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立齋

《本草詳節》~ 卷之四 (10)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10)

1. 玉簪根

味甘、辛,氣寒。

主同鳳仙。

白話文:

味道甘甜、辛辣,藥性寒涼。

主要功效和鳳仙花相同。

2. 鳳仙子

(附:花、根、葉)

味微苦,氣溫。有小毒。

主噎膈,產難,積塊,下骨鯁。

按:鳳仙子,其性急速,故能透骨軟堅;烹魚肉者,投數粒即爛;同玉簪根,著齒即落。

附:花,味甘、滑,氣溫。無毒。主蛇傷,腰脅引痛不可忍。

附:根、葉,味苦、甘、辛。有小毒。主下骨鯁,誤吞銅鐵,杖捶腫痛。

白話文:

鳳仙子的味道稍微苦澀,性質溫和。帶有少量毒性。

主要用於治療食道阻塞、難產、身體內的腫塊、以及魚骨頭等卡在喉嚨的狀況。

說明:鳳仙子的藥性作用迅速,所以能夠穿透骨骼並軟化堅硬的物質;煮魚肉時,放入幾顆鳳仙子就能使魚肉軟爛;和玉簪花的根一起使用,塗在牙齒上,牙齒就會脫落。

花:味道甘甜、滑潤,性質溫和。沒有毒性。主要用於治療蛇咬傷,以及腰部和脅肋部位的劇烈疼痛。

根和葉:味道苦澀、甘甜且帶有辛辣味。帶有少量毒性。主要用於治療魚骨頭等卡住喉嚨、誤吞金屬、以及被棍棒捶打後的腫痛。

3. 雞冠花

味甘,氣涼。苗、子同。

主痔漏下血,赤白下痢,赤白帶下。分赤白用。

白話文:

味道甘甜,性質偏涼。花苗和種子功效相同。

主要治療痔瘡、漏瘡出血、下痢、赤白痢疾、以及赤白帶下。可根據症狀的赤、白不同來區分使用。

4. 甘焦根

味甘,氣大寒。用有子者,秋後採。

主敷背癰熱毒,產後血脹悶,天行熱狂,消渴,俱絞汁服之;又治頭風,遊丹。

白話文:

味道甘甜,藥性非常寒涼。使用有果實的,在秋季之後採收。

主要用於外敷背部癰瘡的熱毒,產後因血滯引起的腹脹胸悶,流行性熱病引起的胡言亂語,以及消渴症,這些情況都用它的汁液服用;另外,還能治療頭風(頭痛),以及遊走性丹毒。

5. 地膚子

味苦,氣寒。生平澤。莖有赤有黃,葉如荊芥,花黃白,子青白色,老時可作帚。

主膀胱熱,利小便,去皮膚中熱氣,起陰痿,治丹毒,疝瘕,惡瘡。

按:地膚子、甘草,虛而多熱者,加用。苗葉能益陰氣,通小腸,陰益則陽化,故治淋甚效。亦東垣治小便不通,用黃柏、知母滋腎之意。

白話文:

地膚子味道苦,性質寒涼。生長在平坦的沼澤地。它的莖有紅色和黃色兩種,葉子像荊芥,花是黃白色的,果實是青白色,老的時候可以拿來做掃把。

主要治療膀胱有熱,可以幫助小便順暢,去除皮膚中的熱氣,可以治療陰莖痿軟,以及丹毒、疝氣、腫塊、惡性瘡瘍等疾病。

說明:地膚子和甘草這兩味藥,適合體虛且容易發熱的人加用。它的嫩芽和葉子可以滋養陰氣、疏通小腸,當陰氣充足時陽氣就會自然產生,所以治療淋病非常有效。這也和李東垣用黃柏、知母來滋養腎陰,治療小便不通的道理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