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立齋

《本草詳節》~ 卷之四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2)

1. 芫花

味苦,氣寒,一雲氣溫。有小毒。生各處。莖紫,長一二尺,密開白花,盈舊枝莖,如紫荊作穗,花落葉生,不堪用矣。決明為使,反甘草。凡使,醋煮十數沸,去醋,水浸一宿,日乾用。不可近目。醋炒者,次之。

主利五水,咳逆上氣,喉鳴,喜唾,心腹及腰腳膨脹作痛,破積聚疝瘕,水飲痰僻,風痹肢攣,瘴瘧,燒灰治金瘡、疥癬,生肌止血。

按:芫花,破癖行水之藥。水雖肺、脾、腎所主,然有五臟六腑十二經之部分,上而頭面、中而四肢、下而腰腳,外而皮毛、中而肌肉、內而筋骨,脈有尺寸之殊、浮沉之別,當知病在何經何臟,方可用之,誤投則殺人如刃矣。

如《傷寒論》治太陽證,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咳,或喘,或利者,以小青龍湯發散表邪,使水氣自毛竅而出;若表已解,有時頭痛,出汗,惡寒,心下有水氣,乾嘔,痛引兩脅,或喘,或咳者,以十棗湯驅逐里邪,使水氣自大小便而泄;又如內啜水漿,外受濕氣,鬱而停蓄,流入五臟,而成五飲,久結窠囊,必芫花、大戟、甘遂之性逐水泄濕,能直達水隱窠囊之處,方能有功。但可徐徐用之,不宜過猛,小胃丹差緩,可代十棗。

《三因方》以十棗湯藥為末,用棗肉和丸,以治水氣喘急浮腫之症,蓋亦善變通者。

白話文:

芫花,味道苦,性質寒涼,也有一說性質溫和。帶有輕微毒性。各地都有生長。莖是紫色的,長度約一到兩尺,茂密地開著白色花朵,開滿舊的枝條,像紫荊花一樣成串。花謝後才長出葉子,這時就不能使用了。它能輔助決明子發揮藥效,但會與甘草產生藥性衝突。使用時,要用醋煮十幾次,去除醋後,再用水浸泡一夜,然後曬乾使用。要避免接觸眼睛。用醋炒過的芫花,藥效會稍微差一些。

主要功效是排除體內五種水液停滯的病症,可以止咳、平喘、消除喉嚨發出的異常聲響、減少吐口水,治療心腹及腰腳腫脹疼痛,能破除體內的積聚、疝氣,治療水飲痰液阻塞、風濕麻痺、四肢攣縮、瘧疾。將它燒成灰可以治療外傷出血、疥瘡癬,有促進肌肉生長、止血的作用。

總結來說,芫花是破除體內積聚、排除水濕的藥物。雖然水液代謝主要與肺、脾、腎有關,但水液會流布到五臟六腑和十二經脈的各個部位,上到頭面,中到四肢,下到腰腳,外到皮膚毛髮,中到肌肉,內到筋骨,脈搏有寸關尺的不同、浮沉的差異,所以要了解病症是在哪個經絡哪個臟腑,才能使用這個藥物,如果用錯了,就像利刃一樣會傷害人。

例如《傷寒論》中治療太陽證,如果表證沒有解除,胸口有水氣,出現乾嘔、發燒、咳嗽,或者氣喘,或者腹瀉等症狀,可以使用小青龍湯來發散表邪,使水氣從毛孔排出;如果表證已經解除,但有時會頭痛、出汗、怕冷、胸口有水氣、乾嘔、胸痛牽引兩脅,或者氣喘,或者咳嗽,就可以用十棗湯來驅除體內的邪氣,使水氣從大小便排出。又比如,如果因為喝水過多,或者外感濕氣,導致濕氣在體內鬱積停滯,流到五臟,形成五種水飲病症,時間久了就會結成團塊,這時必須用芫花、大戟、甘遂等藥性強烈的藥物來排除水濕,才能直達水液積聚的地方,發揮藥效。但這種藥只能慢慢使用,不能過量使用,小胃丹藥性比較溫和,可以代替十棗湯。

《三因方》將十棗湯的藥材磨成粉,用棗肉和成藥丸,用來治療水氣喘急、浮腫的病症,這也是一種靈活變通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