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訂偽藥條辨》~ 卷二 (2)
卷二 (2)
1. 金銀花(八)
金銀花,甘平。除熱解毒,能和榮衛,療風養血,除痢寬脹,匪特為瘡科要藥也。隨地皆有,以河南所產為良。近有以黍花偽充,為禍最烈。黍花短小梗多,色黑不香為異,亦易辨已。
炳章按:金銀花,產河南淮慶者為淮密,色黃白,軟糯而淨,朵粗長,有細毛者為最佳。禹州產者曰禹密,花朵較小,無細毛,易於變色,亦佳。濟南出者為濟銀,色深黃,朵碎者次。亳州出者,朵小性梗更次。湖北、廣東出者,色黃黑,梗多屑重,氣味俱濁,不堪入藥。
白話文:
金銀花,味道甘甜性平和。可以清除熱毒、化解毒素,也能夠調和營衛(類似現代的免疫系統),治療風邪、滋養血氣,消除痢疾、緩解腹脹,不只是外科的必備藥材。到處都有生長,其中以河南出產的品質最好。最近有人用黍米的花冒充,造成的危害最嚴重。黍米的花短小、梗多,顏色黑且沒有香味,這些是不同的地方,也容易分辨。
炳章按:金銀花,河南淮慶出產的叫做淮密,顏色黃白,質地柔軟細膩且乾淨,花朵粗長,有細毛的品質最好。禹州出產的叫做禹密,花朵比較小,沒有細毛,容易變色,也算是不錯的。濟南出產的叫做濟銀,顏色深黃,花朵破碎的品質就比較差。亳州出產的,花朵小,花梗多品質更差。湖北、廣東出產的,顏色黃黑,梗多雜質重,氣味渾濁,不適合入藥。
2. 土玫瑰(九)
玫瑰花,色紫,氣香,味甘,性微溫。入脾、肝二經。和血調氣,平肝開鬱。惟蘇州所產者,色香俱足,服之方能見效。近有以本地所生之土玫瑰及月季花陰乾混售,不可不知。
炳章按:玫瑰花產杭州莧橋者,花瓣紫紅,花蒂青綠色,氣芳香甚濃者佳。產湖州者,色紫淡黃紅色,朵長,蒂綠黃色,且有小點,香味淡,略次。蕭山龕山產者,桃紅色,味淡氣香而濁,受潮極易變色,為最次。且玫瑰花具有特性,人尿屎澆者,立死。凡正月終抽紅芽,剪新抽嫩條,每棵二三枝,種斜形,生根較易。
次年其花盛開,根傍亦有嫩枝發出,隔二三年宜遷種換地。此花名離娘草,必須移東植西,方得起發。若同園有開紅花之果木,如石榴、薔薇等類,則滿園玫瑰,忌不開花。速將奪色之花遷遠,則玫瑰及時而開,亦其特性也。
白話文:
玫瑰花,顏色是紫色的,氣味香,味道甘甜,性質微溫。歸屬於脾經和肝經。可以調和血液,調理氣機,平息肝氣,疏解鬱悶。只有蘇州產的玫瑰花,顏色和香氣都足夠,服用後才能見到效果。現在有人把本地產的土玫瑰和月季花陰乾後混在一起販賣,必須要知道這個情況。
炳章按:杭州莧橋產的玫瑰花,花瓣是紫紅色,花蒂是青綠色,氣味非常芳香濃郁的最好。湖州產的玫瑰花,顏色是紫淡黃紅色,花朵較長,花蒂是綠黃色,而且有小點,香味較淡,稍微差一些。蕭山龕山產的玫瑰花,是桃紅色,味道淡,氣味香但較混濁,受潮後非常容易變色,品質最差。而且玫瑰花有個特性,如果用人的尿液或糞便澆灌,會立刻枯死。通常在正月結束時會抽出紅色的嫩芽,要剪下新抽出的嫩枝,每棵保留二三枝,斜著種植,比較容易生根。
第二年玫瑰花就會盛開,根旁邊也會長出嫩枝,隔兩三年要移植換地。這種花又叫離娘草,必須從東邊移植到西邊,才能長得好。如果在同一個園子裡有開紅色花朵的果樹,例如石榴、薔薇等,就會導致整個園子的玫瑰花都不開花。要趕快把這些會搶走玫瑰花色彩的花朵移到遠處,玫瑰花才能及時開花,這也是它的特性。
3. 縮砂(十)
偽名洋扣,味辣不香,色亦帶黃。更有一種廣扣,仁大味苦,均非真品。按縮砂仁產嶺南山澤間,近以陽春出者為佳,故一名春砂,狀似豆蔻,皮緊厚而皺,色黃赤,外有細刺,氣味甚香。胡得攙用洋扣、廣扣,魚目混珠,殊可恨也。
炳章按:縮砂即陽春砂,產廣東肇慶府陽春縣者,名陽春砂,三角長圓形,兩頭微尖,外皮刺靈紅紫色,肉紫黑色,嚼之辛香微辣,為最道地。羅定產者,頭平而圓,刺短,皮紫褐色,氣味較薄,略次。廣西出者,名西砂,顆圓皮薄,刺更淺,色赭黑色,香味皆淡薄,更次。鄭君所說「味辣不香」,或是西砂,必非洋扣,西砂圓形,惟殼與蔻不同,似難混充耳。
白話文:
縮砂,又名洋扣,味道辛辣但不香,顏色也帶黃色。還有一種廣扣,果仁大但味道苦,這些都不是真正的縮砂。真正的縮砂仁產於嶺南山區,以廣東陽春一帶出產的品質最好,所以又名春砂。外形像豆蔻,皮緊實厚且有皺紋,顏色呈黃紅色,外表有細小的刺,氣味非常香。真不該有人摻雜使用洋扣、廣扣,以假亂真,實在可恨。
炳章認為:縮砂就是陽春砂,產於廣東肇慶府陽春縣的稱為陽春砂,外形呈三角長圓形,兩頭略尖,外皮的刺呈鮮紅紫色,果肉呈紫黑色,咀嚼時有辛香微辣的味道,是品質最好的。羅定產的縮砂,頭部平而圓,刺較短,外皮呈紫褐色,氣味較淡,品質略次。廣西出產的縮砂,稱為西砂,顆粒圓,皮薄,刺更淺,顏色呈赭黑色,香味都比較淡薄,品質最差。鄭先生所說「味道辛辣但不香」的,可能是西砂,一定不是洋扣,西砂外形是圓的,只是外殼與豆蔻不同,應該不容易混淆吧。
4. 土蜜砂(十一)
縮砂仁在山採下,用蜜生浸,所以殺其燥烈之氣也。聞有以原殼砂水浸透,以蜜煮過,其性仍燥,用者慎之。
炳章按:近時之縮砂仁,外粉白色,內肉紫色,嚼之味辣,氣味香,皆廣西產,即西砂內仁也。其性質確燥,亦次,不若帶殼春砂之為道地也。
白話文:
縮砂仁從山上採下來後,用蜂蜜浸泡,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去除它燥熱、剛烈的藥性。聽說有人直接將帶殼的砂仁用水浸透,然後用蜂蜜煮過,這樣處理的砂仁藥性仍然燥熱,使用的人要小心。
炳章按:現在市面上的縮砂仁,外表呈現粉白色,內部的果肉是紫色的,咀嚼起來味道辛辣,氣味芳香,這些大多是廣西生產的,也就是西砂的內仁。它們的性質確實燥熱,品質也比較差,比不上帶殼的春砂仁來得道地。
5. 小茴香(十二)
偽名洋小茴,顆粒甚小,毫無香味,按茴香一名蘹香。有大小之別,小茴性平,大茴性熱,以寧夏產者第一,功能理氣開胃,調中止嘔,匪特為治疝聖藥。若此種不香之小茴,既失茴香命名之義,又安能治病乎?
炳章按:小茴,陝西、寧夏出者,其氣香,粒粗短,黃綠色者,道地,去灰屑及梗用。山東出,粒細色綠者次。
白話文:
這種被誤稱為「洋小茴」的,顆粒非常小,沒有任何香味。實際上,茴香這個名稱的正確寫法是「蘹香」。茴香有大小之分,小茴香藥性平和,大茴香藥性溫熱。其中,以寧夏生產的小茴香品質最好。它的功效是調理氣機、開胃、止嘔,不只是治療疝氣的特效藥。如果這種沒有香味的小茴香,既然失去了茴香的本質意義,又怎麼能夠用來治病呢?
(我)炳章認為:小茴香,產自陝西、寧夏一帶的,它的氣味芳香,顆粒粗短,顏色呈黃綠色的,是地道的藥材。使用時要去除灰塵雜質和枝梗。而山東生產的,顆粒細小,顏色呈綠色的,品質就比較差。
6. 川芎(十三)
偽名洋川芎,形雖似而味薄,則功用自劣。按芎藭以四川產者為勝,故名川芎。氣味辛溫,根葉皆香。若此種洋川芎,味薄不辛,安能治病。更有一種南芎,只可煎湯沐浴,皆不堪入藥矣。
炳章按:本草一名芎藭,蜀省產地首推灌縣,有野生家種之分。其莖高二尺,葉如芹,分裂尤細。秋間開白花五瓣,為傘形,花序全體芬馥,其根即芎藭也。產地聚集成都,重慶者多,形大圓為撫芎。藍由縣出者,嫩小,曰藍芎。陝西出扁小,為西芎,皆次。浙江溫州及金華出,曰南芎,更次。
川芎各處雖出,因地命名,除蜀產者外,皆不道地。近年蜀省產額頗廣,足敷全國所需求,所以除川芎外,他如藍芎、西芎、南芎等,現出產較少,已在淘汰之列。近年日本雖亦有產,其形似是而非,氣味尤惡劣,不堪入藥,國人亦無購之者。
白話文:
所謂的「洋川芎」只是假冒的,外形雖然相似,但味道淡薄,藥效自然就差很多。川芎以四川產的品質最好,所以才叫做「川芎」。它的氣味辛辣溫熱,根部和葉子都有香味。如果像是這種洋川芎,味道淡薄不辛辣,怎麼能治病呢?還有一種南芎,只能拿來煎湯沐浴,都不能當作藥材使用。
補充說明:本草裡面川芎又名芎藭,四川省產的品質最好,其中又以灌縣產的為首選,有野生和人工種植之分。它的莖高約兩尺,葉子像芹菜,但分裂得更細。秋天開白色五瓣的小花,呈傘狀,整個花序都散發著芬芳,它的根就是川芎。產地主要集中在成都、重慶一帶,形狀大而圓的叫做「撫芎」。藍由縣出產的,比較嫩小,叫做「藍芎」。陝西出產的,扁平而小,叫做「西芎」,品質都比較差。浙江溫州和金華出產的,叫做「南芎」,品質更差。
川芎雖然各地都有出產,但都因為產地而有不同的名稱,除了四川產的以外,都不是道地的。近年來四川省的產量很大,足夠供應全國的需求,所以除了川芎以外,像是藍芎、西芎、南芎等,現在產量比較少,已經逐漸被淘汰。近年來日本雖然也有生產,但是外形似是而非,氣味尤其惡劣,不能當作藥材使用,國人也不會購買。
7. 鬱金(十四)
鬱金,辛苦微甘,氣寒,其性輕揚,上行入心及包絡,兼入肺經。涼心熱,散肝鬱,破血下氣。出川、廣,體銳圓如蟬肚,皮黃肉赤,色鮮微香。折之光明脆徹,苦中帶甘者乃真。今市中所售者多是薑黃,並有以蓬莪朮偽之者,俱峻削性烈,挾虛者大忌,用者慎之。況鬱金苦寒,色赤入心;薑黃辛溫,色黃入脾;莪朮味苦,色青入肝。胡得混售而貽害耶!
炳章按:鬱金,山草之根,野生也。兩廣、江西咸有之,而以蜀產者為勝。上古不甚重,用以治馬病,故又名馬術,因其形像莪朮也。自唐以後,始入藥料,治血證有功,本非貴重之品。清初吳亂未靖時,蜀道不通,貨少居奇,致價數倍,甚則以薑黃輩偽之者。然其形銳圓,如蟬腹狀,根杪有細須一縷,如菱臍之苗,長一二寸,市人因呼「金線吊蝦蟆」、「蟬肚爵金」是也。其皮黃白,有皺紋,而心內黃赤。
剉開儼然兩層,如井欄,產四川重慶。惟本年生者嫩小而黃,若遺地未採,逾年而收,則老而深黯色,如三七狀,為老廣鬱金。然老鬱金治血證,化瘀削積之力勝於嫩者,若開鬱散痛,即嫩黃者亦效。乃近年傳黑者為野鬱金,黃者為假,並誤其為薑黃,殊不知此物本是野生。
若薑黃皮有節紋,肉色深黃無暈,蓬朮色黑無心,最易辨也。然老鬱金雖產四川,近今名稱廣鬱金。所謂川鬱金,乃溫州產也,色黯黑,形扁亦有心,惟不香耳。
白話文:
鬱金,味道辛苦,帶點微甘,性質寒涼。它的藥性輕浮向上,主要進入心經和心包絡經,同時也入肺經。有清涼心熱、疏散肝鬱、破除瘀血、下降氣逆的功效。產地在四川和廣東,外形尖銳圓潤,像蟬的肚子,外皮黃色,肉是紅色的,顏色鮮豔並帶有淡淡的香味。折斷後,斷面光亮清澈,嚐起來帶苦味又回甘的才是真品。現在市面上賣的很多都是薑黃,甚至還有人用蓬莪朮來冒充,這些藥性都比較峻猛,體虛的人絕對不能用,使用時要非常小心。況且鬱金性質苦寒,顏色偏紅,入心經;薑黃性質辛溫,顏色偏黃,入脾經;莪朮味道苦澀,顏色偏青,入肝經。怎麼能混淆販售,造成傷害呢!
炳章說:鬱金是山上的草根,是野生植物。廣東、廣西、江西等地都有產,但以四川產的品質最好。古代並不被重視,主要是用來治療馬的疾病,因此又叫做「馬術」,因為它的形狀像莪朮。從唐朝以後,才開始被用作藥材,治療血症有功效,原本不是珍貴的藥品。清朝初期吳三桂作亂未平定的時候,四川道路不通,貨物稀少,價格暴漲好幾倍,甚至有人用薑黃之類的東西來冒充。然而鬱金形狀尖銳圓潤,像蟬的肚子,根的末端有一條細細的鬚,像菱角的臍苗一樣,長一兩寸,所以市面上的人稱它為「金線吊蝦蟆」、「蟬肚爵金」。它的外皮黃白色,有皺紋,內部是黃紅色。
切開來看,像兩層井欄的樣子,產於四川重慶。當年生的比較嫩小,顏色偏黃,如果遺留在地裡沒有採收,隔年再收的話,就變得老且顏色深暗,像三七一樣,這種就是老廣鬱金。但是老鬱金治療血症,化解瘀血、消散積聚的效果比嫩的要好。如果是要疏肝解鬱、散痛,用嫩黃色的鬱金就有效。然而近年來,有人說黑色的鬱金是野生的,黃色的是假的,甚至把它誤認為薑黃,實在是不知道這種藥本來就是野生的。
薑黃的皮有節狀紋路,肉的顏色是深黃色沒有暈圈;蓬莪朮顏色是黑色的,沒有中心,這幾種藥材很容易區分。雖然老鬱金產於四川,但現在都稱它為廣鬱金。而所謂的川鬱金,其實是溫州產的,顏色暗黑,形狀扁平,也有中心,只是不香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