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立齋

《本草詳節》~ 卷之八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八 (3)

1. 木瓜

味酸,氣溫。生各處,宣州者良。入肺、脾經血分。凡使,勿犯鐵器。

主水腫,濕痹,霍亂轉筋,下冷氣,止嘔逆,心膈痰唾,奔豚,腳氣衝心,冷熱痢,心腹痛,腹脹,善噎。

按:木瓜,治霍亂吐利、轉筋腳氣,皆脾胃病,非肝病也。肝雖主筋,而轉筋則由濕熱、寒濕之邪,襲傷脾胃所致,故轉筋必起於足腓,腓及宗筋,皆屬陽明,土病則金衰而木盛,故用其酸溫,收脾肺之耗散;藉其走筋,而平肝邪,乃土中瀉木以助金也;木平則土得令,而金受蔭矣。多服單服,損齒及骨,皆伐肝之故。

《針經》云:多食酸,令人癃,酸入於胃,氣澀而收,二焦之氣,不能出入,流入胃中,下去膀胱,胞薄而軟,得酸則縮卷,約而不通,故水道癃澀也。

白話文:

木瓜味道酸,性質溫和。各地都有生長,其中以宣州產的品質最好。它能進入肺經和脾經的血分。凡是使用木瓜,切記不要接觸鐵製器具。

木瓜主要能治療水腫、濕痹、霍亂引起的抽筋、下腹部的寒冷之氣、止嘔吐、心胸膈間的痰液、奔豚氣(感覺氣往上衝)、腳氣衝心、冷熱痢疾、心腹疼痛、腹脹、以及頻繁打嗝。

總結來說,木瓜治療霍亂吐瀉、抽筋腳氣,這些都是脾胃的問題,並非肝病。雖然說肝主管筋,但抽筋是由於濕熱或寒濕的邪氣侵襲傷了脾胃所導致,所以抽筋通常從腳的小腿開始,小腿及宗筋都屬於陽明經,是土(脾胃)的病導致金(肺)衰弱而木(肝)旺盛,所以使用木瓜的酸溫之性,是為了收斂脾肺的耗散;藉助它走筋的特性,來平定肝的邪氣,這也是從土中瀉木來幫助金。當肝氣平穩後,脾土就能正常運作,而肺金也能得到滋養。如果長期或單獨服用木瓜,會損害牙齒和骨骼,這都是因為傷了肝的緣故。

《針經》提到:吃太多酸味的食物,會導致小便不暢,因為酸味進入胃後,氣機就會收斂,導致上中下三焦的氣無法順利出入,氣機流入胃中,向下進入膀胱,膀胱壁薄而軟,遇到酸就會收縮捲曲,導致約縮不通,所以小便不暢。

2. 山楂子

(附:核)

味酸、甘,氣微溫。有二種:小者俗名猴楂,有赤、黃二色,肥如林禽;小兒指頭大者,俗呼羊機子,色黃綠,皮澀肉虛,俱經霜採食,功應相同,而採者不收。凡使,去核曬乾,或蒸熟去皮核,搗作餅子,日乾用。

主消肉積,化血塊、氣塊,祛痰飲,痞滿吞酸,小腸疝氣,煮汁服止水痢,發痘疹不快,婦人惡露不盡,兒枕作痛,小兒乳食停留,洗漆瘡。

按:山楂,味中和,消食積而不過於刻,行氣血而不傷於蕩,故幼科多用之。仲景治傷寒一百一十三方中,並不用山楂,為其性緩,不能肩弘任巨耳。但不可多食,亦能克伐脾胃生髮之氣也。

附:核,主㿗疝。

白話文:

山楂子,味道酸、甘,性微溫。有兩種:小顆的俗稱猴楂,有紅色和黃色兩種,肥厚得像林中的鳥禽;另一種小得像小孩子的指頭,俗稱羊機子,顏色黃綠,皮澀肉少。兩種都是經過霜降後採摘食用,功效應該相同,但採摘的人不收集羊機子。凡是使用山楂,都要去除果核曬乾,或者蒸熟後去皮去核,搗成餅狀,曬乾後使用。

主要功效是消除肉食積滯,化解血塊、氣塊,去除痰飲,治療胸腹脹滿、吞酸、小腸疝氣;煮汁服用可以止瀉;還能幫助痘疹順利發出,治療產後惡露不盡、子宮收縮疼痛,以及小兒乳食停滯。另外,用來清洗漆瘡也有效果。

按:山楂的藥性平和,能夠消食積,但不會過於強烈;能夠運行氣血,但不會過於耗散,所以兒科常常使用。張仲景治療傷寒的113個方子中,都沒有使用山楂,是因為它的藥性比較緩慢,不能擔當重任。但是山楂也不可以多吃,會損傷脾胃的生發之氣。

山楂核,主要治療㿗疝。

3. 百合

味甘,氣平。生各處山谷。一莖直上,四向生葉,葉似短竹葉,五六月莖端開大白花,長五寸,六出,紅蕊四垂向下,色亦不甚紅;紅者葉似柳,乃山丹也。入肺、大腸、心經。

主浮腫臚脹,痞滿寒熱,通身疼痛,肺熱咳嗽,肺痿,肺癰,脅癰,乳癰,發背,喉痹,乳難,利大小便。

按:百合,亦滲利中美藥,清諸邪熱,是其所長,故主諸熱邪之病。仲景治傷寒百合病,亦清邪熱之意也。多食亦滑腸。

白話文:

味道甘甜,性質平和。生長在各處山谷中。莖一根直立向上,四面長出葉子,葉子像短竹葉。五六月時,莖的頂端會開出大的白色花朵,長約五寸,花瓣有六片,紅色的花蕊向下垂落,顏色也不是很紅;如果是紅色的,葉子像柳葉,那就是山丹了。歸屬於肺、大腸、心經。

主要治療身體浮腫、腹部脹大、痞塊滿悶、寒熱交替、全身疼痛、肺熱咳嗽、肺痿(肺部虛弱萎縮)、肺癰(肺部膿腫)、脅癰(肋骨間膿腫)、乳癰(乳房膿腫)、發背(背部癰腫)、喉痹(喉嚨腫痛)、產後乳汁難下、通利大小便。

說明:百合,也是一味滲濕利水的藥物,清除各種熱邪是它的長處,所以主要治療各種熱邪引起的疾病。《傷寒論》中張仲景用百合治療百合病,也是清除邪熱的意思。但吃太多也會使腸道滑利。

4. 石榴

味酸、澀,氣溫。開紅花者,實結味甘;開白花者,實結味酸,可入藥用。入大腸、腎經。多食損齒,滯膈成痰。

主赤白痢腹痛,連子搗汁服,酸石榴所治也;潤咽止渴,甘石榴所治也。

白話文:

石榴味道酸澀,性質溫和。開紅花的石榴,結出的果實味道甘甜;開白花的石榴,結出的果實味道酸,兩者都可以入藥。藥性歸屬於大腸經和腎經。吃太多石榴會損害牙齒,容易使胸膈氣機受阻而產生痰液。

主要治療赤痢、白痢及腹痛,用帶籽的酸石榴搗汁服用,效果很好;而甘甜的石榴則可以滋潤喉嚨、止渴。

5. 酸榴皮

(附:東行根)

氣味同。凡使,勿犯鐵器,不論乾溼,以漿水浸一夜,色如墨汁,取用。

主筋骨風,腰腳不遂,止泄痢,取汁點目止淚下,殺蛔蟲,婦人崩中帶下。

附:東行根,主殺蛔蟲、寸白蟲,功與皮同。

白話文:

酸榴皮

(附:東行根)

氣味和酸榴皮相同。凡是使用酸榴皮,切記不要接觸到鐵製器具。不論酸榴皮是乾燥或潮濕的,都要先用米漿水浸泡一個晚上,浸泡後會呈現像墨汁的顏色,再取出使用。

主要功效是治療筋骨痠痛、風濕,以及腰部和腿部活動不便的狀況,還能止瀉痢。將汁液滴入眼睛,可以止住淚流不止。也能殺死蛔蟲,以及治療婦女的崩漏和白帶。

附註:東行根,主要功效是殺死蛔蟲和寸白蟲,藥效和酸榴皮相同。

6. 龍眼肉

味甘,氣平。生閩廣。木似荔枝,而葉微小,凌冬不調,春夏之交,開細白花,七月實熟,殼青黃色,文作鱗甲,圓大如彈丸,肉薄於荔枝,白而有漿,其甘如蜜。入心、脾經。

主開胃益脾,補虛長智。

按:龍眼,稟稼穡之化,故其味甘,甘能益血,故又補心,歸脾湯用之,其義蓋取諸此。

白話文:

味道甘甜,性味平和。產於福建、廣東一帶。樹木外形類似荔枝,但葉子較小,冬天不會凋零,在春夏交接時開出細小的白色花朵,七月果實成熟,果殼呈現青黃色,紋路像鱗片一樣,圓形大小如彈丸,果肉比荔枝薄,白色且帶有漿液,味道像蜂蜜一樣甘甜。歸屬於心經、脾經。

主要作用是開胃健脾,補益虛弱,增長智慧。

說明:龍眼,稟受稼穡的化育,所以味道甘甜,甘味能補益血液,因此也能補心。歸脾湯使用龍眼肉,大概就是取其這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