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詳節》~
1. 卷之四
2. 草部
3. 防己(漢防己、木防己)
味辛、苦,氣平、寒。陰也。生漢中者,破之作車輻解,黃實而香,莖梗甚嫩,苗葉小似牽牛,折其莖一頭,吹之通氣;他處者,青白虛軟,又有腥氣,皮皺,上有丁足子,名木防己。膀胱、大腸本經藥。惡細辛,畏萆薢,伏硝石,殺雄黃毒。凡使,並刮淨粗皮,漢者主水氣,木者理風邪。一雲漢是根,木是苗。
主腰以下至足血分濕熱腫痛,療中風手足攣急,口眼喎斜,止嗽消痰,利大小便,去膀胱留熱,疥癬,蟲瘡。
按:防己,大苦寒,惟十二經真有濕熱壅塞,及膀胱積熱,下注腳氣,此誠要藥,無可代者。然臭味拂人,妄服之,令人減食。其不可用有四:飲食勞倦,陰虛生內熱,元氣、穀食已虧,以防己泄大便,則重亡其血,一也;大渴引飲,熱在上焦肺經氣分,而防己乃下焦血分藥,二也;外感風寒,邪傳肺經氣分,以致小便黃赤不通,此上焦氣病,禁用血藥,三也;久病之後,津液不行,此上焦虛弱,宜補以甘溫,若用防己苦寒,則速其危,四也。大抵上焦氣分濕熱,宜用通草;下焦血分濕熱,流入各經,致二陰不通者,則用防己也。
白話文:
防己,味道辛辣、苦澀,藥性平和偏寒,屬性為陰。產於漢中的防己,剖開後像車輪的輻條,內部呈黃色且有香味,莖梗非常嫩,葉子小,形狀類似牽牛花。折斷莖的一端,吹氣可以使氣流通暢。其他地方產的防己,顏色青白且虛軟,帶有腥味,表皮皺褶,上面有像釘子一樣的突起,稱為木防己。此藥屬於膀胱經和大腸經的藥物。忌與細辛同用,畏懼萆薢,能制伏硝石,解除雄黃的毒性。使用時,要將粗糙的表皮刮淨。漢防己主要治療水腫脹滿,木防己主要治療風邪引起的疾病。也有人說漢防己是根,木防己是苗。
主要治療腰部以下至足部的血分濕熱引起的腫痛,能治療中風導致的手腳拘攣、口眼歪斜,能止咳化痰,利大小便,去除膀胱內積留的熱邪,也能治療疥癬、蟲瘡。
總結來說,防己藥性大苦大寒,只有當十二經脈真的有濕熱堵塞,以及膀胱積熱、向下流注導致腳氣的時候,才是不可替代的重要藥物。然而,它的氣味令人不快,隨意亂用會導致食慾下降。它有四種情況不適用:一、因為飲食過勞、陰虛導致內熱、元氣或營養不足的人,如果用防己來瀉大便,會加重身體虛弱,導致氣血更加虧損。二、因為口渴而大量飲水,屬於熱邪在上焦肺經的氣分,而防己是下焦血分的藥物,不對症。三、外感風寒,邪氣傳入肺經氣分,導致小便黃赤不通,這是上焦氣分的疾病,禁用血分藥物。四、久病之後,津液不足,屬於上焦虛弱,應當用甘溫的藥物來補益,如果用苦寒的防己,會加速病情惡化。總的來說,上焦氣分的濕熱,適宜用通草來治療;下焦血分的濕熱,流竄到各經,導致大小便不通暢的,才適用防己。
4. 商陸根
味辛、酸,氣溫。有大毒。一名樟柳。生各處。葉如牛舌,莖青赤,至柔脆,秋開花,色有赤白,根如蘿苩(注:即蘿蔔)而長,色亦有赤白。凡使,取白者,銅刀去皮,薄切,東流水浸二宿,和黑豆蒸半日,去豆,日乾用。赤者可敷毒,服之傷人。
主專於行水,與大戟、甘遂異性而同功。
白話文:
味道辛辣、酸澀,藥性溫和。有劇毒。又名樟柳。生長在各地。葉子像牛的舌頭,莖是青紅色,非常柔軟易斷,秋天開花,花色有紅色和白色,根像蘿蔔一樣長,顏色也有紅色和白色。凡是要使用,取用白色的根,用銅刀削去外皮,切成薄片,放在流動的東向水中浸泡兩天,然後和黑豆一起蒸半天,取出黑豆,將商陸根曬乾使用。紅色的根可以敷在有毒的地方,如果服用會傷害人。
主要功能是專門用於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和甘遂、大戟的藥性不同但功效相同。
5. 葶藶
味苦、辛,氣大寒。沉也,陰中之陰。生各處,彭城者勝。苗高六七寸,葉似芥,花黃結角,子黃細,夏月採。肺經藥,亦入大腸、膀胱經。惡殭蠶、石龍芮。凡使,隔紙炒香,或同糯米蒸熟。苦者性猛,甜者遲緩。
主下膀胱水,伏留熱氣,皮間邪水上出,面目浮腫,肺壅上氣,咳嗽喘促,痰飲積聚,通女人月水。
按:葶藶,辛能散,苦能泄,大寒,沉陰,能下行逐水,故主諸病。《十劑》云大黃苦寒泄血閉,葶藶苦寒泄氣閉,是矣。但性過於諸藥,泄肺傷胃,有瀉無補,虛人禁用。
白話文:
味道苦、辛辣,藥性非常寒冷。藥性往下沉,屬於陰性藥中更陰的。各地都有生長,其中以彭城出產的品質最好。幼苗大約有六七寸高,葉子像芥菜,開黃色花朵,結出豆莢,裡面的種子是黃色細小的,在夏天採收。是肺經的藥物,也進入大腸和膀胱經。不能與殭蠶、石龍芮一起使用。一般來說,使用前要隔著紙炒香,或者和糯米一起蒸熟。味道苦的藥性強烈,味道甜的藥性較為緩和。
主要用於排除膀胱積水,消除體內潛藏的熱氣,使皮膚間的邪水從體表排出,治療臉部浮腫、肺氣壅塞導致的呼吸困難、咳嗽氣喘、痰液堆積等症狀,也能疏通婦女的月經。
總結:葶藶的藥性是辛散、苦泄、大寒、沉陰,能夠使藥性下行以排除體內的水分,所以能治療各種水腫疾病。《十劑》中說大黃藥性苦寒,能泄去血閉;葶藶藥性苦寒,能泄去氣閉,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但是葶藶藥性過於猛烈,會瀉肺傷胃,只有瀉的作用而沒有補的作用,因此體質虛弱的人禁止使用。
6. 大戟(附:澤漆)
味辛、甘,氣大寒。陰中微陽。有小毒。生平澤。春發紅芽,莖空,折之有漿,葉似初生楊柳,根似細苦參,秋冬採,陰乾。赤小豆為使,惡山藥,畏菖蒲,反甘草(注:甘草下原有海藻、芫花兩藥,顯誤,刪)。凡使,惟採正根,不用旁附,用之冷瀉難禁,以漿水煮軟,去骨,日乾用。
主利大小腸,十二水腫,胸腹脹滿急痛,破積聚癥結癖塊,下惡血,通月水,墮胎孕,治中風,皮膚癮疹,頸腋癰腫,天行黃病。
附:苗,名澤漆。味苦、辛。主邪熱,浮腫水氣。
按:大戟能泄臟腑之水濕,甘遂能行經隧之水濕,白芥子能散皮裡膜外之痰氣。痰涎為物,隨氣升降,無處不到,入於心,則迷竅而成癲癇,妄言妄見;入於肺,則塞竅而成咳唾稠黏,喘急背冷;入於肝膽,則留伏蓄聚,而成心下痞滿,脅痛,乾嘔,或吐青綠水,寒熱往來;入於經絡,則痹而疼痛;入於筋骨,則頸項、胸背、腰脅、手足牽引隱痛。陳無擇《三因方》並以控涎丹主之,殊有奇效,此乃治痰之本。
痰之本,水也,濕也,得氣與火,則凝滯而為痰、為飲、為涎、為涕、為澼也。又痘瘡變黑歸腎,百祥丸中用以瀉腎,其實是瀉膀胱之腑,腑瀉則臟自不實,實則瀉子之意。蓋毒勝火熾,則水益涸,風挾火勢,則土受虧,故津血內竭,不能化膿,而成青黑干陷之症,瀉其風火之毒,所以救腎扶脾也,與潔古宣風散意同。
白話文:
大戟,味道辛辣、甘甜,藥性非常寒涼,屬性偏陰但帶有微弱的陽氣。具有小毒。生長在平坦的沼澤地。春天會長出紅色的嫩芽,莖是空心的,折斷會有汁液流出,葉子像剛長出來的楊柳,根像細小的苦參。在秋冬採收,陰乾。赤小豆可以增強藥效,不宜與山藥同用,畏懼菖蒲,會與甘草產生相反作用(註:原文甘草之下有海藻、芫花兩藥,顯然是錯誤的,已刪除)。使用時,只能採用主根,不能使用側生的根鬚,如果用了會導致寒瀉不止。要用漿水煮軟,去除根部的骨質,再曬乾使用。
主要功效是疏通大小腸,治療全身水腫,胸腹脹滿劇痛,破除體內積聚的腫塊、癥瘕和癖塊,排除惡血,疏通月經,墮胎。可以治療中風、皮膚上的癮疹、頸部和腋下的癰腫、以及流行性的黃疸病。
附註:大戟的莖葉,叫做澤漆,味道苦、辛,主要治療邪熱和全身浮腫水氣。
說明:大戟能排除臟腑裡的水濕,甘遂能疏通行經絡的水濕,白芥子能疏散皮下組織的痰氣。痰液這種東西,會隨著氣的升降流動,無處不到。進入心臟,就會導致心竅被蒙蔽,產生癲癇、胡言亂語、產生幻覺;進入肺部,就會阻塞氣道,導致咳嗽有濃痰、呼吸急促、背部發冷;進入肝膽,就會潛伏積聚,形成心下痞滿、脅痛、乾嘔,或者吐出青綠色的水,時而發冷時而發熱;進入經絡,就會導致麻木疼痛;進入筋骨,就會導致頸項、胸背、腰脅、手足等處牽引隱痛。陳無擇的《三因方》都用控涎丹來治療,效果顯著,這才是治療痰的根本。
痰的根本是水和濕,如果與氣和火結合,就會凝滯形成痰、飲、涎、涕、澼等。另外,痘瘡變黑表示病邪已經入侵腎臟,百祥丸用大戟來瀉腎,實際上瀉的是膀胱,膀胱洩瀉,則腎臟自然就虛弱了,這是瀉子之意。因為毒火太盛,就會導致體內津液枯竭,風挾火勢,就會導致脾胃受損,所以津血耗竭,不能化膿,形成青黑乾陷的症狀。瀉除風火之毒,才能救腎扶脾,與李杲的宣風散的原理相同。
7. 芫花
味苦,氣寒,一雲氣溫。有小毒。生各處。莖紫,長一二尺,密開白花,盈舊枝莖,如紫荊作穗,花落葉生,不堪用矣。決明為使,反甘草。凡使,醋煮十數沸,去醋,水浸一宿,日乾用。不可近目。醋炒者,次之。
主利五水,咳逆上氣,喉鳴,喜唾,心腹及腰腳膨脹作痛,破積聚疝瘕,水飲痰僻,風痹肢攣,瘴瘧,燒灰治金瘡、疥癬,生肌止血。
按:芫花,破癖行水之藥。水雖肺、脾、腎所主,然有五臟六腑十二經之部分,上而頭面、中而四肢、下而腰腳,外而皮毛、中而肌肉、內而筋骨,脈有尺寸之殊、浮沉之別,當知病在何經何臟,方可用之,誤投則殺人如刃矣。
如《傷寒論》治太陽證,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咳,或喘,或利者,以小青龍湯發散表邪,使水氣自毛竅而出;若表已解,有時頭痛,出汗,惡寒,心下有水氣,乾嘔,痛引兩脅,或喘,或咳者,以十棗湯驅逐里邪,使水氣自大小便而泄;又如內啜水漿,外受濕氣,鬱而停蓄,流入五臟,而成五飲,久結窠囊,必芫花、大戟、甘遂之性逐水泄濕,能直達水隱窠囊之處,方能有功。但可徐徐用之,不宜過猛,小胃丹差緩,可代十棗。
《三因方》以十棗湯藥為末,用棗肉和丸,以治水氣喘急浮腫之症,蓋亦善變通者。
白話文:
芫花,味道苦,性質寒涼,也有一說性質溫和。帶有輕微毒性。各地都有生長。莖是紫色的,長度約一到兩尺,茂密地開著白色花朵,開滿舊的枝條,像紫荊花一樣成串。花謝後才長出葉子,這時就不能使用了。它能輔助決明子發揮藥效,但會與甘草產生藥性衝突。使用時,要用醋煮十幾次,去除醋後,再用水浸泡一夜,然後曬乾使用。要避免接觸眼睛。用醋炒過的芫花,藥效會稍微差一些。
主要功效是排除體內五種水液停滯的病症,可以止咳、平喘、消除喉嚨發出的異常聲響、減少吐口水,治療心腹及腰腳腫脹疼痛,能破除體內的積聚、疝氣,治療水飲痰液阻塞、風濕麻痺、四肢攣縮、瘧疾。將它燒成灰可以治療外傷出血、疥瘡癬,有促進肌肉生長、止血的作用。
總結來說,芫花是破除體內積聚、排除水濕的藥物。雖然水液代謝主要與肺、脾、腎有關,但水液會流布到五臟六腑和十二經脈的各個部位,上到頭面,中到四肢,下到腰腳,外到皮膚毛髮,中到肌肉,內到筋骨,脈搏有寸關尺的不同、浮沉的差異,所以要了解病症是在哪個經絡哪個臟腑,才能使用這個藥物,如果用錯了,就像利刃一樣會傷害人。
例如《傷寒論》中治療太陽證,如果表證沒有解除,胸口有水氣,出現乾嘔、發燒、咳嗽,或者氣喘,或者腹瀉等症狀,可以使用小青龍湯來發散表邪,使水氣從毛孔排出;如果表證已經解除,但有時會頭痛、出汗、怕冷、胸口有水氣、乾嘔、胸痛牽引兩脅,或者氣喘,或者咳嗽,就可以用十棗湯來驅除體內的邪氣,使水氣從大小便排出。又比如,如果因為喝水過多,或者外感濕氣,導致濕氣在體內鬱積停滯,流到五臟,形成五種水飲病症,時間久了就會結成團塊,這時必須用芫花、大戟、甘遂等藥性強烈的藥物來排除水濕,才能直達水液積聚的地方,發揮藥效。但這種藥只能慢慢使用,不能過量使用,小胃丹藥性比較溫和,可以代替十棗湯。
《三因方》將十棗湯的藥材磨成粉,用棗肉和成藥丸,用來治療水氣喘急、浮腫的病症,這也是一種靈活變通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