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詳節》~ 卷之四 (7)
卷之四 (7)
1. 茅根
味甘,氣寒。生各處。入藥用白茅根。其莖短小,三四月開白花,成穗,結細實,白軟如筋,有節,可蓋屋,其根甚長。餘菅茅、黃茅、香茅、芭茅,不如白茅根入藥最勝。
主瘀血,血閉,寒熱,諸血吐衄,及尿閉,五淋,客熱在腸胃,傷寒噦逆,肺熱喘急,水腫,黃疸,酒毒,消渴,婦人崩漏,月經不勻。
按:茅根,甘能除伏熱,利小便,故能主諸血、噦逆、喘急、消渴、黃疸、水腫,世因微(注:微,上或下似有脫漏)而忽之,惟事苦寒之劑,致傷沖和之氣,烏足知此哉。
白話文:
白茅根
味道甘甜,性寒。生長於各地。入藥使用白茅根。它的莖短小,在三四月間開白色花,結成穗狀,結出細小的果實,白而柔軟像筋,有節,可以用来盖房子。它的根很長。其他像菅茅、黃茅、香茅、芭茅,都比不上白茅根入藥效果最好。
主治
瘀血、血閉、寒熱、各種血症引起的吐血、鼻出血,以及尿閉、五淋、腸胃熱症、傷寒發熱嘔逆、肺熱喘急、水腫、黃疸、酒毒、消渴、婦女崩漏、月經不調。
註解
茅根,甘甜能去除體內伏熱,利尿,所以能治療各種血症、嘔逆、喘急、消渴、黃疸、水腫等。世人往往因為它微不足道而忽視它,只用苦寒的藥物,反而傷了身體的元氣,哪裡知道白茅根的功效呢?
2. 苧根
味甘,氣寒。生各處。苗高七八尺,葉如楮葉而無叉,面青背白,有短毛,根黃白輕虛,二八月採。
主天行熱疾,大渴大狂,止消渴,通五淋,胎產前後發熱煩悶,敷丹毒,服金石人熱燥,罯蛇蟲咬。
按:苧根,大能除熱,補陰而行滯血,人多忽之。與產婦作枕,止血暈;產後腹痛,以苧安腹上即止也。
白話文:
苧麻,味甘,性寒。生長於各地。植株高度約七八尺,葉子形狀像構樹葉,但沒有分叉,正面青綠色,背面白色,表面有短毛,根部顏色呈黃白色,質地輕且鬆軟,在農曆二、八月採收。
苧麻具有治療天行熱病、口渴狂躁、消渴症、五淋、產前產後發熱煩悶等功效,外敷可治丹毒,內服可治療服食金石後的熱燥症,以及蛇蟲咬傷。
古人記載:苧麻根具有很強的清熱解毒、滋陰活血的功效,但很多人忽略了它的藥用價值。產婦可以將苧麻根枕於頭下,可以止血暈;產後腹痛,將苧麻根敷在腹部即可止痛。
3. 蜀葵(附:冬葵、黃蜀葵、菟葵、龍葵)
味甘,氣微寒而滑。處處植之。莖高五六尺,葉似絲瓜而有歧叉,花似木槿而大,惟紅白二色入藥。
主淋瀝,下痢,催生,赤白帶。
按:蜀葵,寒滑潤利,凡氣血之燥,皆能主之。
附:冬葵、黃蜀葵、菟葵、龍葵,主治多同。
白話文:
蜀葵是一種甘甜、性寒、滑潤的藥材,全國各地都有種植。它長得高約五到六尺,葉子像絲瓜葉但有分叉,花朵像木槿花但更大,只有紅白兩色的花朵可以入藥。
蜀葵主要治療淋病、腹瀉、催生以及女性白帶或紅帶等症狀。
由於蜀葵性寒滑潤,可以有效治療各種因氣血燥熱引起的病症。
此外,冬葵、黃蜀葵、菟葵、龍葵等藥材,在主治功效上與蜀葵相似。
4. 乾薹
(附:屋遊、垣衣、土馬騌、陟釐、井底苔、船底苔、漆瘡)
味鹹,氣寒。生海中,如韭菜。彼人干之為脯,與陟里生水中石上者不同。
主癭瘤結氣,心腹煩悶。吹鼻,止衄血。消茶積。
附:屋遊,味甘,氣寒。系生屋上陰處苔。主利膀胱吊氣,浮熱在皮膚,時氣煩悶,小兒癇熱。
附:垣衣,味酸,氣冷。系生磚牆上苔。主黃疸。
附:土馬騌,味鹹,氣冷。系生土牆上,比垣衣更長。主熱毒,衄血,骨蒸。
附:陟釐:味甘,氣大溫。系生水中石上,如發。主搗汁,治天行病心悶,止泄痢,消穀,溫中。
附:井底苔,味甘,氣大寒。主水腫,漆瘡,熱瘡。
船底苔,味甘,氣冷。主天行狂病,鼻洪,吐血。
附:瓦松,味酸,氣平。主口中乾痛,血痢,大腸下血,燒灰服。
按:乾薹等,皆感瓦石之氣而生,故治療不甚相遠。
白話文:
鹹味,性寒。生長在海中,形狀像韭菜。人們把它曬乾做成肉乾,和生長在水中石頭上的陟釐不同。
主治甲狀腺腫瘤、氣結、心腹煩悶。用它吹鼻子,可以止鼻衄。能消除茶葉積滯。
屋遊,味甘,性寒。生長在屋頂陰暗處的苔蘚。主治利尿通便、吊氣,皮膚浮熱,時常感到煩悶,小兒驚癇發熱。
垣衣,味酸,性寒。生長在磚牆上的苔蘚。主治黃疸。
土馬騌,味鹹,性寒。生長在土牆上,比垣衣更長。主治熱毒、鼻衄、骨蒸。
陟釐,味甘,性溫。生長在水中石頭上,形狀像頭髮。主治搗汁服用,治療流行病導致的心悶,止瀉痢,助消化,溫中。
井底苔,味甘,性寒。主治水腫、漆瘡、熱瘡。
船底苔,味甘,性寒。主治流行病導致的狂躁病、鼻洪、吐血。
瓦松,味酸,性平。主治口乾舌燥、血痢、大腸下血,燒成灰服用。
按:乾薹等,都是受到瓦石之氣而生長的,所以治療效果也比較接近。
5. 使君子
味甘,氣溫。生交、廣、閩、蜀。藤如葛,繞樹而上,葉如五加葉,五月開花,一簇一二十葩,細色如海棠,實長寸許,五瓣合成,有稜,先時半黃,老則紫黑,仁長如榧仁,色味如慄,久則油黑不可用。
主小兒五疳,小便白濁,瀉痢,健脾胃,除虛熱,殺蟲。
按:使君子、榧子,甘而殺蟲,餘殺蟲藥多苦辛也。每月上旬,侵晨空腹食數枚,或以殼煎湯嚥下,次日蟲皆死而出,飲熱茶即瀉。此物味甘氣溫,既能殺蟲,又益脾胃,所以斂虛熱,止瀉痢,為小兒諸病要藥。多食亦損人。
白話文:
使君子功效與食用方法:
藥性與產地:
使君子味道甘甜,性溫。主要生長在交趾、廣東、福建、四川等地。藤蔓像葛藤一樣,纏繞樹木向上生長,葉子形狀像五加葉。五月開花,一簇花有十到二十朵,顏色細緻如同海棠花,果實長約一寸,由五瓣合在一起形成,有稜角,剛開始半黃色,成熟後變成紫黑色。果核長得像榧子仁,顏色和味道像栗子,放置久了會變成油黑色,不能食用。
主治功效:
主治小兒五疳、小便白濁、瀉痢等疾病,能健脾胃、除虛熱、殺蟲。
藥性分析:
使君子與榧子一樣,味道甘甜且能殺蟲,而其他殺蟲藥大多苦辛。每月月初清晨空腹食用數枚使君子,或將果殼煎湯服用,隔天就會將體內的蟲子殺死排出,然後喝熱茶促進排泄。使君子味甘性溫,既能殺蟲,又能益脾胃,因此能斂虛熱,止瀉痢,是治療小兒諸病的重要藥物。但食用過多會損害身體。
6. 孩兒茶
味甘、澀,氣平。出南方諸國。小塊潤澤者為上。
主清上膈熱痰,生津,除濕,一切諸瘡,定痛,生肌。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藥材的描述是:味道甜、微苦,性質溫和。產自南亞各國。小而有光澤的是最好的品種。 主要用於清除喉嚨上方的高燒引起的咳嗽和口渴,滋養身體,去除溼氣以及治療各種皮膚病癥狀如疼痛和潰瘍等。它還可以幫助修復受損組織並減輕疼痛感。
7. 甘松香
味甘,氣溫。生黔、蜀。細葉,引蔓叢生。得白芷、附子良。
主惡氣,卒心腹痛滿,去鬱氣,風疳,齒䘌。
白話文:
這種草藥的味道是甜的,性質偏暖和。它主要產自貴州和四川地區。它的特點是有細小的葉子和藤蔓簇擁在一起生長。如果與白芷或附子一起使用效果會更好。 它可以治療身體中的邪氣,突然出現的心臟和腹部疼痛以及脅肋部的不適感。此外,還可以去除鬱積在人體內的濕氣,防治風疹和牙蟲病,緩解因蛀牙引起的疼痛。
8. 山柰
味辛,氣溫。生廣中。根、葉皆如生薑,作樟木香氣,干則皮赤黃色。
主暖中,闢瘴,心腹冷氣痛,寒濕霍亂,風蟲牙痛。
白話文:
這種草藥的味道辛辣,性質溫熱。它生長在廣東地區。它的根和葉子都像生薑一樣,散發出類似樟木的香味,乾燥後樹皮呈紅褐色。 它可以幫助保暖胃部,防止瘟疫,治療心臟、腹部寒冷引起的疼痛,以及因受涼或食物中毒而引發的嘔吐症狀。此外,還可以用於治療由風邪和昆蟲感染導致的牙齒疼痛。
9. 景天
味苦,氣平。人多栽石山上。二月生苗,脆莖,微帶赤黃色,高一二尺,折之有汁,葉淡綠色,光澤柔厚,狀似長匙頭而不尖,夏開小白花,結實如連翹而小,中有黑子如粟粒。苗、葉、花併入藥。
主風疹惡癢,赤眼,頭痛,火瘡,丹毒,遊風,帶下。
白話文:
這種植物的味道苦,性平。人們多在石山上種植它。二月開始發芽,莖部脆嫩,帶有微微的赤黃色,長度約一到兩尺,折斷後有汁液流出。葉片呈淡綠色,光澤柔潤且厚實,形狀像長湯匙但沒有尖端,夏季開白色小花,果實像連翹但較小,裡面有黑色種子如小米粒。可以將它的莖、葉、花都入藥。
主要功效:治療風疹瘙癢、紅眼病、頭痛、火瘡、丹毒、遊風、白帶。
10. 鵝不食草
味辛,氣溫。生石縫及陰濕處。小草也,高二三尺,冬月生苗,細莖,小葉,形如嫩胡荽,氣辛薰不堪食,夏開細黃花,結細子,極易繁衍,僻地則鋪滿也。汁制砒石、雄黃。
主通鼻氣,去目翳,開耳聾,吐風痰、瘧痰,齁䶎,頭腦痛,及痔病瘡腫。
按:鵝不食草,氣溫而升,味辛而散,能通於天,頭與肺,清氣所居,與天同體,故主治之。
白話文:
味道辛辣,性溫。生長在石縫和陰濕的地方。是一種小草,高約兩三尺,冬月發芽,莖細,葉小,形狀像嫩的芫荽,氣味辛辣濃郁,無法食用。夏季開花,花朵細小呈黃色,結細小的種子,繁殖能力極強,僻靜的地方就會長滿。它的汁液可以制砒石和雄黃。
主要功效是通鼻氣,去眼翳,治耳聾,吐出風寒痰、瘧疾痰,治療呼吸困難,頭腦疼痛以及痔瘡和瘡腫。
根據古籍記載,鵝不食草性溫而上升,味辛而散,能夠通達天部,頭部和肺部都是清氣所居之處,與天地同屬一體,所以它可以治療這些病症。
11. 卷柏
味辛、甘,氣平。生山谷石間。宿根紫色,多須,春生苗,似柏葉而細,拳攣如雞足,高三五寸,無花、子。凡使,鹽水、井水各煮一時,曬、焙用。
主咳逆,脫肛,淋結,頭中風眩,癥瘕,血閉,絕孕。生用破血,炙用止血。
按:卷柏,辛能散結、潤燥,甘能緩中、益血,故主諸病。
白話文:
【性味】味辛、甘,氣味平和。生長於山間石地之中。宿根呈紫色,有多根鬚,春季生長出的嫩苗,形狀類似柏樹葉但更細,捲曲狀如雞腳,高約三至五寸,沒有開花或結果實。
【使用方法】使用時需先用鹼水或井水各煮一刻鐘,然後曬乾並烘焙後再使用。
【功效】對咳嗽、脫肛、尿路結石、頭部中風引起的眩暈、癥瘕(腹內有塊狀物)、血流阻塞、導致不孕等症狀有效。
【特點】卷柏具有辛味能疏散結節、潤滑乾燥的功效,甘味能緩解中焦、補充血液,因此對於各種病症都有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