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炳章

《增訂偽藥條辨》~ 卷三 (8)

回本書目錄

卷三 (8)

1. 天竹黃(十九)

天竹黃,生南海鏞竹中,此竹極大,又名天竹。故宗奭云:是竹內所生,如黃土,著竹成片者,今剖諸竹內,往往得之。按李時珍有言:竹黃乃大竹之精氣結成,其氣味功用與竹瀝同,而無寒滑之害。氣味甘寒,涼心經,去風熱,清痰火。真者難得,故肆中有偽品,或云即土石所造,色雜不可辨,用者不可不慎也。

炳章按:李時珍《本草綱目》「釋名」條下,採注吳僧贊寧《筍譜》云:天竺生南海鏞竹中,又名天竹,此竹極大,其內生黃,可以療疾。本草作天竺之竺,非矣。李息齋《竹譜詳錄》云:鏞竹出廣南,絕大,內空,節可容二升,交、廣人持以此量出納。竹中有水,甚清潔。

白話文:

天竹黃

產於南海的鏞竹之中。這種竹子非常巨大,又名天竹。宗奭說:「天竹黃生於竹子內部,像黃土一樣,附著在竹子上成片狀。現在剖開竹子,往往可以找到它。」

李時珍說:「天竹黃是大竹子的精氣凝聚而成,其氣味功效與竹瀝相似,但沒有寒滑的副作用。它性味甘寒,能清心經、去風熱、清痰火。真正的天竹黃難得,市面上有假貨,有人說是用土石製成的,顏色雜亂難辨,使用時要小心謹慎。」

炳章注:李時珍《本草綱目》「釋名」條下,引用了吳僧贊寧《筍譜》的記載:「天竹生南海鏞竹中,又名天竹,此竹極大,其內生黃,可以療疾。」本草中寫作「天竺」的「竺」字是不對的。李息齋《竹譜詳錄》中記載:「鏞竹產於廣南,非常巨大,內部空心,竹節可以容納二升,交、廣地區的人用它來量取物品。竹子裡面有水,非常清澈。」

溪澗四月後,水皆有毒,惟此竹水無毒,土人陸行皆飲用之;至深冬則凝結竹內如玉,即天竹黃也。可療風癇疾。又如相迷竹,生黃州,狀與鏞竹大同小異,中亦有黃,堪作丸治病,然力不及鏞竹云。沈存中《筆談》補云:嶺南深山中有大竹(即鏞竹),內有水,甚清澈,溪澗中水皆有毒,惟此水無毒,土人陸行多飲之。至深冬則凝結如玉,即天竹黃也。

昔王彥祖知雷州時,盛夏至官山,溪澗水皆不可飲,惟剖竹取水,烹飪飲啜,皆用竹水。次年被召赴關東行,求竹水不可復得,問土人乃知至冬則凝結,不復成水。適是夜野火燒林,木為煆燼,惟竹黃不灰,如火燒獸骨,色灰而輕。土人多以火後採集,以供藥品,不若生得者為善,因生時與竹節貼牢,不易取鑿耳。

白話文:

四月過後,溪澗中的水都會有毒,只有竹子裡的水沒有毒,當地人長途跋涉時都喝這種竹水。到了深冬,竹子裡的水就會凝結,像玉石一樣,這就是天竹黃,可以治療風癇疾病。

還有一種叫做相迷竹的竹子,生長在黃州,外觀和鏞竹非常相似,裡面也含有黃色的物質,可以製成丸藥治病,但是療效不如鏞竹。沈存中在《筆談》中補充說:嶺南深山裡有一種很大的竹子(就是鏞竹),竹子裡面有水,非常清澈。溪澗裡的水都有毒,只有這種竹水沒有毒,當地人長途跋涉時都喝這種竹水。到了深冬,竹子裡的水就會凝結,像玉石一樣,這就是天竹黃。

以前王彥祖擔任雷州知州時,盛夏時節前往官山,溪澗裡的水都不能喝,只有剖開竹子取水,用來煮飯、喝茶。第二年他被召到關東,想要喝竹水卻再也找不到,問當地人才知道到了冬天竹子裡的水就會凝結,不再是水了。剛好那天晚上野火燒林,樹木都燒成灰燼,只有竹黃沒有變成灰,就像燒過的獸骨,顏色灰灰的,但很輕。當地人多半是在火燒過後採集竹黃,用來做藥材,但是不如生長的竹黃好,因為生長的竹黃和竹節緊緊相連,不容易取下來。

沈、李二公所說竹黃,確是近今天生之老式竹黃。

又考日本《竹譜》云:竹實酥、竹膏,皆漢之天竹黃也。因竹枯,筒中之露水由濕熱凝結如麵粉者,名天竹黃。田中方男云:此物系生於竹節間凝結物,大抵由純粹玻石而成。於東印度、中國,以供藥劑之用,價甚貴。用於膽液性之嘔吐痰癇、血痢、痔疾及其他相類之證。

《林氏本草》云:竹條中之黃,乃竹所含有之乳汁液,干而凝結者,性與新竹之甘味液相同。至於老竹則色液俱變,結為堅塊,恰如一種浮石,有異味,而收斂異常,儼如已燒之象牙,印度名之曰竹糖,漢醫名曰竹黃。《植物字彙》云:若竹幹過于堅密,則其節中以得太陽之溫度,而次第凝結之故,自然滴液如蜜,即古來所傳竹實酥也。

白話文:

沈、李二位先生所說的竹黃,的確是現代所見到的老式竹黃。

另外,查閱日本《竹譜》記載:[竹實]酥、竹膏,都是漢朝時期的天竹黃。因為竹子枯萎,竹筒中的露水因濕熱凝結而形成像[麵粉]一樣的東西,稱為天竹黃。田中方男說:這種東西是生長在竹節之間的凝結物,主要由純粹的玻石構成。在東印度和中國,它被用作藥材,價格非常昂貴。用於治療膽液性嘔吐、痰癇、血痢、痔疾和其他類似病症。

《林氏本草》記載:竹條中的黃色物質,是竹子所含的乳汁液,乾燥後凝結而成,其性質與新鮮竹子的甘味液相同。而老竹則顏色和汁液都發生變化,凝結成堅硬的塊狀,就像一種[浮石],帶有異味,收斂性非常強,就像燒過的[象牙]一樣,印度人稱之為竹糖,漢醫則稱之為竹黃。《植物字彙》記載:如果竹幹過於堅硬緻密,則竹節中受到太陽溫度的照射,會逐漸凝結,自然會滴出像蜜一樣的液體,這就是古人所傳說的竹實酥。

法《大字書》云:竹節間,有名他伯希尹爾者,為玻石質,而雜以灰石質少許及有機性之物質,是昔所最珍奇者也。由是觀之,則老竹節間所瀦留之甘液,次第凝結為砂石狀者也,其性為玻石質。玻石質者,木賊、麥稗等之堅質所具之質也。本邦九州,竹中有液者甚多,特薩州竹中,出有砂石狀之物,迄七八月割之則出水,十月、十一月則成砂塊,灰黃色。

綜觀東西洋諸學說,其名雖有竹實酥、竹膏等之異,辨其生成形態,與沈、李之發明,亦相吻合,然亦足資參考,以補我中華舊有本草之所未詳,比較現行老式片天竹黃一一符合。余如《大明》云:此是南海邊竹內塵砂結成者。宗奭曰:此竹內所生如黃土、著竹成片者。馬志曰:天竹黃生天竺國,今諸竹內往往得之,多燒諸骨灰及蛤粉等雜之者云云,大抵如近人云人造者。

白話文:

《大字書》記載:竹節之間,有一種叫做「他伯希尹爾」的東西,其質地為玻石,並摻雜少量灰石和有機物質,是古代非常珍貴的東西。由此可知,老竹節之間積累的甘液,逐漸凝結成砂石狀,其性質屬於玻石。玻石是一種堅硬物質,例如木賊和麥稗等植物就具有這種性質。我國九州各地的竹子中,有很多含有液體,但只有薩州的竹子中會長出砂石狀的東西。七八月份割開竹子時,就會流出水,到了十月、十一月就會凝結成灰黃色的砂塊。

綜觀中外各家的學說,雖然對這種東西的命名有所不同,例如竹實酥、竹膏等,但其生成過程與沈括、李時珍的描述是吻合的,這些學說也值得參考,可以補充我國古代本草學中尚未詳盡的地方。這些描述與現今老式片天竹黃的形態一致。像《大明》一書中記載:「此是南海邊竹內塵砂結成者。」宗奭說:「此竹內所生如黃土,著竹成片者。」馬志說:「天竹黃生天竺國,今諸竹內往往得之,多燒諸骨灰及蛤粉等雜之者云云」,這些說法大多類似現代人所說的「人造」。

依據此說也,近時作偽者,不獨以蛤粉等製造,甚至有用水門汀偽造者,可謂天良傷盡者也。然偽造形態易於鑑別,與天然生成者,形色不同耳。

白話文:

根據這些說法,近年來偽製者不僅使用蛤粉等物製造,甚至有用水泥偽造的,可謂喪盡天良。然而,偽製品的外觀和形狀容易辨識,與自然形成的物品在外觀和色澤上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