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詳節》~ 卷之一 (5)
卷之一 (5)
1. 石菖蒲
味辛、苦,氣溫。取生水石間,劍脊、瘦根,一寸九節者;若生池澤,肥大節疏,勿用。入心、脾經。秦艽、秦皮為使,惡麻黃,忌飴糖、羊肉,犯鐵器,令人吐逆。凡使,銅刀刮去黑硬節一重,以嫩桑條拌蒸,日乾用。其泥菖、夏菖,形黑味腥,不可用。
主開心孔,通九竅,咳逆上氣,心腹冷痛,霍亂轉筋,心積伏梁,風寒濕痹,出聲音,罯耳痛,祛鬼氣,婦人血海冷敗,安胎漏,殺諸蟲,療惡瘡、疥癬。
按:菖蒲辛芳,故九竅之疾可通;苦溫燥濕闢寒,故痹瘡之疾可治。然辛芳太甚,年壯心孔昏塞者用之得宜,若心勞神耗者少用。士瀛云:下痢禁口,雖是脾虛,亦熱氣閉隔心胸所致,俗用木香失之溫,山藥失之閉,惟參苓白朮散加石菖蒲,粳米飲調下,或用參、苓、石蓮肉,少入菖蒲服之,胃次一開,自然思食,亦取其通竅也。
白話文:
性味歸經
味辛、苦,性溫。
來源與鑑別
採集生長於水石之間的石菖蒲,其形狀應為劍脊狀,根部纖細,一寸九節者為佳。若生長於池澤,則根部肥大、節間疏鬆,不可使用。入心、脾經。
配伍禁忌
以秦艽、秦皮為使,忌與麻黃同用,忌食飴糖、羊肉,也不可接觸鐵器,否則容易引起嘔吐。
炮製方法
使用銅刀刮去黑色堅硬的節一層,以嫩桑條拌勻後蒸煮,曬乾備用。 形狀黑色、氣味腥臭的泥菖、夏菖不可使用。
功效主治
開心孔,通九竅,治咳逆上氣、心腹冷痛、霍亂轉筋、心積伏梁、風寒濕痹、出聲音、罯耳痛,驅除鬼氣,治療婦人血海冷敗、安胎漏,殺除諸蟲,治療惡瘡、疥癬。
藥理分析
菖蒲性辛芳,因此能通達九竅之疾;性苦溫燥濕闢寒,故能治療痺瘡之疾。但其辛芳之性過於強烈,年壯體強、心孔昏塞者可以用之,而心勞神耗者則需慎用。
臨床應用
士瀛先生指出:下痢禁食,雖然是脾虛所致,但也是熱氣閉塞心胸所致,俗用木香治療失之於溫,用山藥治療失之於閉,唯有參苓白朮散加石菖蒲,用粳米飲調服,或用參、苓、石蓮肉,少許加入石菖蒲服用,胃氣一開,自然會想吃東西,這就是取其通竅之效。
2. 續斷
味苦、辛,氣微溫。生川陝。莖方,葉似苧,對生,根狀如雞腳,節節斷,皮黃皺,折之有煙塵起者為真。入肝、腎經。地黃為使,惡雷丸。凡使,橫銼,去向里硬筋,酒浸一宿用。
主補五勞七傷,泄精,尿血,小便數,腰疼腳軟,關節緩急,癥結瘀血,腫毒,乳癰,瘰癧,金瘡,胎產,崩帶,跌撲損傷。
按:續斷,能行血又能止血,宣中有補。治血痢以平胃散五錢、續斷一錢二分,煎服,必效。
白話文:
藥物名稱
續斷
性味歸經
味苦辛,性微溫。
產地
生於陝西、四川等地。
形態特徵
莖方形,葉片類似苧麻,對生,根部像雞腳,節節分明,表皮黃色且有皺紋,折斷後有煙塵飛揚者為真品。入肝經、腎經。
配伍禁忌
地黃為其輔藥,忌與雷丸同用。
用法用量
使用時,需將續斷橫向切片,去除內部堅硬的筋絡,並用酒浸泡一夜後使用。
主治功效
補益五勞七傷,治療遺精、尿血、頻尿、腰痛腿軟、關節酸痛、癥瘕瘀血、腫毒、乳癰、瘰癧、外傷出血、產後出血、崩漏帶下、跌打損傷等症。
附註
續斷具有行血止血、補虛宣通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血痢。例如,用平胃散五錢、續斷一錢二分煎服,可有效治療血痢。
3. 蒺藜(白蒺藜、刺蒺藜)
有二種:一種同州沙苑白蒺藜,形如羊腎,圓而細,色如綠豆,嚼之作豆腥氣,味甘,氣溫;一種秦州刺蒺藜,布地而生,結芒刺,味苦、辛,氣微溫。入肝、腎經。烏頭為使。凡使,炒去刺,酒蒸用。
主惡血,癥結積聚,喉痹,身體風癢,頭痛,目赤生翳,癰腫,催生,墮胎,髮乳,帶下,刺所治也。咳逆傷肺,肺痿,水臟冷,遺瀝,泄精,溺血,白所治也。
按:刺蒺藜,感地中陽氣所生,入肝而主血主風,故治惡血諸疾。白蒺藜,感馬精所生,入腎益精,故治咳逆諸症,亦各從其類也。
白話文:
蒺藜的兩種:白蒺藜和刺蒺藜
蒺藜有兩種:
一、白蒺藜: 又名同州沙苑,形狀像羊腎,圓而細,顏色像綠豆,嚼起來有豆腥味,味道甘甜,性溫。
二、刺蒺藜: 又名秦州刺蒺藜,生長在地面上,長有尖刺,味道苦辛,性微溫。
蒺藜入肝、腎經,烏頭為其使藥。使用時需將刺炒去,再用酒蒸後使用。
主治:
刺蒺藜: 主治惡血、癥結積聚、喉痹、身體風癢、頭痛、目赤生翳、癰腫,並可催生、墮胎、髮乳、治療帶下,以及刺傷所造成的疾病。
白蒺藜: 主治咳嗽、逆氣傷肺、肺痿、水臟寒冷、遺瀝、泄精、溺血、白帶等疾病。
按語: 刺蒺藜是由地中陽氣所生,入肝經,能主血主風,因此可治療惡血等疾病。白蒺藜是由馬精所生,入腎經,能益精,因此可治療咳嗽等疾病。兩種蒺藜各有其用途,應根據其特性使用。
4. 石斛
味甘,氣平。陰中之陽,降也。生各處。取石上生者,折之有肉,中實;或以物盛掛屋下,頻澆以水,經年不死。若櫟木上生者,折之如麥稈,中虛,不可用也。脾、胃、心、腎、命門藥。惡巴豆、凝水石,畏殭蠶、雷丸。凡使,去根、頭,酒浸,蒸,焙乾用。
主補內絕不足,平胃氣,暖水臟,除腳膝疼,骨中久冷,逐皮膚風痹,癰疽排膿。入姜,水煎代茶,甚清肺補脾。
按:石斛,助腎不傷於熱,平胃不傷於燥,中和之品也。
白話文:
藥性
味道甘甜,性平。屬陰中之陽,具有下降的特性。生長於各處。
選取
應選擇生長於石頭上的石斛,折斷後有肉質,內部飽滿。也可以將石斛用器皿盛裝,懸掛於屋檐下,經常澆水,一年四季都不會枯死。若生長於櫟木上的石斛,折斷後如麥稈般空心,則不可使用。
主治
屬於脾、胃、心、腎、命門的藥材。
忌諱
忌與巴豆、凝水石同用,畏懼殭蠶、雷丸。
炮製
使用時需去除根部和頭部,用酒浸泡後,蒸熟,再焙乾備用。
功效
主要功效是補益內虛不足,調和胃氣,溫暖水臟,治療腳膝疼痛、骨頭久寒、驅除皮膚風痺、癰疽排膿等病症。與薑一起水煎代茶飲用,更能清肺補脾。
註解
石斛有助於滋補腎臟,但不會造成燥熱;能平胃和中,但不會引起乾燥,是一種中和之品。
5. 牛膝
味苦、酸,氣平。生懷慶。莖方有節,葉對生,似莧,葉長而尖,大者為雄,青細者為雌,以雄為勝,各處之(注:處下原為「上」字,義不可解,改)牛膝不堪用。助十二經脈。惡龜甲,畏白前,忌牛肉。凡使,去頭蘆,酒浸;下行,生用。
主病見論。
按:牛膝,能引諸藥下行,筋骨痛風在下者加用之;上焦藥中勿用。大抵得酒則能補肝腎,生用則能去惡血。其治腰膝骨痛、足痿、陰消失溺、久瘧、傷中少氣諸病,是取其補肝腎也;其治癥瘕、心腹諸痛、癰腫惡瘡、金瘡折傷、喉齒、淋痛、尿血、經候胎產諸病,是取其去惡血也。
白話文:
牛膝味苦酸,性平,產於懷慶。莖方有節,葉對生,形狀像莧菜,葉片長而尖,大的為雄株,青細的為雌株,以雄株為佳。各地生長的牛膝都可用,但牛膝的根部不可使用。牛膝可以幫助十二經脈。它忌諱龜甲,畏白前,忌牛肉。使用時,要除去頭部和蘆頭,用酒浸泡;如果要使其下行,則生用。
牛膝可以治療各種疾病。它可以引導藥物下行,因此對於筋骨痛風在下者,可以用它來治療;但它不適合用在上焦藥中。酒浸牛膝可以補肝腎,生用牛膝可以去惡血。它可以治療腰膝骨痛、足痿、陰消失溺、久瘧、傷中少氣等病症,這是因為它可以補肝腎;它還可以治療癥瘕、心腹諸痛、癰腫惡瘡、金瘡折傷、喉齒、淋痛、尿血、經候胎產等病症,這是因為它可以去惡血。
6. 香附子
味苦、甘,氣微寒。氣厚於味,陽中陰也。交州者,大如棗;近道者,根如箸頭大;葉似三稜,根若附子,多毛,氣香。入肝、三焦經,能兼行十二經氣分。得烏藥良。凡使,用稈火燒去毛,入石臼搗淨,忌鐵器。氣病,略炒;血病,酒煮;痰病,薑汁煮;下虛,鹽水煮;血虛有火,童便煮;積聚,醋浸炒;生則上行胸膈、外達皮膚;熟則下走肝腎,外徹腰足。
主利三焦,解六郁,消痰食,散風寒,行血氣,止諸痛,霍亂吐瀉,腳氣,腎氣,膀胱冷氣,癰疽瘡瘍,崩漏,帶下,月候不調,胎前產後,多怒多憂百病。
按:香附治膀胱、兩脅氣妨,心忪少氣,是能益氣,乃血中之氣藥也;治崩漏,是能益氣而止血也;逐瘀血,是推陳也。正如巴豆治大便不通,而又止泄瀉同意。得參、術,則補氣;得歸、地,則補血;得木香,則流滯和中;得檀香,則理氣醒脾;得沉香,則升降諸氣;得川芎、蒼朮,則總解諸郁;得梔子、黃芩,則能降火熱;得茯神,則交濟心腎;得茴香、破故紙,則引氣歸元;得厚朴、半夏,則決壅消脹;得紫蘇、蔥白,則解散外邪;得三稜、莪荗,則消磨積塊;得艾葉,則治血氣、暖子宮,誠氣病之總司,女科之主帥也。俗云耗氣,其說大非,若月事先期者,法當涼血,又不可誤犯。
白話文:
香附的味道苦甘,性微寒,氣厚於味,屬陽中之陰。產於交州者,個頭如棗;產於靠近中原者,根部如筷子頭般大;葉子像三稜,根部像附子,長滿了毛,氣味芳香。香附入肝經、三焦經,能兼行十二經氣分。與烏藥搭配效果更佳。使用時,需用稈火燒去毛,放入石臼搗碎,忌用鐵器。治療氣病,可略炒;治療血病,可酒煮;治療痰病,可薑汁煮;治療脾胃虛弱,可鹽水煮;治療血虛有熱,可用童便煮;治療積聚,可用醋浸炒。生用則上行胸膈,外達皮膚;熟用則下走肝腎,外徹腰足。
主治:利三焦,解六郁,消痰食,散風寒,行血氣,止諸痛,霍亂吐瀉,腳氣,腎氣,膀胱冷氣,癰疽瘡瘍,崩漏,帶下,月經不調,胎前產後,多怒多憂百病。
香附能治療膀胱、兩脅氣痛,心悸氣短,這是因為它能益氣,是血中之氣藥;治療崩漏,是因它能益氣止血;治療瘀血,是因它能推陳出新。正如巴豆能治療大便不通,又能止瀉,道理相同。與人參、黃芪搭配,則能補氣;與當歸、生地搭配,則能補血;與木香搭配,則能和中理氣;與檀香搭配,則能理氣醒脾;與沉香搭配,則能升降諸氣;與川芎、蒼朮搭配,則能總解諸郁;與梔子、黃芩搭配,則能降火熱;與茯苓搭配,則能交濟心腎;與茴香、破故紙搭配,則能引氣歸元;與厚朴、半夏搭配,則能消脹止痛;與紫蘇、蔥白搭配,則能解散外邪;與三稜、莪荗搭配,則能消磨積塊;與艾葉搭配,則能治血氣、暖子宮,可謂氣病之總司,女科之主帥。民間說香附耗氣,說法並不正確,若月經先期者,應當涼血,不可誤用香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