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立齋

《本草詳節》~ 卷之十—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 (3)

1. 鸕鷀肉

(附:頭骨、翠鳥)

味酸、咸,氣冷。

主大腹鼓脹,利水(注:原作「小」,改)道。

附:頭骨,主下魚骨鯁。翠鳥同。

2. 鵜鶘脂

味鹹,氣溫,滑。水鳥也,大如蒼鵝,灰色,喙長尺余,直而且廣,口中正赤,頷下有皮袋,容二升,沉水食魚,一名青莊。凡使,剝取其脂,熬化掠取,就以其嗉盛之,則不滲漏,他物則透走。

主塗癰腫,治風痹,透經絡,通耳聾。

按:鵜鶘油,性走,能引諸藥透入病所,拔毒通竅,故治諸病。

3. 鷓鴣肉

味甘,氣溫。微毒。同竹筍食,令人腹脹;自死者不可食。

主解野葛、菌子、生金毒,及蠱氣欲死。

按:鷓鴣,喜食烏頭半夏苗,中其毒者,甘草生薑解之。

4. 鸜鵒肉

味甘,氣平。

主炙食,療五痔,及吃噫下氣。

5. 練鵲

味甘,氣溫、平。

主風疾,浸酒日飲。

6. 啄木烏

味甘、酸,氣平。

主勞蟲,風癇。燒灰納孔中,治痔瘻,牙疳。

7. 慈鳥

味鹹、酸,氣平。北土極多,似烏鴉而小,群飛作鴉鴉聲,初生母哺六十日,長則反哺,不羶臭,可食。

主勞瘦,骨蒸,咳嗽。

8. 鴟頭

味鹹,氣平。凡使,取雄者,微炙用。

主頭風目眩,癲癇。

9. 鷺肉

味鹹、腥,氣平。

主炙食之,益脾補氣。

10. 烏鴉

味酸、澀,氣平。羶臭不可食,止可治病。

主瘦病咳嗽,骨蒸勞病,以瓦瓶泥固,燒存性為末,每飲服一錢。

11. 喜鵲

味甘,氣寒。

主石淋,消結熱,燒灰服。

12. 龍骨

(附:齒)

味甘,氣平。生晉地川穀,及太山水岸、土穴中死龍處。採無時。骨細文廣者是雌,骨粗文狹者是雄。五色具者上,白色、黃色者中,黑色者下,舐之著舌者良。入心、肝、包絡、腎經。得人參牛黃良,畏石膏。凡使,煅赤,為粉用。

主精滑遺泄,小便不禁,腸風下血,泄痢膿血,夜夢紛紜,鎮驚安神,止陰瘧,及恚怒氣伏在心下,不得喘息,鬼疰,精魅,女人胎漏崩漏,腸癰,內疽陰蝕,久不斂口生肌,小兒臍瘡,末傅之。

按:龍骨,能收斂浮越之正氣,固大腸而鎮驚,《經》曰,澀可去脫,此之謂矣。

附:齒,味澀,氣涼。得人參、牛黃良。主大人驚癇,諸痙癲疾,小兒五驚、十二癇。

13. 紫梢花

味甘,氣溫。系龍之遺瀝,值流槎則枯著木枝,如蒲槌狀,色微青黃。

主真元虛憊,陰痿,遺精,白濁如脂,小便不禁,囊下濕癢,女人陰寒冷帶。

14. 鯪鯉甲

味鹹,氣微寒。有毒。狀如鼉而小,背如鯉而闊,首如鼠而無牙,腹無鱗而有毛,長舌尖喙,尾與身等,常吐舌誘蟻食之。凡使,或炮,或燒,或酥炙、醋炙、童便炙,土炒、蛤粉炒,以尾甲力勝。

主山嵐瘴瘧,痰瘧,風濕冷痹,通經脈,下乳汁,婦人鬼魅悲泣,小兒驚邪,一切癰腫排膿,殺蟲。

按:鯪鯉甲,穴山而居,寓水而食,出陰入陽,能竄經絡,達於病所,用之引藥,不宜多服。

15. 蛤蚧

(注:原作蚧蛤,改)

味鹹,氣平。有小毒。首如蟾蜍,背綠色,上有黃斑點,如古錦紋,長尺許,尾短,其聲最大,多居木竅間,牝牡上下相呼,累日情洽乃交,兩相抱負,自墮於地,人往捕之,亦不知覺。凡使,其毒在眼,須去眼及甲上、尾上、腹上肉毛並頭足,勿傷尾,酥炙,蜜炙令黃色,熟搗,口含奔走不喘息者始真,宜丸散中用。

主虛勞久嗽不愈,肺間積虛熱,久而成瘡,嗽出膿血,闢傳屍鬼物,壯元陽,通月水,利水道,下石淋。

按:蛤蚧屬陰,能補水之上源,則肺腎皆得所養,故定喘止渴,功同人參;益氣養陰,助精扶羸,功同羊肉,近世治勞損皆用之,取其滋補也。

16. 白花蛇

味甘、咸,氣溫。有毒。湖、蜀、黔皆有,惟蘄擅名。龍頭虎口,黑質白花,脅有二十四方勝文,腹有念珠斑,口有四長牙,尾上有一拂指甲,雖乾枯而眼光不陷。凡使,去頭尾,各去三五寸,酒浸三日,火炙,去皮骨,取肉用。

主一切風證,中風喎斜,暴風瘙癢,大風,小兒急慢驚風,癮疹,白癜風。

按:白花蛇,能透骨搜風,內臟腑,外皮膚,無處不到。蓋蛇性善竄,能引藥至於有風疾處,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