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立齋

《本草詳節》~ 卷之十— (6)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 (6)

1. 鮑魚

味辛,氣臭而溫。

主撲折瘀血,痹在四肢不散,女子崩血不止,煮羹通乳汁。

2.

味甘,氣溫。有小毒。米蝦、糠蝦,以精粗名也;青蝦、白蝦,以色名也;梅蝦,以梅雨時有也;泥蝦、海蝦以出產名也。有病人勿食,動風,發瘡疥,冷積,小兒勿食。

主作羹,治鱉瘕,托痘瘡,下乳汁。法制,壯陽,煮汁,吐風痰。搗膏,敷蟲疽。

3. 海䖳

味鹹,氣溫。

主婦人勞損,積血帶下,小兒風疾,丹毒,湯火傷。

4. 鰣魚

味甘,氣平。

主補虛勞。蒸下油,瓶盛埋土中,取塗湯火傷甚效。

5. 鱵魚

味甘,氣平。大小異形,喙尖有一細黑骨如針。

主食之無疫。

6. 石鮅魚

味甘,氣平。有小毒。生南方溪澗中。長一寸,背裡腹下赤,南方以作鮓。

主瘡疥癬。

7. 鯢魚

味甘。有毒。生山溪中。似鮎有四足,長尾,能上樹,大旱則含水上山,以草覆身,張口,鳥來飲水,因吸食之,聲如小兒。

主食之,已疫病。

8. 鮎魚

味甘,氣溫。反荊芥。赤目、赤須、無鰓者,並殺人。合牛肝食,令人患風噎;合野豬肉食,令人吐瀉;合鹿肉食,令人筋甲縮。

主水腫,利小便,五痔下血,同蔥煮食之。

9. 金魚

味甘、咸,氣平。

主久痢禁口。

10. 鰱魚

味甘,氣溫。

主溫中,益食。多食,令人渴,發瘡疥。

11. 鰾膠

味甘、咸,氣平。以魚腸造成者,黏物甚固。

主燒存性,治產難,及產後血運,破傷風搐,赤白崩中,便毒腫痛。

12. 魚鮓

味甘、咸,氣平。凡鮓,皆發瘡疥。內有發,害人,不熟者,損脾胃。

主搗炙,傅蟲瘡,聤耳,痔瘻。

13. 魚鱠

味甘,氣溫。凡諸魚之鮮活者,薄切,洗淨血腥,以蒜齏、薑、醋、五味和食之。但近夜勿食,不消成積;勿飲冷水,生蟲;同乳酪食,令人霍亂;不可同瓜食。

主心下酸水,冷氣,濕痹,伏梁氣塊,冷結痃癖,宜腳氣風氣人。

按:魚鱠,非治病者也,謂有所主,亦用之使吐耳。予見患偏頭風者,久藥不愈,偶忍痛往外經營,舟中早起,坐船外漱口,忽聞水腥觸喉,吐綠痰數升,病遂失。謂魚鱠有所主,亦與此同。

14. 龜甲

(附:溺、血、肉)

味甘,氣平。江湖皆有之。版當心前一處,四方透明,如琥珀色者最佳。其頭方、腳短、殼圓、版白,為陽龜;頭尖、腳長、殼長、版黃,為陰龜,陰人用陽,陽人用陰。版取敗者,謂鑽灼陳久如敗也;一云煮過鑽過者,性氣不存,須自死枯敗者。入藥惟用水龜版。惡沙參、蜚蠊。

凡使,止取底版,鋸去四邊,石上磨淨,灰火炮過,塗酥炙黃,或酒炙、醋炙、脂炙、燒灰,各隨本方。勿令中濕,中濕者有毒。

主骨蒸勞熱,血麻痹,腰背疼,痎瘧,去瘀血,止血痢,傷寒勞復,肌體寒熱欲死,五痔,陰蝕,小兒囟不合,燒灰傅頭瘡不燥,婦人漏下赤白,產前後痢疾,難產,及陰癢。

按:龜,上下甲,古人通用,至《日華》始用版。夫龜屬陰,而版乃陰中之至陰,大有補腎之功,故所主之病,皆腎虛所致,大凡滋陰降火之藥,多寒涼損胃,惟龜甲有中州之甘味,真良品也。龜首,常藏向腹,能通任脈,取下甲以養陰;鹿鼻常反向尾,能通督脈,取上角以養陽,二物之壽,蓋本諸此,其神靈所以獨異也。

附:溺,荷葉盛之,以鏡照之自出,或用棕搐鼻亦出。主滴耳,治聾;點舌下,治中風舌喑,小兒驚風不語;摩胸背,治龜胸、龜背。

按:龜尿走竅透骨,故主諸病。

附:血,味鹹,氣平。主塗脫肛。

附:肉,味甘、酸,氣溫。主釀酒,治大風癱瘓;煮食,除濕痹、風痹,寒嗽,瀉血,痢血。

15. 鱉甲

味鹹,氣平。生各處,以岳州、沅江所出、有九肋者,生剔為上。三足、赤足者,腹下有卜字、王字、五字形者,頭足不縮者,獨目者,目四陷者,腹下紅有蛇紋者,俱有毒,不可食,急埋深阱,免誤後人。惡理石、礬石。凡使,堅積,醋煮;勞熱,童便煮,須研極細用。又法,以煅灶灰一斗、酒五升,浸一夜,煮令爛如膠用,更佳;桑柴火,尤炒。

主老瘧瘧母,痃癖癥瘕,骨節間勞熱,傷寒陰毒腹痛,勞復,食復,腸癰,鼻瘜,陰蝕,痔核,撲損瘀血,石淋,婦人經閉,漏下五色,墮胎,小兒驚癇。

按:鱉甲,色青入肝,所主俱肝經血分之病,兼能益腎;龜甲,色黑入腎,所主俱腎經血分之病,兼能通心,蓋介蟲陰類也,主治陰經,各從其類耳。但鱉肉主聚,故凝滯;鱉甲主散,故疏利,亦不可不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