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詳節》~ 卷之七 (8)
卷之七 (8)
1. 蕓薹
即油菜,味辛,氣溫。莖、葉、子同功。伏蓬砂。
主風遊丹腫,乳癰,癥瘕血結,產後血風,及瘀血,瘭疽,豌豆瘡。
按:蕓薹,能溫能散,長於行血滯,破結氣,故治諸症。小兒驚風,貼其頂囟,則引氣上出。
白話文:
【即油菜,味辛,氣溫。莖、葉、子同功。伏蓬砂。主風遊丹腫,乳癰,癥瘕血結,產後血風,及瘀血,瘭疽,豌豆瘡。】
油菜,味道辛辣,氣息溫暖,其莖、葉、子具有相同的功效。使用伏蓬砂。
主要用於治療風熱引起的丹腫,乳癰,癥瘕血結,產後血風,以及瘀血,瘭疽,豌豆瘡等病症。
【按:蕓薹,能溫能散,長於行血滯,破結氣,故治諸症。小兒驚風,貼其頂囟,則引氣上出。】
對於蕓薹來說,它既能溫暖又能疏散,特別適合於流通血液的阻塞,打開結氣,因此可以治療各種病症。對於小孩的驚風,將它貼在頭頂的囟門處,能夠引導氣息向上排出。
2. 茄子
味甘,氣寒。有紫茄、黃茄,南北均出;白茄、青水茄,惟北土有之。入藥多用黃茄,余止可作蔬茹耳。
主散血,止痛,消腫,寬腸。老裂者,燒灰治乳頭裂。
按:茄,類易繁,南北均蒔為蔬。《開寶本草》言其損人,後賢亦言蔬圃中惟此無益,獨王隱君用之治瘧,有草鱉甲之稱。夫瘧久傷脾,痰血結而成痞,古方鱉甲煎丸主之,茄能散血,故與同功。史國公治中風癱瘓,用茄根為君,數倍他藥,亦以癱瘓之病,熱則筋急,筋以陽明為長,茄味甘,入陽明,氣寒,能散熱,所以治也。
有云甘以緩大(注:「大」,疑誤植),有云去風濕,有云散血消腫,皆約略言之,而未大有發明,何也?若中冷者,避其寒利,又不必言。
白話文:
茄子味甘性寒,有紫色和黃色的,南北各地都有;白色的和青色的則只有北方有。入藥多用黃色的,其他的只能當蔬菜吃。
茄子能散血止痛、消腫和通便。老茄子燒成灰可以治療乳頭裂。
茄子容易繁殖,南北各地都種植作為蔬菜。古代醫書說茄子有害,後世醫家也說它對人體無益。只有王隱君用它治療瘧疾,因此它也被稱為「草鱉甲」。瘧疾會損害脾臟,導致痰血凝結形成痞塊,古代治療瘧疾的「鱉甲煎丸」藥方,就是因為茄子能散血,所以功效相同。史國公治療中風癱瘓,用茄子根為主藥,比其他藥量多很多,是因為癱瘓病人,體內熱盛就會導致筋脈緊縮,筋脈屬於陽明經,而茄子味甘入陽明經,性寒能散熱,所以能治療癱瘓。
有些人說茄子甘能緩解便秘,有些人說茄子能去風濕,還有些人說茄子能散血消腫,這些說法都很籠統,沒有深入研究。如果體寒的人,應該避免食用茄子,因為它性寒且通便,這也不需要多說。
3. 竹筍
味甘,氣微寒。凡使,以苦竹筍為上。煮之宜久,生必損人。
主利膈下氣,化痰,消渴,中風失音,風熱腳氣,蒸煮食之。
按:筍雖甘美,而滑利大腸,無益於脾,俗謂之刮腸篦,惟生薑、麻油能殺其毒。嘗見世醫發痘,多取筍湯,不知痘瘡不宜大腸滑利,人暗受其害而不察者,多矣。
白話文:
這種東西吃起來甜甜的,性涼。最好是用苦竹筍來搭配它,煮久一點比較好,生吃會傷身。它能幫助消化、化痰、止渴,也能治療中風失語、風熱腳氣,可以煮著吃。
雖然筍很美味,但它會潤滑腸道,對脾胃沒什麼益處,民間俗稱它為「刮腸篦」。只有薑和麻油可以解它的毒性。我曾經見過一些醫生,在病人出痘時,常常用筍湯,他們不知道痘瘡忌諱腸道滑利,很多人因此受到傷害卻不自知。
4. 菠菜
味甘,氣冷滑。秋、冬、春皆可種,莖柔脆,中空,葉綠膩柔厚,直出一尖,旁出兩歧,根長數寸,大如桔梗,色赤而味甘。
主利五臟,通腸胃熱,解酒毒,服丹石人食之佳。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藥的文字是關於一種草本植物的功效和用途。 它的味道甜,性質涼且有潤滑的效果。可以在秋季、冬季和春季進行種植。這種植物的莖很脆弱,內部是空心的,葉子呈深綠色,肥厚柔軟,中央有一個尖端,兩側各分岔出兩個小枝條。其根部約幾英吋長,大小與桔梗相似,外觀呈現紅色,但吃起來卻帶有些許甜味。 它主要可以幫助清理身體內的五臟六腑,疏通腸胃中的熱量,還能解除酒精中毒的情況。如果正在服用礦物質或火石的人食用此種植物會更好。
5. 蕹菜
味甘,氣平。干柔而中空,節節生芽,葉似菠薐而味短,須同豬肉煮,令肉色紫,乃佳。
主搗汁和酒服,治產難;煮食,解野葛毒。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藥材的特點是:味道甜,性質平和。乾燥後柔軟且內部中空,每個節位都長出嫩芽,葉子像菠菜但口感較差,必須與豬肉一起烹煮,讓肉變紫色纔好吃。 主要用於搾取其汁液加入米酒服用,可以治療生產困難;也可以煮熟食用,能解除野葛毒素。
6. 莙薘菜
味甘、苦,氣大寒,滑。葉青白色,似白菘菜而莖短,莖亦相似,但差小耳。生熟皆可食。
主時行壯熱,解風熱毒痢,搗汁飲之;傅灸瘡止痛,及諸禽獸傷立愈。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描述了一種植物的特徵和用途。 這種植物的味道甜且微苦,性質非常寒冷,並且具有光滑的特性。它的葉子是青白色的,類似於白菜,但是莖較短,而且比白菜稍微小一些。它既可以生吃也可以煮熟後食用。 在治療疾病方面,它可以被用來緩解流行性的高燒症狀以及因風邪引起的腸胃炎癥。如果把這個植物搗碎並榨出其汁液,可以喝下以減輕這些疾病的症狀。此外,還可以用這個植物敷貼在燙傷或燒傷的地方以減少疼痛感,同時對於各種家禽野獸造成的傷口也有立即的效果。
7. 苜蓿
味苦、澀,氣平。生各處田野。刈苗作蔬,一年可三刈,二月生苗,一科數十莖,一枝三葉,似決明葉而小,秋開細黃花,結小莢,圓扁,老則黑色,內有米如穄米,可為飯,釀酒。
主利五臟,去脾胃間邪熱氣,通小腸,諸惡熱毒。根,搗服,治黃疸;煎飲,治沙石淋痛。
白話文:
性味與生長:
這種植物的味道苦澀,性平。生長於田野各處。可以刈取嫩苗作為蔬菜食用,一年可以收割三次。二月開始發芽,一棵植物可以長出數十根莖,每根莖有三片葉子,形狀像決明葉,但比較小。秋季開細小的黃色花朵,結出圓扁形的小莢果,成熟後變成黑色,莢果內有米粒大小的種子,可以煮飯或釀酒。
藥用功效:
具有利五臟、去除脾胃間邪熱、通暢小腸、解毒消熱等功效。根部搗碎服用可以治療黃疸病;煎煮飲用可以治療砂石淋痛。
8. 豆角菜
味甘,氣平。
主開胃,解暑。多食久食,滯氣困脾。
9. 蓴菜
味甘,氣寒。生陂澤。莖細如釵股,黃赤色,短長隨水淺深,故名為絲蓴。味甜體軟,人取作羹,勝雜菜。
主消渴,熱痹,熱疸,補大小腸虛氣,逐水,解百藥毒。
按:蓴,性冷而下氣,亦逐水而性滑,不可多食。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描述了一種植物——絲蓴(學名未知),它的特點是味道甜美、質地柔軟,可以煮成蔬菜湯食用,對治療口渴、濕疹和肝炎等疾病有幫助。它還能滋養大腸和小腸,排除身體中的水分,解除各種藥物的毒性。 然而,由於這種植物具有涼性和利尿的作用,因此不應過量食用。
10. 鹿角菜
味甘,氣大寒。生東南海中石崖間。長三四寸,大如鐵線,分丫如鹿角狀,紫黃色,以水洗、醋拌,脹起如新,女人用以黏發不亂。
主下熱風氣,療小兒骨蒸勞熱,又解面熱。久食發痼疾,損腰腎,令腳冷痹。
白話文:
這段文字描述的是一種生長在東南海域石崖之間的藥材,它味道甘甜,藥性寒涼。這種藥材長度約為三四寸,大小如同鐵線,枝條分叉像鹿角一樣,顏色是紫黃色。可以用水洗淨,再用醋拌一下,就能使它膨脹得像新的藥材一樣。婦女可以用它來黏頭髮,讓頭髮不凌亂。它可以治療下焦熱氣,治療小兒骨蒸勞熱,也可以緩解面部發熱。但長期食用會導致慢性疾病,損害腰腎,引起腳冷麻痺。
備註
這段文字描述的藥材很有可能是海藻類藥材,例如石花菜或麒麟菜。但由於缺乏更多細節,無法確定具體的藥材種類。
11. 石花菜
味甘、咸,氣大寒,滑。生南海石上。高二三寸,狀如珊瑚,有紅、白二色,枝上有細齒。一種梢粗似雞腳,謂之雞腳菜,味更佳。
主去上焦浮熱,發下部虛寒。
白話文:
這是一種草藥,味道甜和鹹,性質非常寒冷且滑順。它生長在南中國海的岩石上,高度約為兩到三公分,形狀像珊瑚一樣,有紅色和白色兩種顏色。它的樹枝上有小牙齒。其中有一種樹梢較粗,看起來像是雞腳,被稱作「雞腳菜」,口感更好。 這種草藥可以去除身體上半部分過度的熱量,並治療下半身虛弱引起的寒冷感。
12. 紫菜
味甘,氣寒。閩粵海中附石生。大葉而薄,挼成餅狀,曬乾色紫。
主熱氣煩塞咽喉,癭瘤,腳氣。
白話文:
這是一種草藥的描述:味道甜、性質涼;在福建和廣東沿海地區生長於岩石上;大的葉子很薄,可以揉成餅形狀,曬乾後呈紫色。 它可以用來治療因熱氣引起的喉嚨不適、頸部腫塊(如甲狀腺結節)以及足部感染等症狀。
13. 龍鬚菜
味甘,氣寒。東海石上叢生。根鬚甚長,白色。
主癭結熱氣,利小便。
白話文:
這是一段關於中藥材的描述:味道甜而性質寒冷,主要產自東海沿岸岩石上的羣落。它的根部鬚狀且非常長,呈白色。這種草本植物可以治療頸部腫塊和熱毒引起的症狀,同時有利尿的效果。
14. 苦瓜
味苦,氣寒。
主除邪熱,解勞乏,清心,明目。
15. 西瓜
味甘、淡,氣寒。
主煩溫暑熱,酒毒,喉痹,血痢,含汁治口瘡立愈。
按:西瓜,性寒解熱,有天生白虎湯之號,多食有傷脾助濕之害。凡瓜皆寒中,惟木瓜則溫中也。
白話文:
西瓜
性味: 味甘、淡,性寒。
功效: 主治煩躁溫熱、暑熱、酒毒、喉痹、血痢。含西瓜汁可治口瘡,效果迅速。
註解:
西瓜性寒,解熱效果顯著,有「天生白虎湯」之稱。但過量食用會傷脾助濕,不利健康。
所有瓜類都性寒,唯獨木瓜性溫。
16. 胡瓜
即黃瓜,味甘,氣寒。有小毒。不可多食,小兒尤忌。
主清熱,解渴,利水道。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所說的是「黃瓜」這種植物。「黃瓜」的味道是甜的,性質偏寒涼,而且帶有一些毒性。不應該吃太多,尤其是小孩子更應避免食用。 它的主要功效是可以幫助清除身體中的熱氣、解除口渴感,並且有利尿的作用。
17. 絲瓜
(附:藤)
味甘,氣平。凡使,取老者。
主除熱,利腸,去風,化痰,涼血,解毒,大小便下血,燒灰,快痘瘡,及治癰疽,齒䘌,偏墜,痔漏,胎毒,下乳。
按:絲瓜老者,筋絡貫穿,房隔聯屬,故能通人脈絡。
附:藤,用近根三五尺者,主蟲食腦中,鼻流黃水而痛,燒存性,酒調服。
白話文:
藤味甘性平,使用時要選擇老藤。主治退热、通便、祛风、化痰、凉血、解毒,以及大小便出血、痘疮、痈疽、牙痛、偏坠、痔疮、胎毒和催乳。老藤的筋络贯穿全身,能够打通人体经络。此外,藤还可以治疗虫食脑髓、鼻流黄水伴随疼痛的症状,取藤靠近根部三五尺处,烧成灰,用酒调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