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立齋

《本草詳節》~ 卷之一 (6)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6)

1. 附子(附:烏頭、烏頭附子尖)

味辛、甘,氣溫、大熱。可升可降,陽中之陽。有大毒。蜀之棉州人種蒔而生,須擇頂圓正、節角少、色花白、重一兩者。本心胞、三焦、命門藥。惡蜈蚣,畏防風黑豆綠豆甘草人參、烏韭、童便、犀角,忌豉汁;得蜀椒、食鹽,下達命門。凡使,去皮尖並臍,以童便浸軟切片,用生薑片分夾,外用麵包,灰火炮,聞姜香為度;如外黃內白、劣性尚存,再薄切炒,令表裡皆黃,仍童便浸少許時,取用。

又陶氏製法:去皮臍,薑汁、鹽水各半甌,入砂鍋緊煮七沸,次用甘草、黃連各半兩,加童便緩煮一時,埋地下一日夜,曝乾用。

主臟腑沉寒,三陰厥逆,除脾濕,補下焦陽虛,胃寒蛔動,督脈為病,脊強而厥,傷寒陰毒,寒疝,中寒中風,風寒咳逆,寒濕痿躄,腰脊膝痛,腳痛,霍亂轉筋,暴泄脫陽,脾泄,喉痹,寒瘧,瘴氣,嘔噦,翻噎,破癥瘕積聚,癰疽不斂,久漏冷瘡,慢驚,通月水。

按:附子,浮、中、沉無所不至,能引補氣藥行十二經,追復散失之元陽;引補血藥入血分,滋養不足之真陰;引發散藥開腠理,驅逐在表之風寒;引溫暖藥直達下焦,祛在裡之冷濕。

又須知熱因寒用之法,熱藥冷飲,下咽之後,冷體既消,熱性自發,而拒格之患免矣!又須知急用之法:傷寒直中三陰,或過服寒藥變陰,或雜病中寒,外雖顯有假熱之症,但脈沉細無力,急須用之,若遲疑日久,陰極陽竭,用亦無及矣。然附子有斬關奪命之能,性但走而不守,得乾薑則熱而守也;補藥多滯,少加附子引導,則不滯也,用者見確心靈,百發百中矣。

附:烏頭,即附子母。主助陽退陰,功同附子而稍緩。

附:烏頭附子尖,主為末,茶服半錢,吐風痰癲癇。

按:烏頭、附子用尖,取其銳氣,直達病所爾。

2. 天雄

味辛,氣溫。有大毒。比附子而形長,須取重兩半、有象眼者。遠志為使。凡使,同附子。

主大風,頭面風,寒濕痹,歷節疼痛,背脊傴僂,胸膈痰水,氣喘促急。餘同烏、附。

按:天雄、烏、附皆補下焦命門之藥,補下亦以益上,故頭面主之。若上焦陽虛,即屬心肺之分,當用參、耆矣。且烏、附、天雄之尖,皆向下生,其氣下行可知。

3. 肉蓯蓉

味甘、咸,氣微溫。生陝西。取肉厚而緊者佳。腎經血分藥,亦入心、腎、命門。凡使,酒浸,刮去浮甲及心中白膜,如竹絲草樣,不爾,令人上氣不散;或酒蒸、酥炙用。忌鐵器。須防嫩松梢鹽潤偽充。

主五勞七傷,除莖中寒熱痛,暖腰膝,祛膀胱邪氣,起陽事,女子絕陰不孕,崩中,帶下,陰痛。

按:肉蓯蓉性溫,為濁中之濁,補命門相火。丹溪云:屬□,而有水與火,能峻補精血,驟多用之,反滑大便。好古云:服以治腎必妨心。皆慮其力之猛也。

4. 巴戟天

味辛、甘,氣微溫。生蜀者良。須防山葎根假充。腎經血分藥。覆盆子為使,惡丹參。凡使,鹽水煮,去心用。

主補血海,起陰痿,止夢泄,小腹及陰中相引痛,頭面遊風,水脹,腳氣。

按:巴戟天,滋長元陽,為腎虛要藥。其兼散邪者,亦根本既固,水升火降,何邪之敢入,何邪之敢留耶?惟命門火旺者忌之。

5. 胡盧巴

味苦,氣大溫。純陽。生諸番,蓋其國蘆菔子也;嶺南亦種。入命門藥。凡使,水淘淨,酒浸一宿,日乾,蒸熟或炒用。

主腎虛冷,腹脅脹滿,面色青黑,同附子、硫黃用;膀胱氣上下走痛,同茴香桃仁用。

按:胡盧巴,氣溫,純陽,凡元陽不足,冷氣潛伏,不能歸元者,不可缺也。

6. 瑣陽

味□,氣溫。生陝西。瑣,數也。服之,陽數舉,故名。入腎經。凡使,酒潤,焙用。

主補陰氣,益精血,治腰膝痿弱;虛人大便燥結者,啖之可代蓯蓉。

7. 覆盆子

味甘、酸,氣平。生各處。牽藤而生,外如荔枝,大如櫻桃,軟紅而黯;若鮮紅者,則樹生之懸鉤也,功亦不同。入腎經。凡使,搗作薄餅,曬乾,以酒拌蒸用。

主益腎臟,縮小便。

按:覆盆子,強腎無燥熱之偏,固精無凝滯之患,補益與桑椹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