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炳章

《增訂偽藥條辨》~ 卷三 (4)

回本書目錄

卷三 (4)

1. 黃柏(三)

(柏,古字作櫱,今省筆作柏)

黃柏,本出漢中山谷,今以蜀中產者皮厚色深黃為佳。樹高數丈,葉似紫椿,經冬不調,皮外白里深黃色。入藥用其根,結塊如松下茯苓,氣味苦寒無毒。近有一種偽品,色黃而黑,味竟不苦,不知何物假充,用之得無害乎?

炳章按:黃柏,四川順慶府南充縣出者為川柏,色老黃,內外皮黃黑,塊片小者,佳,可作染料用。湖南及關東出者,為關柏,塊片甚大而薄,色淡黃者,次。東洋出者,為洋柏,色亦淡黃,質松,更不入藥。

白話文:

黃柏這種藥材,最早產於漢朝中山一帶的山谷,現在以四川一帶出產的,樹皮厚實、顏色深黃的品質最好。黃柏樹可以長到數丈高,葉子像紫椿樹,冬天也不會凋零,樹皮外面是白色的,裡面是深黃色的。入藥使用的是它的根部,根部結成的塊狀像松樹下的茯苓,氣味苦寒而且沒有毒性。最近有一種偽造的黃柏,顏色黃而帶黑,味道竟然不苦,不知道是什麼東西假冒的,使用這種偽品難道不會有危害嗎?

(炳章按:)黃柏,四川順慶府南充縣出產的叫作川柏,顏色是老黃色,內外樹皮都是黃黑色,塊狀比較小片的品質比較好,可以用作染料。湖南和關東出產的叫作關柏,塊狀很大片卻很薄,顏色淡黃色的品質較差。東洋(日本)出產的叫作洋柏,顏色也是淡黃色,質地鬆軟,更不能用作藥材。)

2. 枳殼(四)

偽名洋枳殼,不知何種果實偽充。或云六七月採小香欒,偽為枳實、枳殼;或云採枸橘混充。又福州多橘,土人於夏秋間橘子未大,經風雨搖落者,拾而曬之,偽充枳殼,性既不同,誤用有害。按《周禮》云:橘逾淮而北為枳。今江南枳、橘皆有,江北有枳無橘,江西多枳,不僅逾淮而始變也。

七八月採者為枳實,九十月採者為枳殼。氣味苦酸,微寒,臭香形圓,花自多刺,穰內黃白,皮色深綠,故又名綠衣枳殼。主散留結,胸膈痰滯,逐水消脹滿,能瀉上焦氣分實邪,為治病要藥。若以偽品混售,真草菅人命矣。

炳章按:枳殼、枳實,為老嫩、大小之分別。江西沙河出者,細皮肉厚而結,色白氣清香而佳,龍虎山出者亦佳。四川出者,名川枳殼。色黃肉厚,味帶酸,次之。江浙衢州出者,皮粗色黃,卷口心大肉薄,亦次。浙江黃埠出者,肉鬆而大,有燈盞之名,更次,洋枳殼者,或即此也。

七八月採者,小而嫩、肉厚,干之黑褐色,為枳實;九十月採者,殼大、肉略薄、色白,為枳殼,每個對切為兩,皆以翻肚如盆口唇狀,須陳久者良。近時有一種臭橘,形亦相似,其氣惡濁,不堪入藥。

白話文:

所謂的「洋枳殼」是假名,不知道是用什麼果實假冒的。有人說是用六七月採的小香欒果實,冒充枳實或枳殼;也有人說是採枸橘來混充。另外,福州盛產橘子,當地人會在夏秋之間,橘子還沒長大,就被風雨吹落的時候,撿起來曬乾,冒充枳殼。因為它們的性質不同,誤用會對身體有害。按照《周禮》所說:「橘子過了淮河以北就會變成枳。」現在江南地區枳和橘都有,而江北只有枳沒有橘,江西也多枳,所以不只是過了淮河才會有變化的。

七八月採收的稱為枳實,九十月採收的稱為枳殼。它們的氣味苦酸,略帶寒性,聞起來有香氣,形狀是圓的。花有很多刺,果肉內部是黃白色的,外皮是深綠色的,所以又叫做綠衣枳殼。主要功效是散開停留在體內的結塊,化解胸膈的痰,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消除腹脹,能夠瀉除上焦氣分的實邪,是治療疾病的重要藥物。如果用假貨來混著賣,簡直是草菅人命啊。

我(炳章)認為,枳殼和枳實只是老嫩、大小的差別而已。江西沙河出產的枳殼,皮薄肉厚且結實,顏色潔白,氣味清香,是品質最好的。龍虎山出產的也很好。四川出產的稱為川枳殼,顏色黃,肉厚,味道略帶酸,品質次之。江浙衢州出產的,皮粗糙,顏色黃,邊緣捲曲,果心大而肉薄,品質也比較次。浙江黃埠出產的,果肉鬆軟且大,被稱為「燈盞」,品質更次,而所謂的「洋枳殼」,可能就是這種。

七八月採收的,果實小而嫩,肉厚,曬乾後是黑褐色的,稱為枳實;九十月採收的,果殼大,肉略薄,顏色白,稱為枳殼,每個都從中間切開成兩半,形狀像翻過來的盆口,必須是陳放很久的品質才好。最近有一種臭橘,形狀也很相似,但是氣味很差,不能入藥。

3. 化橘紅(五)

按《嶺南雜記》「化州仙橘」:相傳仙人羅辦種橘於石龍之腹,惟此一株,在蘇澤堂為最,故梁氏家藏蘇澤堂化州橘皮,著有「橘紅歌」,歌長不錄。產清風樓者次之,紅樹者又次之。其實非橘,皮厚內酸,不可食;其皮釐為五片或七片,不可成雙,每片真者可值一金。前朝每年所產,循例具文報明上臺,屆期督撫差親隨跟同採摘批制。

官斯土者,亦不多得。彼土人云:凡近化州得聞譙樓更鼓者,其皮亦佳。故化皮贗者多,真者難得。關涵《嶺南隨筆》有云:化州署橘樹,一月生一子,以其皮入藥,痰立解,後為大風所折,即其地補種,氣味更殊。今稱化州橘紅者,率以增城各處所出香柚皮偽代之,氣味辛溫而烈,氣虛及有火者,萬不可服,服之即有害。昔豐順丁中丞撫閩時,贈化州橘皮一個,計五片,皮薄,色黯黃,微有毛孔,氣香味甘。

且語:先君云,此予官化州學時,署中檻前一株,每年只產數枚,朝夕調護,寶而藏之。且云近化州得聞署中更鼓者,尚可用,舍此皆贗物也。今肆中辦有一種皮厚色綠者,皆柚皮偽充,醫者處方,幸勿輕率頻疏「綠毛化」及「化州皮」等名,徒服偽藥,於病鮮濟。不如只用陳久橘皮較為穩當,願與同志商之。

炳章按:梁紹壬云:化州橘樹,乃仙人羅辦種於石龍腹上,共九株,各相去數武,以近龍井略偏一株為最。井在暑大堂左廊下,龍口相近者次之,城以外則臭味迥殊矣。廣西孝廉江樹玉著《橘紅辨》謂:橘小皮薄,柚大皮厚;橘熟由青轉黃,柚熟透綠轉黃。間常坐臥樹下,細驗枝葉香味,明明柚也,而混呼之曰橘,且飾其皮曰紅,實好奇之過云。

或有云,近龍井下有礞石,礞石能化痰,橘樹得礞石之氣,故化痰力更勝。《識藥辨微》云:化橘紅近日廣中來者,皆單片成束,作象眼塊,或三十五十片,兩頭以紅繩紮成一把。外皮綠黃色,內腹皮白色,周身有豬鬃皮,此種皆柚皮,亦能消痰,此近今名白毛紅。又一種為世所重,每扎十片如爪,用化州印,名五爪橘紅,亦柚皮所制,較掌片略佳,究之較真者遠甚也。

真化州橘紅,煎之作甜香,取其汁一點入痰盂內,痰變為水,此為上品,如梁氏家藏蘇澤堂橘紅,每一個七破,反折作七歧,曬乾氣甚香烈,此亦上品也。近今通行有黃色、綠色兩種,均七歧對摺,質薄有毛,黃色較綠色尤貴,雖非真品,皆屬柚皮之類,然用於寒痰、濕痰病尚效。凡屬陰火熱痰,及肝火爍肺涎痰,皆忌。

誤用之反增劇,甚則咳血,不可不知也。

白話文:

根據《嶺南雜記》記載,相傳仙人羅辦在石龍山腹種了一株橘子,只有這一株,以蘇澤堂所產的最好。所以梁氏家族收藏蘇澤堂的化州橘皮,還寫了「橘紅歌」,但歌太長就不記錄了。清風樓產的橘皮次之,紅樹產的又再次之。實際上,它並不是橘子,皮厚且裡面酸,不能食用。它的皮會裂成五片或七片,不會是偶數,每一片真的可以值一金。前朝每年所產的橘皮,都會按照慣例上報朝廷,到時由督撫派親信跟著去採摘並製作。

在當地為官的人,也很難得到真正的化橘紅。當地人說,凡是靠近化州能聽到譙樓更鼓聲的地方,產的橘皮就比較好。所以化州橘皮的假貨很多,真貨很難得到。《嶺南隨筆》記載,化州官署的橘樹,一個月生一個果子,用它的皮入藥,可以立即化痰,後來被大風吹倒,在原地補種後,氣味就大不一樣了。現在市面上稱為化州橘紅的,大多是用增城各地產的香柚皮來假冒,氣味辛溫而強烈,氣虛或有火氣的人,千萬不能服用,服用就會有害。以前豐順丁中丞在福建當官時,有人送他一個化州橘皮,有五片,皮薄,顏色暗黃,有細微毛孔,氣味香甜。

他還說:先父說,這是他以前在化州當官時,官署檻前的一株橘樹所產,每年只產幾個,早晚精心照料,視為珍寶收藏。還說靠近化州,能聽到官署更鼓聲的地方,產的橘皮還可以用,除此之外的都是假貨。現在市面上有一種皮厚顏色綠的,都是用柚子皮假冒的,醫生開藥方時,千萬不要輕率地寫「綠毛化」或「化州皮」等名稱,以免病人吃了假藥,對病情沒有幫助。還不如用陳久的橘子皮更為穩妥,希望各位同道共同商討。

梁紹壬說:化州的橘樹,是仙人羅辦種在石龍山腹上的,共有九株,彼此相隔數步,其中以靠近龍井略微偏一點的那一株最好。井在署衙大堂左側走廊下,靠近龍口的次之,城外的味道就差很多了。廣西的舉人江樹玉在《橘紅辨》中說:橘子小皮薄,柚子大皮厚;橘子成熟是從青色轉黃色,柚子成熟是從透綠轉黃色。他經常坐在樹下,仔細觀察枝葉和香味,明明是柚子,卻混稱為橘子,還把它的皮叫做「紅」,實在是過於好奇了。

有人說,龍井下有礞石,礞石可以化痰,橘樹得到礞石的氣,所以化痰的功效更好。《識藥辨微》說:最近廣東來的化橘紅,都是單片成束,作成像眼睛的形狀,或三十片五十片,兩頭用紅繩紮成一把。外皮是綠黃色,內層是白色,全身有像豬鬃的毛,這些都是柚子皮,也能消痰,這是現在市面上叫的「白毛紅」。還有一種被世人看重的,每十片紮成一束像爪子,用化州的印章,叫做「五爪橘紅」,也是用柚子皮做的,比掌片略好,但和真正的化州橘紅相差很遠。

真正的化州橘紅,煎煮後會有甜香味,取一點汁液滴入痰盂,痰會變成水,這是上品。像梁家收藏的蘇澤堂橘紅,每一片都會裂成七片,反折成七個分叉,曬乾後氣味非常香烈,這也是上品。現在市面上常見的有黃色和綠色兩種,都是折疊成七個分叉,質地薄且有毛,黃色的比綠色的更貴,雖然不是真品,都是柚子皮之類,但用於寒痰、濕痰的病症還是有效的。凡是屬於陰虛火旺、熱痰、以及肝火傷肺導致的痰,都要忌用。

誤用反而會加重病情,嚴重的話甚至會咳血,不能不知道。

4. 橘絡(六)

橘絡,即橘瓤上筋膜。《日華子》謂:口渴,吐酒,煎湯飲之甚效。張隱菴云:能行胸中之飲,而行於皮膚,故又能疏達絡氣。貨缺之時,聞價值甚昂。射利之徒,用白萊菔細切如絲,曬乾,以橘皮煎濃汁浸潤,再曬偽充,橘絡色香,幾無以辨。巧則巧矣,如斲喪天良何?

炳章按:金御乘雲:橘絡能宣通經絡滯氣,予屢用以治沖氣逆於肺之脈脹,甚有效。趙恕軒云:通經絡氣滯脈脹,驅皮裡膜外積痰,活血,此其效用之實驗也。其產地亦有多種,如出廣東者,名廣橘絡,色白,條細,蒂少;出浙江衢州,名衢橘絡,色白,絡細長,皆佳;出四川者,色白黃,絡粗,略次;出臺州者,名臺橘絡,絡細少,帶蒂,為最次。

白話文:

橘絡,就是橘子果肉上的筋膜。《日華子》說:口渴、酒後嘔吐,用橘絡煎湯喝,效果很好。張隱庵說:橘絡能使胸中的水液運行到皮膚,因此也能疏通經絡之氣。橘絡短缺的時候,聽說價格非常昂貴。一些唯利是圖的人,會將白蘿蔔切成細絲曬乾,再用濃橘皮汁浸泡,然後曬乾假冒橘絡。偽造的橘絡顏色和氣味,幾乎難以分辨。這種造假的手法雖然巧妙,但是如此泯滅良心實在不應該。

炳章按:金御乘說:橘絡能疏通經絡中阻塞的氣,我多次用它治療氣衝到肺部導致的脈脹,效果很好。趙恕軒說:橘絡能疏通經絡中的氣滯、脈脹,驅除皮膚裡和膜外的積痰,活血,這些都是它實際的功效。橘絡的產地也有很多種,例如廣東產的,叫做廣橘絡,顏色白,絲條細,蒂少;浙江衢州產的,叫做衢橘絡,顏色白,絲絡細長,這兩種都是品質好的;四川產的,顏色黃白,絲絡粗,品質略次;台州產的,叫做台橘絡,絲絡細少,帶有蒂,是品質最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