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詳節》~ 卷之三 (13)
卷之三 (13)
1. 澤瀉
味甘、咸,氣寒。氣味俱厚,沉而降,陰中微陽。生淺水中,惟漢中者佳。葉似牛舌,尾有兩歧,獨莖而長,秋開花似穀精草,生淮北者不可用。入膀胱、腎經。畏海蛤、文蛤。凡使,酒浸一宿,日乾用。
主逐膀胱、三焦停水,脬中留垢,心下水痞,伐腎邪,利小便,滲濕熱,止嘔吐,又消渴,瀉痢,淋瀝,風寒濕痹,疝痛,腳氣,下乳,催生。
按:澤瀉之功,長於行水。考《素問》及古方,皆取其行利停水而已,唯六味丸與茯苓並用。趙獻可則謂取其養五臟,益氣力,起陰氣,補虛損五勞;惟吳昆云:澤瀉甘從濕化,咸從水、從寒、從陰化,故能入水臟,而瀉水中之火,得其大要矣。況古人用補必兼瀉邪,邪去則補自得力,專一於補,必有偏勝之害,獻可胡不思之甚耶?
白話文:
澤瀉,味道甘甜帶鹹,藥性寒涼。氣味濃厚,性沉而往下走,屬於陰性中帶有微弱陽性的藥物。生長在淺水中,其中以漢中所產的品質最好。葉子像牛的舌頭,尾端有兩個分叉,獨自一根莖長出來,秋天開花,花朵像穀精草,生長在淮河以北的不可使用。歸膀胱經和腎經。忌與海蛤、文蛤一同使用。一般使用時,要用酒浸泡一晚,曬乾後使用。
主要功效是排除膀胱、三焦的水液停滯,清除膀胱內的積垢,消除心下因水液停滯引起的痞塊,驅除腎臟的邪氣,有利尿、滲濕熱、止嘔吐、治療消渴症、腹瀉、淋瀝、風寒濕痺痛、疝氣痛、腳氣,還可以下乳、催生。
總結來說,澤瀉的功效,主要在於行水利濕。考察《素問》及古代方劑,都只取其行利停水的作用而已,只有六味丸與茯苓一同使用。趙獻可則認為澤瀉可以滋養五臟、增強氣力、振奮陰氣、補養虛損的五勞;只有吳昆說:澤瀉味甘可以隨濕氣化解,味鹹可以隨水、隨寒、隨陰氣化解,所以能夠進入水臟,瀉除水中的火氣,這才抓住了重點。況且古人用補藥時必定兼顧瀉除邪氣,邪氣去除後,補養的效果自然能增強,如果只專一於補,一定會有偏頗的害處,獻可為何不仔細思考呢?
2. 車前子
味甘,氣寒。葉上起苗,苗上結子,小如葶藶。入膀胱、肝經。凡使,淘去泥沙,酒蒸,作餅用。
主利水道,導小腸熱,除濕痹,去肝中風熱,毒風沖眼,赤痛障翳,去暑濕,瀉痢,淋瀝,產難。
按:車前子,能利小便而不走真氣,功同茯苓。駐景丸車前、兔絲二物甚奇,蓋男女陰中各有二竅,一竅通精,一竅通水,二竅不並開。水竅開則濕熱外泄,相火常寧;精竅常閉,久久精足,故《雜錄》云:服固精藥久,服車前行房即有子。此駐景丸之意也。
白話文:
車前子味道甘甜,性質寒涼。它的葉子上會長出苗,苗上會結籽,籽粒小得像葶藶。它歸入膀胱經和肝經。使用時,要先淘洗去除泥沙,再用酒蒸過,做成餅狀使用。
主要作用是疏通水道,導引小腸的熱氣,去除濕痹,消除肝臟中的風熱,以及毒風侵襲眼睛造成的紅腫疼痛、視力模糊,還能去除暑濕、治療腹瀉、痢疾、小便淋漓不暢和難產。
分析:車前子能夠利小便,但不會耗損元氣,功效和茯苓相似。「駐景丸」中車前子和菟絲子這兩味藥非常獨特,因為男女的陰部各有兩個孔道,一個孔道通精,一個孔道通水,這兩個孔道不會同時開啟。水竅開啟,濕熱就會向外排泄,相火自然安定;精竅保持閉合,久而久之精氣就充足。所以《雜錄》中說,長期服用固精藥的人,服用車前子後再行房事就容易懷孕。這就是「駐景丸」的用意所在。
3. 木通(附:子、根、通脫木)
味辛,氣平。降也,陽中陰也。生各處。藤蔓大如指,葉似芍藥,二葉相對,夏秋開紫花,亦有白者,實如小木瓜,細而白者佳。膀胱、包絡經藥。凡使,去皮用。
主利小便,消水腫,宣血脈,通關節,明耳目,治鼻塞,破積聚,除煩渴,多唾,脾疸,喜睡,下乳,墮胎。
按:木通,古稱以疏通肝木得名。但其味甘淡,能助西方秋氣下降,則入肺,瀉滯氣,而水源得清,津液自化。又入小腸瀉濕熱,小腸與心為表裡,得其通利,則丙丁之火不炎,而肺無邪熱之患,蓋交相為功者也。於肝木了不相涉,第西金清肅令行,東方自受約束,不敢挾心火為殃,雖謂之疏通肝木,亦可謂(注:謂,原作「然」,改)太迂曲矣。
附:子,白瓤黑核。主翻胃,除三焦熱。
附:根,主絞汁,治癭瘤。
附:通脫木,味淡,氣寒。入肺、胃經。主同,力尤勝。
白話文:
木通味道辛辣,藥性平和。藥性屬於下降,是陽性中的陰性。各地都有生長。藤蔓像手指般粗,葉子像芍藥,兩片葉子相對生長,夏天和秋天開紫色的花,也有開白色的,果實像小木瓜,細而白色的品質較好。是膀胱經和包絡經的藥物。凡是使用,都要去掉外皮。
主要作用是利小便,消除水腫,疏通血脈,通暢關節,使耳目清明,治療鼻塞,破除體內積聚的腫塊,消除煩躁口渴、多唾液,治療脾臟疾病引起的黃疸、嗜睡,還有下乳汁,墮胎的作用。
按:木通,古代稱它能疏通肝木,是因此得名。但是它的味道甘淡,能夠幫助西方秋天的清肅之氣下降,所以能入肺,瀉掉體內滯留的氣,這樣水源就能清澈,津液自然產生。又能進入小腸瀉濕熱,小腸和心互為表裡,小腸得到通利,心火就不會過於旺盛,而肺部也不會有邪熱的困擾,這兩者之間是互相協調的。木通實際上和肝木沒有直接關係,只是西方金氣清肅,命令得以貫徹,東方肝木自然受到約束,不敢挾帶心火作亂,所以說它疏通肝木,實在是太迂迴了。
附:木通的子,有白色的瓤和黑色的核。主要治療翻胃,清除三焦的熱邪。
附:木通的根,主要榨汁使用,治療癭瘤。
附:通脫木,味道淡,藥性寒涼。歸肺經和胃經。作用和木通相同,但藥力更強。
4. 萱草(附:根)
味甘,氣涼。生各處。凡使,絞生根汁用。
主小便赤澀,身體煩熱;作菹利胸膈,安五臟,令人歡樂。根,治沙淋,下水氣,酒疸,搗汁服。
按:萱草,屬水,性下走陰分。一名宜男,有微意存焉。
白話文:
萱草,味道甘甜,性屬涼。生長在各地。凡是使用,都是絞取新鮮根部的汁液來用。
主要治療小便赤黃澀痛,身體煩躁發熱;把它製成醃菜,可以疏通胸膈,安定五臟,使人心情愉悅。萱草的根,可以治療砂淋(泌尿系統結石),消除水腫,以及黃疸病,搗爛取汁服用。
總而言之:萱草,屬性為水,藥性向下走陰分。又名宜男,其中似乎帶有希望生男孩的微小寓意。
5. 萹蓄
味苦,氣平。生各處。苗似瞿麥,葉如竹葉,莖赤如釵股,花綻節間,色微青黃,亦有紅色,根如蒿根。
主利小便,驅黃疸。醋煮,殺蛔蟲;搗汁,封痂癢。
白話文:
萹蓄,味道苦澀,藥性平和。它生長在各地。它的幼苗像瞿麥,葉子像竹葉,莖是紅色的,像髮釵的粗細,花開在莖節之間,顏色略帶青黃,也有紅色的,根則像蒿草的根。
主要功效是利小便、去除黃疸。用醋煮過,可以殺死蛔蟲;搗爛取汁,可以用來塗抹治療皮膚結痂和搔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