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立齋

《本草詳節》~ 卷之六 (10)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 (10)

1. 山茶花

(注:原書氣味缺)

主吐血、衄血、腸風下血,並用紅者為末,入童便、薑汁及酒調服,可代鬱金。

白話文:

山茶花,主要用於治療吐血、流鼻血、腸風下血等出血症狀。選用紅色的山茶花,將其磨成粉末,再用童子小便、薑汁或酒調和服用,可以代替鬱金使用。

2. 烏桕根

味苦,氣微溫。沉而降,陰中之陰。入胃、大腸經。凡使,慢火炙乾黃,乃用。

主暴水,癥結積聚,療頭風,通大小便,解蛇毒。

按:烏桕根皮,利水通腸,功勝大戟,不可輕用。

白話文:

味道苦澀,藥性稍微溫和。藥性沉降,屬於陰中之陰的藥物。歸屬於胃經和大腸經。凡是使用時,要用文火慢慢烘烤至乾燥呈黃色,才能使用。

主要治療突然發生的水腫、體內腫塊積聚,可以治療頭風,能疏通大小便,解除蛇毒。

按語:烏桕樹根的皮,利水通便的效果比大戟還強,不可輕易使用。

3. 杉材節

(附:杉菌)

味辛,氣微溫。入胃經。

主煎湯洗腳氣腫滿,及漆瘡。治心腹脹痛,去惡氣及風毒,奔豚,霍亂上氣,俱煎湯服。

附:杉菌,主心脾氣疼,暴心痛。

按:杉材,芬芳辛溫,有開發之功,故主諸病。

白話文:

杉木節,味道辛辣,氣味微微溫和。歸屬於胃經。

主要用來煎湯洗腳,治療腳氣腫脹,以及漆瘡。也能治療心腹脹痛,去除穢濁之氣和風邪毒氣,以及奔豚病、霍亂上氣等症狀,都可用煎湯服用。

附註:杉樹上的菌類,主要治療心脾氣痛,以及突發的心痛。

總結來說:杉木的材質,帶有芳香辛溫的特性,具有開發疏通的作用,所以能治療多種疾病。

4. 棕櫚皮

味苦、澀,氣平。陳久而敗者良。凡使,燒黑存性,□俱同。

主澀腸,止瀉痢,腸風,崩中,帶下,及養血。

按:棕櫚皮,性澀,凡失血過多,內無瘀滯者,用之切當,與乳發灰同用更良。暴得血病,不宜遽用。

白話文:

味道苦、澀,性質平和。存放較久的棕櫚皮,腐敗的更好。使用時,要燒到炭化但保留藥性,處理方式都一樣。

主要能收斂腸道,止瀉止痢,治療腸風、崩漏、白帶,也能養血。

說明:棕櫚皮,性質收澀,凡是失血過多,體內沒有瘀血的人,使用它非常恰當,和乳髮灰一起使用效果更好。剛發生的出血疾病,不宜馬上使用。

5. 接骨木

味甘、苦,氣平。生各處。葉似水芹,木體輕虛,無心,折枝插地便生。

主折傷,續筋骨,除風痹。又痰飲、水腫、痰瘧,煮汁取吐。不可過劑。

白話文:

味道甘甜帶苦,藥性平和。生長在各地。葉子像水芹菜,木頭質地輕而空虛,沒有中心髓,折斷樹枝插在土裡就能生長。

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接續筋骨,去除風濕麻痺。又可以治療痰飲、水腫、痰瘧等病症,煎煮藥汁後服用可以催吐。但不可過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