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詳節》~ 卷之二 (4)
卷之二 (4)
1. 蒼耳子
味苦、甘,氣溫。有小毒。生各處。葉青白似胡荽,白花,細莖,蔓生,子比桑椹短小,刺多。入肺經。忌豬、馬肉,米泔。凡使,炒熟,搗去刺;或酒拌,蒸用。
主頭風,風濕周痹,四肢拘攣,惡肉死肌,瘰癧,疥瘡,大風,鼻淵,牙疼,及久瘧,水腫。
按:蒼耳,稟春氣發生而升,有通頂門腦蓋之功,為祛風燥濕之藥。根、葉搗汁,同小便飲,去疔腫如神。
白話文:
蒼耳
性味: 味苦、甘,性溫。有小毒。
產地: 生長於各地。
形態: 葉子青白色,形狀類似胡荽,開白色小花,莖細長,蔓生,果實比桑椹短小,帶有許多刺。
歸經: 入肺經。
忌諱: 忌與豬肉、馬肉、米泔同食。
炮製: 使用前需炒熟,搗碎去除刺;或以酒拌勻,蒸煮後使用。
主治: 頭風、風濕周痹、四肢拘攣、惡肉死肌、瘰癧、疥瘡、大風、鼻淵、牙疼,以及久瘧、水腫。
按語: 蒼耳生長於春季,具有向上生長的特性,因此能夠通達頭頂、腦蓋,具有祛風燥濕的功效。其根、葉搗汁,與小便混合飲用,可神效去除疔腫。
2. 藿香
味辛、甘,氣微溫。味薄氣厚,可升可降,陽也。生嶺南。二月生苖莖,梗方中虛,葉似茄葉而小,七月採;市家多攙棉花葉、茄葉假充,不可不辨。肺、脾經藥。凡使,去土,用葉、梗。
主溫中快氣,止霍亂,除吐逆,消風水毒腫,辟惡氣,瘴氣,祛瘧,進食,口臭煎湯漱之。
按:藿香,辛溫入肺以調氣,甘溫入脾胃以和中,故入發表藥則快氣,入補脾藥則益氣,入順氣藥則理肺滯,有清上治中之功。
白話文:
藿香的中醫藥性及應用
藥性:
- 味道:辛、甘
- 性質:微溫
- 特性:氣味淡薄,但藥力厚重,可以升也可以降,屬於陽性藥物。
產地及採收:
- 生長於嶺南地區。
- 二月萌發幼苗,莖稈方形且中間空心,葉子形似茄葉但較小。
- 七月採收。
- 市面上常以棉花葉、茄葉冒充,需注意辨別。
歸經:
- 肺經、脾經
炮製:
- 去除雜質,使用葉子與莖稈。
主治:
- 溫中快氣:溫暖脾胃,暢通氣機。
- 止霍亂:治療霍亂引起的嘔吐、腹瀉等症狀。
- 除吐逆:消除嘔吐。
- 消風水毒腫:消退風水毒引起的腫脹。
- 辟惡氣、瘴氣:驅除惡氣、瘴氣。
- 祛瘧:治療瘧疾。
- 進食、口臭:煎湯漱口,改善食慾,去除口臭。
藥理分析:
藿香味辛溫,入肺經,能調和氣機;味甘溫,入脾胃經,能和中益氣。因此,藿香可用於發表藥中,使氣機暢快;可用於補脾藥中,使脾胃強壯;可用於順氣藥中,使肺氣通暢。藿香具有清上治中的功效,既能治療上焦的風邪,又能治療中焦的脾胃病。
3. 澤蘭
味苦、辛,氣微溫。陰中之陽。水澤多生,出土便分枝梗,苗高二三尺,紫節,方莖四稜,葉如菊而尖長,對生有毛,但不光潤,七八月開紫白花。脾、肝經藥。防己為使。
主破瘀血,消癥瘕,治水腫,通小便,塗癰瘡,婦人血瀝腰痛。
按:澤蘭、蘭草,氣香而溫,味辛而散。脾喜芳香,肝宜辛散,脾氣舒則三焦通利而正氣和,肝鬱散則營衛流行而病邪解。蘭草走氣道,能散鬱積陳久之氣,故利水道,除痰癖,殺蠱,辟惡,消渴,膽癉資為良藥;澤蘭走血分,故治水腫,塗癰毒,破瘀血,消癥瘕,而為婦人要藥。總是泄熱、和血,行而帶補之能也。雖同一類,而功稍殊。
白話文:
它的味道苦、辛,性微溫,屬於陰中之陽。它生長在水澤地帶,從土裡冒出來就分枝莖,植株高二三尺,莖節呈紫色,莖呈方形且有四個棱角,葉子像菊花葉但尖長,對生且有毛,但摸起來不光滑。七八月開紫色或白色花朵。它歸屬於脾、肝經藥物。防己是它的相使藥物。
它主要功效是破瘀血、消腫塊,治療水腫,通利小便,外用塗抹癰瘡,以及治療婦女血崩導致腰痛。
根據古籍記載,澤蘭和蘭草,都具有香氣和溫性,味道辛辣且能散發。脾臟喜愛芳香,肝臟宜辛散,脾氣舒暢則三焦通利,正氣和順,肝鬱氣散則營衛流通,病邪解除。蘭草走氣道,能散瘀積陳舊之氣,因此能利水道,除痰癖,殺蟲,辟邪,消渴,治療膽囊疾病,是良好的藥物。澤蘭走血分,所以能治水腫,外用塗抹癰瘡,破瘀血,消腫塊,是婦科常用藥。總而言之,它們都具有泄熱、和血,行氣帶補的功效。雖然屬於同一類,但功效略有不同。
4. 蘭草
味辛、甘,氣平、寒。與澤蘭一類二種,但莖圓節長,葉光有歧,稍異。
主病見前。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藥的文字是關於一種草本植物的特性和功效。 簡而言之,這種植物的味道帶有辛辣和甜味,性質偏涼和平。它被認為是一種叫做「澤蘭」的一個品種中的其中一個亞型,但是它的莖比較圓潤且節間較長,葉子光滑並且分叉稍微不同於其他品種。
在治療疾病方面,其效果可能與之前提到的一些病症相同。
5. 旋覆花(一名金沸草)
味鹹、甘,氣溫。叢生各處深谷。大似紅藍而無刺,葉似柳,六月開花如菊,色黃如金。入肺、肝、大腸、膀胱四經。凡使,去蕊、殼、皮、蒂,蒸熟,曬乾用。
主胸上痰結,唾如膠漆,心胸痰水,膀胱留飲,風氣水腫,驚悸,嘔吐,濕痹,死肌,利大腸,傷寒汗、吐、下後心下痞堅,噫氣。
按:旋覆花所治諸病,軟堅、行水、下氣、通血脈而已。走散之性,稍虛者禁用。仲景用治傷寒痞堅噫氣,《活人》謂當先服理中丸者,蓋人必中虛,而後病此,故必以理中丸先固中宮,恐旋覆下氣急速,而中氣受傷,誠有深意也。
白話文:
旋覆花味鹹甘,性溫,生長在深谷等處。外形似紅藍花,但無刺,葉子像柳葉,六月開花,花色金黃如菊。入肺、肝、大腸、膀胱四經。使用時需去蕊、殼、皮、蒂,蒸熟後曬乾。
主治胸部痰結、唾液黏稠、心胸痰水、膀胱留飲、風氣水腫、驚悸、嘔吐、濕痹、死肌,可利大腸,也可治傷寒汗、吐、下後心下痞堅、噫氣。
旋覆花能軟堅、行水、下氣、通血脈,但其走散之性,體虛者禁用。仲景用其治傷寒痞堅噫氣,但《活人》認為應先服用理中丸,因為患此病者多為中氣虛弱,所以需先以理中丸固護中宮,避免旋覆花下氣過急而傷及中氣,此乃深意所在。
6. 燈心草
味甘、辛、淡,氣平、寒。生澤地。叢生,莖圓細而長直。入心、小腸經。凡使,以粳米粉漿染,曬乾,研末,入水澄之,用浮者。
主降心火,利水道,通五淋。又燒灰,吹喉痹;嚼爛,傅破傷出血。
白話文:
這種植物味道甘甜、辛辣、淡,性平、寒。它生長在濕潤的土地上,叢生,莖圓細而直。藥性入心經、小腸經。使用時,要用米粉漿浸泡,曬乾,研磨成粉末,放入水中澄清,取浮在上面的部分使用。主要功效是降心火,利水道,通五淋。另外,將它燒成灰,可以吹入喉嚨治喉痹;嚼碎敷在破損流血的傷口上,也能止血。
7. 紫草
味苦、甘,氣平、寒。生各處。苗似蘭香,莖赤節青,二月開紫白花,須未花時採根,頭有白毛如茸。凡使,去頭須,一斤用黃蠟二兩,溶,拌蒸,待水乾用。
主利九竅,通水道,療腫脹滿痛,五疸,卒淋澀痛,傷寒時疾,痘疹不出,面皶,惡瘡,瘑癬。
按:紫草,其功長於涼血活血,利大小腸,故痘疹欲出未出、血熱毒盛、大便閉者用之;已出,而紫黑、便閉者亦可用;若已出而紅活,及白陷、大便利者,均忌。
白話文:
紫草味苦甘,性平偏寒,各地皆有。葉子像蘭花,莖呈紅色,節處呈青色,二月開花,花色紫白。藥用時,需在花開之前採收根部,根上帶有白色絨毛。使用前需去除根上的毛,每斤紫草用兩兩黃蠟,熔化後拌入蒸熟,待水汽蒸發後即可使用。
紫草可利九竅,通暢水道,治療腫脹、腹痛、黃疸、小便不利、傷寒、麻疹不出、面容蒼白、惡瘡、疥癬等病症。
需要注意的是,紫草擅長涼血活血,利大小腸,因此適用於麻疹未出、血熱毒盛、便秘者;已出但顏色紫黑、便秘者也可使用;但若麻疹已出且顏色紅潤,或顏色白而凹陷,且大便通暢者,則忌用。
8. 白及
味苦、辛,氣平、微寒。多出石山。苗高尺許,葉青,兩指大,莖端生一苔,花開紫紅色,實熟黃黑,根如菱米,節間有毛。紫石英為使,惡理石,畏杏仁,反烏頭。
主止肺血,血痢,風痹,赤眼,癥結,溫瘧,腸風,發背,瘰癧,痔瘻,白癬,疥蟲,撲損,刀箭、湯火瘡。
按:白及,性澀而黏,得秋金之令,故入肺止血,治瘡生肌也。凡吐血者,令吐在水盆內,浮者,肺血也;沉者,肝血也;半浮半沉者,心血也,各隨所見,以羊肺、羊肝、羊心煮熟,蘸食之,久而神效。鼻衄不止,白及為末,津調塗山根,尤效。
白話文:
白及的藥性與功效:
藥性與外觀:
白及的味道是苦、辛,性平微寒。它多生長在山坡的岩石上。植株高約一尺,葉子呈青色,寬約兩指,莖頂端生有一種苔蘚狀的東西,花朵呈紫紅色,成熟的果實是黃黑色,根部形狀像菱米,莖節間有細毛。
配伍禁忌:
白及的相使藥是紫石英,忌與石榴、杏仁同用,反烏頭。
主治功效:
白及主要用於治療以下病症:
- 止肺血、血痢
- 風痹(關節疼痛)
- 赤眼(眼睛紅腫)
- 癥結(腹中腫塊)
- 溫瘧(瘧疾)
- 腸風(肛門出血)
- 發背(背部生瘡)
- 瘰癧(頸部淋巴結腫大)
- 痔瘻(肛門周圍的膿瘡)
- 白癬(皮膚癬病)
- 疥蟲(疥瘡)
- 撲損(跌打損傷)
- 刀箭、湯火瘡(刀傷、箭傷、燙傷、火傷)
藥理分析:
白及性澀而黏,具有收斂止血的作用。秋季是金氣旺盛的季節,白及也因此入肺經,能有效止血。白及還具有生肌的作用,能促進傷口癒合。
臨床應用:
- **吐血:**將吐出的血液放在水盆中,觀察血液的浮沉狀態。浮者為肺血,沉者為肝血,半浮半沉者為心血。根據不同情況,分別用羊肺、羊肝、羊心煮熟後蘸食,長期服用可見顯效。
- **鼻衄(鼻出血):**將白及研磨成粉末,用唾液調和後塗抹在鼻根處,效果顯著。
注意事項: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具體用藥請遵醫囑。
9. 馬鞭草
味苦、辛,氣微寒。有小毒。村墟、陌路甚多。苗葉似菊,高二三尺,莖圓,抽四五穗,花紫,穗較鞭稍不異,故名。入肝、腎經。
主積血成癥結瘕,久瘧發熱,俱搗汁,熬飴,空心服。並塗金瘡、癰腫、下部䘌瘡。
按:馬鞭草,涼血,破結之藥,治北人瘧病,極效。
白話文:
性味歸經
味苦、辛,性微寒。有小毒。生長在村莊郊野、路邊,十分常見。
形態特徵
馬鞭草的苗葉像菊花,植株高約二、三尺,莖圓形,抽生四、五個花穗,花呈紫色,花穗形狀與馬鞭子相似,因此得名。入肝經、腎經。
功效主治
主要用於治療積血成塊、癥結瘕、久瘧發熱等症狀,取其鮮品搗汁,熬成飴膏,空腹服用。同時也可將其汁液塗抹金瘡、癰腫、下部瘡瘍。
藥性分析
馬鞭草性涼血,可破結,對於治療北方人瘧疾,效果極佳。