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詳節》~ 卷之三 (5)
卷之三 (5)
1. 栝樓實
味甘,氣寒。味厚氣薄,陰也。生各處。藤蔓長,葉有叉有毛,花淺黃、六瓣,實結拳大,青,漸赤黃。蒂小、正圓者名栝;蒂粗、銳長、皮赤者名樓,治證相同。枸杞為使,惡乾薑,畏牛膝,反烏頭。凡使,霜降方收,囫圇搗爛,或煅蛤粉和之,或研明礬末攙之,貯以新瓦,置風日處所,待乾,復研細,用。明礬者號如聖丹,薑汁糊丸;蛤粉者,勝真海粉。
主潤肺燥,降火,治咳嗽,滌痰結,利咽喉,止消渴,利大腸,止小便利,治胸痹,吐血,腸風瀉血,赤白痢,消癰腫瘡毒。
按:栝樓實,治胸痹者,以甘能補肺,潤能降氣,胸有痰者,乃肺受火逼,失其降下之令,今得甘緩潤下之助,則痰自降,宜為治嗽要藥也。又能洗滌胸膈垢膩鬱熱,為治消渴之神劑。
白話文:
栝樓實,味道甘甜,性寒涼。味道濃厚,氣味較薄,屬性為陰。生長在各地。藤蔓很長,葉子有分叉且有毛,花為淺黃色,有六片花瓣。果實結成拳頭大小,青色,漸漸轉為紅色或黃色。果蒂小而正圓的稱為栝,果蒂粗大、尖銳且長、外皮呈紅色的稱為樓,它們治療的病症相同。枸杞可以作為藥引,不能與乾薑一起使用,害怕牛膝,與烏頭相剋。凡是使用栝樓實,要在霜降時節採收,整個搗爛,或是用煅燒過的蛤粉與之混合,或是研磨明礬末摻入其中,用新的瓦器盛裝,放置在通風向陽的地方,等乾燥後,再研磨成細末使用。加入明礬的稱為如聖丹,可以用薑汁調製成藥丸;加入蛤粉的,效果勝過真正的海蛤粉。
主要功效是滋潤肺部的乾燥,降火,治療咳嗽,清除痰液積結,疏通咽喉,止渴,疏通大腸,減少小便次數,治療胸痹,吐血,腸風下血,紅痢、白痢,消除癰腫瘡毒。
按:栝樓實,之所以能治療胸痹,是因為它甘甜能補養肺氣,潤澤能使氣下降,胸中有痰的人,是因為肺受到火熱的逼迫,失去了下降的功能,現在得到甘緩潤下的幫助,那麼痰自然會下降,所以應當作為治療咳嗽的重要藥物。它還能洗滌胸膈間的污垢、油膩和鬱積的熱邪,是治療消渴的神奇藥劑。
2. 天花粉(即栝樓根)
味甘、微苦,氣寒。使、惡、畏、反同栝樓。凡使,去皮,曬乾用。
主消渴,身熱煩滿,大熱唇乾口燥,腸胃中痼熱,及熱狂時疾,酒疸身黃,通經,下乳,療腫毒、乳癰、發背、痔瘻、瘡癤,排膿生肌,撲損瘀血。
按:天花粉,純陽,苦降火,甘不傷胃,潤枯燥而通行津液,凡津□竭、虛熱而渴者宜之。其性冷而能補,與門冬同。
白話文:
味道甘甜、帶點苦味,藥性寒涼。它與栝樓的藥性相似,使用時要考慮到它們之間的使、惡、畏、反關係。一般使用時,要去除外皮,曬乾後使用。
主要用於治療糖尿病、身體發熱煩躁、高熱導致嘴唇乾燥口渴、腸胃內部的頑固熱症,以及發熱引起的精神錯亂、黃疸病、疏通經絡、幫助乳汁分泌,還能治療癰腫、乳癰、背部疔瘡、痔瘡、肛門膿瘡、皮膚瘡癤,具有排膿、促進肌肉生長、消除跌打損傷造成的瘀血等功效。
總結來說,天花粉藥性偏陽,味苦能降火,味甘不傷胃,能滋潤乾燥並促進體液運行,凡是體液枯竭、虛熱口渴的人都適合使用。它的藥性偏寒涼,卻能補益身體,和麥門冬的藥性相似。
3. 黃連
味苦,氣寒。味厚氣薄,可升可降,沉也,陰也,陰中微陽。生宣城、川省。並取類鷹爪、連珠,不必分地土優劣。入心經。黃芩、龍骨為使,惡菊花、玄參、芫花、殭蠶,畏款冬花、牛膝、烏頭,解巴豆毒。凡使,去毛,漿水浸,漉出,以柳木火焙用。
主心病逆而盛,心積伏梁,心竅惡血,腸澼腹痛,下痢,調胃厚腸,清肝膽火,止消渴,目痛,驚悸,盜汗,天行熱疾,殺疳蟲、蛔蟲,口瘡,諸瘡疥。
按:黃連苦燥,苦入心,火就燥,瀉心者,其實瀉脾也,實則瀉其子也,故仲景五瀉心湯用之去濕熱之痞滿。諸瘡痛癢屬心,故用之解毒。至痢疾一症,尊為神草,蓋痢疾屬脾,由心火受邪,不能生土,瀉其火邪,金無刑爍之患,而大腸自厚,臟腑之炎熇如失,所以黃連為要藥也。
且諸寒藥多泄,惟黃連、黃柏性冷而燥,不但降火,尤能去濕止瀉,豈他寒藥可並哉!然亦當視寒熱多少,不可概行盡劑而致危困,其有禁口不飲食者,此胃口有熱也,同人參煎湯,倘能強呷一口,下咽便開矣。
古人又有佐使之法,寒熱合用之法,如以豬膽汁拌炒,佐以龍膽草,則大瀉肝膽之火;以醋炒,則治肝膽之虛火;以酒炒,則治上焦之火;以薑汁炒,則治中焦之火;以鹽炒,或朴硝炒,則治下焦之火;以吳茱萸炒,則治氣分濕熱之火;以乾漆水炒,則治血塊中伏火;以黃土炒,則治食積之火。
同枳實,則治宿食不消,心下痞滿;同黃芩、滑石,則治夢遺;以黃土、薑汁、酒、蜜四炒為君,使君子為臣,白芍藥酒煮為佐,廣木香為使,則治小兒五疳,此佐使之法也。香連丸、姜連散、薑黃散,酒蒸治消渴,酒煮治伏暑;治下血,合大蒜;治口瘡,合細辛;加官桂少許,百沸湯入蜜,交心腎於頃刻,此寒熱合用之法也。
白話文:
黃連味道苦,性質寒涼。味道濃而氣薄,可以向上升也可以向下沉,屬性偏向下,屬於陰性,但帶有微弱的陽氣。主要產於宣城和四川等地。以外形像鷹爪或連串的珠子為佳,不必太在意產地的差異。歸心經。可以和黃芩、龍骨一起使用,但忌諱與菊花、玄參、芫花、殭蠶同用,害怕款冬花、牛膝、烏頭,能解巴豆的毒性。使用時,要去除上面的毛,用米漿水浸泡後撈出,再用柳木火烘乾。
主要治療心臟疾病導致的氣逆上衝、心臟積聚腫塊、心竅有瘀血、腸胃不適導致的腹痛、腹瀉,可以調理腸胃、增厚腸壁,清除肝膽的火氣,止渴、治療眼睛痛、驚悸、盜汗、流行性的熱病,殺滅疳蟲、蛔蟲,治療口瘡、各種瘡疥。
總而言之,黃連性苦而燥,苦味歸心經,火性偏燥,所以瀉心火,實際上是瀉脾火,瀉的是火的根源,因此張仲景的五瀉心湯用它來去除濕熱引起的痞滿。各種瘡瘍的疼痛瘙癢都與心火有關,因此用它來解毒。至於痢疾,它被視為神藥,因為痢疾與脾有關,由心火受邪,不能生養脾土所致,所以瀉其心火,脾土就沒有被火灼傷的危險,大腸自然會強健,五臟六腑的熱氣也消失,因此黃連是治療痢疾的重要藥物。
而且多數寒涼的藥物都容易導致腹瀉,只有黃連、黃柏性質寒涼而燥,不僅能降火,還能去除濕氣、止瀉,這是其他寒性藥物所不能比的!但是也要根據寒熱程度來用藥,不可以過量,導致危險。如果病人不想吃東西,這是因為胃裡有熱氣,可以和人參一起煎煮,讓病人稍微喝一點,只要能吞下去,胃口就會打開。
古人還有搭配使用的法則,寒熱並用的法則。例如,用豬膽汁拌炒,再配上龍膽草,就能大瀉肝膽的火氣;用醋炒,可以治療肝膽的虛火;用酒炒,可以治療上焦的火氣;用薑汁炒,可以治療中焦的火氣;用鹽炒或朴硝炒,可以治療下焦的火氣;用吳茱萸炒,可以治療氣分濕熱的火氣;用乾漆水炒,可以治療血塊中的伏火;用黃土炒,可以治療食積的火氣。
與枳實同用,可以治療宿食不消化、心下痞滿;與黃芩、滑石同用,可以治療遺精;用黃土、薑汁、酒、蜂蜜四種方法炒製黃連,作為主要藥物,再用使君子作為輔助藥物,並用酒煮過的白芍藥來加強藥效,廣木香作為引經藥,可以治療小兒五疳;這就是搭配使用的法則。香連丸、薑連散、薑黃散,用酒蒸可以治療消渴,用酒煮可以治療伏暑;治療下血,可以搭配大蒜;治療口瘡,可以搭配細辛;加入少量官桂,用沸水沖泡並加入蜂蜜,可以讓心腎在短時間內交合;這就是寒熱並用的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