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立齋

《本草詳節》~ 卷之八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八 (4)

1. 荔枝

(附:核)

味甘、微酸,氣平。氣味純陽。生巴蜀、嶺南,閩之福州獨佳。木大連抱,葉茂不調,結實甚繁,五月盡盛熟,因其枝弱蒂牢,必以利斧斷枝,方可摘採,故名荔枝,殼若新羅紋,肉如白肪玉,味過蜜糖。

主止煩渴,頭重心躁,背膊勞悶,瘤贅,瘰癆,發痘瘡。

按:荔枝屬陽,主散無形質之滯氣,故瘤贅背膊用之。多食即齦腫、口痛、衄血、發虛熱,飲蜜漿一杯即解。火病人尤忌。

附:核,味甘、澀,氣溫。入肝經。主心脾痛,㿗疝氣痛,婦人血氣刺痛,煨存性,研末,新酒調服。

白話文:

(荔枝)

味道甘甜,帶點微酸,性味平和。氣味屬純陽。生長在巴蜀、嶺南一帶,其中福建福州產的品質最好。樹木高大,需數人合抱,樹葉茂盛但不均勻,果實結得非常多,在五月時盛產成熟。因為荔枝枝幹脆弱,果蒂卻很牢固,必須用鋒利的斧頭砍斷枝條才能採摘,所以叫做荔枝。果殼像新羅瓦片的紋路,果肉像白色的脂肪玉石一樣,味道勝過蜂蜜。

主要功效是止渴,緩解頭暈、心煩、焦躁,背部勞累悶痛,以及腫瘤、瘰癧(淋巴結核),和發痘瘡等症狀。

說明:荔枝屬性為陽,主要作用是疏散無形的滯氣,所以能用來治療腫瘤和背部不適。但如果吃太多,就會引起牙齦腫痛、口腔疼痛、流鼻血、產生虛熱,此時喝一杯蜂蜜水就能緩解。火氣大的人更要忌食。

(荔枝核)

味道甘甜、帶澀,性味溫熱。歸肝經。主要治療心脾疼痛、疝氣疼痛、婦女血氣刺痛等症狀。將荔枝核煨烤到保留藥性,研磨成粉末,用新釀的酒調服。

2. 蓮實

(附:蓮蕊須、石蓮子)

味甘、澀,氣平。池塘栽種,秋月採收。入脾、胃經,兼入心經。得茯苓、山藥、白朮、枸杞子良。凡使,以水浸,去赤皮、青心,生食甚佳;入藥須蒸熟,去皮心用。

主交心腎,厚腸胃,固精氣,強筋骨,補虛損,利耳目,止脾泄,久痢,赤白濁,女人帶崩諸血病。

按:蓮實,味甘氣溫,稟清芳之氣,得稼穡之味,乃脾之果也。脾為黃庭,交媾水火,會合木金者也。而元氣以之為母,母氣既和,津液相成,神乃自生,所以能利益十二經血脈,安靖上下君相火邪。昔人治心腎不交,勞傷白濁,有清心蓮子飲;補心腎,益精血,有瑞蓮丸,皆得此理。

附:蓮蕊須,味甘、澀,氣溫。忌地黃、蔥、蒜。主與實用。

附:石蓮子,系至秋皮黑而沉水者。味苦,氣寒。主與實同。樹生一種,皮堅黑而肉多油者,不知何物,不可用也。

白話文:

蓮子:

味道甘甜、帶澀味,性質平和。生長在池塘中,秋天採收。歸脾經、胃經,也兼入心經。與茯苓、山藥、白朮、枸杞子一起使用效果更好。一般使用時,先用水浸泡,去除紅色的外皮和青色的蓮子心,生吃非常好;入藥則必須蒸熟,去除外皮和蓮子心後使用。

主要功效是溝通心腎,增厚腸胃,固精氣,強健筋骨,補虛損,使耳目聰明,止脾虛腹瀉、久瀉、赤白帶下,以及婦女崩漏等各種血病。

說明:蓮子,味道甘甜,性質溫和,帶有清香之氣,又有五穀的滋味,是脾的果實。脾是人體的中央樞紐,溝通水火,調和木金。而人體的元氣以脾為母親,母親的氣機調和後,津液自然生成,精神也隨之旺盛,因此能夠利益十二經脈的氣血,安定上下君火和相火的邪氣。古人治療心腎不交、勞傷白濁,有清心蓮子飲;補心腎、益精血,有瑞蓮丸,都是這個道理。

附:蓮蕊須,味道甘甜、帶澀味,性質溫和。忌與地黃、蔥、蒜同用。主要與蓮子一起使用。

附:石蓮子,指的是秋天蓮子皮變黑並且沉入水中的蓮子。味道苦,性質寒涼。主要與蓮子一起使用。樹上生長的一種,外皮堅硬黑色,果肉多油的蓮子,不知道是什麼,不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