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詳節》~ 卷之二 (12)
卷之二 (12)
1. 白芷
味辛,氣溫。氣味俱輕,升也,陽也。春生,葉相對,婆娑而闊,入伏後結子,秋後苗枯,二八月採,色黃澤者勝。同升麻則通行胃、大腸經;又肺經之引使。當歸為使,惡旋覆花,制雄、硫黃。凡使,刮去土、皮,微焙用。
主解利手陽明頭痛,中風寒熱,肺經風熱,頭面皮膚風痹燥癢,目赤胬肉,面皯瘢,鼻淵,鼻衄,齒痛,眉稜骨痛,腸風,痔瘻,乳癰,疥癬,發背,止痛,排膿、生肌,婦人血風眩運,漏下赤白,血閉,陰腫,胎漏。
按:白芷,療風通用,其氣芳香,能通九竅,表汗不可缺也。正陽明頭痛、熱厥頭痛,加而用之。然所主之病,不離庚、辛、戊,如頭、目、眉、齒諸病,三經之風熱也;如漏、帶、癰疽,三經之濕熱也。風熱者,辛以散之;濕熱者,溫以除之。為陽明主藥,故又能治血病、胎病,而排膿、生肌、止痛也。
白話文:
白芷,味道辛辣,藥性溫和。它的氣味都比較輕淡,藥性是往上升的,屬於陽性的藥。春天生長,葉子是對生的,舒展開闊,入伏後會結果實,秋天後植株枯萎。在二月和八月採收,以顏色黃而有光澤的為佳。與升麻同用,能通行胃經和大腸經;同時也是引導藥,可引藥入肺經。以當歸作為輔助藥,忌與旋覆花同用,能制約雄黃和硫磺。凡是使用白芷,要刮去泥土和外皮,稍微烘烤後再用。
主要功效是解除手陽明經的頭痛,治療中風引起的寒熱症狀,肺經的風熱,頭面皮膚的風濕麻木乾燥搔癢,眼睛發紅長翳肉,臉上的黑斑疤痕,鼻竇炎,流鼻血,牙痛,眉骨疼痛,腸風,痔瘡,乳癰,疥瘡癬症,背部腫瘡,能止痛、排除膿液、促進肌肉生長,婦女因血虛導致的頭暈目眩,赤白帶下,月經閉止,陰部腫脹,胎漏等症狀。
總結來說,白芷是治療風症的常用藥,它的氣味芳香,能疏通九竅,是發汗不可或缺的藥物。對於正陽明經的頭痛和熱厥引起的頭痛,可以加入白芷來使用。然而它所治療的疾病,都離不開庚、辛、戊這幾個五行,例如頭部、眼睛、眉毛、牙齒等疾病,是屬於三經的風熱;又如漏下、白帶、癰疽等疾病,是屬於三經的濕熱。風熱的,用辛味來發散;濕熱的,用溫性來去除。因為它是陽明經的主要藥物,所以也能夠治療血病、胎病,並且能排除膿液、促進肌肉生長、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