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訂偽藥條辨》~ 卷三 (2)
卷三 (2)
1. 吳茱萸(八)
偽名洋吳萸,味較辛辣,顆粒又小,服之反有頭痛,貽害匪淺。按吳茱萸,江、浙、蜀、漢皆有,多生吳地,故名吳萸。味辛溫,有小毒。木高丈餘,葉紫色,似椿而闊厚,開紅紫花,結實累累成簇,似椒子而無核,嫩時微黃,熟則深紫,形色可辨。幸勿用洋吳萸,而貽害不少也。
炳章按:吳茱萸,上春出新。湖南長沙、安化及廣西出者,粒大梗亦多,氣味觸鼻,皆佳。浙江嚴州出者,粒細梗少,氣味略薄,亦佳。洋吳萸,氣味皆淡,不入藥用,惟近年絕少到。
白話文:
假的吳茱萸,又叫洋吳茱萸,味道比較辛辣,顆粒又小,吃了反而會頭痛,造成的禍害不小。
說到真正的吳茱萸,在江蘇、浙江、四川、陝西一帶都有,但大多生長在吳地,所以叫做吳茱萸。味道辛辣溫熱,帶有少量毒性。樹木高約有十多尺,葉子是紫色的,像香椿但更寬厚,開紅紫色的花,果實成串成簇,像花椒但沒有核,嫩的時候是微黃色,成熟時是深紫色,外觀和顏色都能分辨。千萬不要用洋吳茱萸,以免造成傷害。
我(炳章)認為:吳茱萸,在上春的時候會長出新的。湖南長沙、安化以及廣西產的,顆粒大,梗也比較多,氣味濃烈刺鼻,都是好的。浙江嚴州產的,顆粒細,梗比較少,氣味稍微淡一些,也是好的。至於洋吳茱萸,氣味都很淡,不能入藥,只是近年已經很少見了。
2. 半夏(九)
偽名洋半夏,形雖似而粒不圓,不知何物偽充,誤服有害。按半夏氣味辛平,有毒。青齊江浙隨處有之。生於澤中者,名羊眼半夏。總以圓白為勝,陳久者良。若此種洋半夏,殆亦由跋混充歟。由跋即天南星之小者,絕類半夏,幸勿誤用。
炳章按:半夏,三四月出新。杭州富陽出者,蒂平粒圓,色白質堅實,惟顆粒不大為最佳。衢州、嚴州出者,略扁,蒂凹陷,色白微黃,亦佳。江南出者,粒小;江北出者,如帽頂形,皆次。四川、荊州出者,粒圓而大,色白質松有筋,落水即胖大易腐,亦次。饒州、涇縣、揚州、泰興出者,皆松碎,不道地,不能切片,漂作半夏粉用尚可。
福建出者,浸入水中即腐爛,更次,不入藥用。鄭君云:南星之小者,絕類半夏。但南星無論大小皆極扁,不若半夏之圓,以此分辨,不能可偽也。
白話文:
所謂的「洋半夏」是假的,外形雖然看起來像半夏,但顆粒並不圓,不知道是用什麼東西假冒的,誤服會對身體有害。半夏的氣味是辛辣而平和,本身帶有毒性。在青州、齊州、江浙一帶到處都有。生長在沼澤中的半夏,叫做「羊眼半夏」。總體來說,以顆粒圓潤、顏色白皙的為佳,存放時間久的品質更好。像這種「洋半夏」,大概也是用「由跋」這種植物混充的吧。「由跋」其實就是天南星的小型個體,外形非常像半夏,千萬不要誤用了。
炳章補充說明:半夏在三、四月的時候會長出新的。杭州富陽出產的半夏,蒂頭平整,顆粒圓潤,顏色白皙,質地堅實,只是顆粒不大,是最好的。衢州、嚴州出產的半夏,略微扁平,蒂頭凹陷,顏色白中帶點微黃,也算不錯。江南一帶出產的半夏,顆粒較小;江北一帶出產的半夏,形狀像帽子頂,品質都比較次。四川、荊州出產的半夏,顆粒圓而大,顏色白皙,但質地鬆軟且有筋絡,泡在水裡容易膨脹變大且腐爛,品質也比較次。饒州、涇縣、揚州、泰興出產的半夏,都比較鬆散破碎,品質不佳,不適合切片,只能漂洗製作成半夏粉使用。
福建出產的半夏,浸泡在水中就會腐爛,品質更差,不能用來入藥。鄭先生說:天南星的小個體,外形非常像半夏。但是天南星無論大小,都是扁平的,不像半夏是圓的,可以通過這個來分辨,就不會被假冒了。
3. 蘇戈夏(十)
蘇製半夏,當以宋公祠所製為勝。因半夏性燥有毒,故用法制之,性較和平,去痰之功雖緩,然素體屬火者,頗見相宜。近今偽藥雜出,因蘇夏盛行,上海各處均有仿製。製法不同,功力自遜,而肆中所售土蘇夏者,系用半夏研末,調麵粉米泔疊為圓粒,假充上海蘇夏,以偽亂偽,殊堪痛恨。
炳章按:蘇州戈製半夏,不但各地仿製作偽,且現洋托民信局去購,亦多贗品。因該地信局,與偽半夏店訂有私約,與信局以重大回扣,而寄來仿單,亦屬相同,惟半夏色黯不香,無玉桂氣。戈老二房真者,其色黃亮,氣香有玉桂氣。欲購真者,必須托郵局匯洋掛號,寄蘇州閶門臨賴路戈老二房半夏店,則不致誤購偽品耳。
且戈半夏方雖秘製,大約與《本草綱目拾遺》內「宋公夏」相類,有肉桂,性溫燥。炳章實驗治寒濕痰上壅氣喘,確效。凡治陰虛熱痰氣喘,苟誤服之,必因燥熱而咳血自汗,愈速其死矣。尤當注意之。
白話文:
蘇州產的半夏,以宋公祠所製的最為優良。因為半夏藥性燥熱且帶有毒性,所以需要經過炮製處理,使其藥性較為平和。雖然其化痰的功效較慢,但對於體質偏熱的人來說,卻很適合。現在市面上充斥著許多假藥,因為蘇州半夏很受歡迎,上海各地都有仿製的產品。由於製作方法不同,藥效自然就差很多。而市面上藥店所販售的本地產蘇州半夏,是用半夏磨成粉,再用麵粉和米漿調和,做成圓粒狀,假冒上海的蘇州半夏,這種以假亂假的行為,實在令人痛恨。
根據炳章的考證:蘇州戈氏所製的半夏,不僅各地都有仿冒品,就連現在透過郵局購買,也常常買到假貨。因為當地郵局和販賣假半夏的店家有私下協議,給予郵局高額的回扣。而他們寄出的仿製傳單,也和真品的一模一樣,只不過假半夏顏色黯淡、沒有香味,也沒有肉桂的氣味。戈老二房所製的真品,顏色是黃色且有光澤,氣味芳香,帶有肉桂的香味。想要買到真品,必須要透過郵局匯款掛號,寄到蘇州閶門臨賴路戈老二房半夏店,這樣才不會買到假貨。
而且戈氏半夏的配方雖然是秘製的,但大約和《本草綱目拾遺》裡記載的「宋公夏」相似,都含有肉桂,藥性溫燥。根據炳章的實驗,用它來治療寒濕痰阻、氣逆喘息的症狀,確實有效。但是如果用來治療陰虛熱痰、氣喘的患者,誤服這種藥,一定會因為藥性燥熱而導致咳嗽出血、自汗等症狀,反而會加速死亡。這一點尤其要注意。
4. 商陸(十一)
偽名次商陸,即俗所稱豬卜卜者,其性無從稽考,萬不可服。按商陸氣味辛平,有毒,主治水腫癰腫,殺鬼精物。近道所在有之,春生苗高二三尺,莖青赤,極柔脆,葉如牛舌而長;夏秋開花作朵,根如蘿蔔,似人形者有神。有赤、白二種,白根者花白,赤根者花赤。白者入藥,赤者毒更甚,俗名章柳,不可服,服之見鬼神。
嗟嗟,同是一種,根色赤者,尚不可用,豬卜卜之異種乎。
炳章按:商陸,八九月出新,各處皆出。吾江浙市上通用白商陸,赤者不入藥,服之有消爍筋腎之毒,故勿餌。鄭君所云豬卜卜,不知其形狀若何?因未曾見過,不敢妄評。
白話文:
假名為「次商陸」的植物,就是俗稱的「豬卜卜」,它的藥性無法考證,千萬不能服用。根據記載,商陸的氣味辛辣而平和,有毒,主要用來治療水腫和癰腫,以及驅除鬼怪精靈。這種植物在各地都有生長,春天長出高二三尺的嫩苗,莖是青紅色,非常柔嫩易斷,葉子像牛舌一樣長;夏秋開花成簇,根像蘿蔔,形狀像人形的有靈性。商陸有紅色和白色兩種,白根的開白花,紅根的開紅花。白色的入藥,紅色的毒性更強,俗稱「章柳」,不可服用,服用後會看到鬼神。
哎呀,同樣是商陸,根是紅色的尚且不能用,難道「豬卜卜」是商陸的異種嗎?
炳章按:商陸在八九月時會長出新的,各地都有。我們江浙一帶市面上普遍使用白色的商陸,紅色的不入藥,服用後會有損耗筋骨腎臟的毒害,所以不要服用。鄭先生所說的「豬卜卜」,不知道它的形狀如何?因為沒有見過,所以不敢妄加評論。
5. 常山(十二)
假者色極淡,真者色帶黃。按常山又名恆山,產益州及漢中,今汴西、淮、浙、湖南諸州郡皆有,生山谷間。常山者,根之名也,狀似荊根。細實而黃者,謂之雞骨常山,用之最勝。今市肆所買假常山,不知何物偽充,良可慨已。
炳章按:常山,十月出新。湖南常陽山出者,色黃無蘆,形如雞骨者良,俗稱雞骨常山,為最佳。如外黃內白粗大者,皆偽,是別種樹根偽充,不可不辨也。
白話文:
假的常山顏色非常淡,真的常山顏色帶黃。常山又名恆山,產於益州和漢中,現在汴西、淮、浙、湖南等許多地方都有,生長在山谷間。常山指的是根部,形狀像荊棘的根。根細小、質地堅實且顏色黃的,稱為雞骨常山,是最好的。現在市面上買到的假常山,不知道是用什麼東西偽裝的,實在令人感嘆。
炳章註解:常山在十月會出新的。湖南常陽山產的常山,顏色黃,沒有蘆頭,形狀像雞骨的最好,俗稱雞骨常山,是品質最佳的。如果外表黃色,內部白色,而且粗大的,都是假的,是用別種樹根偽裝的,一定要分辨清楚。
6. 瀉葉(十三)
瀉葉,產自外洋,性味和平,不傷中氣,為西藥通便妙品。聞市肆有以別種樹葉混售,匪特不靈,抑且有害。用者須向屈臣氏藥房購取,方不誤事。
炳章按:瀉葉,諸家本草皆未搜採。考《西藥略釋》「水瀉門」,有新拿,俗名洋瀉葉,產印度、埃及等處,高約二三尺,亦間有至七尺者,採葉用,形尖味苦不適口。功用能瀉大便,宜配別藥同服,或泡服,或作散末服。《西藥大成》名辛拿,類別有八種之多,其云印度替納勿里所產,其樹長,葉銳尖形,質薄色黃綠者,亦稱道地。有一種葉尖圓而厚,則屬贗品,其他辨論甚詳,不及備載。
日本《藥物學撮要》名旃那葉,又名辛那葉,又名瀉葉。其普通狀態葉體扁平,而不反曲,質堅強而薄,帶黃綠色,葉柄甚短,邊緣平坦,頂端尖銳,枝脈為弧狀四分出。分甲乙兩種,甲種為披針形,長二五仙米至五仙米,幅達於二仙米;乙種較甲為小,為尖卵圓形,長一仙米至二仙米,幅達二仙米。本品為瀉利之實驗,近今多為瀉下藥用之。
白話文:
瀉葉產自國外,藥性溫和,不會傷害脾胃之氣,是西藥中非常好的通便藥物。聽說市面上有些商家會用其他樹葉混充販賣,不僅沒有效果,甚至有害。使用者必須向屈臣氏藥房購買,才不會買錯而耽誤事。
炳章按:瀉葉,各家本草書籍都沒有記載。查考《西藥略釋》的「水瀉門」,有一種叫做新拿的藥材,俗稱洋瀉葉,產於印度、埃及等地,植株高約二三尺,也有高達七尺的,採其葉片使用。葉子的形狀尖尖的,味道苦澀,不太好吃。其功效是可以瀉下大便,適合搭配其他藥物一起服用,或者泡水喝,或者磨成粉末服用。《西藥大成》稱之為辛拿,種類多達八種,其中產於印度替納勿里的,樹長得高,葉子銳利尖形,質地薄,顏色呈黃綠色的,被認為是品質最好的。有一種葉子尖端圓且厚實的,則是假貨。其他辨別方法描述很詳細,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
日本的《藥物學撮要》稱之為旃那葉,又名辛那葉,又名瀉葉。其葉子一般的狀態是扁平的,不向內捲曲,質地堅韌且薄,帶有黃綠色,葉柄很短,邊緣平坦,頂端尖銳,葉脈呈現弧狀向四周分佈。分為甲乙兩種,甲種為披針形,長度為2.5到5公分,寬度達到2公分;乙種比甲種小,為尖卵圓形,長度為1到2公分,寬度達到2公分。此藥有瀉下的實驗效果,現在多被當作瀉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