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立齋

《本草詳節》~ 卷之十二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二 (3)

1. 蜘蛛

氣微寒,有小毒。種類甚多,惟身小尻大,腹內有蒼黃膿者為佳。畏蔓菁、雄黃。凡使,取屋西結網者,去頭、足,研膏用。

主大人小兒㿉,及小兒丁奚大腹,吸蜈蚣咬毒,汁塗蛇毒,疔腫,齒䘌,燒灰點,脫肛立收。

白話文:

該草藥性質微寒,含有微量毒性。其品種繁多,但只有形狀矮小,臀部肥厚,腹部內部呈青黃色膿狀的草藥才被認為是最好的。它們忌諱與蔓菁和雄黃一起使用。

在使用時,選取在屋頂西部結網的草藥,去除其頭和腳後,研磨成膏狀使用。

此草藥主要用於治療成人和兒童的腸胃疾病,以及兒童的大腹症狀。它能吸出蜈蚣叮咬的毒素,並將蛇毒敷在其上。此外,它還可以治療疔瘡和牙齦問題,燒成灰後點用,甚至能幫助收縮脫出的直腸。

2. 斑蝥

味辛,氣寒。有大毒。春食芫花,名芫青,青綠色,嘴尖,背上有一畫黃;夏食葛花,名亭長,黑身赤頭;秋食豆花,名斑蝥,黃斑色,背上有一畫黃、一畫黑,嘴尖處,有一小赤點;冬蟄地中,或牆石內,名地膽,黑頭赤尾,額上有大紅一點。馬刀為使,畏巴豆、丹參、空青,惡曾青、甘草、豆花。凡使,並去翅足,糯米炒熟用;生則令人吐泄。

主鬼疰,蠱毒,鼠瘻,疽疔,墮胎。

按:斑蝥,專走下竅,瘰癧疔疽,莫不有根,以斑蝥、地膽制度如法,能使其根從小便中出,或如粉片,或如血塊,或如爛肉,此其驗也。但毒之行,小便必痛澀難當,以木通、滑石、燈心輩導之。

白話文:

這種植物在春天食用時叫做「芫青」,呈青綠色,嘴巴尖銳,背上的條紋是淡黃色的;夏天食用時叫作「亭長」,身體黑色,頭部是火紅色的;秋天食用時稱為「斑蟊」,身上有黃褐色斑點,背部有兩道深棕色和一道淺棕色的條紋,在靠近嘴巴的地方還有一個小小的紅色斑點;冬天會藏匿於地下或者岩石縫隙之中,名叫「地膽」,具有黑色的頭部和紅色的尾巴,額頭上還有著一個大的紅色斑點。「馬刀」可以作為它的輔助物使用,但是它害怕「巴豆」、「丹參」以及「空青」等藥材,對「曾青」、「甘草」及「豆花」也有不良反應。如果要使用它,必須去除翅膀和腳爪,然後用糯米炒至熟透後再服用;如果不加處理就吃下去,可能會導致嘔吐和腹瀉。 它可以治療一些疾病,例如由邪靈附身引起的病症、被蛇蟲咬傷所造成的中毒症狀、老鼠洞穴中的感染病菌等等,也可以幫助女性進行流產手術。需要注意的是,斑蟊主要作用於人體下方的器官,對於那些患有淋巴結核、皮膚潰瘍或是其他類似疾病的患者來說,斑蟊能夠有效地讓這些疾病的根源通過尿液排出體外。然而,在這個過程中,患者的排尿過程可能會感到非常痛苦,因此需要用「木通」、「滑石」、「燈心」等藥材來緩解疼痛感。

3. 蚯蚓

味鹹,氣寒。有小毒。入藥用白頸,是其老者。取得去土鹽之,日暴須臾成水。凡使,糯米泔浸一宿,無灰酒浸一宿,焙乾切,每一兩以蜀椒、糯米各二錢半,同熬至米熟揀出用。或為末,或燒灰,或化水用。

主解諸熱毒,傷寒伏熱狂謬,陽毒,結胸,大腹,黃疸,利小便,腳風,頭風,歷節風,喉痹,禿瘡,瘰癧,小兒卵腫。

按:蚯蚓,性寒而下行,寒故能解諸熱疾,下行故能利小便,治足疾,而通經絡也。

白話文:

蚯蚓的藥性與用法

味鹹,性寒,有小毒。 入藥使用白頸的蚯蚓,也就是比較老的蚯蚓。取得後要先去除泥土和鹽分,然後曬太陽一段時間,讓它變成水狀。

使用方法:

  1. 用糯米泔水浸泡一整夜,再用無灰酒浸泡一整夜。
  2. 焙乾後切片,每兩(約30克)加入蜀椒、糯米各二錢半(約7.5克),一起熬煮至米熟,挑出米粒使用。
  3. 也可以研磨成粉末,或燒成灰,或化水服用。

主治:

  • 解除各種熱毒
  • 傷寒伏熱導致神志不清
  • 陽毒
  • 胸中積聚
  • 腹脹
  • 黃疸
  • 利尿
  • 腳風
  • 頭風
  • 歷節風
  • 喉嚨腫痛
  • 禿瘡
  • 瘰癧
  • 小兒睾丸腫脹

藥性分析:

蚯蚓性寒且下行,寒性可以治療各種熱症,下行則能利尿,治療足疾,並且能通經絡。

4. 雀甕

味甘,氣平。蠔蟲老者,吐白汁於樹間,凝聚漸堅如甕,其甕中子,雀喜食之,故名。惟取榴棘上者。

主蠱毒,鬼疰,喉痹,小兒臍風,急慢驚風,癇症。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描述的是「蠟蜜」這種藥材。 味道甜而性質溫和。當蠟蜂年紀大時,在樹叢之間會分泌出白色的液體,經過時間凝固後逐漸變硬成為像容器一樣的形狀,其中所含有的幼蟲是麻雀喜歡的食物,因此得名為「蠟蜜」。只有在石榴或刺梨等植物上的纔有效果。 主治食物中毒、邪靈附身、咽喉痛、小兒臍風、急性慢性抽搐以及癲癇病等病症。

5. 糞蛆

(附:馬肉蛆、蝦蟆肉蛆)

氣寒。蠅之子也。古法治醬生蛆,以草烏切片投之;癰疽生蛆,以木香、檳榔末敷之;爛痘生蛆,以嫩柳葉鋪臥引出,藜蘆、貫眾、白斂末、真香油調敷之。

主小兒諸疳積,疳瘡,熱病譫妄,毒痢作吐。

附:馬肉蛆,主針箭入肉中,及取蟲牙。

附:蝦蟆肉蛆,主小兒諸疳。

白話文:

蛆蟲性寒,是蒼蠅的幼蟲。古人治醬生蛆,用草烏切片放入;癰疽生蛆,用木香和檳榔研末敷在患處;爛痘生蛆,用嫩柳葉鋪在上面引出蛆蟲,再用藜蘆、貫眾、白斂末和香油調製成藥膏敷在患處。這些方法可以治療小兒各種疳積、疳瘡、熱病神志不清、毒痢嘔吐等病症。馬肉蛆可以治療針刺或箭射入肉中,以及拔除蟲牙。蝦蟆肉蛆可以治療小兒各種疳病。

6. 蜻蛉

味辛,氣溫。取青色大眼者,餘黃黑者不入藥。

主補中,益陽,去冷氣。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醫文字是關於一種草藥的功效和特點。 它的味道辛辣,性質溫熱。要選用綠色且眼睛大的品種,其他黃黑色的不能當作藥材使用。 這種草藥的主要功效是可以滋補脾胃、增強身體能量、去除寒氣。

7. 紅娘子

味苦,氣平。有小毒。初生頭方而扁,尖喙向下,六足,垂翼,黑色,及長則能飛,外翼灰黃,有黑斑,內翅五色相間,秋深生子在樗皮上,故又名樗雞。凡使,去翅足,以糯米炒黃,或麵炒黃,去米麵用。不可近目。

主陰痿,益精強志,行瘀血,療瘰癧,及目中結翳。

白話文:

性狀

  • 味道苦,性平。
  • 有小毒。
  • 剛孵化時頭部方形而扁平,嘴巴尖尖向下,有六條腿,翅膀垂下,全身黑色。
  • 長大後可以飛行,翅膀外側呈灰黃色,有黑色斑點,內側翅膀則有五種顏色交錯。
  • 秋天深處時會在臭椿樹皮上產卵,因此又叫做「樗雞」。

炮製

  • 使用時要先去掉翅膀和腿,再用糯米或麵粉炒至黃色,去除米或麵粉後即可使用。
  • 使用時要注意,不可靠近眼睛。

功效

  • 主治陽痿,滋補精氣,增強意志力,消除瘀血,治療瘰癧(頸部淋巴結腫大),以及眼睛裡面的障翳。

8. 壁錢

大如蜘蛛而形扁,斑色,八足而長,亦時脫殼,其膜色光白如繭,其蟲有毒,咬人至死。以桑柴灰煎取汁,調白礬末敷之。

主喉痹,鼻衄,金瘡出血不止,牙疳腐臭。

白話文:

這種蟲,體型像蜘蛛一樣大,但身體扁平,身上有斑點,有八條長長的腳,也會像蛇一樣脫皮。脫下的皮膜顏色雪白,像蠶繭一樣。這種蟲有毒,被咬到可能會致命。

治療方法:用桑柴灰煎水取汁,加入白礬粉末,調勻後敷在傷口上。

主治:喉嚨腫痛、鼻出血、刀傷出血不止、牙齒腐爛發臭。

9. 牛蝨

主預解小兒痘疹毒,和米作餅,與兒空腹食之,終身可免痘瘡之患。

10. 蜣螂

味鹹,氣寒。胃、大腸、肝經藥。畏羊肉、角、石膏。凡使,端午自採取,蒸藏,臨用去足,火炙,勿置水中,令人吐。

主小兒驚癇瘈瘲,腹脹寒熱,大人癲疾陽狂,一切痔瘻,疔腫,附骨惡疽,墮胎,出箭簇。

白話文:

性狀

味道鹹,性寒。歸脾、大腸、肝經。

忌諱

忌與羊肉、角、石膏同用。

炮製

應在端午節採集,蒸熟儲藏。使用時去掉根部,用火炙烤,不可用水浸泡,否則會引起嘔吐。

主治

主治小兒驚癇、瘈瘲、腹脹寒熱;成人癲癇、陽狂;一切痔瘻、疔腫、附骨惡疽、墮胎、出箭簇。

藥性

這味藥鹹味,性寒,主要作用於脾經、大腸經和肝經。

禁忌

不要和羊肉、角、石膏一起使用。

處理

最好在端午節當天採集,蒸熟後保存。使用時要剪掉根部,用火烤一下,不要用水浸泡,否則會導致嘔吐。

功效

這味藥可以治療小兒驚癇、瘈瘲、腹脹寒熱;成人癲癇、狂躁;各種痔瘡、膿腫、骨頭上的惡性腫瘤、墮胎、取出箭簇等。

11. 蠐螬

味鹹,氣微溫。有毒。狀如蠶而大,身短節促,足長有毛,生樹根及糞土者,外黃內黑;生舊茅屋上者,外白內黯,皆濕熱之氣,薰蒸而成。蜚蠊為使,惡附子。凡使,收得陰乾,與糯米同炒,至米焦黑,揀去米及身上口畔肉毛,並黑塵,作三四截,研粉用。

主惡血血瘀,破折血,在脅下堅滿痛,月閉,乳閉,取汁滴目,去青翳白膜,點喉痹即開。

按:蠐螬,能行血分,散結滯,故主諸血痹之病。

白話文:

蠐螬(蠐螬)

性味: 味鹹,性微溫。有毒。

形態: 形狀像蠶但比蠶大,身體短而節間緊密,腳長且有毛。生長在樹根或糞土中的,外殼呈黃色,內部呈黑色;生長在舊茅屋上的,外殼呈白色,內部呈暗黑色。這些都是濕熱之氣薰蒸而成的。

配伍: 以蜚蠊為使,忌與附子同用。

炮製: 收取蠐螬陰乾後,與糯米同炒,直至米焦黑,去除米粒、蠐螬身上口部周圍的肉毛和黑塵,將其分成三四段,研成粉末使用。

主治: 主治惡血瘀血、破除血瘀、脅下堅滿疼痛、月經閉止、乳汁不通。取汁滴眼,可去除青翳白膜,滴喉嚨可治喉痺。

藥性: 蠐螬能行血分,散結滯,故主治各種血痹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