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訂偽藥條辨》~ 卷三 (6)
卷三 (6)
1. 降真香(十一)
降真香以舶上來者為番降,色紫而潤,最為真品。近市肆竟以蘇木煨半透偽充。蘇木雖似降真,但降真氣味辛溫,能止血;蘇木氣味甘平,能破血。性既相反,功又懸殊,用者宜細辨之。
炳章按:朱輔山云:真降本出南海山中,今溪峒僻處所出者,似是而非,勁瘦不甚香。《真臘記》云:降香生叢林中,番人頗費砍斫之功,乃樹心也,其外白皮厚八九寸,或五六寸,焚之氣勁而遠。《稽含草木狀》云:紫藤,長莖,細葉,梗極堅實,重重有皮,花白子黑,其截置煙焰中,經久成紫香,可降神,故名降香。
按紀氏所說,與前說稍異,豈即朱氏所謂似是而非者乎?抑中國出乎?與番降不同乎?鄭君所云或南降乎?惟蘇木混充,恐非事實。蓋降香色紫黑堅緻,氣香,有辛辣氣。蘇木色黃微紅,質脆松,氣微香,如柏樹氣,形色氣味,皆有不同,且降香出貨亦多,價值低廉,恐不易混充耳。
白話文:
降真香這種藥材,從外國船運來的,叫做「番降」,顏色紫潤,品質最好。最近市面上,竟然有人用蘇木稍微烤過,使其半透明,來假冒降真香。蘇木雖然外觀像降真香,但是降真香氣味辛溫,能夠止血;而蘇木氣味甘平,能夠破血。藥性既然相反,功效又差這麼多,用藥的人應該仔細分辨。
炳章按語:朱輔山說,真正的降真香原本產於南海山中,現在偏遠山區所產的,外觀相似但品質不同,比較細瘦也不太香。《真臘記》記載,降香生長在叢林中,外國人要花費很多力氣砍伐才能取得,因為降香是樹木的中心部分,樹皮外層有八九寸厚,有的也有五六寸,燃燒時氣味濃烈且傳得遠。《稽含草木狀》記載,紫藤是一種長莖、細葉的植物,莖很堅硬,有很多層皮,開白花結黑子,將其切段放在煙火中熏烤,久了會變成紫色香料,可以祭祀神明,所以叫做降香。
依照紀氏的說法,和之前的說法稍有不同,難道紀氏所說的就是朱氏說的品質不好的降真香嗎?還是說,紀氏說的是中國產的降真香?和外國進口的降真香不同呢?鄭君所說的會不會是南邊產的降真香呢?至於用蘇木混充,我認為不太可能。因為降真香顏色是紫黑色,質地堅硬緻密,氣味芳香,帶有辛辣味。而蘇木顏色是黃色帶點紅色,質地脆而鬆散,氣味微香,像柏樹的氣味,它們的形狀、顏色、氣味都有不同。而且降真香的產量也很多,價格也便宜,應該不容易被混充。
2. 乳香(十二)
乳香,一名薰陸香,苦溫辛香,善竄入心,活血舒筋,生肌止痛,能通行十二經。西出天竺,南出波斯等國。圓大如乳頭,明透者良,為瘍科要藥。今市肆多以楓脂、松脂混充,誤人不少。
炳章按:乳香出暹羅等處,為薰陸樹之脂,以透明黃亮、形如乳頭者為滴乳香,最佳。去油,以水煎烊,去底腳皮滓,投入冷水內,乳香則凝結成顆粒如黃豆,沉於水底,油得如脂,則浮於水面去之,以此製法,為最道地。炒之則油仍不淨,且增火氣。又一種名包乳,色黃如粉屑,砂石攙和甚多,價雖較廉,然貨次,不堪藥用耳。
白話文:
乳香,又名薰陸香,味道苦,性溫,氣味辛香,能快速進入心臟,有活血、舒緩筋骨、促進肌肉生長、止痛的功效,能通行全身十二經絡。乳香產自西方的天竺(印度),南方的波斯等國家。外型圓大像乳頭,透明光亮的品質最好,是外科的重要藥材。現在市面上很多用楓脂、松脂混雜冒充,誤導了不少人。
炳章按:乳香產自暹羅(泰國)等地,是薰陸樹的樹脂,其中透明黃亮、形狀像乳頭的稱為滴乳香,品質最佳。去除油脂的方法,是用水煎煮融化,去除底部的雜質和皮渣,再倒入冷水,乳香就會凝結成黃豆大小的顆粒沉到水底,油脂則會像脂肪一樣浮在水面,把它撈除,這樣處理的方法最為地道。用炒的方式處理,油脂仍然不能完全去除,還會增加燥熱的火氣。另外一種稱為包乳的乳香,顏色黃色像粉末碎屑,裡面摻雜了很多砂石,雖然價格較便宜,但是品質較差,不能當作藥材使用。
3. 梅冰片(十三)
(附假黃三仙、熟老片)
偽名樟片,即樟腦,用西法提出偽充。按冰片,《唐本草》名龍腦香,以白瑩如冰,及作梅花片者為上品。氣味辛苦微寒,無毒,故喉症、目疾、痔瘡、外科多用之,且功能通諸竅,散鬱火。若樟腦之性辛溫,判若天淵。更有一種熟老片,系將洋樟片攙用,以偽亂真,害人匪淺。近日黃三仙,且有陶黃研末攙入者,此又不可不知矣。
炳章按:梅冰,一名龍腦,產大泥者,色白光亮,片薄,最佳。文萊出者,色亦白,光略呆,略次。呷喇叭出,色呆,片厚,有木屑攙雜,次。麻城丁家路、呂宋龍門泊等處出,皆次。
廣西百色縣蒸熬大楓葉,以煉液結晶成粉,為製冰片之原料,曰艾片,亦偽作冰片,惟治疥瘡,能殺蟲,闢臭穢亦佳,只可作外治藥用,凡合丸散內服藥及眼藥內,切不可充用,有毒,用之害人匪淺。又一種樟冰,用樟腦同薄荷升煉,亦只能用於殺蟲瘡藥,重要丸散亦不可用,此皆偽貨也。
《化學易知》云:龍腦亦樹液也,樹上鑽空,其汁流出而自結,取而蒸之即得。但其性與樟腦不同,更能飛散香氣,顆粒皆不同,此為長方形,樟冰為八面形。龍腦原質比樟冰多輕氣二分。大抵真者別頭梅、二梅、三梅,以片之粗細分貴賤耳,惟四梅片細,質不純,為最次,不宜合藥用。再冰片忌與酒同服,若與酒同服錢許,即正氣散亂,血脈沸騰,必致七竅流血,須臾而死。
凡中其毒者,宜即飲新涼水,毒自解。
白話文:
梅冰片(十三)
(附帶假冒的黃三仙、以及經過加工的樟腦片)
市面上有一種偽稱為樟片的東西,其實就是樟腦,是用西方的提煉方法製造出來的,用來假冒冰片。真正的冰片,在《唐本草》裡叫做龍腦香,外觀呈現白色,像冰一樣晶瑩剔透,而且以呈現梅花形狀的片狀為上品。它的氣味是辛苦、稍微寒涼,而且沒有毒性,所以常用於治療喉嚨疾病、眼睛疾病、痔瘡、以及外科疾病,同時也有疏通孔竅、散發鬱積火氣的功效。而樟腦的性質卻是辛溫,兩者之間差異極大。還有一種經過加工的樟腦片,是將西洋樟腦片摻雜進去,以此來假冒真品,危害很大。最近市面上販售的黃三仙,甚至有摻入陶土黃色粉末的,這點大家也要知道。
炳章按:梅冰,又名龍腦,產於大泥這個地方的,顏色潔白光亮,而且片狀很薄,是品質最好的。文萊出產的,顏色也是白色,但光澤稍微暗淡一些,品質略遜一籌。而從呷喇叭出產的,顏色暗淡,片狀很厚,而且還摻雜著木屑,品質更差。麻城丁家路、呂宋龍門泊等地出產的,品質也都不好。
廣西百色縣的人們,將大楓葉蒸煮熬製,提取液體使其結晶成粉,作為製造冰片的原料,這種叫做艾片,也是一種偽造的冰片。艾片雖然能夠治療疥瘡,殺蟲,以及去除臭味,用作外用藥效果不錯,但絕對不能用於調配內服的丸劑、散劑或是眼藥,因為它有毒,使用後會對人體造成很大危害。還有一種叫做樟冰的,是用樟腦和薄荷一起提煉出來的,也只能用於殺蟲或治療瘡傷的藥物,重要的丸劑、散劑絕對不能使用,這些都是假貨。
《化學易知》這本書說:龍腦也是樹液,人們在樹上鑽洞,讓樹液流出來,它會自己凝結,將其取出蒸餾後就得到了。但龍腦的性質與樟腦不同,它更容易散發香氣,而且顆粒的形狀也不同,龍腦是長方形的,而樟冰是八面形的。龍腦的原始成分比樟冰多了輕氣的兩分。總體來說,真正的冰片會根據片的大小分為別頭梅、二梅、三梅,以此區分等級。其中四梅的片最小,品質不純,是最差的,不適合用來調配藥物。另外,冰片切忌與酒同服,如果與酒一起服用一錢左右的量,就會導致人體正氣散亂,血脈沸騰,最終會導致七竅流血,很快就會死亡。
凡是中了冰片毒的人,應該立即喝涼水,毒性自然會解除。
4. 琥珀(十四)
琥珀出西番、南番,及松樹、楓木津液墜地,多年所化。色黃而明瑩者,名臘珀;色若松香,紅而且黃者,名明珀;有香者,名香珀。出高麗、日本者,色深紅。凡中有蜂、蟻、松枝,形色如生者,尤好。當以手心摩熱,拾芥為真,氣味甘平,無毒,能安五臟,定魂魄,消瘀血,通五淋。近有以松脂偽造混售,松脂氣味苦溫,性不同則功自別。
炳章按:《南蠻記》云:寧州有折腰峰,岸崩則蜂出,土人燒治,以為琥珀。常見琥珀中有物如蜂形,此說亦難憑信。《列仙傳》云:松柏脂入地,千年成為茯苓,茯苓化為琥珀。今泰山出茯苓而無琥珀,益州永昌出琥珀而無茯苓,亦無實據。或言龍血入地為琥珀,或言虎死時,目光淪入地生琥珀,故又名虎魄,此屬無稽神話,更無價值可言。《元中記》言:松脂入地為琥珀。
《廣志》云:哀牢縣生有琥珀,生地中,其土及旁不草,深者八九尺,大者如斛,削去外皮,中成琥珀,初如桃膠凝結成也。《滇志》云:雲南麗江出者,其產地旁不生草木,深八九尺,大者如斗,削去外皮,中成琥珀。紅大明透者為血珀,最佳;黃嫩者力薄,為金珀,次之。
今蠻地莫對江猛拱地產此,夷民皆鑿山而得,與開礦無異。《滇南雜誌》云:琥珀產緬、爨諸西夷地,以火珀及杏紅血珀為上,金珀次之,蠟珀最下,供藥餌而已。又云:珀根有黑,有白,有如雀腦。據諸家所說,最屬礦物質無疑。《化學易知》云:琥珀為地內變化之松香,內含數種松香之質。
史廷颺說琥珀云:琥珀為松柏等脂液埋置土內,日久遂成化石,雖云礦物,仍胚胎於植物者也。其成分純屬有機化合,平均百分中含炭素七八.九四、水素一○.五三、酸素一○.五三,又往往有小蟲肢體混合其內,是必當時蟲類飛行,適觸流動狀之脂液中,陷入不復得脫(《南蠻記》所說,或此類歟),遂並而為一焉。色黃而赤,又有呈褐色者,豔紅與黑,殆所罕見,則體為不規則狀,多小顆。
德國柏林博物館所藏重量達十八磅,洵世界最大之產物也。性脆為半透明體,重量極低,與水相若,倘置於一另五、一另九之海水中,則浮而不沉。硬度二乃至二五,較石膏猶過之;以銅片擦之,則易損傷;以布摩之,生強電氣,能引紙片、毛髮等,但傳熱極鈍;加熱至攝氏百五十度而始柔軟,二百度至三百度而始溶解;若投於火,最易燃燒,放黃焰與香氣,其殘餘之灰燼,適如海綿狀之炭物質,亦一奇觀也。其生產地在北德之波羅的海濱,就中摩麥旦澤間,產額最多。
其狀態可分為二:其一屬第三紀之下部漸新統,與褐炭層俱現,為母床,其二過海波之衝擊,及風雨冰雪之作用,離母床,雜海沙而漂積。其產於海濱者,稱海琥珀,質純而均,歷久不變色,比之山產實遠過之。一千八百六十年頃,撒謨蘭島發見琥珀母床後,其坑道近傍常有天然露出者,與前紀之海濱產,同為北德之特色,此係德國產之琥珀。科學之研究也,更據中國產之琥珀,以藥用者之鑑別,以深紅明透。
質鬆脆者為血珀,最佳。廣西產者,色紅明亮為西珀,亦佳。黃嫩者次之,金珀更次。廈門產者,色淡黃有松香氣,為洋珀,更次。他如雲、貴邊省,人死以松香櫬填材底,伏土深久,松香由黃轉黑,土人名曰老村香,以充琥珀,年久古墓中往往發見之,然色黑,無神光,仍含松香氣,為最次,不入藥用。欲辨真偽,試將琥珀摩擦之,能發電氣拾芥者真,偽者不發電氣,放樟腦臭。
置酒精中最易浸入,以刀削之成粉。凡安心神、定魂魄,宜生用,與燈芯同研,去燈芯。眼科宜入豆腐內煮用。
白話文:
琥珀產自西番、南番等地,也從松樹、楓樹的樹脂滴落到地上,經過多年變化而成。顏色黃而明亮的,稱為臘珀;顏色像松香,紅而偏黃的,稱為明珀;有香味的,稱為香珀。產自高麗、日本的,顏色深紅。凡是裡面有蜜蜂、螞蟻、松枝等,形狀顏色像活著一樣的,就特別好。可以用手心摩擦至溫熱,能吸起細小的東西(如芥末)的就是真的。琥珀的氣味甘甜平和,沒有毒性,能安定五臟,鎮定魂魄,消除瘀血,疏通小便不暢。最近有人用松脂偽造混充販賣,但松脂氣味苦溫,藥性不同,功效自然不同。
《南蠻記》說,寧州有折腰峰,山崖崩塌就會有蜂飛出來,當地人燒它來製作琥珀。常見琥珀中有像蜂的物體,這種說法難以相信。《列仙傳》說,松柏的樹脂進入地下,經過千年會變成茯苓,茯苓再變成琥珀。現在泰山有茯苓卻沒有琥珀,益州永昌有琥珀卻沒有茯苓,也沒有實際根據。有人說龍的血進入地下會變成琥珀,也有人說老虎死時,眼睛的光進入地下會變成琥珀,所以又叫虎魄,這些都是無稽的神話,沒有價值。《元中記》說,松脂進入地下變成琥珀。
《廣志》說,哀牢縣出產琥珀,生長在土中,附近的土地都不長草,深達八九尺,大的像斛(古代量器),削去外皮,中間就是琥珀,最初像桃膠凝結而成。《滇志》說,雲南麗江出產的琥珀,產地附近不長草木,深八九尺,大的像斗(古代量器),削去外皮,中間就是琥珀。紅色且明亮通透的,稱為血珀,是最好的;黃色柔嫩的,藥力較弱,稱為金珀,次之。
現在蠻地的莫對江猛拱地區出產這種琥珀,當地人都是鑿山開採,和開礦沒什麼不同。《滇南雜誌》說,琥珀產自緬甸、爨等西部地區,以火珀和杏紅色的血珀為上品,金珀次之,蠟珀最差,只能用來配藥。《滇南雜誌》又說,琥珀根部有黑色、白色,以及像雀腦的顏色。綜合各家說法,琥珀肯定是礦物質。《化學易知》說,琥珀是地底變化的松香,含有數種松香的成分。
史廷颺說琥珀是松柏等樹木的樹脂埋在土裡,經過長時間變成化石,雖然說是礦物,仍然是植物所孕育的。它的成分完全是有機化合物,平均含有碳元素78.94%、氫元素10.53%、氧元素10.53%,而且常常有小蟲的肢體混合在裡面,想必是當時昆蟲飛行時,剛好碰到流動的樹脂,陷入其中無法脫身,就這樣合為一體了。《南蠻記》所說的,大概就是這種情況吧。顏色黃中帶紅,也有呈現褐色的,鮮紅與黑色的很少見,形狀不規則,大多是小顆粒。
德國柏林博物館收藏了一塊重達十八磅的琥珀,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琥珀性質脆弱,呈半透明狀,重量極輕,與水差不多,如果放在比重1.05到1.09的海水中,就會浮起來。硬度為二到二點五,比石膏還要硬。用銅片摩擦容易損傷;用布摩擦會產生強烈的靜電,能吸引紙片、毛髮等,但傳熱很慢;加熱到攝氏150度會開始軟化,200到300度會開始溶解;如果丟到火裡,很容易燃燒,發出黃色火焰和香味,燃燒後的灰燼像海綿狀的碳物質,也是一種奇觀。琥珀的主要產地在北德的波羅的海沿岸,其中摩麥旦澤地區的產量最多。
琥珀的狀態可以分為兩種:一種屬於第三紀下部的漸新統,與褐煤層一起出現,是琥珀形成的母床;另一種是經過海浪衝擊、風雨冰雪的作用,離開母床,混雜在海沙中沉積。產在海邊的,稱為海琥珀,質地純淨均勻,歷久不變色,比產在山裡的品質好得多。1860年左右,撒謨蘭島發現琥珀母床後,坑道附近常常有天然露出的琥珀,和先前海邊出產的琥珀一樣,都是北德的特色,這些都是德國產的琥珀。從科學角度研究,可以根據中國產琥珀的藥用價值來鑑別,深紅色、明亮通透、質地鬆脆的血珀是最好的。廣西產的琥珀,顏色紅而明亮,稱為西珀,也很好。黃色柔嫩的次之,金珀更次。廈門產的琥珀,顏色淡黃,有松香氣味,稱為洋珀,更次。其他如雲南、貴州等邊境省份,有人去世時,會用松香填滿棺材底部,埋在土裡久了,松香由黃轉黑,當地人稱之為老村香,冒充琥珀。年代久遠的古墓中常常可以發現這種老村香,但顏色黑,沒有光澤,仍然有松香氣味,品質最差,不能入藥。想要辨別真假,可以摩擦琥珀,能產生靜電吸起細小東西的就是真的,假的不能產生靜電,而且會有樟腦的臭味。
把琥珀放進酒精中很容易被浸入,用刀可以削成粉末。凡是安心神、鎮定魂魄的,適合生用,與燈芯一起研磨,去掉燈芯。眼科病症適合放入豆腐內煮過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