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詳節》~ 卷之四 (8)
卷之四 (8)
1. 萆麻子
味苦、辛,氣平。有小毒。葉厚而大,莖赤,有節如甘蔗,高丈餘,秋生細花,實似巴豆,色斑,殼上有刺。勿用黑天赤利子。反炒豆、油,伏丹砂、粉霜。凡使,鹽湯煮半日,撇去沫,至滴水不散為度。
主偏風,瘰癧,舌脹,喉痹,催生,下胎,追膿取毒。
按:萆麻屬陰,其性善收吸,故能追膿取毒,亦外科要藥,能出有形之滯物故也。蓋鵜鶘油能引藥氣入內,萆麻油能拔病氣出外,諸膏故多用之。一人病偏風,手足不遂,用此同羊脂、麝香、鯪鯉甲等藥煎作摩膏,日摩數次,月餘漸復,兼服搜風、化痰、養血之劑,三月而愈。一人手背一塊腫,用此搗膏貼之,一夜愈。
一人病氣鬱,偏頭痛,用此同乳香、食鹽搗貼太陽穴,一夜痛止。一婦產後子腸不收,搗仁貼丹田,一夜而上。此藥外用屢奏奇勳,但內服不可輕率。
白話文:
味道苦、辛辣,性質平和。帶有輕微毒性。葉子厚而大,莖是紅色的,有像甘蔗一樣的節,長到一丈多高。秋天開細小的花,果實像巴豆,顏色斑駁,外殼有刺。不要用黑色的天赤利子。忌與炒豆、油同用,也忌與丹砂、粉霜同用。凡是要使用,要用鹽水煮半天,撇去浮沫,煮到滴水不散開的程度才可以使用。
主要治療半身不遂的偏風、淋巴結核、舌頭腫脹、喉嚨腫痛、催生、墮胎、排除膿液和毒素。
說明:蓖麻屬於陰性,它的特性是善於收斂吸取,所以能夠排除膿液和毒素,也是外科的重要藥物,能夠使有形的阻塞物排出。鵜鶘油能夠引導藥氣進入體內,蓖麻油能夠將病氣拔出體外,所以很多膏藥都使用它。有一個人患了半身不遂的偏風,手腳不能動,用它與羊脂、麝香、穿山甲等藥一起煎煮製成按摩膏,每天按摩數次,一個多月後逐漸恢復,同時服用祛風、化痰、養血的藥物,三個月就痊癒了。有一個人手背腫了一塊,用它搗成膏狀貼敷,一夜就好了。
有一個人氣血鬱結,導致偏頭痛,用它與乳香、食鹽一起搗碎貼在太陽穴,一夜疼痛就停止了。有一個婦女產後子宮收縮不良,把蓖麻子搗碎貼在丹田部位,一夜就恢復了。這個藥外用屢次有奇效,但是內服不可隨意。
2. 草烏頭
(附:烏喙、射罔)
味辛,氣大熱。有大毒。生各處。苗、花、實與川烏頭相同,但此係野生,毒更甚焉。凡使,烏豆同煮熟去毒用。
主搜風勝濕,冷痰包心,頑瘡,墮胎。
按:草烏頭、射罔乃至毒之藥,非若川烏頭、附子,人所栽種,加以釀製、殺其毒性之比,止能搜風勝濕,開頑痰,治頑瘡,以毒攻毒而已。凡風寒濕痹,骨內冷痛,及損傷入骨,年久發痛,或一切陰疽腫毒,並宜草烏頭、南星等分,少加肉桂為末,薑汁、熱酒調塗,未破者能內消,久潰者能去黑爛,二藥性味辛烈,能破惡塊,逐寒熱,遇冷即消,遇熱即潰。
附:烏喙,一名兩頭尖。味辛,氣微溫。有大毒。主風濕,腎濕,陰寒歷節,痛引腰背,癰腫膿結,墮胎。
附:射罔,味苦。大毒。主惡毒蛇咬,先取塗四畔,漸漸近瘡。有新血及新傷破,塗之立殺人。
白話文:
草烏頭,味道辛辣,藥性非常熱,毒性很強。它生長在各地,其幼苗、花朵和果實與川烏頭相同,但草烏頭是野生的,毒性更加劇烈。使用時,必須與黑豆一同煮熟以去除毒性後才能使用。
主要用於驅散風邪、克服濕氣,治療因寒冷造成的痰液阻礙心竅、難以治癒的瘡瘍以及墮胎。
說明:草烏頭、射罔是屬於極毒的藥材,不像川烏頭、附子是人們種植的,並且經過炮製加工以降低毒性。草烏頭的作用僅限於驅散風邪、克服濕氣,化解頑固的痰液,治療難以治癒的瘡瘍,以毒攻毒而已。凡是風寒濕邪引起的痺痛、骨頭內部的冷痛,以及因外傷侵入骨頭深處,經年累月發作的疼痛,或者一切陰性瘡瘍腫毒,都適合用草烏頭、天南星等量研磨成粉末,再加入少量肉桂,用薑汁或熱酒調和後塗抹。未破皮的腫塊可以使之消散,潰爛已久的可以去除腐肉。這兩種藥物性味辛辣剛烈,能破除惡性腫塊,驅散寒邪熱毒,遇冷即消散,遇熱則潰破。
附:烏喙,又名兩頭尖。味道辛辣,藥性稍微溫熱,毒性很強。主要用於治療風濕病、腎臟濕氣,陰寒引起的關節疼痛蔓延至腰背,以及癰瘡腫脹化膿,墮胎。
附:射罔,味道苦澀,毒性極強。主要用於治療毒蛇咬傷,先塗抹於傷口周圍,逐漸靠近傷口。如果有新傷口或有出血,塗抹則會立即致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