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立齋

《本草詳節》~ 卷之二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1)

1. 縮砂仁

味辛,氣溫。浮也,陽也。生南地。一團八隔,粒如草豆蔻微小,形如砂,微黑色。入肺、脾、胃、大小腸、膀胱、腎七經。凡使,慢火炒,刮去皮,取仁,搗碎用。

主暖胃,消化酒食,心腹中虛冷痛,霍亂轉筋,嘔吐,水瀉,赤白痢,休息痢,氣痢,腎積奔豚,脾胃氣結滯不散,寒飲脹痞,噎膈,咽喉、口齒浮熱,胎動腹痛。

按:縮砂屬土,味辛氣烈,故能醒脾胃結滯之氣,又引諸藥歸宿丹田,和合五臟沖和之氣。又辛潤腎燥,同地黃蒸用,取其達下,但病由火熱,非屬寒氣者,不宜服。

白話文:

這段文字描述的是一種中藥,叫做縮砂。它味道辛辣,性溫,屬於陽性藥物,生長在南方地區。一團縮砂有八個隔層,形狀像草豆蔻,但更小,顆粒像沙子,顏色略黑。它可以入肺、脾、胃、大小腸、膀胱、腎七個經絡。

炮製縮砂的方法是用慢火炒,刮去外皮,取其仁,再搗碎使用。

縮砂主要用來治療胃寒、消化不良、腹部疼痛、霍亂、嘔吐、腹瀉、痢疾、腎虛、脾胃氣滯、寒飲、噎膈、咽喉和口腔發熱、胎動不安等病症。

縮砂性屬土,味辛氣烈,可以醒脾胃,促進其他藥物吸收,並且調和五臟氣血。它還可以滋潤腎臟,治療腎燥,與地黃一起蒸用,可以讓藥效更深入。但如果病症是由火熱引起的,則不適合服用縮砂。

2. 肉豆蔻

味辛,氣溫。生嶺南。似草豆蔻而圓小,皮紫緊薄,油色、肥實者佳。入胃、大腸經。凡使,糯米粉裹,入糠火煨熟,去粉用。勿犯鐵器。

主溫中,消食,下氣,脾胃虛冷,冷熱虛泄,心腹脹痛,霍亂,痰飲嘔沫,心腹蟲痛,赤白痢,中惡,鬼氣,小兒傷乳泄瀉。

按:肉豆蔻,理脾胃,治吐利,土喜暖而愛芳香也。下氣者,脾得補而善運化,氣自下化,非若陳皮、香附之快泄。其腸胃有熱,胃火齒痛,滯下初起,均忌。

白話文:

肉豆蔻

性狀: 味辛,性溫。生長於嶺南地區。外形類似草豆蔻,但體積較小,呈圓形,皮呈紫色,緊實而薄,油潤且飽滿者為上品。

歸經: 入胃經、大腸經。

炮製: 使用糯米粉包裹,放入糠火中煨熟,去粉後使用。不可接觸鐵器。

功效: 溫中,消食,下氣。

主治: 脾胃虛冷,冷熱虛泄,心腹脹痛,霍亂,痰飲嘔沫,心腹蟲痛,赤白痢,中惡,鬼氣,小兒傷乳泄瀉。

按語: 肉豆蔻能理脾胃,治吐利。土性喜溫暖,且愛芳香之物,故肉豆蔻性溫而芳香。其下氣作用,乃脾胃得補而運化功能增強,氣自然下降,而非像陳皮、香附那樣快速泄瀉。若腸胃有熱,胃火齒痛,或滯下初起,則忌用肉豆蔻。

3. 白豆蔻

味辛,氣大溫。味薄氣厚,輕清而升,陽也。生廣南。草形如芭蕉,葉似良薑,子圓,大如牽牛子,殼白厚,仁如砂仁。入肺、胃經。凡使,去皮,炒用。

主散肺中滯氣,積冷氣,止吐逆反胃,消穀下氣,瘧疾寒熱,白睛翳膜,解酒毒。

按:白豆蔻,別有清高之氣,散胃中冷滯,益膈上元陽,能消能磨,流行三焦,營衛一轉,諸症自平。但病不因寒者忌之。

白話文:

白豆蔻是一種辛溫的藥材,產於南方,外形像芭蕉,葉子像薑,果實像牽牛子,果殼厚實,果仁像砂仁。它主要作用於肺和胃,需要去皮炒制後服用。白豆蔻能去除肺部和胃部的寒氣,止吐,幫助消化,治療瘧疾和眼病,還能解酒毒。白豆蔻氣味清香,能散寒,滋補脾胃,對於寒氣導致的各種疾病有很好的療效,但對於非寒性疾病則不適用。

4. 草豆蔻

味辛,氣溫,澀。陽也,浮也。生建寧。大如龍眼,形微長,皮黃薄而稜峭,仁如砂仁;生滇廣者,長大如訶子,皮黑厚而稜密,子粗而辛,臭如斑蝥氣,俗云草果者,即此種也。入脾、胃經。凡使,麵裹,糠火煨熟,去皮用。

主一切冷氣,心腹痛,心胃痛,及嘔吐,霍亂,瘴癘,寒瘧,泄痢,反胃,痞滿,痰飲積聚,去口臭氣,殺魚肉毒。

按:草豆蔻,辛能破滯,香能入脾,溫能祛寒燥濕。寒客中焦,飲食不消,藉其清高之氣,可與木瓜、烏梅、縮砂、益智、曲糵、甘草、生薑同用。若熱鬱則不可用,恐積溫成熱,而傷肺損目也。

白話文:

草豆蔻

味辛,性溫,微澀。屬於陽性,性浮。產於建寧。果實大小如龍眼,形狀略長,果皮呈黃色,薄而有稜角,果仁形狀像砂仁;產於滇廣者,果實長大如訶子,果皮呈黑色,厚而稜角密佈,果仁粗糙且辛辣,氣味像斑蝥,民間俗稱草果者,即此種也。歸脾、胃經。

使用方法:

用麵粉包裹,以糠火煨熟,去皮使用。

主治:

一切寒氣,心腹疼痛,心胃疼痛,以及嘔吐、霍亂、瘴癘、寒瘧、泄痢、反胃、痞滿、痰飲積聚,去除口臭,殺魚肉毒。

註解:

草豆蔻,辛味能破除積滯,芳香能入脾經,溫性能祛寒燥濕。若寒邪入侵中焦,飲食不消化,可藉其清高之氣,與木瓜、烏梅、縮砂、益智、曲糵、甘草、生薑等藥物一同使用。若體內有熱邪,則不可使用,以免積溫化熱,傷及肺部和眼睛。

5. 益智仁

味辛,氣溫。生廣南。皮白,核黑而小者佳。入肺、脾,亦入腎經。凡使,去殼,取仁,研碎用。

主冷氣腹痛,客寒犯胃,心氣不足,夢泄,便瀝,夜多小便,及人多唾。

按:益智仁,香燥而收斂,非專於開通者也。古人進食藥中,用於土中益火。在集香丸則入肺,在四君子湯則入脾,在大鳳髓丹則入腎,三臟互有子母相關之義。多服亦耗神氣。

白話文:

益智仁的藥性與應用

益智仁的味道辛辣,性溫和。產於廣南地區。皮色白,核黑色且小者品質較佳。益智仁入肺、脾經,也入腎經。使用時需去殼,取仁研碎後使用。

主治:

  • 冷氣腹痛
  • 寒邪入侵胃部
  • 心氣不足
  • 夢遺
  • 尿頻
  • 夜間頻尿
  • 口水過多

藥性分析:

益智仁性味辛燥,具有收斂作用,並非專門用於開通氣機的藥物。古人將益智仁用於藥膳中,意在滋補脾胃之火。在集香丸中,益智仁入肺經;在四君子湯中,益智仁入脾經;在大鳳髓丹中,益智仁入腎經。三臟經絡相互作用,存在著子母相生的關係。益智仁服用過多會耗損神氣。

6. 蓽茇

味辛,氣大溫。浮也,陽也。生波斯、嶺南竹木內。苗作叢,高三四尺,葉青圓,闊二三寸,面光而厚,三月開白花,七月結子如小指大,長二寸許,青黑色,如桑堪而長。入胃、大腸經。凡使,去挺用頭,醋浸一宿,焙乾,銅刀刮去皮粟子令淨,免傷肺上氣。

主溫中,下氣,痰飲,嘔逆,醋心,偏頭痛,牙痛,鼻淵,氣痢,補腰腳,治陰疝。

按:蓽茇,走腸胃,冷氣嘔吐,心腹滿痛者,宜之。得訶子、人參、桂心、乾薑,治臟腑虛冷,腸嗚,神效。多服,走真氣,令人腸虛下重。

白話文:

蓽茇性辛味,溫熱,屬陽性,生長在波斯、嶺南的竹林中。植株叢生,高約三到四尺,葉子呈青綠色圓形,寬二到三寸,表面光滑厚實。三月開花,花色白,七月結果,果實如小手指般大小,長約二寸,呈青黑色,形狀像桑葚但較長。蓽茇入胃、大腸經。使用時,要去掉根部,只用頭部,並用醋浸泡一夜,烘乾後用銅刀刮去外皮和籽,以免傷肺。

蓽茇具有溫中、降氣、化痰飲、止嘔逆、治心痛、偏頭痛、牙痛、鼻淵、氣痢、補腰腳、治陰疝等功效。

蓽茇走腸胃,適合治療寒氣導致的嘔吐、心腹滿痛等症狀。與訶子、人參、桂心、乾薑配伍,可治療臟腑虛寒、腸鳴等病症,效果顯著。但過量服用蓽茇會消耗真氣,導致腸虛下墜。

7. 高良薑

一名紅豆蔻味辛、苦,氣大溫。純陽,浮也,生高良州。春生,莖葉如姜,形細小而緊,入脾、胃經。凡使,炒用。

主胃中冷,霍亂腹痛,噁心,嘔清水,瀉痢,反胃,瘴瘧。

按:高良薑,辛熱,純陽,治病取其暖胃溫中,散寒祛冷之功也。與香附成末,治心口一點痛,尤妙。

白話文:

紅豆蔻的藥性與功用

紅豆蔻味辛、苦,性溫,屬純陽之物,性浮。產於高良州,春季生長,莖葉如同生薑,但形狀細小緊密。歸脾經、胃經。使用時需炒製。

**主治:**胃寒,霍亂腹痛,噁心嘔吐清水,瀉痢,反胃,瘴瘧。

**註解:**高良薑性辛熱,屬純陽,治療疾病主要依靠其溫暖胃部、溫和脾胃、散寒祛寒的功效。與香附研磨成粉末,治療心口疼痛,效果尤佳。

8. 骨碎補

味苦,氣溫。生山谷石上者良。入腎經。凡使,銅刀刮去黃赤毛,細切,蜜拌潤,蒸曬。急用,焙乾。

主破血,止血,補傷折骨碎,療骨中毒氣,血風疼痛,腎虛齒痛,耳鳴,久泄,亦入婦人血氣藥。

按:骨碎補,得陰氣為多,所治諸症,皆入腎強骨之功。但不宜與風燥藥同用。

白話文:

骨碎補味道苦,性溫,生長在山谷岩石上品質最佳。它入腎經。使用時,要用銅刀刮去黃色和紅色的毛,切碎,用蜂蜜拌勻潤濕,蒸曬乾燥。急用時則可以烘烤乾燥。

骨碎補主要用於破血止血,補益骨折,治療骨頭中毒,血風疼痛,腎虛牙痛,耳鳴,久泄,也常被用於治療婦女的血氣病。

需要注意的是,骨碎補陰氣較多,所有治療功效都屬於補腎強骨的範疇。但骨碎補不宜與風燥藥物一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