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詳節》~ 卷之四 (2)
卷之四 (2)
1. 續隨子
一名千金子,味辛,氣溫。有毒。生各處。苗如大戟,初生一莖,莖端生葉,葉中復出葉,葉中抽乾生實,實黃有殼,秋種冬長,春秀夏實。凡使,去殼,取色白者,紙包,壓去油,取霜用。
主婦人血結月閉,涎積癥瘕,痰飲,及心腹痛,冷氣脹滿,利大小腸,下惡滯物,蠱毒鬼(注:鬼下疑有脫漏),塗疥癬瘡。
白話文:
千金子,味道辛辣,性溫,有毒。生長在各處。它的幼苗像大戟,一開始只有一根莖,莖頂長葉,葉子中間又長出葉子,葉子中間抽出乾燥的莖,長出黃色的果實,帶有果殼。秋季種植,冬季生長,春季開花,夏季結果。使用時,要先去除果殼,取白色部分,用紙包好,壓去油,取霜狀部分使用。
它可以治療婦女血塊阻塞導致月經閉止,唾液積聚導致的癥瘕,痰飲,以及心腹疼痛、寒氣脹滿等症狀,還可以通利大小腸,排出惡性積滯物,驅除蠱毒,塗抹治療疥癬瘡。
2. 山慈菇
味辛、苦,氣寒。有小毒。俗呼金燈籠。生沙濕地。春初葉萌如韭,二月開花,狀若燈籠,色白,瓣有黑點,子結三稜,交夏即槁,與老鴉蒜略同,蒜包裹無毛,光禿,慈菇有毛。凡使,取根,去毛、殼,焙用。
主風痰癇疾,茶調下;齦腫,煎漱;癰腫、瘰癧、結核、粉刺、面䵟,俱醋磨傅之;解蛇蟲、狂犬傷毒。
按:山慈菇,善散熱消結,故治諸症。
白話文:
藥物性狀
這味藥,味道辛辣帶苦,性寒,有小毒。民間俗稱金燈籠。它生長在潮濕的沙土地上。春天剛開始的時候,它會長出像韭菜一樣的葉子,到了二月開花,花形像燈籠,顏色潔白,花瓣上有黑色的斑點,結出果實叫做三稜,等到夏天過半就枯萎了。它跟老鴉蒜很像,但老鴉蒜的鱗莖光滑無毛,慈菇的鱗莖則有毛。
使用方式
使用時,取其根部,去除毛和外殼,用火焙乾備用。
功效主治
- 主治風痰引起的癲癇,可以用茶水調服。
- 治牙齦腫痛,可以用煎湯漱口。
- 治癰腫、瘰癧、結核、粉刺、面皰,可以用醋磨成糊狀塗敷。
- 解蛇蟲、狂犬咬傷毒。
藥性分析
山慈菇性寒,善於散熱消結,因此可以治療上述各種疾病。
3. 甘遂
味苦、甘,氣大寒。純陽。有毒。生陝西、江東。苗似澤漆,莖短小,而葉有汁,根皮赤,肉白,作連珠,大如指。瓜蒂為使,惡遠志,反甘草。凡使,麵包,煨熟用。
主下五水,散膀胱留熱,遍身浮腫,心腹堅滿,傷寒水結胸,化痰飲宿食,破癥堅積聚,皮中痞熱氣,腫滿,腳氣,陰囊腫墜,痰迷顛癇。
按:甘遂,專於泄寒勝熱,直達水氣所結之處,乃泄水聖藥。水結胸中,非此不除,故仲景大陷胸湯用之。又仲景治心下留飲,與甘草同用,取其相反而立功也。時珍云:腎主水,凝為痰飲,溢為腫脹,甘遂能泄腎經濕氣,治痰之本也。河間治水腫,服藥未全消者,以甘遂末塗腹,繞臍令滿,內服甘草水,其腫便去。
《選方》治腳氣上攻,結成腫核,及一切腫毒,用甘遂末,水調傅腫處,即濃煎甘草汁服,其腫即散。二物相反,而感應如此,烏可輕試哉。
白話文:
甘遂
甘遂的味道苦甘,性寒,屬純陽,有毒。產於陝西、江東一帶。植株外形類似澤漆,莖短小,葉子有汁液,根皮呈紅色,內部肉質白色,呈連珠狀,大小如手指。瓜蒂是它的配伍藥物,忌與遠志同用,反甘草。使用時需將其包裹在麵粉中,用火煨熟後再服用。
甘遂的主要功效是瀉水、散膀胱留熱、治療遍身浮腫、心腹堅滿、傷寒水結胸、化痰飲宿食、破除癥堅積聚、消皮中痞熱氣、腫滿、腳氣、陰囊腫墜、痰迷癲癇等症。
解說:
甘遂專門用於泄寒勝熱,藥效直達水氣聚集的地方,是泄水聖藥。水結於胸中,非甘遂不可治,因此仲景在《傷寒論》中的大陷胸湯中用它來治療此病。另外,仲景在治療心下留飲時,也會將甘遂與甘草一同使用,利用它們相反的藥性來達到治療效果。
李時珍說:腎主水,水氣凝聚成痰飲,溢出則造成腫脹,甘遂能泄腎經濕氣,從根本上治療痰飲。
元代醫家張元素治療水腫時,對於服用藥物後症狀未完全消退的患者,會用甘遂末塗抹腹部,繞著肚臍塗滿,同時內服甘草水,這樣腫脹就會很快消退。
《選方》記載:
治療腳氣上攻,結成腫核,以及一切腫毒,可用甘遂末用水調和,塗抹在腫脹處,同時濃煎甘草汁服用,腫脹就會消散。甘遂和甘草性味相反,卻能產生如此神奇的療效,不可輕易試用。
4. 常山(附:蜀漆)
味苦、辛,氣寒。有毒。生川蜀、湖、浙。苗不甚高,莖圓有節,葉似茗而狹長,兩兩相當,二月開白花,青萼,五月結實,青圓,三子為房,根黃色,形如雞骨者良。忌菘菜、雞肉、蔥。凡使,生用吐人,酒浸一日,蒸熟;或醋浸,煮熟,則善化痞而不吐。
主瘴瘧寒熱,破胸腹停水,水脹,洒洒惡寒。又治瘧母,及腹中積聚,蠱毒,鬼疰,項下癭瘤。
附:苗,名蜀漆。味辛,氣平。桔梗、栝樓為使。主治脅下肥氣,導膽邪,余同常山。
按:常山、蜀漆,有劫痰截瘧之功,須在發散表邪及提出陽分之後,用之得宜,神效立見,否則,傷真氣矣。老弱人尤忌之。
白話文:
這種植物味道苦辣,性寒,有毒。它生長在四川、蜀地、湖廣和浙江等地。植株不高,莖圓形有節,葉子像茶葉但更狹長,兩兩相對生長。二月開白色花,花萼青色,五月結果,果實青色圓形,三個果實為一簇。根部呈黃色,形狀像雞骨頭的品質較好。忌與菘菜、雞肉、蔥一起食用。使用時,生用會引起嘔吐,需要用酒浸泡一天,然後蒸熟;或者用醋浸泡,煮熟,這樣才能有效化解積聚的痞塊而不引起嘔吐。
它主要治療瘴氣、瘧疾、寒熱交替、胸腹積水、水腫、發冷等症狀。也可以治療瘧疾根源、腹中積聚、蠱毒、鬼魅邪氣、頸部癭瘤等疾病。
附:這種植物的苗,叫做蜀漆。味道辛辣,性平。桔梗、栝樓是它的輔助藥材。主要治療脅肋下積聚的氣體,引導膽邪,其他功效與常山相同。
註:常山、蜀漆都有化痰止瘧的功效,必須在散發表邪和引出陽氣之後才能使用,這樣才能取得最佳療效。否則會損傷真氣。年老體弱者尤其要忌用。
5. 海藻
味苦、咸,氣寒。氣味俱厚,純陽,沉也。生東海。葉如萍藻,根烏色,橫著水底石上,如亂髮,七月採(注:月原作「夕」,顯誤,改)。反甘草。凡使,洗去鹹味,黑豆煮一時,日乾用。
主利小便,下十二種水,腹中幽幽作聲,奔豚氣,疝氣,腳氣,癭瘤結氣,頸下硬核痛,積聚癥瘕,癰腫,五隔痰壅。
按:海藻,咸能軟堅、潤下,寒能泄熱、引水,故能治癭瘤等疾,使濕熱邪氣自小便出也。惟北人不宜。
白話文:
性味歸經
味道苦鹹,性寒。氣味厚重,屬純陽之性,沉降。
產地
生於東海。
形態
葉子像浮萍和藻類,根部烏黑,橫生於水底的石頭上,像亂髮一樣。七月採收。
配伍禁忌
反甘草。
炮製
使用時,需先洗去鹹味,用黑豆煮一個時辰,曬乾備用。
主治
利尿,治療十二種水腫,腹中隱隱作響,奔豚氣,疝氣,腳氣,癭瘤結氣,頸下硬核疼痛,積聚癥瘕,癰腫,五隔痰壅。
藥理分析
海藻味咸,可以軟堅、潤下;性寒,可以清熱、引水。因此,它可以治療癭瘤等疾病,使濕熱邪氣從小便排出。但北方人體質不適合使用。
6. 海帶
味鹹,氣寒。比藻粗長,色黃白,形似紙條,薄而且長,柔軟堪系物。
主催生,風淫,兼下水濕、癭瘤。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藥材名稱未提及,以下是對該草本植物特性的描述:
此種植物味道偏鹹,性質寒冷。它的外觀較為粗糙且細長,顏色呈淡黃或白色,外形像一張又薄又長的紙條,非常柔軟,可以綁住物品。 它具有催產的功效,還能治療風邪和過度放縱所引起的疾病。此外,它也能排出身體中的水分和溼氣,以及消除腫塊。
7. 昆布(一名紫菜)
味鹹,氣寒,滑。凡使,東流水煮去鹹味,焙乾用。
主同海藻。
按:昆布與海藻、帶同功,而性更雄。俱不可多食。
白話文:
藥物的味道是鹹的,氣息是寒冷的,具有滑潤的特性。使用時,應將其放入東流水(即清澈的流水)中煮沸,去除鹹味後,再進行烘烤使其乾燥,然後用於調製藥方。
主要用途類似於海藻。
參考:昆布與海藻和帶同作用,但其性質更加剛烈。兩者都不宜過量食用。
8. 荊三稜
味苦、辛,氣溫、平。陰中之陽。生荊襄陂澤濕地,春時叢生,夏秋抽高莖,莖端復生數葉,開花,莖葉花實俱有三稜,與香附同,但長大耳。狀如鯽魚、黃色、體重者佳,黑色亦可用。入肝經血分,亦入肺經。凡使,入血,醋浸炒,入氣,火炮。荗亦同。
主堅積結聚,瘀血,宿食,瘡腫堅硬,通經,下乳,墮胎。
按:荊三稜,色白,屬在氣分,能破血中之氣,性猛利,與蓬莪荗同。須參、耆同用,方可無弊。
白話文:
荊三稜
性味歸經: 味苦、辛,性溫平。屬陰中之陽。
產地: 生長於荊襄地區的陂澤濕地。
生長習性: 春季叢生,夏秋抽高莖,莖端會長出數片葉子,並開花。莖、葉、花、果實都具有三稜,與香附相似,但荊三稜體型較大。
形態: 形狀類似鯽魚,黃色者為佳,黑色者也可使用。體重較重的品質較好。
藥性: 入肝經血分,也入肺經。
炮製:
- 入血:醋浸炒。
- 入氣:火炮。
- 蓬莪荗用法相同。
主治:
- 堅積結聚:指堅硬的腫塊。
- 瘀血:指血液瘀滯不通。
- 宿食:指積存在腸胃中的食物。
- 瘡腫堅硬:指堅硬的瘡腫。
- 通經:指疏通經絡,調經止痛。
- 下乳:指促進乳汁分泌。
- 墮胎:指引發流產。
注意事項:
- 荊三稜色白,屬氣分,能破血中之氣,性猛烈,與蓬莪荗相似。
- 使用時必須配合參、耆等藥物,才能避免副作用。
9. 蓬莪荗
味苦、辛,氣溫。生廣南、江、浙田野。莖如錢大,高二三尺,葉青白色,長一二尺,大五寸,似蘘荷,根類姜成塊生,相對,似卵,大小不一。肝經血分藥。凡使,須熱火灰中煨透,方可搗碎,或醋炒用。
主積聚,心腹痛,鬼疰,霍亂,冷氣,吐酸水,食飲不消,丈夫奔豚,婦人血氣。
按:蓬莪荗,色黑,屬在血分,能破血中之氣,與鬱金入心治血之病、薑黃入脾兼治血中之氣,稍異。
白話文:
附註
蓬莪荗顏色黑,屬於血分藥,能破血中之氣。與鬱金入心經治血病,薑黃入脾經兼治血中之氣,功效略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