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訂偽藥條辨》~ 卷四 (2)
卷四 (2)
1. 赤石脂(四)
赤石脂始出南山之陽,及延州、潞州、吳郡山谷中,今四方皆有。乃石中之脂,故揭石取之。以色如桃花,理膩黏舌綴唇者為上。為少陰腎臟之藥。又色赤像心,甘平屬土。近有偽品,即黃土混充,色粗不能黏舌,勿用為要。
炳章按:時珍曰:膏之凝者曰脂,此石性黏,能固濟爐鼎,蓋兼體用而名也。石脂有五色之分。赤石脂原出濟南,今蘇州、餘杭亦出,性不甚佳。《石雅》云:石脂即堊土。堊,白土也。方書名其石脂者具五色。今以赤白二種驗之,亦高嶺之類,其赤者殆即所謂紅高嶺也。吳地餘杭山有白堊,色如玉,甚光潤,號曰石脂,則白石脂即白堊,愈無疑矣。
赤石脂色淡紅如桃花色,細膩滑潤者佳。近有新式石脂,色赤質粗,不細滑。不知何種土質,其次無疑,不可入藥。
白話文:
赤石脂最早產於南山南面,以及延州、潞州、吳郡的山谷中,現在各地都有。它是石頭中的油脂,所以要敲開石頭才能取得。其中以顏色像桃花,質地細膩,能黏住舌頭和嘴唇的為上品。赤石脂屬於入少陰腎經的藥材。又因為顏色赤紅像心臟,味甘性平,屬性為土。最近有假的赤石脂,是用黃土摻雜冒充的,顏色粗糙,不能黏住舌頭,千萬不要使用。
炳章按:李時珍說:「凝固的膏狀物稱為脂」,這種石頭性質黏稠,能夠固定爐鼎,所以兼具物質和作用而得名。石脂有五種顏色。赤石脂原本產於濟南,現在蘇州、餘杭也有出產,但品質不太好。《石雅》說:「石脂就是堊土。」堊,就是白土。醫書上說的石脂有五種顏色。現在用赤色和白色兩種來驗證,也屬於高嶺土之類,其中紅色的應該就是所謂的紅高嶺土。吳地餘杭山有白色堊土,顏色像玉一樣,非常光亮潤澤,被稱為石脂,那麼白石脂就是白堊土,這點更加沒有疑問了。
赤石脂顏色淡紅像桃花色,質地細膩滑潤的最好。最近出現一種新的石脂,顏色赤紅,質地粗糙,不細滑。不知道是什麼土質,品質不佳,沒有疑問,不可以入藥。
2. 蟲介部
3. 珍珠(一)
偽名藥珠,每用上海假珠或廣東料珠偽充。若研為粉,更難辨識。按珠類不一,入藥當以蚌珠為貴,不用首飾及見屍氣者,宜揀新完未經鑽綴之珠,以人乳浸三日煮過,方可搗研。一法以絹袋盛入豆腐內,煮一炷香,不傷珠質,研細如粉,方堪服食。不細則傷人臟腑。古方外證多用,湯藥罕用。近人湯劑喜用蘇珞珠,又豈料為假珠所欺誑乎?用者慎之。
炳章按:《范成大蟲魚志》云,珍珠出合浦海中有珠池,蜑戶投水採蚌取之。相傳海底有處所如城郭,大蚌居其中,有怪物守之不可近。蚌之細碎蔓延於外者,始得而採之。《嶺表錄異》云:珠池,在廉州邊海中有洲島,島上有大池,謂之珠池,每年刺史親監珠戶入池採珠,以充貢賦。皆採老蚌取而剖珠。
池在海上,其底與海通,其水乃淡,深不可測也。土人採小蚌肉作脯食,亦往往得細珠如粱粟(即今之廉珠也)。乃知珠池之蚌,隨其大小,悉胎中皆有珠矣。而今之取珠蚌者,云得之海邊,不得於池中也。其北海珠蚌種類小,土人取其肉,或有得珠者,色黃白不甚光瑩(或即今之藥珠也)。
蚌中又有一種江瑤者,腹亦有珠,皆不及南海者奇而且多。宗奭曰:河北溏瀠中亦有珠,圓及寸者,色多微紅。珠母與廉州者亦不相類。但清水急流處,其色光白;濁水及不流處,其色暗也。《熊太古冀越集》云:《禹貢》言淮夷蠙珠。後世乃出嶺甫。今南珠色紅,西洋珠色白,北海珠色微青,各隨方色也。
予嘗見蜑人入海,取得珠子樹數株,狀如柳枝。蚌生於樹,不可上下,樹生於石,蜑人鑿石得樹以求蚌,甚可異也。《南越志》云:珠有九品,以五分至一寸八九分者,為大品,有光彩,一邊似鍍金者名鐺珠,次則走珠、滑珠等品也。《格古論》云:南番珠色白圓耀者為上,廣西者次之,北海珠(即藥珠)色微青者為上,粉白油黃者下也。西番馬價珠為上,色青如翠,其老色夾石粉青油煙者下也。
凡蚌聞雷則㾭瘦,其孕珠如懷孕,故謂之珠胎。中秋無月,則蚌無胎。《左思賦》云:蚌蛤珠胎,與月盈虧是矣。陸佃云:蚌蛤無陰陽牝牡,須雀蛤化成,故能生珠,專一於陰精也。龍珠在頷,蛇珠在口,魚珠在眼,鮫珠在皮,鱉珠在足,蛛珠在腹,皆不及蚌珠也。據近時市上所通用,最上者為廉珠,即廉州合浦縣珠池所產,粒白如粱、如粟,色白光滑有寶光。
其次曰藥珠,種類甚多,即北海所產,色白黃有神光者亦佳,惟色黑質松者為最次,不入藥用。
白話文:
市面上常見的所謂「珍珠」,很多是用假的藥珠來魚目混珠,像是用上海或廣東製造的玻璃珠來冒充。如果磨成粉,就更難辨認真假了。珍珠的種類很多,入藥用的最好是蚌珠,不要用首飾上的,或是接觸過屍體的珍珠。應該挑選新鮮完整、未經鑽孔的珍珠,用人乳浸泡三天後煮過,才能搗碎研磨。另一種方法是用絹布袋裝起來,放在豆腐裡煮一段時間,這樣比較不會損壞珍珠的質地,磨成細粉後才能服用。珍珠如果沒有磨得很細,會傷害人的內臟。古代多用於外敷,很少用在湯藥裡。現在的人喜歡在湯藥裡加蘇珞珠,卻不知道是被假珍珠給騙了!使用的人要小心啊!
根據《范成大蟲魚志》記載,珍珠產於合浦,海中有珍珠池,漁民潛水採蚌取珠。相傳海底有個像城郭的地方,大蚌就住在裡面,有怪物守護,不能靠近。只有外圍一些比較零星的蚌才能採到。《嶺表錄異》也說,珍珠池在廉州邊的海中,島上有個大池叫做珍珠池。每年刺史會親自監督漁民入池採珠,用來進貢。採珠都是挑選老蚌剖開取珠。
這個池在海上,底部和海水相通,水是淡的,而且深不可測。當地人會把小蚌的肉做成肉脯吃,也常常可以得到像小米一樣的小珠子(就是現在的廉珠)。由此可知,珍珠池裡的蚌,無論大小,體內都有珍珠。但現在採珠的人,都說是在海邊採到的,不是在池裡採到的。北海的珠蚌種類比較小,當地人取它的肉,有時會得到一些珍珠,顏色是黃白色的,不是很光亮(可能就是現在的藥珠)。
蚌中還有一種叫做江瑤的,腹部也有珍珠,但都不如南海的珍珠奇特而且多。宗奭說,河北的湖泊裡也有珍珠,大的可以到一寸,顏色大多是微紅色的。珍珠的母蚌和廉州的也不一樣,在清水急流的地方,珍珠顏色光亮潔白;在濁水或不流動的地方,珍珠顏色就比較暗淡。《熊太古冀越集》說,《禹貢》提到淮夷有蠙珠,後來都出在嶺南一帶。現在南方的珍珠是紅色的,西洋的珍珠是白色的,北海的珍珠是微微青色的,各有各的顏色。
我曾經看過漁民下海,撈到像柳枝一樣的珍珠樹。蚌生長在樹上,無法上下移動,樹生長在石頭上,漁民要鑿開石頭才能取得珍珠樹,進而取得蚌,真是很奇特。《南越志》說,珍珠有九個等級,從五分到一寸八九分的,算是大的,有光澤,其中一邊像鍍金的叫做鐺珠,其次是走珠、滑珠等等。《格古論》說,南番的珍珠,顏色白潤光亮的是最好的,廣西的次之,北海的珍珠(也就是藥珠),顏色微青的最好,粉白油黃的就比較差了。西番的馬價珠是最好的,顏色像翡翠一樣青綠,老舊的、顏色夾雜著石頭粉青色或油煙色的就比較差。
蚌聽到雷聲就會消瘦,它孕育珍珠就像懷孕一樣,所以叫做珠胎。中秋節沒有月亮,蚌就不會懷孕。《左思賦》說,蚌蛤孕育珍珠,和月亮的盈虧有關。陸佃說,蚌蛤沒有陰陽雌雄之分,是麻雀蛤變化而成的,所以能生珍珠,專一吸收陰氣的精華。龍珠在下巴,蛇珠在口中,魚珠在眼睛裡,鮫珠在皮膚中,鱉珠在腳上,蜘蛛珠在腹部,都比不上蚌珠。根據現在市面上常見的,最好的是廉珠,也就是廉州合浦縣珍珠池產的,顆粒像米粒,顏色白潤光滑,有寶光。
其次是藥珠,種類很多,也就是北海產的,顏色白中帶黃、有光澤的也很好,只有顏色黑、質地鬆散的,品質最差,不能入藥。
4. 蟾酥(二)
蟾蜍生於江湖池澤間,其眉間白汁謂之蟾酥。以油單紙裹眉裂之,酥出紙上陰乾用;或以蒜及胡椒等辣物納口中,則蟾身白汁出,以竹蔑刮下,面和成塊,干之。聞有一種假酥,系麵粉及別藥偽造,萬不可用。
炳章按:按《鮑叔真醫方約說》云:蟾酥乃治諸毒之要藥也,制合得宜,傅、服皆可用。蛤蚆皮即蟾皮也,大能收毒外貼,不可缺也。《嘉興縣誌》云:宮中用蟾酥錠,於每年端午日修合。各坊車蝦蟆至醫院者億萬計,往時取用後率斃,蓋兩目俱廢,不能跳躍也。東山朱公典院事,命止刺其一偏,得蘇者甚多。
此事似微,然發念甚真,為德不淺。王文謨《碎金方》取蟾酥法:先將牙皂角三兩,煎水三沸,旋候冷,用大口甕或缸盛水,將癩蝦蟆不拘多少入中,以稀物覆之,勿令跳出。過一宿,其酥即浮水面。若未浮,其酥即在身上矣。可用竹刀刮下用之。《本草明辨》云:端午日以大蛤殼未離帶者,合於蝦蟆眉上腫處,用力一捻,剛酥出殼內,貯於油紙候乾。江南出者為杜酥,要無面塊、神色起亮光者佳。
無錫出者,中有竹節痕;浙江杭、紹出者,為片子酥,粉質少者亦佳;山東出者為東酥,色黃黑味麻辣,不上二層之貨。蓋酥本無定色,但驗其粉之輕重為衡。如看成色,以水一碗將酥化開,放入水,如烏見水即變色,水面有泡沫者真。偽真見水不動,而粉質漸露矣。
白話文:
蟾蜍生活在河流、湖泊和池塘之間,牠們眉毛間的白色汁液就叫做蟾酥。可以用油紙包裹住牠們的眉毛,使其裂開,蟾酥就會流到紙上,陰乾後使用;也可以把蒜或胡椒等辛辣之物放入蟾蜍口中,蟾蜍身體就會分泌白色汁液,用竹片刮下來,和麵粉混合製成塊狀,乾燥後使用。聽說有一種假蟾酥,是用麵粉和其他藥材偽造的,千萬不能使用。
炳章按:根據《鮑叔真醫方約說》記載,蟾酥是治療各種毒素的重要藥物,只要製作和調配得當,外敷和內服都可以。蛤蚧皮就是蟾蜍皮,很擅長吸收毒素,外敷時不可缺少。《嘉興縣誌》記載,宮廷中使用蟾酥錠,每年端午節都會製作。各地的車子把蟾蜍送到醫院,數量多達數以萬計,以前取用蟾酥後蟾蜍大多會死亡,因為牠們兩隻眼睛都被弄瞎了,無法跳躍。東山朱公負責醫院事務,下令只刺破蟾蜍一邊的眉毛取酥,這樣存活下來的蟾蜍就很多了。
這件事看似微不足道,但其實發心良善,功德不淺。王文謨《碎金方》中記載的蟾酥取用方法:先將三兩皂角煮水三次,待水冷卻後,用大口的甕或缸盛水,放入不拘數量的癩蛤蟆,用稀疏的覆蓋物蓋住,不要讓牠們跳出來。過一夜,蟾酥就會浮在水面。如果沒有浮出來,蟾酥就還在蟾蜍身上,可以用竹刀刮下來使用。《本草明辨》記載:端午節時,用完整的蛤殼,蓋在蛤蟆眉毛腫脹的地方,用力一捏,蟾酥就會從殼內流出,儲存在油紙上等待乾燥。江南一帶產出的蟾酥叫做杜酥,要沒有麵粉塊、表面呈現光亮者為佳。
無錫產的蟾酥,中間有竹節的痕跡;浙江杭州、紹興產的蟾酥,為片狀,粉質少的為佳;山東產的蟾酥叫做東酥,顏色黃黑、味道麻辣,屬於品質較差的。蟾酥原本沒有固定的顏色,主要通過粉末的輕重來判斷品質。如果想看成色,可以取一碗水將蟾酥化開,放入水中,如果蟾酥遇到水立即變色,水面有泡沫,就是真的。假的蟾酥遇到水不會變色,而且粉末會漸漸顯露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