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詳節》~ 卷之七 (9)
卷之七 (9)
1. 南瓜
味甘,氣溫。
主補中益氣。多食髮腳氣、黃疸。
2. 越瓜
即稍瓜,味甘,氣寒。
主利小便,去煩熱,解酒毒,燒灰敷口吻瘡,及陰莖熱瘡。生食多冷中動氣,令人心痛,臍下癥結,發諸瘡,暗人耳目,不益小兒,天行病後不可食。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藥的文字是關於「即稍瓜」這種草本植物的特性和功效:
即稍瓜具有甜美的味道和寒冷的性質。 它的主要功能包括: 促進尿液排泄、消除身體中的燥熱感; 解除酒精中毒所引起的症狀; 用其燃燒過後的灰燼塗抹在口腔潰瘍或男性生殖器上的炎癥處可以起到治療作用; 如果食用太多未熟透的即稍瓜會導致胃部受涼並引起腹瀉等消化系統問題;
此外還需要注意的是:即使稍微吃一些也可能對心臟造成影響而引發胸悶疼痛以及腹部腫塊形成;另外它也容易誘發各種皮膚疾病如濕疹等等;對於年幼的小孩來說更應避免接觸以免產生不良反應;最後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你正在患有一些急性傳染性疾病(例如流感)時千萬不要輕易嘗試服用此種食物!
3. 冬瓜
(附:瓜練、瓜子、藤)
味甘,氣微寒。三月生苗引蔓,葉團而有尖,大者如斗而長,皮厚有毛,初生正青綠,經霜生白粉。忌酒、漆、麝香、糯米,觸之即爛。不被霜,食,令人反胃。
主小腹水脹,利小便,止消渴,除心胸滿,解頭面熱。發背、疔癰,切片置瘡上,熱則易之,甚良。
按:冬瓜,性走而急,故能分散熱毒氣,又能下氣。但久病、陰虛者,均忌之。
附:瓜練,味甘,氣平。主五淋,絞汁服之;又可浣衣膩,去䵟𪒟。
附:瓜子,味甘,氣平。主腸癰,除煩滿不樂,去皮膚風。
附:藤,燒灰,可去繡黥;煎湯,洗黑䵟、瘡疥;搗汁服,解木耳毒。
白話文:
注
冬瓜性寒且走散迅速,所以能有效散熱解毒,並能下氣。但久病或陰虛體質的人忌食冬瓜。
附:
- 瓜練 (冬瓜皮):味甘,性平。主治五淋,絞汁服用;還可以用来洗涤衣物上的油漬,去除污垢。
- 瓜子 (冬瓜子):味甘,性平。主治腸癰,消除煩躁悶熱,治療皮膚風症。
- 藤 (冬瓜藤):燒成灰,可以去除刺青;煎湯,可以洗黑斑、瘡疥;搗汁服用,可以解木耳中毒。
4. 胡蘿蔔
味甘、辛,氣微溫。八月下種,苗如邪蒿,莖有毛,辛臭不可食。冬月掘根,似鮮地黃,有黃、赤二種,微帶蒿氣,生熟皆可啖。
主下氣,補中,利胸膈腸胃。
白話文:
這種植物味道甘甜帶辛辣,性溫和。八月下旬播種,幼苗像邪蒿,莖上有毛,味道辛辣難聞,不可食用。冬天挖掘根部,形狀像鮮地黃,有黃色和紅色兩種,帶有淡淡的蒿味,生吃或煮熟都可以吃。它可以降氣、補中、通暢胸膈和腸胃。
5. 蕨
味甘,氣寒,滑。二三月生芽拳曲,長則展開如鳳毛,高三四尺。莖嫩時採取,以灰湯煮去涎滑,曬乾作蔬;根紫色,搗臼有白粉,掘取亦可救飢。
主去暴熱,利水道。多食,泄陽氣。
白話文:
這種植物的味道甜、性質涼且光滑。在二月至三月期間會發出彎曲狀的新芽,當它成長到一定程度後就會像羽毛一樣散開來,高度約為三至四英尺左右。年輕的時候可以採收它的莖部,然後用灰汁烹煮去除黏液和油脂,最後晾乾作為蔬菜食用。其根部呈紫黑色,如果要使用必須先經過搗碎並放入石臼內攪拌才能得到白色的粉末,也可以挖掘出來作為食物應急。 它可以幫助消除突然出現的高燒症狀以及促進尿路排泄功能。但是過量食用可能會導致身體虛弱或失去活力。
6. 薇
味甘,氣寒。枝蔓生,莖葉氣味,皆似豌豆。其藿作蔬入羹,即野豌豆之不實者也。
主久食不飢,下浮腫,利大小腸。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描述的是一種植物,它的味道甜而性質偏涼。這種植物的枝條和葉子的味道都類似於豌豆。它們可以作為蔬菜加入到湯品中食用,也就是說它是未結籽的野生豌豆。 長期吃這種植物能夠減輕飢餓感,有助於消除身體上部的水腫症狀,並有利於大、小腸的功能正常運行。
7. 芋子
(附:野芋)
味辛,氣平,滑。有小毒。當心出苗者,為芋頭;四邊附之而生者,為芋子。
主寬腸胃,充肌膚,破宿血,飲汁止血、渴;和鯽魚煮食,下氣;浣衣膩。
附:野芋,味辛,氣冷。有大毒。主醋磨,傅蟲瘡,惡癬。
白話文:
野芋
,味道辛辣,性平,滑潤。有小毒。當心長出苗的是芋頭;在芋頭四邊附生的是芋子。
功效
- 能寬腸胃,滋補肌膚,破除陳舊血塊。
- 飲用汁液能止血、解渴。
- 與鯽魚一起煮食,能降氣。
- 用野芋水洗衣服,可去除油膩。
附
野芋,味道辛辣,性寒。有大毒。可以用醋磨碎,塗抹在蟲瘡、頑癬上。
8. 木耳
(附:桑耳、槐耳、柘耳)
生樹各種,性味亦異,惟槐、桑樹者良,柘木者次之,其餘樹耳,多動風氣,發痼疾。
附:桑耳,味甘,氣平。主漏下赤白,血凝月閉,產後血凝,癥瘕積聚,衄血,腸風瀉血。
附:槐耳,味苦、辛,氣平。主五痔,脫肛,下血,陰中瘡痛。
附:柘耳,主肺癰,咳唾膿血腥臭,用一兩,同百齒霜二錢,糊丸,米飲下三十丸,甚捷效。
白話文:
樹木種類繁多,各自的藥性也各有差異。其中槐樹、桑樹的菌耳品質最好,柘樹的菌耳次之,其餘樹木生長的菌耳多會引發風氣,導致舊病復發。
桑耳性味甘平,可以治療赤白帶下、血凝經閉、產後血瘀、癥瘕積聚、鼻衄、腸風瀉血等病症。
槐耳味苦辛,性平,可以治療五痔、脫肛、便血、陰部瘡痛等病症。
柘耳可以治療肺癰、咳吐膿血腥臭,將柘耳一兩與百齒霜二錢混合製成丸劑,以米湯送服,每次三十丸,療效顯著。
9. 香蕈
味甘,氣平。生松、桐、柳、枳上。紫色者,名香蕈;白色者,名肉蕈,皆濕氣薰蒸而成,易與土菌相亂,慎之。
主益氣不飢,治風破血。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藥的文字描述是:味道甜而性質溫和。生長在鬆樹、梧桐樹、柳樹和枳樹上。紫色的是叫做香蕈;白色的叫作肉蕈。這些都是因為溼氣重才形成的,容易跟土壤中的細菌混淆在一起,要小心分辨清楚。 主要的功效是可以增強人體的元氣,使人不會感到餓,可以治療因風邪引起的疾病,並且能夠活血化瘀。
10. 磨菇蕈
味甘,氣寒。埋桑、楮諸木於土中,澆以米泔,待菇生採之。長二三寸,本小末大,白色,柔軟中空。一種有窠眼者,名羊肚菜。
主益腸胃,化痰,理氣。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藥材的文字描述是:味道甜而性質寒冷。把桑樹、楮樹等木材埋在土壤裡,用米湯水灌溉,等待蘑菇生長後摘取。這種蘑菇長約2-3公分,底部細小而上部較大,呈白色且柔軟中空。其中有一種帶有蜂窩狀孔洞的品種叫做「羊肚菜」。 主要功效為增強腸胃功能,化解痰液和調理氣息。
11. 土菌
味甘,氣寒。有毒。凡煮,投以姜屑、飯粒,色黑者殺人,否則無毒。
主燒灰,傅疥瘡。
按:菌,冬春無毒,夏秋有毒,有蛇蟲從下過也。夜中有光者,欲爛、無蟲者,煮之不熟者,煮訖照人無影者,上有毛下無紋者,仰卷赤色者,並有毒殺人。中之者,必笑不止,苦茗、白礬,勺新水,咽之即愈。
白話文:
【性味】甘,氣味屬寒。有毒素。凡是在煮食時,加入姜屑、飯粒,如果湯色變黑,則會致人於死,否則無毒。
【功效】燒成灰後,可以敷用於皮膚病患。
【按語】菌類在冬季和春季是無毒的,在夏季和秋季可能會有毒性,這可能是因為有蛇蟲從其下方經過所致。若在夜晚出現光芒的菌類,表示它們即將腐爛、沒有蟲害的菌類,煮食時不易熟透的菌類,煮好後照人無影的菌類,表面有毛但底部無紋的菌類,以及翻轉後呈紅色的菌類,這些都可能有毒且能致人於死。一旦食用了有毒菌類,必會導致不停笑,此時可飲服苦茶和白礬,再喝一口新鮮清水,即可痊癒。】
12. 皂莢菌
味辛。有毒,不可食。
主積垢作痛,泡湯飲之,微泄效,未已再服;腫毒初起,磨醋塗之;腸風下血,溫酒下一錢。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藥的文字是關於一種有劇毒且不能食用的草本植物,它的味道辛辣。這種植物可以用來治療長期累積的污垢和疼痛,可以將其浸泡在熱水中喝下去,如果效果不夠理想,還可以再次服用。對於剛開始出現的腫瘤,可以使用它研磨後加入醋塗抹於患處。對於腸道出血引起的症狀(如便血),可以將其用溫酒送服一錢。需要注意的是,由於此種植物具有毒性,因此必須謹慎使用並遵照醫生指示。
13. 石耳
味甘,氣平。
主明目,益精,大小便脫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