝結成塊。取出後切成塊狀,存放三年後再出售,這就是鹿角膠。

2. 龜鹿二仙膠(八)

龜鹿二仙膠,用龜版、鹿角、枸杞、人參四味,煎熬為膠。乃峻補氣血,不寒不燥,又能益髓固精,為補方中妙品。聞有以牛皮膠及他藥偽造混售,服之無益有害,良可慨耳!

炳章按:龜鹿二仙膠,即鄭氏所謂龜鹿加枸杞子、黨參煎汁去渣,如前法收膠切塊,毋容再詳矣。云偽者以牛皮偽充云云,牛皮膠甚臭,不堪入口,亦難混用耳。

白話文:

龜鹿二仙膠是用龜板、鹿角、枸杞、人參四種藥材熬製成的膠。它能有效地滋補氣血,不寒不燥,還能滋養骨髓,固澀精氣,是補益藥方中的上品。聽說有人用牛皮膠和其他藥物偽造龜鹿二仙膠混賣,服用這種假藥不僅沒有益處,反而有害,實在令人惋惜!

(註解:龜鹿二仙膠的做法,就像鄭氏所說的那樣,是用龜板、鹿角、枸杞、黨參煎煮取汁,去除藥渣,再按照之前的步驟收成膠塊,方法細節就不用再贅述了。至於有人說用牛皮冒充,這純屬無稽之談,因為牛皮膠非常臭,根本無法入口,也很難混淆使用。)

3. 阿膠(九)

偽名上清膠,又一種名瑞芳膠,皆用尋常之水煎牛皮成膠。並雜他藥偽造,色雖明亮,氣臭質濁,不堪入藥。張隱菴《本草崇原》辨之最詳。據古法,先取狼溪水,以浸黑驢皮,後取阿井水以煎膠。考狼溪發源於洪範泉,其性陽,阿井水發源於濟水,其性陰,取其陰陽相配之意。

火用桑柴,煎煉四日夜而後成膠。近時阿井水甚不易取,而煎法又失其真,故真阿膠最難得也。貨者既多,贗偽辨之不明,不如不用為是;或第用江浙所煮黑驢皮膠,雖無阿井之水,而用寶莊之泉,其補血滋陰,平木熄風,功同阿膠。較之用假阿膠者,不更勝一著耶。

炳章按:阿膠出山東東阿縣,以純黑驢皮、阿井水煎之,故名曰阿膠。考阿井在東阿縣城西。《縣誌》云:昔有猛虎居西山,爪刨地得泉,飲之久,化為人,後遂將此泉為井。然此水實為濟水之源,其色綠,其性趨下,東阿城內又有狼溪河,其水為漯水之源,乃洪範九泉之水所會歸,其性甘溫,故合此二水制膠為最善。

再按定每年春季選擇純黑無病健驢,飼以獅耳山之草,飲以狼溪河之水,至冬宰殺取皮,浸狼溪河內四五日,刮毛滌垢,再浸漂數日,取阿井水用桑柴火熬三晝夜,去滓濾清;再用銀鍋金鏟,加參、耆、歸、芎、橘、桂、甘草等藥汁再熬至成膠,其色光潔,味甘鹹,氣清香,此即真阿膠也。

據《本草經》云:阿膠性甘溫,清肺養肝,滋腎益氣,補陰祛風,化痰潤燥,止喘,善治虛勞咳嗽,肺癰吐膿,吐血、衄血,腸風下痢,崩帶胎動,經水不調,及肺毒癰疽,一切風症,服之無不效驗。

其偽者,以碎舊牛馬雜獸皮煎成膠,塊色亦不如阿膠,名曰清膠;味利者,以此炒成珠,曰阿膠珠;此等贗品,服之不但無效,而反發瘡生毒,因雜皮多器用皮,含有毒汁,故其為害甚烈。大抵鑑別之法:真阿膠烊化後,氣清香,有麻油氣,汁色黃白色,稠而不黏膩,味甘微咸。

其原塊在十年以內者,蒼翠色,質尚堅;至五六十年以上者,色轉黃而質鬆脆更佳。肺勞服之,殊有奇功。若本煎驢皮膏,烊化氣微腥(陳則無腥氣),汁黑褐色,其黏膩,味亦微咸兼甘,用作補血藥亦佳;以治肺病血病則凝胃,反不佳也。若清膠化烊,純屬臭穢腥濁氣,令人慾嘔,服之有毒,切勿沾唇,戒之戒之!

白話文:

阿膠(九)

市面上有些冒牌阿膠,例如「上清膠」和「瑞芳膠」,都是用普通水熬煮牛皮製成的假膠,還會混入其他藥物偽造。雖然顏色看起來明亮,但氣味臭、質地濁,根本不能入藥。張隱菴的《本草崇原》對此辨析得最為詳盡。

正宗阿膠的製作方法是:首先用狼溪水浸泡黑驢皮,然後用阿井水熬製。狼溪水發源於洪範泉,屬陽性;阿井水發源於濟水,屬陰性,取其陰陽調和之意。用桑柴火熬製四天四夜才能成膠。現在阿井水很難取得,而且熬製方法也失傳了,所以真正的阿膠非常難得。市面上假貨太多,真假難辨,不如不用為妙;或者選用江浙地區用黑驢皮熬製的膠,雖然沒有用阿井水,但使用寶莊泉水,也能補血滋陰,平肝熄風,功效與阿膠相似。比起服用假阿膠,這不更好嗎?

阿膠產自山東東阿縣,是用純黑驢皮和阿井水熬製而成,因此得名「阿膠」。阿井位於東阿縣城西,《縣誌》記載:從前西山上住著一隻猛虎,它用爪子刨地挖出一口泉,長期飲用後變成人形,後來人們就將這泉水挖成一口井。這水實際上是濟水的源頭,水色青綠,性趨下行;東阿縣城內還有狼溪河,其水是漯水的源頭,匯聚了洪範九泉之水,水性甘溫,因此用這兩種水熬製阿膠最好。

每年春季,選擇純黑、無病、健壯的驢,喂以獅耳山的草,飲以狼溪河的水,到冬天宰殺取皮。將驢皮浸泡在狼溪河中四五天,刮毛洗淨,再浸泡漂洗數日。然後用阿井水,以桑柴火熬製三天三夜,除去雜質過濾淨化;再用銀鍋金鏟,加入人參、黃耆、當歸、川芎、橘皮、桂枝、甘草等藥材的汁液,繼續熬製成膠。真正的阿膠,顏色光潔,味道甘鹹,氣味清香。

《本草經》記載:阿膠性味甘溫,能清肺養肝,滋腎益氣,補陰祛風,化痰潤燥,止咳平喘。善治虛勞咳嗽、肺癰吐膿、吐血、鼻出血、腸風下痢、崩漏帶下、胎動不安、月經不調,以及肺癰、癰疽等一切風症,服用都有效。

假阿膠是用碎舊的牛、馬等雜獸皮熬製而成,膠塊顏色也不如真阿膠,稱為「清膠」;將其炒成珠狀的,稱為「阿膠珠」。這些假冒產品,服用不但無效,反而會導致瘡瘍生毒,因為雜獸皮和器物皮含有毒汁,危害極大。總之,鑑別方法是:真阿膠烊化後,氣味清香,有麻油氣味,汁液呈黃白色,稠厚而不黏膩,味道甘中略鹹。

十年以內的阿膠塊,顏色蒼翠,質地堅實;五六十年以上的,顏色轉為黃色,質地鬆脆,更好。肺病患者服用,效果尤其顯著。至於驢皮熬製的膏,烊化後氣味微腥(陳久則無腥味),汁液黑褐色,黏膩,味道微鹹兼甘,也可作為補血藥使用;但用於治療肺病和血液病,則會凝滯胃氣,反而不好。如果清膠烊化後,全是臭穢腥濁的氣味,令人作嘔,有毒,絕對不能服用!千萬要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