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立齋

《本草詳節》~ 卷之四 (6)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6)

1. 藜蘆

味辛、苦,氣寒。有毒。生深谷。三月生苗,葉似車前,莖似蔥白,青紫色,苗高五六寸,上有黑皮,裹似棕皮,花肉紅色,根長四五寸,黃白色,三月採根,近水者不中用。黃連為使,反細辛、芍藥、人參、沙參、紫參、丹參、苦參,惡大黃。凡使,去頭,糯米泔煮三時用。

主蠱毒,噦逆,腸澼,風涎,暗風,癇病,喉痹,鼻瘜,頭瘍,疥瘙,去死肌,殺諸蟲。

按:藜蘆,不入湯藥,噦逆用之,亦反胃用吐法,去積痰之義。吐藥不一:常山吐瘧痰(注:原作「痎瘧」顯誤,改),瓜丁吐熱痰,烏附尖吐濕痰,萊菔子吐氣痰,藜蘆則吐風痰。

白話文:

川烏辛苦性寒,有毒。生長在深山谷地,三月發芽,葉子像車前草,莖像蔥白,呈青紫色,苗高五六寸,上面有黑色外皮,像棕櫚皮一樣包裹著,花朵肉紅色,根部長四五寸,呈黃白色。三月採收根部,靠近水源的根部不可使用。黃連是川烏的使藥,反細辛、芍藥、人參、沙參、紫參、丹參、苦參,惡大黃。使用時要去掉頭部,用糯米泔煮三次後才可用。

川烏主要用於治療蠱毒、噦逆、腸澼、風涎、暗風、癇病、喉痹、鼻瘜、頭瘍、疥瘙,去除死肌,殺死各種蟲類。

需要注意的是,川烏不適合直接用於湯藥。治療噦逆時,可使用川烏的吐法,去除積痰。吐藥並不單一,常山用於吐瘧痰,瓜丁用於吐熱痰,烏附尖用於吐濕痰,萊菔子用於吐氣痰,而川烏則用於吐風痰。

2. 旱蓮草

味甘、酸,氣平。生濕地。葉若旋覆,花細白色,實若蓮房,折莖汁出,須臾而黑。入肝、腎、胃、大小腸經。

主血痢,火瘡,烏鬚髮,係臂截瘧。

按:旱蓮草,功主涼血益血,亦性稟北方純陰故也。

白話文:

旱蓮草的味道甘甜帶酸,性質平和。它生長在潮濕的地方,葉子像旋覆花,花朵細小呈白色,果實像蓮蓬,折斷莖部會有汁液流出,很快就會變黑。它可以入肝、腎、胃、大小腸經。主要功效是治療血痢、火瘡,烏黑頭髮,以及治療手臂上的瘧疾。

3. 清風藤

生天台山。苗蔓延木上,四時常青。凡使,用莖。

主風濕流注歷節,鶴膝,麻痹,瘙癢,撲損,瘡腫。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藥的文字描述是:生長在天台山上的一種植物,它的幼芽和嫩葉會攀附在樹木上成長,四季都保持綠色不變黃。如果要使用它作為草藥,應該採收其莖部。 這種草藥主要可以治療風溼病、關節痛、腿腳麻痺、皮膚發癢等症狀,也可以用於外傷後的消炎止血以及治癒潰瘍腫脅等病症。

4. 絡石

味苦,氣寒。包石而生,其蔓折之有白汁,葉小而厚,面青背淡,澀而不光,有尖葉、圓葉二種,功用相同,絡木者無用。凡使,粗布揩去毛、子,以熟甘草水浸一宿用。

主小便白濁,喉舌腫閉,敷癰腫,金瘡,蝮蛇瘡。

按:絡石,性質耐久,氣味平和,治心腎不交,致土邪乾水,而成白濁,用絡石、人參、茯苓二兩,煅龍骨一兩,為末,空心,米飲下二錢,乃潔源清流之上品也。

白話文:

藥性描述

絡石味苦,性寒。它生長在岩石上,蔓藤折斷後會流出白色的汁液。葉子小而厚,正面青綠色,背面顏色較淡,表面粗糙不光滑,有尖葉和圓葉兩種,功效相同。纏繞在樹木上的絡石則無藥用價值。

使用方式

使用前,需用粗布將絡石上的毛和種子擦去,然後用甘草水浸泡一夜再使用。

主治功效

主要治療小便白濁、喉嚨舌頭腫脹閉塞、敷治癰腫、金瘡(刀傷)、蝮蛇咬傷。

藥理分析

絡石性質耐久,氣味平和,能治療心腎不交,導致土邪乾水,造成小便白濁的症狀。可用絡石、人參、茯苓各二兩,煅龍骨一兩,研成粉末,空腹服用,每次二錢,米湯送服。此方是治療小便白濁,清源潔流的上品藥方。

5. 虎耳草

味微苦、辛,氣寒。有小毒。生陰濕處,亦可栽石山上。一莖一葉,如荷蓋,大如錢,葉背有細毛,夏開淡紅小花。

主瘟疫,擂酒,生服;搗汁,滴聤耳;燒煙,薰痔腫。

白話文:

這種植物味道稍微帶點苦和辛辣,氣味偏冷,且具有輕度毒性。它通常生長在潮溼的地方,也可以種植於岩石山丘上。它的根部只有一個莖和一片葉子,形狀像荷花的蓋子,大小約為銅板般大,背面有一些細小的絨毛。夏天會開出淡淡的紅色花朵。 它可以用來治療瘟疫,可以磨碎後加入酒中服用;如果耳朵發炎或聽力受損,可以用其榨取果汁並滴入耳內;如果是痔瘡引起的腫脹,則可用火燃燒此植物產生的煙霧進行燻蒸。

6. 馬勃

味辛,氣平。生濕地及腐木上。大如斗,小亦如升,紫色,虛軟,狀如狗肝,彈之粉出。肺經藥。凡使,以布張開,於上摩擦,以器承粉用。

主肺熱喉痹,衄血,失音,傅惡瘡,馬疥,及大頭瘟。

白話文:

藥性

味道辛辣,性平。生長於潮濕的土地和腐爛的木頭上。形狀像斗那麼大,小的也有升那麼大,顏色紫色,質地鬆軟,形狀像狗肝,用手彈它就會有粉末飛出來。屬於肺經藥。

使用方式

用布將藥材攤開,在上面摩擦,用器皿承接掉落的粉末使用。

主治

肺熱喉嚨腫痛、鼻出血、失聲、惡瘡、馬癬、頭瘟。

7. 羊躑躅花

味辛,氣溫。有大毒。生各處。樹高二尺,葉似桃葉,花五出,蕊瓣皆黃,氣味惡。忌面。

主惡毒,諸痹,鬼疰,蠱毒。

按:羊躑躅,不入湯使,古方間用,止以分計;惟紅花者,俗名映山紅,則無毒也。

白話文:

味道辛辣,性溫,有劇毒。生長在各個地方。樹高約兩尺,葉子像桃葉,花朵五瓣,花蕊和花瓣都是黃色的,氣味難聞。忌諱用於面部。

主要用於治療惡毒、各種痺症、鬼魅作祟、蠱毒。

注:羊躑躅不能用於湯劑,古方中偶爾會使用,但僅以少量計量;只有紅色的羊躑躅,俗稱映山紅,沒有毒性。

8. 酸漿

即燈籠草,味苦,氣寒。生各處。與龍葵一樣,但龍葵莖光無毛,花白色,五出,結子無殼;酸漿,開花黃白色,紫心白蕊,狀如杯,但有五尖,結一鈴殼,凡五稜,一枝一顆,下懸如燈籠之狀。苗、葉、莖、根皆入藥用。

主骨熱,咳嗽,咽痛,腹內熱結,目黃,大小便澀,殺蟲,落胎,並煮汁飲。

按:酸漿,苦能利濕除熱,輕能治上焦,故清肺而化痰也。

白話文:

燈籠草,味道苦,性寒。生長在各個地方。和龍葵很像,但龍葵的莖光滑無毛,花是白色的,有五個花瓣,結的果實沒有果殼;酸漿開花時是黃白色,紫色花蕊,形狀像杯子,但有五個尖角,果實包裹在一個鈴鐺狀的殼裡,有五條稜線,一根枝條上只結一個果實,像燈籠一樣掛在下面。苗、葉、莖、根都可以入藥。

主要用於治療骨熱、咳嗽、咽喉痛、腹內熱結、眼睛發黃、大小便不通暢,還可以殺蟲、墮胎,通常煎水服用。

根據醫學理論,酸漿性苦,能利濕除熱,質地輕,可以治療上焦(頭部、胸部、肩部),因此可以清肺化痰。

9. 石韋

味辛,氣平。生各處陰崖。葉長者近尺,闊寸余,柔韌如皮,背有黃毛,亦有金星者,凌冬不凋。凡使,去黃毛,恐射人肺,微炙用。

主五癃,淋瀝,遺溺,崩漏,金瘡。

白話文:

這種植物味道辛辣,性質平和,可以在各地區的懸崖上找到。它的葉子很長,接近一尺長,寬約一英吋多一點,像皮一樣柔軟,背面有一層淡色的絨毛,也有金色星星狀的物體,即使在冬天也沒有掉落。如果要使用它,要去掉那層淡色的絨毛,因為它可能會傷害人的肺部,稍微烘烤後再使用。 它可以治療尿路阻塞、排尿困難、小便失禁、月經過多以及外傷等症狀。

10. 蘆根

(附:筍)

味甘,氣寒。生水澤。須要逆水生,並黃泡肥厚者。凡使,去須、節、赤黃皮用。

主骨蒸,肺痿,反胃,胃中熱,傷寒內熱煩悶,消渴,瀉痢人渴,孕婦心熱,解狗、馬肉毒。

附:筍,味小苦,氣冷。主解膈間客熱,諸魚肉毒。

按:蘆根,甘能益胃,寒能降火,故治諸病。

白話文:

蘆根的功效與食用方法

蘆根,味道甘甜,性寒涼。生長在水澤之中,需要逆著水流生長,並且以黃色、肥厚的蘆根為佳。使用時,需要去除外皮的鬚根、節和黃色的外皮。

蘆根可以治療骨蒸潮熱、肺痿、反胃、胃熱、傷寒內熱煩悶、消渴、瀉痢口渴、孕婦心熱,以及解狗肉、馬肉毒。

附:

竹筍,味道微苦,性寒涼。可以治療膈間客熱,以及各種魚肉中毒。

按:

蘆根性甘寒,甘味可以滋養胃氣,寒性可以清熱降火,因此可以治療各種熱症。

11. 菰根

味甘,氣大寒。生水澤。葉如蒲葦,尖長,可飼馬、作薦,歲久者,中心生白苔,如小兒臂。凡使,搗爛,絞汁。

主腸胃熱痛,止消渴,除目黃,利大小便;燒灰,和雞子白,塗火燒瘡;雜鯽魚為羹,開胃,解酒毒,壓丹石毒。

白話文:

性味

味道甘甜,性質極寒。生長在水澤地。

形態

葉子像蒲葦,尖長,可以飼養馬匹,也可以用來製作草蓆。放置時間長了,中心會長出白色的苔蘚,形狀像小孩子的胳膊。

用法

使用時,先搗碎,然後擠出汁液。

主治

腸胃熱痛,止消渴症,去除眼黃,利大小便。燒成灰燼,與雞蛋清混合,塗抹於火燒傷的瘡傷。與鯽魚一起做成羹湯,可以開胃,解酒毒,壓制丹石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