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立齋

《本草詳節》~ 卷之三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3)

1. 栝樓實

味甘,氣寒。味厚氣薄,陰也。生各處。藤蔓長,葉有叉有毛,花淺黃、六瓣,實結拳大,青,漸赤黃。蒂小、正圓者名栝;蒂粗、銳長、皮赤者名樓,治證相同。枸杞為使,惡乾薑,畏牛膝,反烏頭。凡使,霜降方收,囫圇搗爛,或煅蛤粉和之,或研明礬末攙之,貯以新瓦,置風日處所,待乾,復研細,用。明礬者號如聖丹,薑汁糊丸;蛤粉者,勝真海粉。

主潤肺燥,降火,治咳嗽,滌痰結,利咽喉,止消渴,利大腸,止小便利,治胸痹,吐血,腸風瀉血,赤白痢,消癰腫瘡毒。

按:栝樓實,治胸痹者,以甘能補肺,潤能降氣,胸有痰者,乃肺受火逼,失其降下之令,今得甘緩潤下之助,則痰自降,宜為治嗽要藥也。又能洗滌胸膈垢膩鬱熱,為治消渴之神劑。

白話文:

這種藥材味道甘甜,性質寒涼。它的味道濃烈但氣味稍弱,屬於陰性。這種植物生長在各個地方,藤蔓生長,葉子分叉且有絨毛,花朵呈淺黃色,有六個花瓣,果實像拳頭一樣大小,先是綠色,後來變成赤黃色。蒂部細小且圓的叫做“栝”,蒂部粗且尖長、外皮紅色的叫做“樓”,它們的治療效果相同。枸杞是輔助藥材,忌搭配乾薑,牛膝會相剋,烏頭也不宜一起使用。

用這種藥材的時候,等到霜降時節再採收,將其整顆搗爛,或與煅燒過的蛤粉混合,或與明礬粉攪拌,然後存放在新的瓦罐中,放在通風日照的地方,等到乾燥後再細磨使用。明礬可以形容為“聖丹”,而蛤粉則能勝過真海粉。

這種藥材主要用來潤肺解燥、降火,治療咳嗽、清理痰結、舒緩咽喉、止渴、促進大腸排便、緩解小便不利,治療胸部痹痛、吐血、腸風血瀉、赤白痢疾、消腫解毒。

補充:栝樓實能治療胸部痹痛,因為它甘甜的特性能補肺,潤滑的效果能降低氣內壓。當胸部有痰時,是肺部被火氣壓迫,失去了向下排痰的能力,這時候得到了甘甜潤滑的幫助,痰自然就會下降,適合作為治咳的主要藥材。此外,它還能清洗胸腔內的污垢和熱氣,是治療消渴的神奇藥物。

2. 天花粉(即栝樓根)

味甘、微苦,氣寒。使、惡、畏、反同栝樓。凡使,去皮,曬乾用。

主消渴,身熱煩滿,大熱唇乾口燥,腸胃中痼熱,及熱狂時疾,酒疸身黃,通經,下乳,療腫毒、乳癰、發背、痔瘻、瘡癤,排膿生肌,撲損瘀血。

按:天花粉,純陽,苦降火,甘不傷胃,潤枯燥而通行津液,凡津□竭、虛熱而渴者宜之。其性冷而能補,與門冬同。

白話文:

味道甘甜,帶點微苦,性寒。適合與栝樓搭配使用,忌與之相克。使用時需去皮,曬乾後再用。

主要功效是治療消渴症、身體發熱煩躁、口乾舌燥、腸胃積熱、熱病發狂、酒疸黃疸、促進經絡暢通、催乳、治療腫毒、乳腺炎、發背、痔瘡、瘡癤,具有排膿生肌、消腫止痛的作用。

天花粉性屬純陽,味苦降火,甘甜不傷胃,能滋潤乾燥,促進津液流通,適用於津液枯竭、虛熱口渴者。其性寒涼且具有補益作用,與麥冬功效相近。

3. 黃連

味苦,氣寒。味厚氣薄,可升可降,沉也,陰也,陰中微陽。生宣城、川省。並取類鷹爪、連珠,不必分地土優劣。入心經。黃芩、龍骨為使,惡菊花、玄參、芫花、殭蠶,畏款冬花、牛膝、烏頭,解巴豆毒。凡使,去毛,漿水浸,漉出,以柳木火焙用。

主心病逆而盛,心積伏梁,心竅惡血,腸澼腹痛,下痢,調胃厚腸,清肝膽火,止消渴,目痛,驚悸,盜汗,天行熱疾,殺疳蟲、蛔蟲,口瘡,諸瘡疥。

按:黃連苦燥,苦入心,火就燥,瀉心者,其實瀉脾也,實則瀉其子也,故仲景五瀉心湯用之去濕熱之痞滿。諸瘡痛癢屬心,故用之解毒。至痢疾一症,尊為神草,蓋痢疾屬脾,由心火受邪,不能生土,瀉其火邪,金無刑爍之患,而大腸自厚,臟腑之炎熇如失,所以黃連為要藥也。

且諸寒藥多泄,惟黃連、黃柏性冷而燥,不但降火,尤能去濕止瀉,豈他寒藥可並哉!然亦當視寒熱多少,不可概行盡劑而致危困,其有禁口不飲食者,此胃口有熱也,同人參煎湯,倘能強呷一口,下咽便開矣。

古人又有佐使之法,寒熱合用之法,如以豬膽汁拌炒,佐以龍膽草,則大瀉肝膽之火;以醋炒,則治肝膽之虛火;以酒炒,則治上焦之火;以薑汁炒,則治中焦之火;以鹽炒,或朴硝炒,則治下焦之火;以吳茱萸炒,則治氣分濕熱之火;以乾漆水炒,則治血塊中伏火;以黃土炒,則治食積之火。

同枳實,則治宿食不消,心下痞滿;同黃芩、滑石,則治夢遺;以黃土、薑汁、酒、蜜四炒為君,使君子為臣,白芍藥酒煮為佐,廣木香為使,則治小兒五疳,此佐使之法也。香連丸、姜連散、薑黃散,酒蒸治消渴,酒煮治伏暑;治下血,合大蒜;治口瘡,合細辛;加官桂少許,百沸湯入蜜,交心腎於頃刻,此寒熱合用之法也。

白話文:

黃連藥性及運用

藥性: 味苦,性寒。味厚氣薄,可升可降,沉也,陰也,陰中微陽。產地: 宣城、四川。選取鷹爪狀、連珠狀,不必拘泥產地優劣。入心經。

配伍:

  • 使藥: 黃芩、龍骨。
  • 惡藥: 菊花、玄參、芫花、僵蠶。
  • 畏藥: 款冬花、牛膝、烏頭。
  • 解藥: 巴豆。

炮製: 去毛,漿水浸泡,濾出,用柳木火烘乾備用。

主治:

  • 心病逆而盛,心積伏梁,心竅惡血,腸澼腹痛,下痢。
  • 調胃厚腸,清肝膽火,止消渴,目痛,驚悸,盜汗。
  • 天行熱疾,殺疳蟲、蛔蟲,口瘡,諸瘡疥。

藥理分析:

  • 黃連苦燥,苦入心,火就燥,瀉心實則瀉脾,瀉其子也。仲景五瀉心湯用黃連去濕熱之痞滿。
  • 諸瘡痛癢屬心,故用黃連解毒。
  • 痢疾屬脾,由心火受邪,不能生土,瀉其火邪,金無刑爍之患,而大腸自厚,臟腑之炎熇如失,所以黃連為痢疾要藥。
  • 諸寒藥多泄,惟黃連、黃柏性冷而燥,不但降火,尤能去濕止瀉,非他寒藥可比。
  • 然亦當視寒熱多少,不可概行盡劑而致危困。
  • 有禁口不飲食者,此胃口有熱也,同參煎湯,倘能強呷一口,下咽便開矣。

運用:

  • 佐使之法: 以豬膽汁拌炒佐龍膽草,大瀉肝膽之火;以醋炒,治肝膽之虛火;以酒炒,治上焦之火;以薑汁炒,治中焦之火;以鹽炒或朴硝炒,治下焦之火;以吳茱萸炒,治氣分濕熱之火;以乾漆水炒,治血塊中伏火;以黃土炒,治食積之火。
  • 寒熱合用之法: 同枳實,治宿食不消,心下痞滿;同黃芩、滑石,治夢遺;以黃土、薑汁、酒、蜜四炒為君,使君子為臣,白芍藥酒煮為佐,廣木香為使,治小兒五疳。
  • 香連丸、姜連散、薑黃散,酒蒸治消渴,酒煮治伏暑;治下血,合大蒜;治口瘡,合細辛;加官桂少許,百沸湯入蜜,交心腎於頃刻。

總結: 黃連性寒苦,具有清心瀉火、燥濕止瀉等功效,為治療心火熾盛、濕熱內蘊、脾虛泄瀉等病症之要藥。在運用時應根據病情的寒熱虛實,靈活配伍,方能取得最佳療效。

4. 胡黃連

味苦,氣平。大寒。生羌胡。如楊柳枯枝,心黑皮黃,折斷一線煙出者為真。入肝、膽、胃經。惡菊花、玄參、白蘚皮,解巴豆毒,忌豬肉,食之漏精。

主骨蒸勞熱,五心煩熱,傷寒勞復,溫瘧骨熱,理腰腎,去陰汗,消果積,婦人胎蒸虛驚,小兒久(注:久,原為「人」,顯誤,改)痢成疳、驚癇寒熱。

按:胡黃連,大寒至苦,秉性極清,凡熱自腸胃,以次於骨,一切濕熱邪熱、陰分伏熱,無不主治。

白話文:

味道苦,性平,寒性極強。生長在羌胡地區。外形像枯萎的楊柳枝,芯部黑色,皮部黃色,折斷後會冒出一縷青煙,這樣的才是真品。進入肝、膽、胃經。忌用菊花、玄參、白蘚皮,可以解巴豆毒,忌與豬肉同食,否則會導致漏精。

主要功效是治療骨蒸勞熱、五心煩熱、傷寒病後體虛發熱、溫瘧骨熱、調理腰腎、止住陰汗、消除果積、婦女因虛熱而出現胎動不安、驚恐不安、小孩久痢成疳、驚癇寒熱。

胡黃連性寒味苦,秉性極清涼。凡是從腸胃部位開始的熱症,以及傳導到骨骼的熱症,包括一切濕熱、邪熱、陰分伏熱,它都能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