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詳節》~ 卷之七 (1)
卷之七 (1)
1. 胡麻
一名巨勝,味甘,氣平。胡麻即脂麻之黑者,巨勝即胡麻中丫葉而八稜者,前賢辯論雖多,不出此兩語而已。得茯苓良。凡使,以水淘去浮者,曬乾,酒拌,蒸熟,再曬乾,略舂去粗皮,以小豆拌炒,豆熟,去豆用。
主補中益氣,潤五臟,補肺氣,填腦髓,堅筋骨,風痛,步蹇語澀,傷寒溫瘧,大吐後虛熱,催生落胎,初食利大小腸,久食即否。
按:胡麻,黑色入通於腎,不寒不燥,而能平潤,補肝腎之佳谷也。取油以白者為勝,服食以黑者為良。治痘瘡變黑歸腎;煎湯下百祥丸,則又取赤者,能解毒也。
白話文:
巨勝是一種甘味、性平的中藥材,它其實就是黑色芝麻中,長著八棱形丫葉的那種。古人雖然對它有很多爭論,但最終都認可這兩種說法。巨勝和茯苓搭配效果更佳。使用時,先用水淘洗去除浮物,曬乾,再用酒拌勻蒸熟,之後再次曬乾,稍微搗碎去除粗皮,最後用小豆拌炒,炒至豆子熟透,再去除豆子即可。
巨勝具有補中益氣、潤五臟、補肺氣、填腦髓、堅筋骨的功效,可治風痛、步履艱難、言語不清、傷寒溫瘧、大吐後的虛熱等症。初次食用可以通利大小腸,但長期食用則效果不佳。
芝麻性寒性涼,黑色入腎,能平潤補益肝腎,是上好的穀物。芝麻油以白色為佳,食用則以黑色為良。用於治療痘瘡變黑,可取黑色芝麻入腎;用於煎湯配合百祥丸,則可取紅色芝麻解毒。
2. 薏苡仁
味甘,氣微寒。生各處。一種黏牙者,尖而殼薄,米白色如糯,即薏苡;一種圓而殼堅硬者,即菩提子也,不入藥。凡使,糯米同炒。
主健脾益胃,肺痿肺癰,水腫,理乾溼腳氣,筋急拘攣,不可屈伸,久風濕痹。
按:薏苡仁屬土,故能健脾益胃,虛則補其母,故肺痿、肺癰用之;筋骨之病,以治陽明為本,故筋急、風痹用之;土能勝水除濕,故泄痢、水腫用之;至拘攣一症,以《衍義》觀之,因熱因濕可用,因寒不可用。丹溪則以寒病筋強,熱病(注:原作「痛」,顯誤,改)痛筋短,濕病筋弛三者,以濕為病源,寒與濕類,寒濕留久,自變為熱,三者皆可用也。
然外濕非內濕啟之,不能成病,故湎酒而魚肉繼之,甘滑燒炙辛香,皆致濕之因也,但勢力和緩,以多用見效。性主秋降,虛而下陷者,不宜。妊娠久服,亦能墮胎。
白話文:
薏苡味甘,性微寒。它生長在各個地方,分為兩種:一種黏牙,外殼尖薄,米白色,像糯米一樣,就是薏苡;另一種圓形,外殼堅硬,就是菩提子,不入藥。使用時,通常和糯米一起炒。
薏苡能健脾益胃,治療肺痿、肺癰、水腫,改善乾濕腳氣,缓解筋急拘攣、肢體僵硬的症状,以及久患風濕痹症。
薏苡屬土,因此能健脾益胃。脾虛則补其母,所以可以用它治療肺痿、肺癰。筋骨疾病,以治療陽明经为主,所以能治疗筋急、風痹。土能克水除湿,因此可以用它治療泄痢、水腫。至于拘攣症,根据《衍義》的观点,因热因湿引起的可以服用,因寒引起的则不可服用。丹溪則認為,寒病筋強,热病筋痛短,湿病筋弛,这三种症状的病源都是湿,寒和湿类似,寒湿停留时间长,就会转化为热,这三种情况都可以用薏苡治疗。
但是外濕不是由內濕引起的,不能单独构成疾病,所以过度饮酒,吃鱼肉,以及吃甜滑、烧烤、辛辣的食物,都是导致湿气的因素。虽然薏苡作用温和,但需要长期服用才能见效。薏苡性属秋降,虚弱下陷的人不宜服用。孕妇长期服用,也可能导致流产。
3. 神麯
味甘、辛,氣溫。陽中之陽。入胃經。陳久者良。凡使,火炒黃。造法:五月五日、六月六日,或三伏日,用白麵百斤,青蒿、野蓼、蒼耳汁各三升,用汁和麵,以赤小豆末、杏仁泥各三升,作餅,麻葉包罯,如造醬法,待生黃衣,曬收。
主健脾暖胃,化水穀宿食,癥結積滯,除痰逆,霍亂,泄痢脹滿,閃挫腰痛,其功與曲同。又主胎上搶心,血流不止,亦能下胎。
按:神麯,功勝酒麴,酒麴行脾胃滯氣,收臟腑風冷,若神麯乃專造以供藥用,用生能發生氣,熟用能斂暴氣,不止消導而已也。脾陰虛、胃火盛,與孕婦,俱不宜。
白話文:
神麴餅的製作及功效
味甘辛,性溫。陽中之陽。入胃經。陳久者良。凡使,火炒黃。
神麴餅味甘辛,性溫,屬於陽性藥物中的陽性藥物,入胃經。存放時間越長,藥效越好。使用時,需用火炒至黃色。
造法:五月五日、六月六日,或三伏日,用白麵百斤,青蒿、野蓼、蒼耳汁各三升,用汁和麵,以赤小豆末、杏仁泥各三升,作餅,麻葉包罯,如造醬法,待生黃衣,曬收。
製作方法:在五月五日、六月六日或三伏天,取白麵一百斤,加入青蒿汁、野蓼汁、蒼耳汁各三升,和成麵糰。再加入赤小豆末、杏仁泥各三升,製成餅狀,用麻葉包裹,以醬的方法醃製,待表面生出黃色的外皮,曬乾即可。
主健脾暖胃,化水穀宿食,癥結積滯,除痰逆,霍亂,泄痢脹滿,閃挫腰痛,其功與曲同。又主胎上搶心,血流不止,亦能下胎。
主治:健脾暖胃,消化水穀積食,消解癥結積滯,去除痰逆,治療霍亂、泄痢脹滿、閃挫腰痛,功效與酒麴類似。此外,還能治療胎上搶心、血流不止,亦可用于下胎。
按:神麯,功勝酒麴,酒麴行脾胃滯氣,收臟腑風冷,若神麯乃專造以供藥用,用生能發生氣,熟用能斂暴氣,不止消導而已也。脾陰虛、胃火盛,與孕婦,俱不宜。
註解:神麴餅功效比酒麴更強。酒麴能行脾胃之滯氣,收斂臟腑風寒,而神麴餅專為藥用,生用能發散氣血,熟用能收敛暴氣,不僅有消導的作用。脾陰虛、胃火旺盛者,以及孕婦,均不宜服用。
4. 糵米
味苦,氣溫。凡谷皆可生,功用相同。入脾、胃經。豆蔻、砂仁、烏梅、木瓜、芍藥、五味子為使。凡使,炒焦方有功力。
主溫中下氣,開胃健脾,止吐逆,消痰痞,破癥結,腹內寒鳴,心腹脹滿,催生下胎,化米麵、諸果、食積。
按:麥芽、神麯二藥,胃氣虛人宜服之,以代戊己腐熟水穀,諸果食積所必用也。久服亦須白朮諸藥兼用。
白話文:
這段古文描述了一種中藥材,其味苦性溫,可入脾胃經,具有溫中下氣、開胃健脾、消食化積等功效。文中還提到了輔助藥材和使用方法,以及適合人群和注意事項。
5. 赤小豆
味甘、酸,氣平。陰中之陽。生各處。以緊小而赤黯色者入藥。其稍大而鮮紅,及淡紅色者,並不治病。合魚鮓食,成消渴;作醬同飯食,成口瘡。驢食腳輕,人食身重。
主寒熱,熱中消渴,止泄痢,痢後氣滿不能食者,煮食一頓即愈。利小便,消腹脹,下水腫,闢溫疫,治產難,下胞衣,通乳汁,解小麥熱毒、酒毒,療癰疽如神。
按:赤小豆,消水通氣而健脾胃,又性下行而通小腸,能入陰分,治有形之病,故所治諸症,皆病之有形者也。久服則降令太過,津血滲泄,令人肌瘦身重。其吹鼻瓜蒂散,及闢瘟疫用之,亦取其通氣、除濕、散熱耳。同桑根白皮煮食,去濕氣痹腫;同鯉魚煮食,甚治腳氣;塗癰疽,恐其性黏,入苧根末即不黏,此法尤妙。
白話文:
赤小豆的藥性及功效
赤小豆的味道甘甜微酸,性平,屬於陰中之陽。它生長在各處,以緊密小粒、顏色深紅偏暗的赤小豆入藥。那些較大、顏色鮮紅或淡紅的赤小豆則沒有藥效。
赤小豆和魚鮓一起食用,會導致消渴;用它做成醬料與飯一起食用,會造成口瘡。驢吃了赤小豆,腳會變得輕盈;人吃了赤小豆,身體則會變得沉重。
赤小豆主治寒熱病症,特別是熱症引起的消渴,同時也能止瀉痢,治療痢疾後氣滿不能進食的病症。只需要煮食一次,就能見效。赤小豆還能利小便、消腹脹、下水腫,預防瘟疫,治療難產、排出胎盤、通乳汁,解小麥熱毒和酒毒,治療癰疽效果奇佳。
分析:
赤小豆具有消水通氣、健脾胃的功效,並且性下行,能通小腸,入陰分,因此它主要治療有形疾病。赤小豆所治的諸症,都是有形疾病。如果長期服用赤小豆,可能會造成降氣過度,導致津液和血液滲泄,使人肌瘦體重增加。
赤小豆用於吹鼻瓜蒂散和預防瘟疫,是利用了它通氣、除濕、散熱的功效。將赤小豆與桑根白皮一起煮食,可以祛除濕氣和痹腫;與鯉魚一起煮食,特別適合治療腳氣。
將赤小豆塗抹於癰疽患處,可能會因其黏性而影響療效,可以加入苧根末以解決此問題,此方法尤為有效。
6. 藊豆
(附:花、葉)
味甘,氣微溫。二月種,蔓生,葉大如杯,團而有尖,花如小蛾,有翅尾,形莢凡十餘樣,白露後結實。有黑白二種:黑名鵲豆,性小冷;惟粗圓白色者入藥。凡使,連殼炒用。
主暖脾胃,補五臟,和中下氣,消暑,除濕熱,止泄痢,消渴,霍亂,解一切草木、酒、河豚魚毒,生嚼及煮汁飲效。
按:萹豆子,充實,白而微黃,其氣腥香,其性溫平,得乎中和,脾之谷也,入脾胃經氣分,通利三焦,升清降濁,所以治中宮之病。然亦泥膈,不可單食。
附:花,主女子赤白帶下,乾末,米飲服之。
附:葉,主霍亂,及吐利後轉筋,生搗,以少酢浸汁服;醋煮食,治瘕。惟患寒熱入勿食。
白話文:
萹豆
味甘,氣微溫。 萹豆的味道甘甜,性溫和。
二月種,蔓生,葉大如杯,團而有尖,花如小蛾,有翅尾,形莢凡十餘樣,白露後結實。 萹豆在二月種植,藤蔓生長,葉片大如杯子,呈圓形並帶有尖端,花朵像小蛾子,有翅膀和尾部,豆莢的形狀有十多種,白露之後結果實。
有黑白二種:黑名鵲豆,性小冷;惟粗圓白色者入藥。凡使,連殼炒用。 萹豆有黑色和白色兩種,黑色稱為鵲豆,性寒涼;只有粗圓的白色萹豆才能入藥。使用萹豆時,要連同豆殼一起炒用。
主暖脾胃,補五臟,和中下氣,消暑,除濕熱,止泄痢,消渴,霍亂,解一切草木、酒、河豚魚毒,生嚼及煮汁飲效。 萹豆具有溫暖脾胃、補益五臟、調和中氣、消暑解熱、除濕熱、止瀉痢、解渴、治療霍亂、解毒等功效。可以生嚼或煮汁飲用,可以解草木、酒、河豚魚的毒。
按:萹豆子,充實,白而微黃,其氣腥香,其性溫平,得乎中和,脾之谷也,入脾胃經氣分,通利三焦,升清降濁,所以治中宮之病。然亦泥膈,不可單食。 萹豆子飽滿,顏色白中帶黃,氣味腥香,性溫和,屬脾之穀物。它進入脾胃經氣分,通利三焦,升清降濁,因此能治療中宮(脾胃)的病症。但是萹豆也會引起粘膩,所以不能單獨食用。
附:花,主女子赤白帶下,乾末,米飲服之。 萹豆花可以治療婦女赤白帶下,將其曬乾研磨成粉末,用米湯送服。
附:葉,主霍亂,及吐利後轉筋,生搗,以少酢浸汁服;醋煮食,治瘕。惟患寒熱入勿食。 萹豆葉可以治療霍亂和吐瀉後轉筋,將葉子搗碎,用少量醋浸泡後飲用;也可以用醋煮食,治療瘕症。但患有寒熱的人不要食用萹豆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