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立齋

《本草詳節》~ 卷之一 (8)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8)

1. 五味子

味酸、咸、辛、苦、甘,氣溫。氣輕味厚,降也,陽中微陰。南北皆有,風寒咳嗽宜南,虛損勞傷宜北。入肺經氣分、腎經血分。蓯蓉為使,惡萎蕤,勝烏頭。凡使,宜搗碎入煎,則五味具;補藥,搗碎蜜蒸用;嗽藥,生用。

主暖水臟,強陰益精,喘嗽,燥咳上氣,止渴止瀉,斂汗,明目,奔豚冷氣,水腫,心腹氣脹,止嘔逆,生陰中肌。

按:五味子,上滋肺,下補腎,中和脾,乃生津之要藥。有服之反致虛熱者,邪氣未散,收補太驟也。有痰佐以半夏,喘佐以阿膠,但分兩少不同耳。又黃昏嗽,乃火氣浮入肺中,不宜用涼藥,宜五味子、五倍子斂而降之。若痧疹初發,一切停飲,肝氣、肺熱應用黃芩瀉熱者,皆禁用。

白話文:

五味子味酸、鹹、辛、苦、甘,性溫。氣味輕淡而味道濃厚,具有下降的特性,屬陽中帶陰。南北各地都有出產,風寒咳嗽宜用南方產的,虛損勞傷宜用北方產的。它進入肺經的氣分和腎經的血分。肉蓯蓉是它的配伍藥物,忌與萎蕤同用,能克制烏頭的毒性。使用時,宜將其搗碎後再煎煮,這樣才能使五種味道都充分發揮出來;作為補益藥物,則應搗碎後蜜蒸服用;作為治療咳嗽的藥物,則應生用。

主要功效是溫暖水臟(指膀胱、腎等臟器),滋補腎陰、益精,治療喘嗽、燥咳、上氣、止渴、止瀉、斂汗、明目、奔豚(指氣逆衝上)冷氣、水腫、心腹氣脹、止嘔逆,以及滋養陰中肌膚。

五味子能滋補肺部,溫補腎臟,又能調和脾胃,是重要的生津藥物。如果服用後反而出現虛熱,是因為體內邪氣尚未散盡,補益過於急驟造成的。若有痰飲,可用半夏配伍;若有喘息,可用阿膠配伍;只是用量多少有所不同而已。對於黃昏時發生的咳嗽,是因火氣上浮侵犯肺部所致,不宜使用寒涼藥物,宜用五味子、五倍子等藥物收斂並使其下降。如果患有痧疹初期,或其他肝氣、肺熱需要應用黃芩瀉熱的疾病,都應禁用五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