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立齋

《本草詳節》~ 卷之六 (6)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 (6)

1. 楓香脂

味甘、苦,氣平。生各處。凡使,以齏水煮二十沸,入冷水中,揉扯數十次,曬乾用。

主癮疹風癢,牙痛,浮腫,下痢,霍亂。

按:楓香屬金,有水與火,其性疏通,故木易有蟲穴。外科用之,以其功亦彷彿乳香也。

白話文:

味道甘甜帶苦,性質平和。各地都有生長。凡是使用,要用鹼水煮沸二十次,放入冷水中,揉搓幾十次,曬乾後使用。

主要治療皮膚癢疹、風邪引起的搔癢、牙痛、水腫、腹瀉、霍亂。

按:楓香樹屬於金,具有水和火的屬性,它的性質是疏通的,所以樹木容易有蟲洞。外科使用它,是因為它的功效也類似於乳香。

2. 松脂

(附:子、花、節、油、葉)

味苦、甘,氣溫。向南者屬陽,向北者屬陰,凡使,甑底藉白茅兩層,黃沙蓋茅上寸許,松脂布沙上,炊以桑柴,湯減頻添熱水,蒸脂盡入釜中,乃掠出之,投於冷水,俟凝再蒸,色白如玉矣。

主惡風歷節痠痛,風痹死肌,癰疽,癩瘡,瘙疥,白禿,煎膏生肌定痛,止血排膿,抽風殺蟲。

按:松脂,樹之津液精華也,得陽氣,而兼火土,燥可除濕散風寒,苦而燥可殺蟲,甘可除熱,濕熱風寒去,榮氣通調,諸症自愈矣。

附:松子,味甘,氣微溫。主虛羸少氣,補不足,潤肌膚,溫腸胃,兼治肺燥咳嗽,小兒寒嗽,得柏子仁,治虛秘。

附:松花(即松黃),味甘,氣溫。主潤心肺,益氣,除風,止血。亦可釀酒,但多食發上焦熱病。

附:松節,味苦,氣溫。主百節久風,風虛腳痹,炒焦治筋骨間病,能燥血中之濕。

附:松油,主疥瘡,及馬牛瘡。

附:松葉,味苦,氣溫。主風濕瘡,灸罯凍瘡,去風痛,腳痹,中風口喎,取汗出即止。

白話文:

松脂:

味道苦澀、帶點甘甜,性溫和。朝南生長的松脂屬陽性,朝北生長的屬陰性。製作時,先在蒸鍋底部鋪兩層白茅草,再在茅草上覆蓋約一寸厚的黃沙,將松脂鋪在沙子上,用桑木柴火蒸煮。鍋中湯汁減少時要頻繁添加熱水,直到松脂的精華完全蒸入鍋中。然後將蒸好的松脂取出,投入冷水中,待其凝固後再次蒸煮,顏色就會潔白如玉。

主要功效是治療因受風邪侵襲導致的關節痠痛、風濕麻痺、肌肉壞死、癰疽、癩瘡、皮膚搔癢、禿頭等症狀。煎煮成膏藥可以促進肌肉生長、止痛、止血、排出膿液、治療抽搐、殺死蟲子。

松脂是樹木的精華,它吸收了陽氣,兼具火和土的屬性。它的乾燥特性可以去除體內濕氣、驅散風寒,苦澀味和乾燥性可以殺蟲,甘甜味可以清除熱氣。當濕熱風寒等邪氣去除後,身體的氣血運行就會暢通,各種疾病自然就會痊癒。

附:松子,味道甘甜,性微溫。主要功效是治療身體虛弱、氣短乏力,能夠補益不足、滋潤肌膚、溫暖腸胃。同時也可以治療肺燥引起的咳嗽、小兒寒咳。如果與柏子仁一同使用,可以治療因虛弱引起的便秘。

附:松花(即松黃),味道甘甜,性溫和。主要功效是滋潤心肺、補益氣血、祛風、止血。也可以用來釀酒,但過量食用會導致上焦(胸腔以上部位)產生熱病。

附:松節,味道苦澀,性溫和。主要功效是治療關節長期受風、因風引起的腳麻痺。炒焦後可以治療筋骨間的疾病,可以去除血液中的濕氣。

附:松油,主要功效是治療疥瘡以及馬、牛等動物的瘡。

附:松葉,味道苦澀,性溫和。主要功效是治療風濕瘡,可以用艾灸或熱敷來治療凍瘡,能去除風痛、腳麻痺、中風導致的口眼歪斜,取汗後症狀就會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