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詳節》~ 卷之二 (5)
卷之二 (5)
1. 龍膽草
味苦、澀,氣大寒。氣味俱厚,沉而降,陰也。山野俱有。苗高尺余,莖似小竹枝,葉似龍葵略尖,根同牛膝,短而更苦。入肝、膽經氣分。赤小豆為使,惡地黃。凡使,銅刀去須,甘草浸一宿用。
主胃中伏熱,除下部濕熱之腫,瀉膀胱火,益肝膽氣,療咽喉痛,口瘡,時疾,熱黃,熱痢,睛赤腫脹,瘀肉癰腫,去腸中小蟲,小兒壯熱,骨熱,驚癇。
按:龍膽草與防己,凡濕熱在中下,非此不除。酒浸則上行、外行,眼疾必用之藥。《經》云:益肝膽者,相火寄在二經,有瀉無補,膽草能瀉二經之邪熱,則為益也。但大苦大寒,過服則傷胃中生氣,反助火邪,亦久服黃連,反從火化之義。
白話文:
龍膽草的中醫藥性
龍膽草味苦澀,性寒涼。氣味厚重,沉降入下,屬於陰性藥物。生長於山野,植株高約一尺,莖如小竹枝,葉形似龍葵但略尖,根則類似牛膝,但較短且更苦。入肝膽經氣分。赤小豆為其配伍藥物,忌與地黃同用。使用時,需用銅刀去除鬚根,並以甘草浸泡一夜後再使用。
龍膽草主治胃中伏熱,消除下部濕熱引起的腫脹,瀉膀胱火,滋養肝膽之氣,治療咽喉痛、口瘡、時疾、熱黃、熱痢、眼赤腫脹、瘀肉癰腫,驅除腸中小蟲,緩解小兒壯熱、骨熱、驚癇等症狀。
龍膽草與防己,皆為治療濕熱中下焦的良藥。酒浸後,藥性上行外達,可用於治療眼疾。經書記載,龍膽草能益肝膽,是因為相火寄居於肝膽二經,若僅瀉而不補,則會導致火邪更盛,而龍膽草能瀉去二經之邪熱,所以有助於益肝膽。但需注意,龍膽草性寒苦,過量服用會傷胃氣,反而助長火邪。久服龍膽草,亦如同久服黃連,容易反從火化。
2. 穀精草
味辛,氣溫。生谷田中。葉細,花白,小圓似星,三月採,入肝、胃經。
主喉痹,頭風,痛齒,目翳,痘後翳。
按:穀精草,體輕氣浮,得谷之餘氣,獨行陽明部分,明目退翳,功在菊花之上。
白話文:
藥性
- 味道辛辣,性溫和。
- 生長在稻田裡。
- 葉子細長,花朵白色,形狀小巧圓潤,像星星一樣。
- 三月份採收。
- 歸屬於肝經和胃經。
主治
- 喉嚨腫痛(喉痹)。
- 頭痛(頭風)。
- 牙痛(痛齒)。
- 眼睛翳障(目翳)。
- 天花後眼睛發白(痘後翳)。
藥性分析
穀精草的藥性輕盈、氣質上浮,吸收了稻米的精華,專走陽明經脈,能明目退翳,功效比菊花更強。
3. 青葙子
味苦,氣微寒。莖直,似蒿,青紅,葉大如柳,柔軟,花上紅下白,形類雞冠,子類莧實,黑扁而光。肝經藥。
主肝熱沖眼,赤障,青盲,翳腫,風寒濕痹,唇口青色,惡瘡,疥瘡。
按:青葙子,丙丁之苦味,甲乙之青色,故入心、肝二經。其治目病,亦以苦寒之性,能清肝臟熱毒上衝耳。
白話文:
青葙子是一種苦味、性微寒的中藥材。它的莖直立,像艾蒿一樣,顏色青綠帶點紅色。葉子很大,像柳樹葉子一樣柔軟。花朵上部是紅色,下部是白色,形狀像雞冠花。種子是黑色的,扁平且光亮,和莧實很像。青葙子主要作用於肝經。
青葙子可以治療肝火上炎導致的眼睛紅腫、視力模糊、青盲、眼翳腫脹,以及風寒濕痹、嘴唇和口腔發青、惡瘡、疥瘡等疾病。
青葙子的苦味屬於五行中的丙丁,青色屬於五行中的甲乙,所以它入心、肝二經。它的苦寒藥性可以清熱解毒,降肝火上衝眼睛,因此能夠治療眼病。
4. 決明子
味鹹、苦、甘,氣平、微寒。川澤多生。苗高數尺,葉如苜蓿闊大,子如綠豆銳圓。入肝經。惡火麻。凡使,搗碎用。
主助肝氣,益精,療青盲白膜。水調末,塗太陽穴,治頭痛;貼胸心,止鼻洪、解蛇毒。
白話文:
這種藥物味道鹹、苦、甘,性平微寒。它多生長在河流和沼澤地帶。植株高約數尺,葉子像苜蓿一樣寬大,種子像綠豆一樣尖圓。它入肝經,忌與火麻同用。使用時,需要先將藥材搗碎。
這種藥物主要功效是幫助肝氣,益精,治療青盲白膜。用水調和成粉末,塗抹在太陽穴,可以治療頭痛;貼在胸部和心臟處,可以止鼻血、解蛇毒。
總結
這段文字描述的藥物,根據其特徵和功效,推測可能是中藥地榆。地榆味苦、甘、鹹,性微寒,入肝經,有涼血止血、清熱解毒、收斂生肌的功效。但需要提醒的是,以上推測僅供參考,具體用藥需遵醫囑,不可自行用藥。
5. 木賊草
味甘、微苦,氣溫。陽中之陰。生水旁。獨莖直上,無葉,苗長尺余,寸寸有節而中空,色(注:「色」後當有脫漏),凌冬不調,四月採。入肝、膽經血分。
主目翳,積塊,風濕,疝痛,腸風下血,休息痢,大腸脫肛,月水不斷,崩中赤白。
按:木賊之名,以其能伐肝也,與麻黃同形性,去節烘過,亦能發汗解肌,升散火鬱、風濕,故眼與諸血疾主之。得牛角鰓、麝香,治休息痢;得禹餘糧、歸、芎,治崩中赤白;得槐角、蒼耳,治腸風下血;得槐子、枳實,治痔疾出血;單用,炒為末,治膀胱(注:膀胱下當有脫漏)。
白話文:
木賊味甘微苦,性溫,屬陽中之陰,生長在水邊。它莖直立單生,無葉,高度約一尺多,莖節分明且中空,顏色…,冬季不枯萎,四月採收。木賊入肝膽經血分,主要用於治療目翳、積塊、風濕、疝痛、腸風下血、休息痢、大腸脫肛、月經不斷、崩漏等症。
6. 防風
味辛、甘,氣溫。氣味俱薄,浮而升,陽也。生沙苑。莖葉俱青綠色,似青蒿而短小,根似蜀葵,土黃色,以堅實脂潤、如蚯蚓頭者,良。膀胱、小腸經本藥;又行脾、胃經;又肝經氣分藥。惡乾薑、芫花,解附子毒。凡使,去蘆頭、釵股。治上焦風用身,下焦風用梢。
主大風,頭眩痛,風行周身痹痛,煩滿脅痛,風(注:風下當有脫漏),赤眼,冷淚,瀉肺實,頭目中滯氣,經絡中留濕,婦人崩中。
按:防風,為風藥中潤劑,雖通治諸風,然隨所引而至,如卒伍卑賤之流,聽使令於人者也,故病之因風者,乃其專職,而風之兼痰、兼熱,必合它(注:合下原為「的」,意不可解,改)藥以成功。瀉黃散用於土中瀉木;補脾胃藥,用為引導使行,黃耆得之而功愈大,可謂善用者矣。
又治濕者,風能勝濕,凡風藥皆同,不獨一防風為然也。但性升發而能散,非肺實者,反瀉上焦元氣。
白話文:
味辛甘,性溫。氣味都很淡薄,浮揚上升,屬於陽性。生長在沙地。莖葉都是青綠色,類似青蒿但比較短小,根部像蜀葵,土黃色,以堅實、油潤、像蚯蚓頭的為佳。歸膀胱、小腸經;又入脾、胃經;還走肝經氣分。忌乾薑、芫花,能解附子毒。使用時,要除去蘆頭和釵股。治療上焦風用藥莖,治療下焦風用藥梢。
主治大風、頭眩痛、風行周身痹痛、煩滿脅痛、風邪入體、赤眼、冷淚、瀉肺實、頭目中氣滯、經絡中濕氣停滯、婦女崩中。
防風是風藥中的潤劑,雖然可以通治各種風病,但它如同軍隊中地位低微的士兵,需要聽從指揮,所以專門治療因風引起的病症。如果風病兼有痰濕或熱症,就必須配合其他藥物才能取得療效。像瀉黃散,用於土中瀉木;補脾胃藥,則用防風來引導藥力,就像黃芪得到防風,效果會更顯著,可謂善用者矣。
防風還能治療濕症,因為風能勝濕,所有風藥都有同樣的功效,不只是防風而已。但防風性升發而能散,若非肺實者,反而會瀉上焦元氣。
7. 獨滑
味苦、甘、辛,氣微溫。氣味俱薄,浮而升,陽也。生西羌者,名羌活;生中國者,為獨滑。黃色、成塊者,良。入肺、腎經。
主腎間風邪,手足攣痛,風濕痹,風毒齒痛,奔豚,癇,痙,疝瘕,金瘡。
按:獨滑,氣濁屬陰,善行血分,斂而能舒,沉而能升,緩而善搜,可助表虛,入足少陰以理伏風,而不治太陽之症。但療風宜用獨滑,兼水宜用羌滑。
白話文:
羌活是一種苦、甘、辛,性微溫的藥材,氣味較為薄弱,容易揮發上升,屬於陽性。生長在西羌地區的稱為羌活,生長在中國其他地區的稱為獨滑。顏色黃色、呈塊狀的品質較佳。羌活主要作用於肺經和腎經,可以治療因風寒入侵腎臟而引起的腰痛、腿痛、手腳抽筋,以及風濕性關節炎、牙痛、胸悶氣急、癲癇、痙攣、疝氣、腹部腫塊、刀傷等疾病。
獨滑的氣味較為濁,屬於陰性,它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收斂舒展,沉降上升,緩慢地驅散風寒。它適合治療表虛風寒,主要作用於腎經,可以治療潛伏在體內的風邪,但不能治療膀胱經的疾病。如果要治療風寒,建議使用獨滑;如果要治療水腫,則建議使用羌滑。
8. 羌活
味辛、苦,氣溫。紫色、節密者良。入膀胱、小腸經。
主項強,腰脊痛,頭痛,周身節痛,賊風失音不語,手足不遂,口面喎斜,眼赤腫,散新舊風濕,癰疽敗血。
按:羌活,氣清屬陽,善行氣分,舒而不斂,升而能沉,雄而善散,小無不入,大無不通,乃表裡引經、撥亂反正之主也,故入太陽以理遊風。二滑功用,雖若不同,亦互相表裡。惟氣血虛、遍身痛者,勿概用。
白話文:
藥性
- 味道辛辣苦澀,藥性溫熱。
- 紫色的,節密者品質較佳。
- 進入膀胱和小腸經。
主治
- 頸項僵硬、腰脊疼痛、頭痛、全身關節疼痛、賊風引起的失音不語、手足不遂、口眼歪斜、眼睛紅腫,散除新舊風濕,癰疽敗血。
藥性分析
羌活氣味清香,屬陽性藥物,擅長疏通氣機,舒展而不收斂,上升又能下降,性強而善於散邪。藥力小而無處不到,大而無處不通,是引導藥力到達經絡、撥亂反正的藥物之首。因此,它可以進入太陽經治療遊走性的風邪。
羌活和防風雖然功用不同,但互相表裡。然而,對於氣血虛弱、全身疼痛者,不可輕易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