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立齋

《本草詳節》~ 卷之五 (8)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 (8)

1. 椿樗根

(附:葉)

味苦,氣溫。生各處。椿木實,皮色赤而香;樗木疏,皮色白而臭。入心、肝、脾經。凡使,用東行根刮外皮,蜜炙用。

主赤白濁,赤白帶,濕氣下痢,精滑,夢遺,縮小便,燥下濕,去肺胃陳積之痰,去口鼻疳蟲。得地榆,止疳痢腸風,產後血不止。

附:葉,味苦,氣溫。主洗瘡疥,風疽。

按:椿皮,入氣分,性澀;樗皮,入血分,性利。其主治之功雖同,而澀利之效則異也。所主諸病,皆取其苦能燥濕,寒能除熱,澀能收斂而已。

白話文:

椿樹根(附帶說明:葉子)

味道苦,性溫。生長在各地。椿樹的果實,樹皮是紅色且有香氣;樗樹的樹幹較疏鬆,樹皮是白色且有臭味。藥性歸於心、肝、脾經。凡是使用,要用向東生長的根,刮去外皮,用蜂蜜炙烤後使用。

主要治療赤白帶下、白帶、濕氣引起的下痢、遺精滑精、夢遺、小便頻縮、乾燥的下部濕氣、去除肺胃中積存的痰、去除口鼻中的疳蟲。配合地榆使用,可以止住疳痢、腸風瀉血,以及產後出血不止。

附帶說明:葉子,味道苦,性溫。主要用於清洗瘡疥、風疽等皮膚疾病。

總結:椿樹皮,藥性走氣分,性質收澀;樗樹皮,藥性走血分,性質疏利。雖然它們主要治療的功效相同,但是收澀和疏利的效果卻不同。它們主要治療的疾病,都是取其苦味能乾燥濕氣,寒性可以去除熱邪,以及澀性可以收斂的功效而已。

2. 郁李仁

味酸,氣平。陰中之陽。生秦、豫。葉花及樹,並似大李,惟子小若櫻桃,甘酸而香,有少澀味。脾經氣分藥。

主四肢浮腫,腸中結氣,關格不通,膀胱急痛,潤腸,破血,利水下氣,消食寬中。

按:郁李仁,甘苦而潤,其性降,故能下氣利水。昔有乳婦,因悸而病,既愈,目張不瞑,錢乙曰:目系內連肝膽,恐則氣結,膽橫不下,煮郁李酒,飲醉即愈。蓋郁李去結,隨酒入膽,結去膽下,則自能瞑矣。虛人勿多用。

白話文:

味道酸,性情平和,屬於陰性中的陽性藥材。產於秦地(今陝西一帶)和豫地(今河南一帶)。它的葉子、花和樹都像大李樹,只是果實小得像櫻桃,味道甘酸且香,帶有些微澀味。是作用於脾經氣分的藥物。

主要治療四肢浮腫、腸道氣結、關格阻塞不通、膀胱急痛等症狀,能潤滑腸道、破除瘀血、利尿、下降氣機、幫助消化、寬暢胸腹。

總的來說,郁李仁味甘苦而潤澤,藥性偏於下降,所以能下降氣機、利尿。以前有位產婦,因為驚嚇而生病,病好後卻眼睛睜著無法閉合。錢乙認為:眼睛的脈絡內連肝膽,驚恐會導致氣結,膽氣橫逆而無法下降。於是煮了郁李酒給她喝,喝醉後病就好了。這是因為郁李仁能消除氣結,隨著酒力進入膽經,氣結解除,膽氣下降,自然就能閉上眼睛了。體虛的人不宜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