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立齋

《本草詳節》~ 卷之六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 (5)

1. 榆皮

味甘,氣平。生各處。有赤白二種。未生葉,先生莢,狀似錢而小,色白,成串後方生葉,似山茱萸葉,而長尖潤澤。膀胱、大小腸藥。凡使,取白里白皮,曬乾用,勿令中濕,濕則傷人。

主利大小便,五淋,腸胃邪熱氣,治齁喘,療不眠,滑胎,及妒乳。小兒禿瘡,和醋滓封之;五丹,火瘡,雞清調塗。

按:榆皮,滑利利竅,滲濕熱,能消留著有形之物,氣盛而壅者宜之。

白話文:

榆樹皮,味道甘甜,性質平和。各地都有生長。有紅色和白色兩種。在還沒長出葉子時,會先長出像小錢幣一樣的莢果,顏色是白色,成串生長,之後才會長出葉子,葉子長得像山茱萸的葉子,但比較長且末端尖而潤澤。榆樹皮是治療膀胱、大小腸疾病的藥材。使用時,要取用內層白色的樹皮,曬乾後使用,不要讓它受潮,受潮了會對人體有害。

榆樹皮主要功效是能幫助大小便順暢,治療五淋病,消除腸胃的邪熱之氣,能治療氣喘,改善失眠,滑胎,以及產後因乳汁不足而產生的妒乳。小孩子頭上長禿瘡,可以用榆樹皮粉末和醋渣混合後敷在患處;五丹病、火瘡,可以用雞蛋清調和榆樹皮粉末塗抹。

總的來說,榆樹皮具有滑利通竅、滲濕熱的功效,能消除身體裡堆積的有形物質,對於氣盛壅塞的人來說很適合。

2. 皂莢

(附:子)

味辛、咸,氣溫。有小毒。生各處。如豬牙者勝。入肝、肺、大腸氣分。柏實為使,惡麥門冬,畏人參,苦參。凡使,要赤肥不蛀者,水浸軟,銅刀刮粗皮,酥炙,或蜜炙,或燒灰,俱去子弦用。

主中風口噤,涎潮上壅,胸中痰結,風痹死肌,喉痹,腹脹滿,墮胎,殺蟲。同蒼朮燒煙,闢瘟疫邪濕氣;單燒,薰久痢脫肛。

按:皂莢屬金,金勝木,燥勝風,故又入厥陰,治風木之病。其味辛散,其性燥烈,吹喉鼻,則通上竅;導二陰,則通下竅;入腸胃,則治風濕痰喘腫滿,殺蟲;塗肌膚,則散腫消毒,搜風治瘡。

附:子,味辛,氣溫。凡使,煮熟,去硬皮,取白皮去黃。主風熱,大腸虛秘,瘰癧,腫毒,癬瘡。

白話文:

皂莢:

味道辛辣、鹹澀,藥性溫熱,帶有小毒。各地都有生長,形狀像豬牙的品質較好。主要作用於肝、肺、大腸等臟腑的氣分。使用時,以柏實作為輔助藥,忌與麥門冬同用,畏懼人參和苦參。凡是使用,要選擇紅色肥厚、沒有蟲蛀的,用水浸泡使其軟化,用銅刀刮去粗糙的外皮,再用酥油或蜂蜜烤過,或者燒成灰,都需去除其中的子和筋,才能使用。

主要治療中風導致的口噤不開、口涎上湧,胸中痰液凝結,風濕痹痛導致的肌肉壞死,咽喉腫痛,腹部脹滿,墮胎,以及殺蟲。與蒼朮一同燒煙,可以驅除瘟疫邪氣和濕氣;單獨燒煙,可以薰治久痢脫肛。

分析:皂莢屬性為金,五行中金能剋木,燥性能夠勝過風,因此也歸入厥陰經,治療風木之病。它的味道辛散,藥性燥烈,用來吹入喉嚨和鼻孔,可以疏通上竅;用來導引二陰,可以疏通下竅;進入腸胃,可以治療風濕痰喘、腫脹滿悶,並能殺蟲;塗抹在皮膚上,可以消腫解毒,驅風治瘡。

皂莢子:

味道辛辣,藥性溫熱。凡是使用,要煮熟後,去除堅硬的外皮,取用白色的部分,去除黃色的部分。主要治療風熱,大腸虛弱導致的便秘,瘰癧(淋巴結核),腫毒,以及癬瘡。

3. 木槿皮

(附:子)

味苦、甘,氣寒、平。生川中者厚而色紅,氣力更優。

主腸風瀉血,痢後熱渴,作飲服之,令人得睡,並炒用,赤白帶下,腫痛疥癬,洗目令明。

按:木槿皮及花,滑如葵花,故能潤燥;色如紫荊,故能活血,氣味苦寒,又能除熱殺蟲;作湯代茶,兼能治風。

附:子,主偏正頭風,燒煙薰患處;又治黃水膿瘡,燒存性,豬骨髓塗之。

白話文:

木槿皮:

味道苦澀、帶有甘甜,藥性偏寒、平和。生長在四川地區的,皮較厚且顏色紅潤,藥力更佳。

主要治療腸風瀉血(痔瘡出血),痢疾過後引起的發熱口渴,將其煎煮成湯飲用,可以幫助入睡,也可以炒過後使用;還能治療赤白帶下(婦女分泌物異常)、腫痛、疥瘡癬疾,以及用來清洗眼睛使之明亮。

總結來說,木槿皮和花,質地滑潤像葵花,因此能滋潤乾燥;顏色像紫荊花,因此能活血;氣味苦寒,又能清除熱邪、殺滅寄生蟲;煮湯當茶飲用,還能治療風邪引起的疾病。

木槿子:

主要治療偏頭痛、正頭痛,將其燒煙燻患處;又能治療黃水瘡(膿瘡),將其燒成炭,加入豬骨髓塗抹患處。

4. 紫荊皮

味苦,氣平、微寒。厚而紫色,味苦如膽者為勝。入心胞、肝經血分。凡使,梗及花,氣味功用並同。

主破宿血,下五淋,煮汁服,癰疽,喉痹,婦人血氣疼痛,經水凝澀。

按:紫荊,寒勝熱,苦走骨,紫入營,故活血消腫,利小便而解毒。楊清叟沖和膏,治諸癰疽冷熱不明者,紫荊皮三兩,獨活去節炒三兩,赤芍藥炒二兩,白芷一兩,木蠟炒一兩,為末,用蔥湯調敷;痛甚,筋不伸者,加乳香,蓋深得此意。

白話文:

紫荊皮,味道苦,性平,稍微偏寒。以外皮厚實、呈現紫色,且味道像膽汁一樣苦的為上品。它主要作用於心包和肝經的血分。紫荊的枝梗和花,其氣味和藥效與紫荊皮相同。

紫荊皮的主要功效是破除體內積存的瘀血,治療小便不暢、淋漓不盡等症狀。將其煮汁服用,能治療癰疽、喉嚨腫痛,以及婦女因血氣不順造成的疼痛、月經不調等症狀。

分析:紫荊的藥性偏寒,能克制體內熱邪,其苦味能作用於骨骼。紫色的藥性可以進入營血,因此能活血消腫、利尿解毒。楊清叟的沖和膏,用於治療各種癰疽,不論冷熱性質不明的都適用。其配方是:紫荊皮三兩,獨活(去節後炒過)三兩,赤芍藥(炒過)二兩,白芷一兩,木蠟(炒過)一兩,一起研磨成粉末,用蔥湯調和後外敷。如果疼痛劇烈、筋脈無法伸展,可以再加入乳香。這充分體現了紫荊皮的藥理作用。

5. 合歡皮

味甘,氣平。生各處。花紅白,上有絲茸,秋實作莢,子極薄細,其綠葉至夜則合。凡使,去粗皮,炒用。

主安五臟,和心志,令人歡樂,明目,殺蟲,煎膏消癰腫,續筋骨。

按:合歡屬上,補陰之功甚捷,長肌肉,續筋骨,可知其用矣。同白蠟入膏神效,外科用者何少也?

白話文:

味道甘甜,藥性平和。各地都有生長。花朵有紅白兩色,上面有像絲絨般的細毛,秋天結成果莢,種子非常薄且細小,它的綠色葉子到了晚上就會合起來。凡是使用,要去除粗糙的外皮,炒過後使用。

主要功效是安定五臟,調和心志,使人心情愉悅,能明亮眼睛,殺滅寄生蟲,煎煮成藥膏可以消除癰腫,能接續筋骨。

按語:合歡屬於上品藥材,補益陰氣的功效非常迅速,可以增長肌肉,接續筋骨,由此可見它的作用。和白蠟一起加入藥膏,效果神奇,外科使用的人為什麼這麼少呢?

6. 大風子

味辛,氣熱。生海南番國。狀如椰子而圓,中有核數十枚,大如雷丸,子中有仁,白色,久則黃而油,不堪入藥。凡使,用子三斤,去殼研爛,瓷器盛之,封口入滾湯中,蓋鍋勿透氣,文武火熬至黑色如膏,名大風油,可和藥。

主大風,風癬,疥癩,楊梅諸瘡,攻毒殺蟲。

按:大風子,有殺蟲劫毒之功,止可外塗,不可內服,內服雖能燥痰,而血分受傷,得不償失矣。

白話文:

味道辛辣,性屬熱。生長在海南及外國一帶。外形像椰子但較圓,裡面有數十顆核,大小像雷丸。核裡面有白色的果仁,放久了會變黃並出油,就不適合入藥了。凡是要使用,要用三斤的果實,去除外殼研磨成泥狀,裝在陶瓷器皿中,封好口放入滾燙的水中,蓋上鍋蓋不要讓蒸氣跑出,用文火和武火熬煮到變成黑色像膏狀,就叫做大風油,可以用來調和藥物。

主要用來治療麻風病、風癬、疥瘡、癩病、梅毒等各種瘡瘍,有攻毒殺蟲的功效。

提醒:大風子有殺蟲和消除毒素的功效,只能外用塗抹,不能內服。內服雖然能乾燥痰液,但會傷害到血液,反而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