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詳節》~ 卷之六 (5)
卷之六 (5)
1. 檀香
味辛,氣熱。陽中微陰。生海南諸國。樹似荔枝,皮實,色黃為黃檀;皮潔,色白為白檀;皮腐,色紫為紫檀。入肺、腎,通行脾、胃經氣分。凡使,用白而沉水者。
主心腹痛,腎氣上攻痛,水磨塗外腎,散腰腎冷氣痛,療噎膈,引胃氣上升,及中惡,鬼氣,殺蟲。
按:檀香,芳氣上行,凡胸膈之上,咽嗌之間,資之理氣,亦辟惡、散結、除冷之藥也。
白話文:
檀香的味道辛辣,性屬溫熱,帶有微弱的陰性。產於中國南海諸國,樹木的外形像荔枝樹。果實外皮顏色黃色的叫做黃檀,外皮潔白的叫做白檀,外皮腐爛呈紫色的叫做紫檀。檀香入肺、腎經,並能通暢脾、胃經的氣血。使用檀香時,要選擇白色且沉水的。
檀香可以治療心腹疼痛、腎氣上攻的疼痛,將檀香研磨成粉末外敷腎臟,可以散解腰腎的寒氣疼痛,治療噎膈,引導胃氣上升,以及治療中惡、鬼氣,並能殺滅蟲害。
檀香的芳香氣味能向上升發,對胸膈以上、咽喉之間的氣機有調理作用,同時也能辟邪、散結、除寒。
2. 雷丸
味苦、咸,氣寒。有小毒。竹生之苓,大小如慄,狀如豬苓而圓,皮黑肉白,甚堅實。凡使,以甘草水泡二次用。
主散皮膚中熱結毒氣,殺寸白三蟲,瘡疥中蟲。作摩膏,除小兒百般積病。
按:雷丸,苦能殺蟲除濕,鹹寒能清熱消積,故主諸病。
白話文:
這種藥材的味道苦鹹,性寒,帶有輕微的毒性。它是生長在竹子附近的塊根,大小如同栗子,形狀像豬苓但更圓潤,外皮黑褐色,內肉潔白,質地堅硬。使用時,需要用甘草水浸泡兩次再使用。
主散皮膚中熱結毒氣,殺寸白三蟲,瘡疥中蟲。作摩膏,除小兒百般積病。
主要功效是散去皮膚中的熱毒,殺滅寸白三蟲(蛔蟲、蟯蟲、鉤蟲),以及瘡疥中的蟲子。製成藥膏外敷,可以治療小兒各種積食引起的疾病。
按:雷丸,苦能殺蟲除濕,鹹寒能清熱消積,故主諸病。
說明:雷丸,苦味可以殺蟲除濕,鹹寒的性質可以清熱消積,因此可以治療各種疾病。
3. 琥珀
味甘,氣平。松脂入土,千年所化,生西戎者,色淡而光;生南郡者,色深重濁。手摩熱,可拾禾草,湯煮軟如膠飴。須防煮雞彈及青魚碗偽造。又一種黑色者,名瑿珀,入心、脾、小腸經。凡使,用水調側柏子末,安瓷鍋內煮三四時,搗粉用。
主安五臟,定魂魄,明目磨翳,清肺,利小腸,消瘀血,破結瘕,通五淋,殺精魅邪鬼,產後兒枕痛,金瘡,止血生肌。
按:琥珀、茯苓,皆自松出,然茯苓生於陰,琥珀生於陽而成於陰,故皆治榮,而安心、利水也。正以能燥脾土,令脾健運,肺氣下降,故小水可通。若血少而小便不利者,服之反有燥結之患。
白話文:
琥珀
琥珀味甘,性平。松脂埋入土中,經過千年變化而成。產於西戎的琥珀,顏色淡雅光亮;產於南郡的琥珀,顏色深重濁暗。用手摩擦加熱後,可以拾取禾草,用湯煮沸後會軟化成膠飴狀。需要注意的是,要防備用煮雞的湯汁或青魚碗來偽造琥珀。
還有一種黑色的琥珀,叫做瑿珀,入心、脾、小腸經。使用時,用水調和側柏子粉末,放在瓷鍋中煮三到四個時辰,搗碎成粉末後使用。
主治安五臟,定魂魄,明目磨翳,清肺,利小腸,消瘀血,破結瘕,通五淋,殺精魅邪鬼,產後兒枕痛,金瘡止血生肌。
註解:
琥珀和茯苓都源自松樹,但茯苓生長在陰濕處,琥珀則生長在陽光充足的地方,最後又在陰濕處形成。因此,兩者都具有滋養血脈、安神定志、利水消腫的作用。琥珀能夠燥脾土,使脾臟健運,肺氣下降,所以能通小便。但是,如果血氣不足而小便不利,服用琥珀反而會加重燥結的症状。
4. 南燭
味苦,氣平。生吳楚,山中甚多。葉光滑,而味酸澀,凌冬不調,七月開小白花,結實如朴樹子,成簇,生青熟紫,味甘酸,浸葉汁可作烏飯。凡使,枝、葉、子俱可用。
主止泄,除睡,強筋骨,益氣力,作烏飯資陽氣。
白話文:
【性質】味苦,氣息平和。在吳楚地區的山中,這種植物非常豐富。葉片表面光滑,且帶有酸澀的口感,即便是在冬季也能保持其特性,七月份會開出小白花,結出的果實類似於樸樹的種子,成簇狀生長,由青色轉為紫色。使用時,可以利用其枝、葉、果實。
【功效】主要用於止瀉,消除疲倦,強壯筋骨,增強體力,能提供烏飯所需的陽氣。一般來說,無論是枝條、葉片還是果實都能夠使用。
5. 桐子油
味甘、辛,氣寒。微毒。以篾圈蘸起,如鼓面者為真。
主塗脛瘡,湯火傷瘡,吐風痰,喉痹,點燈燒銅箸,烙風熱爛眼。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描述了一種藥物的特性和用途。 這種藥物味道甜而帶有辛辣感,性質寒冷且具有輕微毒性。如果用竹片做成一個小圓圈,然後讓這個小圓圈浮在水面上,就像一面鼓一樣,那麼就可以確認它是真的了。 它的主要功效是治療腳部潰瘍和燙傷等皮膚病變,還可以幫助清除口中的風痰,以及緩解咽喉疼痛。此外,它也可以被用來照明,例如點燃油燈或使用鐵筷子加熱金屬物品。最後,它可以被用於治療眼睛疾病,特別是一些由風邪引起的視力模糊或者眼部炎症。
6. 海桐皮
味苦,氣平。生廣南。文理細密,體有巨刺,實如楓子,葉圓大而長,高三四尺便有花,紅色如火。
主赤白久痢,腰腳不遂,血脈頑痹,腿膝疼痛,疳䘌,疥癬,牙蟲,漬水洗赤眼。
白話文:
這是一段關於中藥材的描述:這種草本植物味道苦澀,性質溫和,原產於廣東南部。它的紋路細緻密集,身上帶有尖銳的刺,果實像楓樹籽一樣小,葉片又大又圓,高度約在三到四英尺之間就會開出花朵,花瓣是鮮豔的紅色,形狀如同火焰一般。 它可以用來治療長期患有赤白痢疾的人羣,改善腰部、雙腳無法正常行走的情況,也能夠疏通阻塞的血液循環,緩解因風濕病引起的腿部及膝蓋疼痛,以及治癒由於寄生蟲感染所導致的小兒疳瘦症、皮膚疾病(例如疥瘡或牛皮癬)等病症。此外,還可以浸泡水中用來清洗眼睛,對治療眼部炎症有一定的效果。
7. 胡桐淚
味鹹、苦,氣大寒。生甘肅以西鹼鹵地。初生似柳、大則似桑桐,皮似白楊。津液入池(注:池,當為「地」,於義方允)中,與土石相著,狀如黃礬、硝石,重實而堅,多莢爛木,得水便化,磁罐封貯,勿見風。
主大毒熱,心腹煩滿,水和服之;風蟲牙齒痛,面毒火毒,瘰癧,喉痹,水磨掃之,取吐涎;牛馬急黃,黑汗,水研三二兩灌之,立瘥。
白話文:
這段文字描述了一種性寒、味鹹苦的藥材,可能就是芒硝。它生長在甘肅以西的鹼鹵地,初生時像柳樹,長大後像桑樹和桐樹,遇水會溶解。它可以治療毒熱病症、心腹脹滿、風蟲牙齒疼痛、面部毒瘡、火毒、瘰癧、喉嚨腫痛等病症,也可以治療牛馬的急黃症和黑汗症。
8. 木芙蓉
味微辛,氣平。生各處,其干叢生如荊,高者丈許,葉大如桐,有五尖、七尖者,秋開花,如芍藥,有紅、白、黃各色。凡使,霜時採花,霜後採葉,陰乾用。
主清肺,涼血,散熱,解毒消腫,排膿止痛。
按:木芙蓉,不寒不熱,性滑涎黏,凡毒不拘已成未成、已穿未穿,研塗神效;加生赤小豆末,尤妙。
白話文:
藥性
味道微辛,性平。生長於各處,莖枝叢生,如荊棘一般,高的可達一丈左右,葉子很大,像桐葉一樣,有五尖和七尖的,秋季開花,花朵形似芍藥,有紅、白、黃等顏色。
採收及炮製
使用時,霜降時節採收花朵,霜降之後採收葉子,陰乾後備用。
功效
主治清肺、涼血、散熱、解毒消腫、排膿止痛。
附註
木芙蓉不寒不熱,性滑且有黏性,對於各種毒素,不論是已形成或未形成、已穿透或未穿透,研末塗敷效果顯著。加入生赤小豆粉末,效果更佳。
9. 山茶花
(注:原書氣味缺)
主吐血、衄血、腸風下血,並用紅者為末,入童便、薑汁及酒調服,可代鬱金。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藥的文字是說:
主治咳血、鼻出血和痔瘡出血等症狀,可以使用紅色的草本植物研磨成粉末,加入小孩子的尿液、生薑汁以及米酒來服用,可以用來代替「鬱金」這種中藥材。
(註: 以上僅供理解參考,請勿自行嘗試使用!)
10. 烏桕根
味苦,氣微溫。沉而降,陰中之陰。入胃、大腸經。凡使,慢火炙乾黃,乃用。
主暴水,癥結積聚,療頭風,通大小便,解蛇毒。
按:烏桕根皮,利水通腸,功勝大戟,不可輕用。
白話文:
烏桕根皮味苦性微溫,沉降入胃和大腸經,使用前需用慢火炙乾至黃色。它能治療水腫、癥結積聚、頭風,通大小便,解蛇毒。但烏桕根皮利水通腸的效果比大戟更強,不可輕易使用。
11. 杉材節
(附:杉菌)
味辛,氣微溫。入胃經。
主煎湯洗腳氣腫滿,及漆瘡。治心腹脹痛,去惡氣及風毒,奔豚,霍亂上氣,俱煎湯服。
附:杉菌,主心脾氣疼,暴心痛。
按:杉材,芬芳辛溫,有開發之功,故主諸病。
白話文:
杉菌味道辛辣,性微溫,入胃經。它可以煎湯洗腳氣腫脹,以及治療漆瘡。也能治心腹脹痛、去除惡氣和風毒,以及奔豚、霍亂上氣等病症,均需煎湯服用。杉菌還能治療心脾氣痛和暴心痛。杉木本身芬芳辛溫,具有開發作用,因此可以治療各種疾病。
12. 棕櫚皮
味苦、澀,氣平。陳久而敗者良。凡使,燒黑存性,□俱同。
主澀腸,止瀉痢,腸風,崩中,帶下,及養血。
按:棕櫚皮,性澀,凡失血過多,內無瘀滯者,用之切當,與乳發灰同用更良。暴得血病,不宜遽用。
白話文:
這種藥材味道苦澀,性平,陳放久後品質會更好。使用時,需燒成黑色保留藥性,所有用法皆相同。
它主要作用於澀腸止瀉,治療痢疾、腸風、崩中、帶下等症狀,也能補血。
需要注意的是,它性澀,適合用於失血過多而體內沒有瘀滯的情況,與乳發灰一起使用效果更佳。如果突然患上血病,不宜立即使用。
13. 接骨木
味甘、苦,氣平。生各處。葉似水芹,木體輕虛,無心,折枝插地便生。
主折傷,續筋骨,除風痹。又痰飲、水腫、痰瘧,煮汁取吐。不可過劑。
白話文:
這種植物的味道既甜又苦,性質平和,生長在各個地方。葉子像水芹,樹身輕而空虛,沒有心臟,折斷枝條插入土壤就能生長。
主要用於治療扭傷、接續筋骨,還能消除風濕疼痛。此外,對於痰飲、水腫、痰瘧等症狀,也可以將其煮成汁來幫助吐出。但用量不能過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