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立齋

《本草詳節》~ 卷之七 (6)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七 (6)

1. 大豆

(附:黃大豆、白豆)

味甘,氣平。有黑、白、黃、褐、青、斑數種,色黑而小為雄,入藥更佳;黃者,可作腐、榨油、造醬,余但可炒食。

惡五參、龍膽草,得前胡、烏喙、杏仁、牡蠣、諸膽汁良。服厚朴者,食之動氣;小兒與豬肉同食,壅氣致死,十歲以上不畏也。

主浸酒,去風痹癱瘓,補腎經虛,下水鼓腹脹,制風熱,活血;同甘草,解諸藥毒,療產後諸疾。

按:黑大豆,屬水、性寒,為腎之谷,以形以色,宜其入腎治水消脹,下氣,制風熱,而活血,解毒,所謂同氣相求也。

附:黃大豆,味甘,氣溫。主寬中下氣,利大腸,消水脹腫毒。多食,生痰動嗽,令人身重。

附:白豆(即飯豆),味甘,氣平。主補五臟,暖腸胃,助十二經脈。

白話文:

大豆

(這裡包含黃大豆和白豆的說明)

味道甘甜,性質平和。大豆有黑色、白色、黃色、褐色、青色、斑點等多種顏色,其中黑色的且顆粒較小的雄性大豆,藥用效果更好;黃色的可以製作豆腐、榨油、釀造醬油,其餘的顏色則只能炒來吃。

大豆不宜與五參、龍膽草一起食用,與前胡、烏喙、杏仁、牡蠣、各種動物膽汁一同使用效果更佳。服用厚朴這種藥物的人,食用大豆會導致氣機不順;小孩子若與豬肉一同食用,會造成氣機阻塞而導致死亡,十歲以上的孩子則不必擔心。

大豆主要用於浸泡藥酒,可以去除風濕麻痹、四肢癱瘓,補益腎虛,消除水腫腹脹,抑制風熱,活絡氣血;與甘草一同使用,可以解各種藥物中毒,治療產後各種疾病。

另外,黑色大豆屬性為水,性質寒涼,是滋養腎臟的穀物,其外形與顏色都與腎臟相符,因此適合入腎經,用來治療水腫、消脹氣、降氣、抑制風熱、活絡氣血、解毒,這就是所謂的同類相求的道理。

附:黃大豆

味道甘甜,性質溫和。主要功能為寬中理氣、降氣、通利大腸,消除水腫和癰腫瘡毒。吃多了容易產生痰液、引發咳嗽,使身體感到沉重。

附:白豆(也就是飯豆)

味道甘甜,性質平和。主要功能為補益五臟,溫暖腸胃,幫助十二經脈的運行。

2. 大豆黃卷

味甘,氣平。惡海藻、龍膽草。

主濕痹,筋攣膝痛,及胃中積熱,破婦人惡血。綠豆作者堪為茹,解熱醒酒。

白話文:

味道甘甜,性質平和。不宜與海藻、龍膽草一起服用。

主要用於治療因濕邪引起的痺症、筋脈攣縮、膝蓋疼痛,以及胃中積熱等症狀,也能夠幫助婦女排除瘀血。綠豆所製成的豆芽,可以當作蔬菜食用,有解熱、醒酒的功效。

3. 豆腐

味甘,氣寒、平。暑月恐有人汗滴入,食之生疔。

主消脹滿,下大腸濁氣。

白話文:

味道甘甜,屬性寒涼、平和。夏天時,擔心有人汗水滴入,吃了可能會長疔瘡。

主要功效是消除腹部脹滿,並能使大腸中的穢濁之氣下降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