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立齋

《本草詳節》~ 卷之三 (7)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7)

1. 澤瀉

味甘、咸,氣寒。氣味俱厚,沉而降,陰中微陽。生淺水中,惟漢中者佳。葉似牛舌,尾有兩歧,獨莖而長,秋開花似穀精草,生淮北者不可用。入膀胱、腎經。畏海蛤、文蛤。凡使,酒浸一宿,日乾用。

主逐膀胱、三焦停水,脬中留垢,心下水痞,伐腎邪,利小便,滲濕熱,止嘔吐,又消渴,瀉痢,淋瀝,風寒濕痹,疝痛,腳氣,下乳,催生。

按:澤瀉之功,長於行水。考《素問》及古方,皆取其行利停水而已,唯六味丸與茯苓並用。趙獻可則謂取其養五臟,益氣力,起陰氣,補虛損五勞;惟吳昆云:澤瀉甘從濕化,咸從水、從寒、從陰化,故能入水臟,而瀉水中之火,得其大要矣。況古人用補必兼瀉邪,邪去則補自得力,專一於補,必有偏勝之害,獻可胡不思之甚耶?

白話文:

澤瀉的功效主要在於利水行水。根據《素問》和古方,澤瀉主要用於利水消腫。只有六味丸才與茯苓合用。趙獻可認為澤瀉能滋養五臟、益氣補力、生發陰氣、補虛損五勞。但吳昆認為,澤瀉的甘甜味來自濕氣,鹹味來自水、寒、陰,因此能入水臟,瀉除水中的火氣,這才是澤瀉的主要功效。

而且古人用藥補益,必定要兼顧瀉邪,邪氣去除,補益才能發揮效果。單純地補益,必然會有偏勝的弊端,趙獻可為何沒有深思熟慮呢?

2. 車前子

味甘,氣寒。葉上起苗,苗上結子,小如葶藶。入膀胱、肝經。凡使,淘去泥沙,酒蒸,作餅用。

主利水道,導小腸熱,除濕痹,去肝中風熱,毒風沖眼,赤痛障翳,去暑濕,瀉痢,淋瀝,產難。

按:車前子,能利小便而不走真氣,功同茯苓。駐景丸車前、兔絲二物甚奇,蓋男女陰中各有二竅,一竅通精,一竅通水,二竅不並開。水竅開則濕熱外泄,相火常寧;精竅常閉,久久精足,故《雜錄》云:服固精藥久,服車前行房即有子。此駐景丸之意也。

白話文:

【性質】味甜,氣味偏涼。車前草的葉子長出嫩芽,嫩芽再結出像葶藶一樣的小種子。它進入膀胱和肝經。

【使用方法】先淘洗去除泥土和沙石,接著用酒醃製,然後做成餅狀使用。

【功效】能促進尿路運作,引導小腸的熱氣排出,祛除濕氣和關節炎,清除肝臟中的風熱,對抗眼中的毒風和紅腫障礙,清熱解暑,治療腹瀉,尿頻,分娩困難等症狀。

【按語】車前子的特點是能促進排尿而不會耗散真氣,其效果類似於茯苓。駐景丸這種配方中使用車前子和兔絲兩種成分非常奇特。人體陰部有兩個孔洞,一個孔洞通往精液,另一個孔洞通往尿液。這兩個孔洞不能同時打開。如果尿液孔洞打開,則能排出體外濕熱,讓相火保持平靜;如果精液孔洞一直保持閉合,久而久之,精液會充足。因此,《雜錄》中提到,長期服用強固精液的藥物後,再服用車前子進行房事,就能有子嗣。這是駐景丸的含義。】

3. 木通(附:子、根、通脫木)

味辛,氣平。降也,陽中陰也。生各處。藤蔓大如指,葉似芍藥,二葉相對,夏秋開紫花,亦有白者,實如小木瓜,細而白者佳。膀胱、包絡經藥。凡使,去皮用。

主利小便,消水腫,宣血脈,通關節,明耳目,治鼻塞,破積聚,除煩渴,多唾,脾疸,喜睡,下乳,墮胎。

按:木通,古稱以疏通肝木得名。但其味甘淡,能助西方秋氣下降,則入肺,瀉滯氣,而水源得清,津液自化。又入小腸瀉濕熱,小腸與心為表裡,得其通利,則丙丁之火不炎,而肺無邪熱之患,蓋交相為功者也。於肝木了不相涉,第西金清肅令行,東方自受約束,不敢挾心火為殃,雖謂之疏通肝木,亦可謂(注:謂,原作「然」,改)太迂曲矣。

附:子,白瓤黑核。主翻胃,除三焦熱。

附:根,主絞汁,治癭瘤。

附:通脫木,味淡,氣寒。入肺、胃經。主同,力尤勝。

白話文:

木通

性味歸經: 味辛,性平。降氣,屬陽中之陰。

形態: 生長於各地。藤蔓粗細如手指,葉片形似芍藥,兩葉相對生長。夏秋開花,花色紫色,也有白色品種。果實形似小木瓜,細長白色者品質最佳。

藥用部位: 膀胱經、包絡經藥。使用時需去皮。

功效主治: 利尿消腫,活血通絡,通利關節,明目,治療鼻塞,破除積聚,除煩渴,多唾液,脾疸,嗜睡,催乳,墮胎。

藥理分析:

古人認為木通以疏通肝木得名。但實際上,木通味甘淡,能助西方秋氣下降,入肺經,瀉除滯氣,使水源清澈,津液自然化生。同時入小腸經瀉除濕熱,小腸與心臟相表裡,通利小腸,則心火不致亢盛,肺部也不會受到邪熱的侵擾。這是一種互相影響、互相作用的功效。

木通與肝木並無直接關係,而是透過西方金氣的清肅作用,約束東方木氣,使其不再挾持心火為害。因此說木通疏通肝木,實在是過於迂迴曲折了。

其他:

  • 木通子: 白色果肉,黑色種子。主治反胃,去除三焦熱。
  • 木通根: 主治絞汁,治療癭瘤。
  • 通脫木: 味淡,性寒。入肺經、胃經。功效主治與木通相同,療效更強。

4. 萱草(附:根)

味甘,氣涼。生各處。凡使,絞生根汁用。

主小便赤澀,身體煩熱;作菹利胸膈,安五臟,令人歡樂。根,治沙淋,下水氣,酒疸,搗汁服。

按:萱草,屬水,性下走陰分。一名宜男,有微意存焉。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描述的是中藥材「萱草」的功效和使用方法。 簡而言之:

  • 萱草味道甜、性質寒涼;
  • 生長在各地區;
  • 使用時要榨取新鮮根部的汁液來服用;
  • 主要用於治療尿路感染(如小便赤澀)、身體發燒不退等症狀;
  • 另外還可以製作成為蔬菜泥食用,有利於舒緩胸部悶痛感,安定五臟六腑的情緒,使人感到愉快;
  • 根部可以用於治療砂石阻塞引起的腰腹疼痛以及水中毒所導致的黃疸病癥,也可以把根部磨碎後榨出汁液飲用;
  • 按照傳統中醫學理論,萱草屬於水行,具有向下行走的作用,能夠滋養人體陰分。此外,它也被稱為「宜男花」,暗示著其對女性有益的效果可能存在一些微妙的地方。

5. 萹蓄

味苦,氣平。生各處。苗似瞿麥,葉如竹葉,莖赤如釵股,花綻節間,色微青黃,亦有紅色,根如蒿根。

主利小便,驅黃疸。醋煮,殺蛔蟲;搗汁,封痂癢。

白話文:

這是一種草藥的描述:它的味道是苦的,性質平和。它在各地都能找到。它的幼苗像「瞿麥」,葉子像「竹葉」,莖桿紅得像釵子腿一樣,花朵綻放在節間,顏色稍微帶點青黃,也有紅色的品種,而它的根則跟「蒿根」相似。 它可以用來治療尿路問題以及驅除黃疸病。如果用醋來烹調的話可以殺死寄生蟲;將它搗碎後取其汁液塗抹於皮膚上可緩解瘙癢症狀。

6. 瞿麥穗

味苦、辛,氣寒。降也,陽中微陰。生各處。結實同麥,故名。入小腸、膀胱經。丹皮為使。凡使,用蕊殼,不用莖葉,竹瀝浸一時,曬乾用。

主逐膀胱邪逆,關格,諸癃結,小便熱閉,止霍亂,明目去翳,月水不通,破胎,破血塊,決癰腫。

按:瞿麥,苦寒兼辛,故性猛利而善下逐,凡膀胱、小腸濕熱甚者,用之破結散熱,此八正散資為要藥也。然止治太陽本經,若心有大熱,不得援臟熱瀉腑之說,以其過於猛利,恐小腸虛者而又服此,則心熱未退,小腸愈致燥竭而別作病矣。

白話文:

瞿麥味苦辛,性寒,具有下降之性,屬陽中帶陰。生長於各地,果實形狀像麥子,因此得名。歸入小腸、膀胱經。丹皮為其使藥。使用時,需選用花蕊外殼,不用莖葉,用竹瀝浸泡一小時後,曬乾再用。

主治膀胱邪氣逆行、關格不通、各種腫塊積聚、小便熱閉不通、止霍亂、明目去翳、月經不調、破胎、破血塊、消解癰腫。

瞿麥性寒苦辛,藥性猛烈,擅長下逐邪氣,凡是膀胱、小腸濕熱嚴重者,可以用它來破結散熱,是八正散中的重要藥物。但只適用於治療太陽經病症,若心臟有熱,不可用它來瀉熱,因為藥性過於猛烈,可能會導致小腸虛弱的人服用後,心熱未退,小腸更加乾燥耗竭,反而引發其他疾病。

7. 海金沙

味甘,氣寒。小腸、膀胱藥。凡使,七月拔收,襯紙曬地上,以杖敲擊,自落細沙,勿見火。

主濕熱腫滿,小便淋塞,傷寒狂熱。

按:海金沙,太陽經血分藥,熱在二經血分者,宜之。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描述的是中草藥「海金沙」的功效和使用方法。 簡而言之:

  • 味道甜而性質涼;
  • 主要用於治療小腸和膀胱疾病;
  • 使用時應在七月份採集,放在紙上晾乾,然後輕拍使其脫落成為粉末狀,避免接觸到火源;
  • 可以用來治療溼熱引起的身體浮腫、尿液不暢以及傷寒等病症所引發的高燒症狀;
  • 海金沙是太陽經脈中的血液成分專門對治的藥物,如果熱病出現在太陽經脈或其相鄰的經脈(即足少陰腎經)的血液層面,可以考慮使用它。

8. 沙參

味苦、甘,氣微寒。生各處。苗高一二尺,葉似枸杞,有細齒,根似薺苨而肥大,夏開紫花,白蕊,折莖有白汁,九月採根,白而實者佳。入肺經藥,又脾經氣分藥。惡防己,反藜蘆。

主肺火久咳,肺痿,常欲眠而多驚煩,胸痹,心腹痛,結熱邪氣,頭痛,皮肌浮風,疝氣,惡瘡,疥癬,排膿消腫。

按:沙參,稟清和之氣,苦而微甘,故又入脾。好古謂其養肝,治欲眠而多煩驚者,以肺金得之清肅,而肝自受制也。潔古取其味甘,用代人參,然人參甘苦溫,體重實,專補脾胃元氣,因而益肺與腎,故內傷元氣者宜之;沙參甘淡而寒,體輕虛,專補肺氣,因而益脾與腎,故金受火克者宜之。一補陽而生陰,一補陰而制陽,元素曰肺寒用人參,肺熱用沙參者,此也。

白話文:

沙參的中醫特性及功效

藥性: 味苦、甘,性微寒。

產地: 生長於各地。

形態: 植株高約一至二尺,葉片形似枸杞,邊緣有細小的鋸齒,根部類似薺苨,但更肥大。夏季開花,花朵呈紫色,花蕊白色。折斷莖部會流出白色汁液。九月採收根部,以白而飽滿者為佳。

歸經: 入肺經藥,亦屬脾經氣分藥。

忌諱: 忌與防己同用,反藜蘆。

功效: 主治肺熱久咳,肺痿,經常想睡覺卻又容易驚慌煩躁,胸部悶痛,心腹疼痛,體內積熱邪氣,頭痛,皮膚肌肉浮腫,疝氣,惡瘡,疥癬,排膿消腫。

古籍記載:

古人認為沙參性清和,味苦而微甘,因此也入脾經。其可養肝,治療想睡覺卻容易驚慌煩躁的症狀,因為肺金得到沙參的清肅之氣,肝木便能受到抑制。

另有醫家認為沙參味甘,可代替人參使用。但人參味甘苦性溫,體重實,專補脾胃元氣,並能益肺腎,適合內傷元氣者。沙參則味甘淡性寒,體輕虛,專補肺氣,並能益脾腎,適合肺金受火克者。人參補陽生陰,沙參補陰制陽。因此古人云:「肺寒用人參,肺熱用沙參」,正是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