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立齋

《本草詳節》~ 卷之十二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二 (2)

1. 水蛭

味鹹、苦,氣平。有毒。以水中得齧人,腹中有血者,干之為佳。肝經血分藥。畏石灰、食鹽。

主逐惡血,瘀血月閉,破血癥積聚,墮胎。咂赤白遊疹,及癰腫,毒腫,名曰蜞針。

按:水蛭,苦走血,咸勝血,與蜚虻同。然逐死血,不用草木者,以死血非生物不能活也。

白話文:

水蛭的藥性與功效

味鹹、苦,性平。 有毒。**如果在水中被水蛭咬傷,並且腹中有血者,可用水蛭來治療。**水蛭是肝經血分藥。**忌石灰、食鹽。

主治:

  • 逐惡血、瘀血,治療月經閉止。
  • 破血癥、消積聚,墮胎。
  • 治疗赤白游疹以及癰腫、毒腫。俗稱蜞針。

按: 水蛭味苦入血分,鹹能勝血,與蜚虻(一種昆蟲)藥性相似。然而,治療死血時,不用草藥,因為死血非生物,只有用其他生物才能使之活化。

2. 䗪蟲

(即土鱉)

味鹹,氣寒。生鼠壤土中,及屋壁下。狀似鼠婦,而大者寸余,形扁如鱉,無甲而有鱗,微有臭氣,十月採,暴曬。畏皂莢、菖蒲、屋遊。凡使,去足,焙用。

主破堅,下血,折傷接骨,須先將折骨整定方服,否則接錯。

按:䗪蟲,能去瘀血,仲景治雜病方及久病積結,有大黃䗪蟲丸,又有大鱉甲丸,及婦人藥並用之,以其有破堅下血之功也;又折傷瘀血作痛,用之尤驗。但傷在筋骨臟腑,法當補養者,用此又無益矣。

白話文:

土鱉味道鹹,性寒。牠們生長在老鼠洞穴的泥土中,以及屋壁底下。外形類似鼠婦,但體型較大,可達一寸多長,扁平如鱉,沒有甲殼但有鱗片,帶有一點臭味。最佳採收時間是十月,採集後曬乾。土鱉害怕皂莢、菖蒲和屋遊。使用時,要先去除腳,然後烘烤。

土鱉主要功能是破堅、下血、接骨。骨折時,要先將骨頭固定好,再服用土鱉,否則會接錯。

土鱉能去除瘀血,張仲景在治療雜病和久病積結的方劑中,有使用大黃土鱉丸,也有使用大鱉甲丸,以及婦科藥物中也有使用土鱉,都是因為它有破堅下血的功效。此外,土鱉對於骨折造成的瘀血疼痛,效果尤為顯著。但如果傷及筋骨臟腑,需要補養,則使用土鱉無益。

3. 蜚虻

味苦,氣微寒。有毒。大如蜜蜂,腹凹褊,微黃綠色。肝經血分藥。凡使,入丸散,去翅足,炒熟用。

主破堅,下血,通九竅,開喉痹,消積聚,墮胎。

按:蜚虻,食血而治血,因其性而為用也。無己云:苦走血,血結不行,以苦攻之,故治蓄血者用虻䗪之鹹寒,以軟堅行血,而通榮衛,諸證自除矣。又治瘧母,亦軟堅行血之意也。

白話文:

味道苦,性寒,有毒。形狀像蜜蜂,腹部凹陷,顏色微微偏黃綠色。屬於肝經血分藥。使用時,要製成丸劑或散劑,去除翅膀和腳,炒熟後再服用。

主要功效是破除堅硬之物,排出血,疏通九竅,治療喉嚨痺痛,消除積聚,墮胎。

按:蜚虻以血液為食,並能治療血液疾病,因此我們根據其特性來使用它。無己說:苦味走血,如果血液凝結不通暢,可以用苦味藥物來攻克它。所以治療瘀血要用虻蟲的鹹寒性,以軟化堅硬之物,使血液運行,通暢營衛,各種病症自然就會消失。它也能治療瘧母,也是因為其軟化堅硬之物、使血液運行的功效。

4. 蜚蠊

味辛、咸,氣寒。生人家壁間灶下,多者聚至千百。身似蠶蛾,腹背俱赤,兩翅能飛,喜燈火光,氣甚臭,屎尤甚。

主瘀血,癥堅寒熱,喉咽閉,內寒無子。

白話文:

【性味】辛、鹹,氣味寒涼。 【生長環境】生長於民宅牆壁與竈臺下方,數量多時可達千餘只。 【外觀特徵】形狀類似蠶蛾,身體與背部皆為紅色,兩翅能夠飛翔,喜好燈火之光,氣味極為難聞,排泄物更甚。 【藥效】主治瘀血、癥結、寒熱、喉嚨與咽喉阻塞、內部寒涼、不孕等症狀。

5. 鼠婦

味酸,氣溫。生濕處甕器底,及土坎中。大者長三四分,多足,似衣魚稍大,灰色,背有橫紋蹙起。

主久瘧寒熱,月閉,血瘕,利水道,墮胎,小兒驚風,鵝口瘡,痘倒靨,解射工、蛛蜘毒,蚰蜒入耳。

白話文:

外觀與習性

這種生物味道酸,氣溫。常生長在潮濕的地方,例如甕器底部、土坎之中。體型較大,長約三四分,擁有許多腳,外觀類似衣魚,但稍大一些,呈灰色,背部有橫紋隆起。

藥用功效

主治久患瘧疾引起的寒熱症狀,月經閉止,血瘀腫塊,利尿排泄,墮胎,小兒驚厥,鵝口瘡,痘瘡留下的凹陷疤痕,解毒蛇、蜘蛛的毒性,以及蚰蜒鑽入耳中的病症。

6. 螻蟈

味鹹,氣寒。短翅四足,穴土而居,吸風食土,喜就燈光,雄者善鳴而飛,入藥用雄。凡使,去翅足,炒用。

主水腫,頭面腫,利大小便,通石淋,產難,出肉中刺,潰癰腫,治瘰癧,下硬噎,除惡瘡。

按:螻蟈,自腰以前甚澀,能止大小便;自腰以後甚利,能下大小便。且性急於諸藥,虛人勿輕用。

白話文:

螻蛄鹹味性寒,有短翅膀和四條腿,喜歡挖土穴居,靠吸食風和泥土為生,喜歡靠近燈光,雄性善於鳴叫並會飛行。入藥時使用雄性,去翅膀和腿,炒制後使用。

主要用於治療水腫、頭面腫脹、利尿通便、石淋、難產、肉中刺、潰瘍腫毒、瘰癧、硬咽、惡瘡等病症。

需要注意的是,螻蛄從腰部以上性澀,能止住大小便;從腰部以下性利,能促進大小便排出。並且藥性急烈,虛弱者慎用。

7. 蟾蜍

(附:蝌蚪)

味辛,氣涼。微毒。生人家下濕處。形大,背上多痱磊,行極遲緩,不能跳躍,亦不解鳴;蝦蟆多在陂澤,形小,皮上多黑斑點,能跳接百蟲,舉動極急,功用雖不相遠,用者亦當分別。

主小兒勞瘦,疳蟲、面黃癖氣,燒灰傅一切有蟲極癢惡瘡。

按:蟾蜍土精,穴土食蟲,故入胃經。退虛熱,行濕氣,殺蟲䘌,而為疳病、癰疽要藥,亦攻毒拔毒之能耳。

附:蝌蚪,主搗傅火飆熱瘡,及疥瘡。

白話文:

蝌蚪是一種味道辛辣、性寒凉、微毒的藥材,生長在潮濕的地方,外觀較大,行動緩慢,不會鳴叫。而蝦蟆則生活在水塘沼澤,外觀較小,皮膚上有斑點,行動敏捷。雖然兩者功效相似,但使用時需根據各自特點區分。

蝌蚪和蟾蜍都可以用來治療小兒營養不良、疳蟲症、面色發黃、脾氣虛弱等疾病,以及各種有蟲引起的奇癢難忍的惡瘡。蟾蜍還能解毒拔毒,治療虛熱、濕氣、蟲病等。

蝌蚪還可以用來治療火燙傷和疥瘡。

8. 蟾酥

味甘、辛,氣溫。有毒。取法:翻轉向天,捏其眉稜,取白汁於油紙上,及桑葉上,置陰處,一宿即干。或以蒜及胡椒等辣物納口中,則蟾身白汁出,以竹篦刮下,面和成塊干之。不可入目,令人赤腫,以紫草汁洗點即消。俱端午日採用。

主一切惡瘡,頑癬,蟲牙,齒縫出血,紙絍蘸少許,按縫處即止;和牛酥、吳茱萸苗汁,調摩腰眼陰囊,治腰腎冷,助陽氣;如腦疳,以乳汁調滴鼻中。

白話文:

蟾蜍味甘辛,性溫,有毒。採集時,將蟾蜍翻轉朝天,捏住其眉稜,取其白色汁液滴在油紙或桑葉上,放在陰涼處,一夜即乾。也可以將蒜、胡椒等辛辣食物放入口中,使蟾蜍分泌出白色汁液,用竹篦刮下,揉成塊狀曬乾。蟾蜍汁液不可入眼,會引起眼睛紅腫,可用紫草汁洗眼即可消腫。以上方法最好在端午節當天採集。

蟾蜍汁液可以治療各種惡瘡、頑癬、蟲牙、齒縫出血等。將少許蟾蜍汁液塗在患處,即可止血。將蟾蜍汁液與牛酥、吳茱萸苗汁混合,塗抹腰眼、陰囊,可以治療腰腎虛寒,助陽氣。如果孩子患有腦疳,可以用乳汁調和蟾蜍汁液滴入鼻中。

9.

味甘,氣寒。有數種:一青蛙,形純青色,嘴尖;一金線蛙,背作黃路,腹細;一石鴨,背綠肱長;一水雞,腹大脊青。正月出者,不可食。

主利水,消腫,禁口毒痢,小兒疳瘦。搗汁服,解蝦蟆瘟病,燒灰涂月蝕瘡,產婦尤宜。

白話文:

藥性

味道甘甜,性寒。

種類

有幾種:

  • 青蛙: 全身青綠色,嘴巴尖尖的。
  • 金線蛙: 背部呈黃色,腹部纖細。
  • 石鴨: 背部綠色,腿部很長。
  • 水雞: 腹部大,背部青綠色。

禁忌

正月(農曆一月)出生的青蛙不可食用。

功效

  • 利水消腫:能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消除腫脹。
  • 禁口毒痢:可治療口中的毒瘡和痢疾。
  • 小兒疳瘦:適合治療小兒營養不良,體瘦乏力。

用法

  • 搗汁服: 將青蛙搗碎成汁,服用可解蝦蟆瘟病(一種由青蛙引起的疾病)。
  • 燒灰涂月蝕瘡: 將青蛙燒成灰,塗抹在月蝕瘡(一種皮膚病)上。

特別適用

產婦尤其適合食用。

10. 山蛤

味甘,氣溫。生深山岩竇、泉水流處。似蝦蟆而大,黃色,能吞氣,飲風露,不食雜蟲,土人往取,必於二伏時蛤夜出乘涼,夜半持火照之,初見不取,旋途方取之。連皮蒸食甚美。

主補虛損,小兒勞瘦,疳疾。

按:蛤,生極寒之地,猶畏炎暑而出,其為溫補之物可知。《綱目》未詳,今備補之。

白話文:

這種藥材味道甘甜,性溫。它生長在深山岩石縫隙、泉水流動的地方,外形像蛤蟆但更大,顏色黃色,能吞吸空氣,飲用風露,不吃雜蟲。當地人去採集它,必須在二伏時節蛤蟆夜間出來乘涼的半夜,手持火把照亮它。一開始看到時不要採集,它走了一段路後才能捕捉。連皮蒸食味道鮮美。

它主要功效是補虛損、治療小兒瘦弱、疳疾。

需要注意的是,這種蛤蟆雖然生長在極寒之地,卻仍然害怕炎熱而選擇在夜晚出來,由此可知它是一種溫補的藥材。《本草綱目》中沒有詳細記載,我這裡補充說明一下。

11.

味甘、辛,氣平。有毒。出青州。形緊小者良。入肝經。凡使,去足,焙用。

主中風半身不遂,口眼喎邪,語澀,手足抽掣,小兒驚癇,大人痃瘧,耳聾,疝氣,女人帶下,陰脫。

按:蠍,色青屬木,活風要藥,故厥陰風木諸病主之,以其有辛溫走散之性也。

白話文:

蠍子味甘辛,性平,有毒。產於青州,形狀緊小者品質較好。入肝經。使用時,需要去除足部,再用火焙乾。

主要用於治療中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說話困難、手足抽搐、小兒驚癇、成人瘧疾、耳聾、疝氣、婦女白帶、陰道脫垂。

蠍子顏色青,屬木,是治療中風的要藥。因為厥陰屬風木,所以蠍子可以治療厥陰風木引起的疾病,這是因為蠍子具有辛溫走散的特性。

12. 蜈蚣

味辛,氣溫。有毒。黑頭赤足者良。畏蛞蝓、蜘蛛、雞屎、桑根白皮、白鹽。凡使,以薄荷葉火煨,去頭、足、尾用。

主鬼疰,蠱毒,制諸蛇蟲魚毒,癥積,邪瘧,療心腹寒熱積,去惡血,墮胎,殺三蟲,小兒驚癇風搐,臍風口噤,禿瘡,瘰癧,便毒。

按:蜈蚣有毒,惟風氣暴烈者可以當之,蓋行而疾,惟風與蛇,蜈蚣能制蛇,故亦能截風。

白話文:

味辛,氣溫,有毒,以黑頭紅腳的品質最好。忌與蛞蝓(蝸牛)、蜘蛛、雞屎、桑樹根的白皮、白鹽同用。使用時,需用荷葉包住用火烤熟,去掉頭、腳和尾部使用。

主要用途包括:驅邪治鬼、解毒、消除腫瘤、治療瘧疾、緩解心腹部冷熱之積病、去除壞血、墮胎、殺滅體內寄生蟲,治小兒驚風、臍風口噤、禿瘡、瘰癧(淋巴結腫)、以及排毒等。

注意:蜈蚣有毒,只有在風勢迅猛的情況下才能使用它。因為蜈蚣的動作迅速,可以制約蛇毒,因此也可以驅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