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詳節》~
1. 卷之七
2. 谷部
3. 胡麻
一名巨勝,味甘,氣平。胡麻即脂麻之黑者,巨勝即胡麻中丫葉而八稜者,前賢辯論雖多,不出此兩語而已。得茯苓良。凡使,以水淘去浮者,曬乾,酒拌,蒸熟,再曬乾,略舂去粗皮,以小豆拌炒,豆熟,去豆用。
主補中益氣,潤五臟,補肺氣,填腦髓,堅筋骨,風痛,步蹇語澀,傷寒溫瘧,大吐後虛熱,催生落胎,初食利大小腸,久食即否。
按:胡麻,黑色入通於腎,不寒不燥,而能平潤,補肝腎之佳谷也。取油以白者為勝,服食以黑者為良。治痘瘡變黑歸腎;煎湯下百祥丸,則又取赤者,能解毒也。
白話文:
胡麻,又名巨勝,味道甘甜,性情平和。胡麻指的是脂麻中黑色的那種,巨勝則是指胡麻中葉子分叉、有八個稜角的。前人的辯論雖然很多,但其實都離不開這兩種說法。和茯苓一起使用效果更好。一般使用時,先用水淘洗去除浮在水面的雜質,然後曬乾,用酒拌勻,蒸熟,再曬乾,稍微搗去粗糙的外皮,用小豆拌炒,等到豆子熟了,就去除豆子使用。
主要功效是補中益氣,滋潤五臟,補益肺氣,填補腦髓,強健筋骨,治療風痛、行走不便、說話困難,以及傷寒、溫瘧等疾病,還有大吐之後的虛熱症狀,可以催生,也能墮胎。剛開始吃會使大小腸通暢,吃久了反而效果不明顯。
總的來說,胡麻,黑色的入腎,不寒也不燥熱,能夠平和滋潤,是補益肝腎的好穀物。榨油的話以白色的為佳,食用則以黑色的為好。治療痘瘡變黑的情況,是因為它能歸腎。煎湯來配製百祥丸,則要用紅色的,因為它有解毒的功效。
4. 薏苡仁
味甘,氣微寒。生各處。一種黏牙者,尖而殼薄,米白色如糯,即薏苡;一種圓而殼堅硬者,即菩提子也,不入藥。凡使,糯米同炒。
主健脾益胃,肺痿肺癰,水腫,理乾溼腳氣,筋急拘攣,不可屈伸,久風濕痹。
按:薏苡仁屬土,故能健脾益胃,虛則補其母,故肺痿、肺癰用之;筋骨之病,以治陽明為本,故筋急、風痹用之;土能勝水除濕,故泄痢、水腫用之;至拘攣一症,以《衍義》觀之,因熱因濕可用,因寒不可用。丹溪則以寒病筋強,熱病(注:原作「痛」,顯誤,改)痛筋短,濕病筋弛三者,以濕為病源,寒與濕類,寒濕留久,自變為熱,三者皆可用也。
然外濕非內濕啟之,不能成病,故湎酒而魚肉繼之,甘滑燒炙辛香,皆致濕之因也,但勢力和緩,以多用見效。性主秋降,虛而下陷者,不宜。妊娠久服,亦能墮胎。
白話文:
薏苡仁味道甘甜,性質稍微寒涼。各地都有生長。其中一種黏牙的,形狀尖尖的,外殼薄,米粒呈現白色像糯米一樣,這種就是薏苡;另一種圓形且外殼堅硬的,就是菩提子,不能入藥。一般使用時,要和糯米一起炒過。
主要功效是健脾益胃,可以用於治療肺痿、肺癰、水腫,還可以調理乾濕腳氣、筋脈抽搐拘緊、無法彎曲伸直,以及長期的風濕痺痛。
按:薏苡仁屬性為土,所以能夠健脾益胃,虛弱時就應該補養其母體(指脾胃),所以肺痿、肺癰可以使用它;筋骨疾病,以治療陽明經為根本,所以筋脈抽搐、風濕痺痛可以用它;土能夠剋制水,消除濕氣,所以腹瀉、水腫可以使用它;至於筋脈拘攣的症狀,《衍義》認為,因為熱或濕造成的可以使用,因為寒造成的則不可使用。朱丹溪則認為,寒病導致筋脈僵硬,熱病導致筋脈疼痛短縮,濕病導致筋脈鬆弛,這三種情況都以濕為病源,寒和濕的性質相似,寒濕久留,自然會轉變成熱,所以這三種情況都可以使用。
然而外在的濕氣如果不是因為體內濕氣引發,就不能造成疾病,所以如果人沉迷飲酒又接連食用魚肉,加上甜膩、油膩、燒烤、辛辣芳香的食物,都是造成濕氣的原因,只是這些影響力比較和緩,需要多用才能見效。薏苡仁的藥性主於秋季的降洩,所以體質虛弱下陷的人,不適合使用。孕婦長期服用,也可能導致墮胎。
5. 神麯
味甘、辛,氣溫。陽中之陽。入胃經。陳久者良。凡使,火炒黃。造法:五月五日、六月六日,或三伏日,用白麵百斤,青蒿、野蓼、蒼耳汁各三升,用汁和麵,以赤小豆末、杏仁泥各三升,作餅,麻葉包罯,如造醬法,待生黃衣,曬收。
主健脾暖胃,化水穀宿食,癥結積滯,除痰逆,霍亂,泄痢脹滿,閃挫腰痛,其功與曲同。又主胎上搶心,血流不止,亦能下胎。
按:神麯,功勝酒麴,酒麴行脾胃滯氣,收臟腑風冷,若神麯乃專造以供藥用,用生能發生氣,熟用能斂暴氣,不止消導而已也。脾陰虛、胃火盛,與孕婦,俱不宜。
白話文:
神麯味道甘甜、辛辣,藥性溫熱,屬於陽性中偏陽的藥物。主要作用於胃經。陳放較久的品質較好。一般使用時,要用火炒至黃色。
製作方法:在農曆五月五日、六月六日,或是三伏天時,用一百斤白麵粉,加入青蒿、野蓼、蒼耳的汁液各三升,用這些汁液和麵,再加入赤小豆粉末、杏仁泥各三升,做成餅狀,用麻葉包裹,像製作醬料一樣,等待長出黃色黴菌後,曬乾即可。
主要功效是健脾暖胃,幫助消化水穀和積滯的食物,消除腹中硬塊,排除痰逆,治療霍亂、腹瀉、脹滿,以及扭傷引起的腰痛,其功效與一般酒麴相似。另外,也能治療胎兒上頂壓迫心臟,以及產後出血不止,也能夠幫助胎兒娩出。
總結:神麯的功效勝過一般的酒麴,酒麴主要用於疏通脾胃的滯氣,收斂臟腑的風寒,而神麯則是專門為了藥用而製作的。生用可以發散氣機,熟用則可以收斂暴走的氣,不僅僅只有消導的作用。脾陰虛、胃火旺盛的人,以及孕婦,都不適合使用。
6. 糵米
味苦,氣溫。凡谷皆可生,功用相同。入脾、胃經。豆蔻、砂仁、烏梅、木瓜、芍藥、五味子為使。凡使,炒焦方有功力。
主溫中下氣,開胃健脾,止吐逆,消痰痞,破癥結,腹內寒鳴,心腹脹滿,催生下胎,化米麵、諸果、食積。
按:麥芽、神麯二藥,胃氣虛人宜服之,以代戊己腐熟水穀,諸果食積所必用也。久服亦須白朮諸藥兼用。
白話文:
味道苦澀,性質溫和。各種穀物都可以發芽製成,功效相同。歸入脾經、胃經。豆蔻、砂仁、烏梅、木瓜、芍藥、五味子可以幫助它發揮作用。凡是要使用,必須炒到焦黃才會有功效。
主要功能是溫暖中焦、使氣向下運行、增進食慾、健壯脾胃、止吐、消除痰飲痞塊、破除腹中結塊、治療腹內寒冷作響、心腹脹滿、催生胎兒下降、幫助消化米飯麵食、各種水果、以及食物積滯。
說明:麥芽、神麯這兩種藥,胃氣虛弱的人適合服用,用來代替脾胃消化腐熟水穀的功能,各種水果食物積滯時也必須使用。長期服用也必須配合白朮等其他藥物一起使用。
7. 赤小豆
味甘、酸,氣平。陰中之陽。生各處。以緊小而赤黯色者入藥。其稍大而鮮紅,及淡紅色者,並不治病。合魚鮓食,成消渴;作醬同飯食,成口瘡。驢食腳輕,人食身重。
主寒熱,熱中消渴,止泄痢,痢後氣滿不能食者,煮食一頓即愈。利小便,消腹脹,下水腫,闢溫疫,治產難,下胞衣,通乳汁,解小麥熱毒、酒毒,療癰疽如神。
按:赤小豆,消水通氣而健脾胃,又性下行而通小腸,能入陰分,治有形之病,故所治諸症,皆病之有形者也。久服則降令太過,津血滲泄,令人肌瘦身重。其吹鼻瓜蒂散,及闢瘟疫用之,亦取其通氣、除濕、散熱耳。同桑根白皮煮食,去濕氣痹腫;同鯉魚煮食,甚治腳氣;塗癰疽,恐其性黏,入苧根末即不黏,此法尤妙。
白話文:
赤小豆味道甘甜、帶點酸味,性質平和。屬於陰性中的陽性。各地都有生長。藥用以顆粒緊實、小而顏色深紅的為佳。那些稍大、顏色鮮紅或淡紅的,都沒有療效。如果和醃製魚肉一起吃,會引發糖尿病;和醬一起配飯吃,會導致口瘡。驢吃了會覺得腳步輕快,人吃了會覺得身體沉重。
主要治療發冷發熱、內熱引起的消渴症,能止瀉,對於痢疾後氣脹、吃不下飯的人,煮來吃一頓就能痊癒。能利尿、消除腹脹、消除水腫,能預防溫疫,治療難產、幫助胎盤排出、通乳,能解小麥的熱毒和酒精中毒,治療癰疽效果神奇。
分析:赤小豆能消除體內多餘水分、疏通氣機、健脾胃,又因為藥性向下走、能通小腸,能作用於身體的陰性部分,治療的是有形的疾病,因此它治療的各種病症,都是身體有實質病變的。如果長期服用,會使藥性過於下降,導致體內津液和血液滲漏,使人肌肉消瘦、身體沉重。用赤小豆做成吹鼻的瓜蒂散,以及用於預防瘟疫,也是因為它能疏通氣機、去除濕氣、散熱。和桑樹根的白皮一起煮食,能去除濕氣引起的麻痺腫脹;和鯉魚一起煮食,很能治療腳氣病;塗抹在癰疽上,擔心它黏性太強,加入苧麻根末就不會黏了,這個方法非常巧妙。
8. 藊豆
(附:花、葉)
味甘,氣微溫。二月種,蔓生,葉大如杯,團而有尖,花如小蛾,有翅尾,形莢凡十餘樣,白露後結實。有黑白二種:黑名鵲豆,性小冷;惟粗圓白色者入藥。凡使,連殼炒用。
主暖脾胃,補五臟,和中下氣,消暑,除濕熱,止泄痢,消渴,霍亂,解一切草木、酒、河豚魚毒,生嚼及煮汁飲效。
按:萹豆子,充實,白而微黃,其氣腥香,其性溫平,得乎中和,脾之谷也,入脾胃經氣分,通利三焦,升清降濁,所以治中宮之病。然亦泥膈,不可單食。
附:花,主女子赤白帶下,乾末,米飲服之。
附:葉,主霍亂,及吐利後轉筋,生搗,以少酢浸汁服;醋煮食,治瘕。惟患寒熱入勿食。
白話文:
(另外附上:花、葉)
味道甘甜,性質稍微溫和。二月播種,藤蔓生長,葉子大如杯子,圓形而帶尖,花朵像小蛾,有翅膀和尾巴,豆莢形狀大約有十幾種,白露之後結實。有黑色和白色兩種:黑色的叫做鵲豆,性質稍微寒涼;只有粗圓白色的才能入藥。凡是使用,都要連著豆殼一起炒過。
主要可以溫暖脾胃,補養五臟,調和中焦的氣機,降下逆氣,消除暑氣,去除濕熱,止瀉痢,治療消渴病(糖尿病),霍亂,解除各種草木、酒、河豚魚的毒性,生吃或煮汁飲用都有效。
按:藊豆子,飽滿充實,白色而稍微帶黃,氣味腥香,性質溫和,性情平和,是脾臟的食物,歸入脾胃經的氣分,可以疏通三焦,使清氣上升,濁氣下降,所以可以治療中焦的疾病。但是也會黏滯,不宜單獨食用。
附:花,主要治療婦女赤白帶下,將花曬乾磨成粉末,用米湯沖服。
附:葉,主要治療霍亂,以及嘔吐腹瀉後發生的抽筋,將新鮮的葉子搗爛,用少許醋浸泡後取汁飲用;用醋煮食,可以治療腹中硬塊。但是患有寒熱病的人切勿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