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詳節》~ 卷之八 (1)
卷之八 (1)
1. 陳皮
(附:肉、核、葉)
味苦、辛,氣溫。生江南,惟廣州者勝。此橘皮也,今人多以柑袖皮充之。夫橘實小,皮紋細,色紅而薄,內多筋脈,瓣味酢,皮味苦辛;柑皮紋粗,色黃而厚,內多白膜,瓣味甘,皮味甘多辛少;柚大小如橙,皮最厚而黃,瓣味酢,皮味甘而不甚辛,以此別之可耳。且橘皮性溫,柑、柚皮性冷,柑皮猶可,柚皮則懸絕矣。
橘未黃,其氣猛烈,採為青皮;近冬赤熟,氣味稍緩,採名橘紅,俱陳久者佳。入脾、肺氣分。凡使,芳香之品,不見火,則力全也。
主下氣,消食,化痰,破結,止嘔、咳,反胃,嘈雜,時吐清水,痎瘧,霍亂,止泄,並氣痢,除膀胱留熱停水,五淋,利小便,大腸秘塞,去寸白蟲。
按:橘皮,苦能泄、能燥,辛能散,溫能和,其治百病,總取其理氣燥濕之功。同補瀉升降藥,各臻其效。留白,和中理胃;去白,消痰(注:原作「淡」顯誤,改)下氣。中脘胸膈之邪,同蒼朮、厚朴用;表邪,同生薑、蔥白、羌防之類用;大腸氣秘,同杏仁用;大腸血秘,同桃仁用;脾中冷積,合甘草、鹽花用。
若中氣虛,氣不歸元者,忌與耗氣藥同用;陰虛有火嘔吐,不宜與溫熱香燥藥同用;陰虛咳嗽,不宜與半夏、南星等同用;瘧疾寒甚者,亦勿施。
附:肉,主止渴。多食,令人氣逆生痰。
附:核,味苦,氣平。入肝經。主腰痛,疝痛。
附:葉,味苦,氣平。入肝經氣分。主胸膈逆氣,肺癰、脅癰、乳癰。
白話文:
橘皮的藥性與應用
味苦、辛,性溫。生長在江南地區,以廣州產的品質最佳。現在市面上常以柑橘皮充當橘皮,需仔細辨別。
辨別橘皮、柑皮、柚皮:
- **橘皮:**果實小,皮紋細,顏色紅而薄,內有許多筋脈,果肉味道酸,皮味苦辛。
- **柑皮:**紋理粗糙,顏色黃而厚,內有許多白色膜,果肉味道甜,皮味甘甜,辛味較少。
- **柚皮:**大小如橙子,皮最厚,顏色黃,果肉味道酸,皮味甘甜,辛味不重。
橘皮的種類:
- **青皮:**橘子未成熟時採收,氣味猛烈。
- **橘紅:**橘子近冬成熟時採收,氣味較緩和。
陳舊的橘皮品質較佳。
**橘皮入脾、肺經氣分。**使用時,需注意保持其芳香氣味,避免火烤,才能發揮最佳療效。
主治:
- 下氣消食:化痰,破結,止嘔咳、反胃、嘈雜、時吐清水、痎瘧、霍亂、止泄、並氣痢
- 除膀胱留熱停水,五淋,利小便,大腸秘塞
- 去寸白蟲
藥性分析:
橘皮苦能泄、能燥,辛能散,溫能和,治療各種疾病都取其理氣燥濕的功效。
搭配其他藥物使用:
- 留白:和中理胃
- 去白:消痰下氣
- 中脘胸膈之邪:與蒼朮、厚朴同用
- 表邪:與生薑、蔥白、羌防等同用
- 大腸氣秘:與杏仁同用
- 大腸血秘:與桃仁同用
- 脾中冷積:與甘草、鹽花同用
禁忌:
- 中氣虛,氣不歸元者,忌與耗氣藥同用。
- 陰虛有火嘔吐,不宜與溫熱香燥藥同用。
- 陰虛咳嗽,不宜與半夏、南星等同用。
- 瘧疾寒甚者,亦勿施。
附:
- **橘肉:**主止渴,但多食會令人氣逆生痰。
- **橘核:**味苦,性平,入肝經。主治腰痛、疝痛。
- **橘葉:**味苦,性平,入肝經氣分。主治胸膈逆氣,肺癰、脅癰、乳癰。
總結:
橘皮是一種藥用價值很高的中藥材,具有理氣燥濕、化痰止咳、消食開胃等功效。在使用時,需根據患者的體質和病情,選擇適當的搭配和禁忌。
2. 青皮
見陳皮條。入肝、膽經。凡使,以湯浸去瓤,切片,醋拌瓦炒用。
主胸膈氣逆,左脅積氣,小腹疝痛,溫瘧,乳腫。
按:橘皮治高,故入脾肺;青皮治低,故入肝膽。益肝膽屬木,宜舒不宜郁,青皮色青氣烈,味苦而辛,制之以醋,二經之氣自疏通而不滯矣。若二經虛者,或先補後用,或與補藥同用,又不可執一也。血鬱則炒黑用之,小兒有積,更不可少。但最能發汗,有汗者忌用。
白話文:
詳細內容請參閱陳皮條目。陳皮入肝、膽經。使用時,需將陳皮以湯浸泡後去除內瓤,切片,用醋拌勻後以瓦片炒製。
主治胸膈氣逆、左脅積氣、小腹疝痛、溫瘧、乳腫。
橘皮性溫燥,故入脾肺經;青皮性寒涼,故入肝膽經。肝膽屬木,宜疏通不宜鬱結。青皮色青氣烈,味苦而辛,以醋制之,可使肝膽經氣疏通而不滯。若肝膽虛弱者,可先補後用青皮,或與補藥同用,不可一味只用青皮。若血瘀者,可將青皮炒黑後使用。小兒積食,更不可缺少青皮。但青皮最能發汗,有汗者忌用。
3. 烏梅
(附:白梅霜)
味酸、澀,氣溫、平。脾、肺經血分藥。忌豬肉。凡使,去核,微炒。造法:取青梅籃盛,突上薰黑,若以稻灰淋汁,濕潤蒸過,則肥澤不蠹。
主生津,下氣,除煩滿,止嗽,消痰,吐逆,霍亂,瘴瘧,冷熱痢,蛔厥,酒毒,好唾,及諸虛勞骨蒸,肢體麻痹,燒灰傅一切惡瘡胬(注:原作努,顯誤,改)肉,解魚毒、硫毒。
附:白梅霜。造法:取青梅以鹽漬之,日曬夜漬,十日而霜上矣。味酸、咸。主同烏梅。
按:烏梅、白梅所主,皆取其酸收之義,惟仲景治蛔厥,取蟲得酸即止之義,稍有不同。食之津生者,人舌下有四竅,兩竅通膽液,肝為乙木,膽為甲木,所謂曲直作酸,類相感也。不然,他物酸者,何以不生津耶?
白話文:
性味
味酸、澀,性溫平。
歸經
歸脾經、肺經血分。
忌諱
忌與豬肉同食。
炮製
去核,微炒。
製法
取青梅裝入籃子中,用煙熏黑,或用稻草灰淋汁,濕潤後蒸過,則果肉肥潤,不易蟲蛀。
主治
生津止渴,降氣消痰,除煩滿,止咳,消痰,治療嘔吐、霍亂、瘴瘧、寒熱痢疾、蛔厥、酒毒、唾液過多,以及各種虛勞骨蒸、肢體麻痹等症。將白梅燒成灰,可外敷各種惡瘡、潰瘍,解魚毒、硫磺毒。
製法
取青梅用鹽醃漬,白天曬太陽,晚上泡鹽水,十天後就會結霜。
性味
味酸、鹹。
主治
與烏梅相同。
按語
烏梅、白梅的功效,皆取其酸味收斂的特性。但仲景用烏梅治療蛔厥,則是利用蟲子遇到酸味就會停止活動的特性,略有不同。人吃梅子會生津,是因為舌下有四個孔,其中兩個孔連通膽汁,肝屬木,膽也屬木,所謂曲直相生,產生酸味,是相互感應的結果。否則,其他酸性食物為何不能生津呢?
註釋
- 本文中的「[ ]」內為藥名,可點擊鏈接查看相關資訊。
- 「胬肉」原作「努肉」,顯然是筆誤,故改為「胬肉」,意為潰爛的肉。
- 本文中的「曲直相生」是指五行中,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形成一個循環,而木屬曲,金屬直,二者相生,故稱「曲直相生」。
4. 杏核仁
味微甘、苦,氣溫、平。有小毒。氣薄味厚,沉而降,陰也。取家園者,山谷不堪用。入肺經。惡黃芩、黃耆、葛根。凡使,水浸,去皮尖用;若風寒肺病,亦有連皮尖用者,取其發散也。雙仁者殺人,可以毒犬。
主咳逆上氣,大腸氣秘,喉痹,喑啞,痰結煩悶,時行頭痛,解肌發汗,頭面耳諸風,殺諸瘡蟲,解狗毒、錫毒,消麵粉積。
按:杏仁下喘,治氣也;桃仁療狂,治血也,俱治大便秘,當分氣血。脈浮者屬氣,用杏仁、陳皮;脈沉者屬血,用桃仁、陳皮。大腸與肺為表裡,賁門主往來,魄門主收閉,為氣之通道,故並用陳皮佐之。古治傷寒氣上喘逆,並用杏仁,為其利氣、瀉肺、解肌也。陰虛咳嗽者,忌之。
白話文:
杏仁的中醫特性與應用
杏仁的味道微甘苦,性溫平,帶有微毒。它的藥性氣薄味厚,沉重而向下趨,屬陰。適合生長在山地、田園,不適合在山谷使用。主要入肺經。忌與黃芩、黃耆、葛根同用。
使用時,需先用水浸泡,去除外皮和尖端。但如果是風寒肺病,也可以連皮尖一起使用,以發散寒氣。杏仁內含雙仁,有毒性,可以毒殺犬隻。
杏仁的主要功效:
- 治療咳嗽上氣、大腸氣秘、喉嚨痺痛、聲音嘶啞、痰結胸悶、流行性頭痛,以及解肌發汗。
- 改善頭面耳部風症,殺死各種瘡蟲,解狗毒、錫毒,消麵粉積。
註解:
- 杏仁可以治療咳嗽,主治氣逆;桃仁可以治療狂躁,主治血瘀,兩者都能治療大便秘結,但需區分氣血虛實。
- 脈浮者屬氣虛,可用杏仁、陳皮;脈沉者屬血瘀,可用桃仁、陳皮。
- 大腸與肺為表裡關係,賁門主食物進出,魄門主氣血收納,是氣機運行的通道,因此常用陳皮佐之。
- 古代治療傷寒氣上喘逆,常用杏仁,因為它能利氣、瀉肺、解肌。
- 陰虛咳嗽者忌用杏仁。
5. 桃核仁
(附:桃毛、桃奴、花、葉、枝及根白皮)
味苦、甘,氣平。氣薄味厚,沉而降,陰中之陽。他木接成,殊失本性,本生者佳。心包、肝、大腸經血分藥。香附為使。凡使,行血,連皮尖,生用;潤燥活血,湯浸,去皮尖,炒用,或麥麩炒,或燒灰存性,各隨病宜。雙仁者殺人。
主瘀血血閉癥瘕,血燥便結,風痹,骨蒸,肝瘧寒熱,去邪氣,殺三蟲。
按:桃仁,苦以瀉滯血,甘以生新血,其功有四:治熱入血室,一也;泄腹中滯血,二也;除皮膚血熱燥癢,三也;行皮膚凝滯之血,四也。無己云:肝者血之源,血聚則肝氣燥,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桃仁甘,故緩肝散血,仲景抵當湯,治傷寒八九日,內有畜血,發熱如狂,小腹滿痛,小便自利者。
又有當汗失汗,熱毒深入吐血,及血結胸,煩躁、讝語者,亦以此湯主之,深得桃仁瀉滯生新之用也。
附:桃毛,味辛,氣平。微毒。主破血閉,下血瘕,寒熱積聚,崩中帶下。
附:桃奴,經冬不落者。味苦,氣微溫。有小毒。主伏梁,結氣腰痛,邪瘧;燒灰,米湯調服,止吐血;燒灰油調,傅小兒頭上肥瘡、軟節。
附:花,味苦,氣平。主宿水,痰飲,水腫,石淋,利大小便,下三蟲。
附:葉,味苦,氣平。主飲汁,出瘡中蟲,諸蟲入耳,揉塞兩耳即出。
附:枝及根白皮,味苦,氣平。主胃中熱,疰忤心腹痛,闢疫癘,黃疸身目如金,殺諸瘡蟲。
白話文:
桃仁味苦甘,性平,氣味偏厚重,具有沉降之性,屬於陰中之陽。嫁接的桃仁會失去其本性,野生者較佳。桃仁入心包、肝、大腸經,主治血分病症。香附為桃仁的使藥。若要行血,則需連皮尖生用;若要潤燥活血,則需湯浸去皮尖炒用,或用麥麩炒,或燒灰存性,根據病情需要選擇。雙仁的桃仁有毒,不可服用。
桃仁主治瘀血血閉癥瘕、血燥便結、風痹、骨蒸、肝瘧寒熱,可去邪氣、殺三蟲。
桃仁味苦能瀉滯血,味甘能生新血,具有四種功效:一是治熱入血室;二是泄腹中滯血;三是除皮膚血熱燥癢;四是行皮膚凝滯之血。古人認為肝為血之源,血聚則肝氣燥,肝苦急,需以甘味緩之。桃仁味甘,故可緩肝散血。
仲景抵當湯用於治療傷寒八九日,內有蓄血,發熱如狂,小腹滿痛,小便自利者。亦可用於治療汗失汗、熱毒深入吐血、血結胸、煩躁讝語等病症,充分發揮了桃仁瀉滯生新之效。
桃毛味辛,性平,微毒,主破血閉,下血瘕,寒熱積聚,崩中帶下。
桃奴味苦,性微溫,有小毒,主伏梁,結氣腰痛,邪瘧;燒灰,米湯調服,止吐血;燒灰油調,傅小兒頭上肥瘡、軟節。
桃花味苦,性平,主宿水,痰飲,水腫,石淋,利大小便,下三蟲。
桃葉味苦,性平,主飲汁,出瘡中蟲,諸蟲入耳,揉塞兩耳即出。
桃枝及根白皮味苦,性平,主胃中熱,疰忤心腹痛,闢疫癘,黃疸身目如金,殺諸瘡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