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立齋

《本草詳節》~ 卷之五 (7)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 (7)

1. 枳實

味苦、辛,氣寒。生各處,商州者佳。木如橘而小,葉如橙多刺,初秋採者為實,秋末採者為殼,陳久尤良。有種臭橘,則不堪用。入脾、胃經。

主胸脅痰癖,胃中濕熱,逐停水,除腹脹,心下急,痞痛,消食,散敗血,解傷寒結胸,止痢。

按:枳實瀉痰,有沖牆倒壁之力,其勇悍可知。脾胃氣滯,則不能運化精微,而宿食、痰水與脾血成瘀,脹滿之病作矣,得其破散沖走之功,邪亦安所容哉?若中氣虛弱,勞倦傷脾,發為痞滿,當用補中益氣,此又法之所當忌也。觀仲景下傷寒腹脹實結者,有承氣湯;胸中痞痛者,有陷胸湯;潔古治心下痞滿者,有枳實丸,意可見矣。海藏云佐以參、朮、乾薑益氣,佐以牽牛、硝、黃破氣,其善用枳實者乎?

白話文:

味道苦、辛辣,性寒。各地都有生長,以商州出產的品質最好。樹木像橘子樹但比較小,葉子像橙子但多刺。初秋採收的稱為「實」,秋末採收的稱為「殼」,存放越久效果越好。有一種臭橘,則不能使用。歸屬於脾經、胃經。

主要治療胸脅痰積,胃中濕熱,排除停滯的水液,消除腹部脹滿,心下急迫、痞塞疼痛,幫助消化,散除瘀血,解除傷寒引起的結胸,止痢疾。

枳實瀉痰的力量,有如衝垮牆壁般強勁,它的猛烈可見一斑。脾胃的氣機阻滯,就無法運化食物精華,而宿食、痰液和脾血就會瘀積,形成脹滿的疾病。它具有破散、沖走這些瘀積的力量,邪氣又怎麼能容留呢?如果中氣虛弱,因為勞累而損傷脾臟,導致痞塞脹滿,應該用補中益氣的方法治療,這也是使用枳實時應該避免的情況。觀察仲景治療傷寒腹部脹滿、堅硬的,使用承氣湯;治療胸中痞塞疼痛的,使用陷胸湯;潔古治療心下痞塞脹滿的,使用枳實丸,就可以明白他的用意了。海藏說,配合人參、白朮、乾薑可以補氣,配合牽牛、硝石、黃可以破氣,他可說是善用枳實的人吧!

2. 枳殼

味苦、酸,氣微寒。餘同實。

主去胃中水濕,泄肺氣,水腫,胸膈痰滯,背膊悶倦,腹脅滿痛,嘔逆,咳嗽,反胃,霍亂,痢疾,裡急後重,大腸風秘,遍身風疹,瘦胎快產。

按:枳殼主高,高者主氣;枳實主下,下者主血,故殼主胸膈皮毛之病,實主心腹脾胃之病。《活人》治痞,先用桔梗枳殼湯,非用此治心下痞也,果知誤下,氣將陷而成痞,故先用此,使不致於痞耳。若已成痞,不惟不能消痞,反損胸中之氣,先之一字,誠有謂也。古瘦胎散用之,亦為奉養過盛者言耳,若形肥氣虛,未必儘可通用。

白話文:

味道苦、酸,藥性稍微偏寒。其他方面和枳實相同。

主要功效是去除胃中的水濕,疏洩肺氣,可用於治療水腫、胸膈痰多阻塞、背部肩膊感到悶倦、腹部和脅肋脹滿疼痛、噁心嘔吐、咳嗽、反胃、霍亂、痢疾、裡急後重(想排便卻排不出來的感覺)、大腸因風邪引起的便秘、全身性的風疹,以及幫助消瘦的孕婦快速生產。

說明:枳殼的藥性主向上走,向上走主要作用於氣;枳實的藥性主向下走,向下走主要作用於血。所以枳殼主要治療胸膈和皮膚毛髮的疾病,枳實主要治療心腹脾胃的疾病。《活人書》中治療痞病,首先使用桔梗枳殼湯,並不是用它來治療心下痞(心窩處的痞悶感),而是因為如果誤用攻下藥,氣就會下陷而形成痞病,所以先用桔梗枳殼湯,使氣不至於下陷成痞。如果已經形成痞病,使用枳殼不但不能消痞,反而會損傷胸中的氣,這裡的「先」字,確實有其道理。古代的瘦胎散使用枳殼,也是針對那些營養過剩的孕婦而言,如果孕婦體型肥胖卻氣虛,未必可以隨意使用。

3. 桑根白皮

(附:桑、枝、葉)

味甘,氣寒。可升可降,陽中陰也。生各處。東行者勝,出土上者殺人。入肺經。續斷、桂心、麻子為使。凡使,銅刀刮去青黃薄皮,取里白皮,切,焙用。力全在涎,勿去之。

主肺氣喘滿,肺中水氣,唾血,熱渴,肺熱咳嗽,去腹脹,利水道及虛勞客熱,去寸白,縫金瘡,小几天吊,驚癇客忤。

按:桑根白皮,性不純良,不宜多用。然長於利小水,肺中有水氣,及肺火有餘者宜之,乃實則瀉其子也。今人不論虛實,一概用之,非矣!至虛勞而有客熱,亦是肺火有餘,若虛勞而有寒,尚敢用乎?觀瀉白散用桑白皮、地骨皮各一兩,瀉肺中邪火,從小便去,甘草五錢,瀉火而緩中,粳米百粒,清肺而養血,可為瀉肺諸方之準繩矣。

附:椹,味甘、微酸,氣寒。主單食,止消渴,利五臟,關節痛;搗汁解酒毒,利水氣,消腫。

附:枝,味苦,氣平。主遍體風癢乾燥,水氣,腳氣,風氣,癰疽後渴,煎藥用之,取利關節,除風寒濕諸痹。

附:葉,味苦、甘,氣寒。手足陽明藥。主勞熱咳嗽,明目,除腳氣,水腫,利大小腸,出汗,解蜈蚣咬毒,煎飲代茶止渴。霜後葉:煮湯,淋手足,去風痹。

白話文:

桑樹根的白皮

味道甘甜,屬性寒涼。具有上升和下降的特性,屬於陰性中帶有陽性的藥材。生長在各個地方。向東生長的根效果較好,從土裡挖出來後表面呈現青黃色的會產生毒性。歸屬於肺經。需要搭配續斷、桂心、麻子一起使用。使用時,要用銅刀刮去青黃色的外皮,取出裡面的白色皮,切好後烘烤使用。藥效主要在它的黏液中,不要去除。

主要治療肺氣喘滿、肺部有水氣、咳血、因熱引起的口渴、肺熱咳嗽,可以消除腹脹、利尿,以及虛勞引起的發熱、去除寸白蟲、縫合金瘡、治療小兒吊頸、驚風癲癇等疾病。

注意:桑根的白皮,藥性不純良,不宜大量使用。但它擅長利尿,適合肺部有水氣,以及肺火旺盛的人使用,這是一種實證就應瀉下的治法。現在的人不論虛實,一概使用,是錯誤的!如果是虛勞而有發熱,也是肺火旺盛的表現,如果虛勞有寒氣,怎麼還敢使用呢?觀察瀉白散的配方,使用桑白皮、地骨皮各一兩,瀉肺中的邪火,使之從小便排出,再用甘草五錢,緩和瀉火的藥性,用粳米一百粒,清肺又養血,可以作為治療肺病的方劑標準。

桑葚:味道甘甜、微酸,屬性寒涼。單獨食用可以止渴,有利於五臟功能,治療關節疼痛;搗汁可以解酒毒,利水消腫。

桑枝:味道苦澀,屬性平和。主要治療全身皮膚搔癢乾燥、水腫、腳氣、風氣、癰疽後口渴,煎藥使用可以疏通關節,祛除風寒濕等引起的痺症。

桑葉:味道苦、甘,屬性寒涼。屬於手足陽明經的藥物。主要治療勞累發熱引起的咳嗽,可以明目,去除腳氣、水腫,有利大小腸,促進發汗,解蜈蚣咬傷的毒性,煎水當茶喝可以止渴。霜降後的桑葉,煮水後浸泡手足,可以治療風濕痺症。

4. 桑寄生

(附:桃寄生、柳寄生)

味苦,氣平。生近海州邑,其地暖而不蠶,桑無採捋之苦,生氣濃厚,自然生出,斷莖視之,色深黃者為真。凡使,銅刀細銼,勿見火。

主腰痛,遍身骨節痛,安胎,下乳,崩中,產後余疾。

附:桃寄生:味苦、辛。主小兒中蠱毒,腹內堅痛,面目青黃,淋露骨立,取二兩為末,如茶葉點服,日四五次。

附:柳寄生,味苦,氣平。主膈氣刺痛,搗汁服一杯。

白話文:

桑寄生,味道苦,性平和。生長在靠近海邊的州邑,那裡天氣溫暖不適合養蠶,桑樹沒有被採摘的辛苦,生長氣息濃郁,自然生長出來。折斷它的莖來看,顏色深黃的才是真的。凡是要使用,用銅刀細細地挫成小塊,不要讓它接觸到火。

主要治療腰痛、全身關節疼痛、安胎、催乳、止血(崩漏)、產後其他疾病。

附:桃寄生,味道苦、辛。主要治療小兒中了蠱毒,肚子裡堅硬疼痛,臉色青黃,瘦弱到露出骨頭,取二兩磨成粉,像喝茶一樣服用,一天四五次。

附:柳寄生,味道苦,性平和。主要治療胸膈氣滯刺痛,搗爛取汁服用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